查看原文
其他

杨灵统 | 警界枭雄李士珍将军传略(下)

杨灵统 乡土宁海 2023-05-29
27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乡土宁海”

李士珍(1896-1995)


李士珍

出生在现跃龙街道雪坡村

警界之枭雄,不输戴笠

育才建警,后人尊其为“警察泰斗”

“中华民国现代警察之父”

一人足写半部民国警察史。


“乡土宁海”今天最后连载杨灵统先生的文章

《警界枭雄李士珍将军传略》

这篇传略按育才建警

戴笠争雄

回不来的故乡

分上中下三部分连载

敬请关注最后部分



李士珍先生与夫人谢莲波女士



七、困难重重


士珍之毕生事业,皆在于建警,然一路艰险,犹如西天取经,考验种种,困难重重。


1925年,三十岁,士珍还是黄埔军校二期学生,时正平复杨希悯、刘震寰叛变中。6月6日,士珍在战斗情势万分紧张之际,自动负责乘小艇运送木壳枪一大箱往黄埔。不料艇刚离岸,双方炮战突起,叛军机枪正向该艇注射,恰有一弹穿过士珍右耳侧旁,幸而未被命中。士珍之建警事业,犹如此遇,极险难中求正果也。


在人事上,士珍之劲敌,除去戴笠,便是后来的唐纵。


1946年3月26日,唐纵日记到,“下午主席(注:蒋介石)约介民、人凤与我等三人谈话,……对于今后警政人员之任免,请求主席指定一律由警察署签保,以免人事权之割裂,主座亦裁可。”向来高级警官之任命,皆有李士珍之保举惯例,唐纵此意,在于直接剥夺李士珍的话语权。


蒋介石确定唐纵担任警察总署署长人选后,问唐纵内政部次长何人适宜。唐纵回答说对次长人选未敢置议,并借机报告,“李士珍与军统局关系过去非常恶劣,将来协调甚难。”蒋介石表示:“只要公正,不要顾虑,何必怕他!更不要怕他!”在李士珍可能担任内政部次长一事上,唐纵不推荐,并挑明难协调,对李士珍设置障碍。


之后,唐纵还提出中央警校分校应隶属内政部,不宜隶属中央警校,又抛开李士珍筹办水上警官学校,甚至在全国警政会议上提出各省训练警官等等,其意图在于破坏中央警校统一全国警官教育的规定。新成立的警察总署还办理了1946年底中央警校高级班和警政班毕业学员的分配事宜,欲让李士珍在高级警官任用上失去话语权。唐纵在12月10日日记到,“办理警高班分发事。余提名请主席圈定,张部长(注:内政部部长张厉生)主张提名请主席核准,不必圈,以示负责。晚上在家办理此事。”


视察中央警校留影


  1947年9月,李士珍以时局不佳,建议于高等研究班第三期毕业后,即派该班高级学员分往各省,普遍成立警保处。蒋介石批准照办,由国防部派员会同协办。但因警察总署不配合,未予以切时施行。


中央警校建成以来,在物质上亦经历许多困难。


中央警校设立之一切,都是士珍亲手办理的。南京、重庆校舍的建设,士珍事事亲躬,校舍建成前已述说。学生由一开始的膳食服装自备,缴纳学费到学校发给,无需学费,提高了待遇,而学校的经费没有特别增加,警校由学生自费改为官费,故经费非常拮据,教职员的待遇不高,一般的底薪与其他行政机关差不多要少三分之一,学生伙食亦比不上其他大学。幸赖于士珍之勤勉团结,师生皆能共克时艰。


警校另有几次灾难得以幸免的经过。


抗战初期当日本进攻上海时,住南京各机关纷纷搬迁,士珍同内政部商定把警校迁到长沙,并包定龙安轮船装运官生,当时在校的学生为第二至四期,在预定开船的前一天,大家齐到下关候命上船。士珍因事赴内政部,校长蒋介石适于此找他,士珍便顺便报告迁校的情形,蒋介石立嘱停止搬迁,同时交一名片给士珍,说是这一个人可以聘为教官或顾问。士珍回校后,急忙把校具运回,下令不迁,龙安轮船另行售票开船。而谁知第二天船上失火,化为灰烬。如果不是奉令停止搬迁,则各期同学及全体教职员以及眷属,都有被难的可能,此真是蒋校长以派用一个教官的小事找士珍,而得以救了警校。而且警校若按原定计划迁往长沙,必遇上长沙大火,亦必定损失不少。


重庆校舍亦遇两险。在警校决定迁往重庆时,乃在重庆建设二千人警校大礼堂,亦作为教室。在学生将到以前,未完工的礼堂忽然坍塌。如已迁入,则官生必难免被难。后来校舍又被日本敌机轰炸三次,有一次一颗大炸弹正落在大礼堂,把几根椽子打断,钻入地下五六尺深,可是没有爆炸。校长蒋介石办公室、教室都在附近,如果爆炸损失一定很大。当时各处室正在开辟防空洞,炸药供不应求,正苦于无处购买,于是这颗大炸弹的几百斤炸药,都用来开洞了,实乃天助也。


参观中央警校校史馆



民国学生罢课事件不少,中央警校亦发生过一起。


抗战胜利后,中央警校接收裁军转业军官2万人。为迎接1946年10月份的总统府检阅,警校乙级总队进行队列操练,有个学员在开步走时突然一个喷嚏,结果迈步时迟了半步,被后面的一个同学绊了个趔趄。他一个踉跄又把前面的人推倒,引起哄堂大笑。队形一下就乱了,有的停止不走,有的在继续走。教官倒是没说什么,反而在旁监督的中队长立马让全中队立队,亲自喊口令,让那个学员出列,并命令在操场上爬行。这位中队长原是王耀武部的一个少校营长,非常专横,自觉来警校任职是受排挤的,而且没专配的勤务兵,故撒气学生,平日经常找学员的茬。学员在拒绝这一命令后,中队长便下令该学员罚禁闭3天。


此事引起乙级总队学员们的愤慨,他们当晚便串联了数百名同学提出四项要求,要求解除禁闭、中队长免职、警校今后不得再发生类似侮辱人格之事、事后不得追究责任。第二天学员们先去找本中队的指导员,可指导员都害怕对自己不利,事发当天就躲藏了起来。学员代表于是向警校正式提出四项要求。警校从维护威信出发,拒绝了学员们的要求。五百多名学员决定罢课,并到警察总署向署长唐纵当面请愿,还声称找校长蒋介石请愿。


这次罢课持续了一周。罢课发生后,士珍一直采取低调处理,劝说,个别谈话,都无效果,又召见全体学员,一再劝说,并许以分配好的地区,可仍是没有效果。警校罢课,影响非同小可,士珍火急攻心,病倒住院。之后陈立夫出面规劝,士珍生病后主持工作的副教育长余锦源亦谈判做工作,皆无结果。无奈最后警校妥协,答应了学员们的四项要求。


这次事件之幕后原因,其一是因为经费问题,因警校经费困难,转业军官学员的转业安置费未发到,便以为是警校挪用,其二是常年的戎马生涯使得军官们一时之间很难适应由军队长官到警校学员的角色转换,其三是警校培训后的工作难有保障,故军官们对自己受到的不公平心存愤懑,普遍带着抵触情绪面对警校教育。学员罢课,表面上为受罚同学出气,实则是发泄对现实的不满,更是为筹谋毕业后的出路。罢课学生代表到警察总署请愿,所陈报告即围绕学籍和级别问题展开,在得到唐纵“将来决以警官分发任用”保证后,才满意地离开了。


警魂歌



八、安度晚年


1949年,士珍携眷抵达台湾。


来台初期,士珍仍活跃于台湾政坛,积极投身台湾建设。1950年士珍应国际警察首长协会之邀,飞美参加国际警政会议,并考察欧洲诸国及日本警政,又整理战后各国考察记,内容包含了内战、市政、警政、人事制度及侨务等,参与了台湾市政方案的改革设计。


士珍始终不忘其所创建的中央警校,多次校庆为文纪念,并主持校庆典礼。士珍亦筹设警察子弟奖学金,以鼓励学习,并将节衣缩食所得之款存入奖学金中。七十二岁时士珍受警校之邀讲话,以“修己要诚,待人要仁,处事要公”勉之,“诚仁公”实为士珍一向所倡导之校风也。


六秩之年,士珍开始潜心道学。1958年,六十三岁时,士珍开始静坐,并阅读道书,研究周易,并出版周易分类研究一书。六十四岁时,元月某日清晨零时起做一长梦,二度有人呼叫太清真人说话,随即在西北方大树上出现一条巨龙,长达数丈,头上闪闪有光,飞入空中。经过士珍前方发出阵阵红光,然后向东南逍遥自得而去,此即易经所谓的飞龙在天。士珍即以梦龙为字,以示纪念。


士珍身体健康,唯胃疾困扰多年,故而一度人形消瘦。二十一岁在正学高小读书时,便已患胃痛甚剧,每隔二三日必一发痛,四肢发冷,延医服药,仍难根治。1946年8月,士珍赴庐山途中胃疾复发,蒋介石特派侍从医官为他诊治。返回南京后,入鼓楼医院疗治,又赴上海检查,至11月初始复原。但49年到台湾之后,未闻士珍再有胃疾,当与生活安定有关系。


1995年4月14日,李士珍逝世,享年100岁。







九、回不来的故乡


1917年,二十二岁,士珍正学高小毕业,是年冬,创办雪坡育才国民学校,并筹办雪坡保卫团以卫地方。又于育才国民学校内成立国文补习班,聘俞镜三先生为社长。东南两乡青年慕名远来就学。


1918年雪坡门前塘堤为洪水冲毁,三年无收获,村民困苦万状。士珍发起集资修筑,解决了民众之困难。


1923年,士珍被选为宁海县农会会长。


自1924年士珍投奔革命以来,一心为国,鲜少顾私。


1925年2月士珍父亲去世,士珍是隔两月后才得到家信告知的,当时正在东征途中。


1936年,士珍被选为浙江台属国民代表,票数冠全省。


1946年的国民大会,士珍作为宁海籍代表参加。其与郭履洲竞选国大之轶事,仍留乡间。与郭氏之大笔捐建家乡相比,士珍少有捐建。实际上,士珍虽居高位,然无多少私财。笔者曾去雪坡探访士珍故宅,宅基狭小,较一般农户还局促。甚至当时雪坡村欲整修李氏祠堂,求之士珍捐助而不得。在中央警校,如应怀宗、秦友庸、胡福相等,皆未见身后有多少余财,此或为士珍影响之故。


1947年3月3日,士珍返回宁海原籍扫墓,女公子保玉、秘书华用极(宁海人)随行。离家十载,迄未回家,此行想当有“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之感,抵达家门,房舍已经倒塌,墓木亦为樵子砍伐殆尽。公而忘私,国而忘家,令人感佩!士珍在宁海勾留了三四日,访问地方父老,视察各教育慈善卫生机构,出席全县党政军扩大纪念周训话,并应邀对全县三个中等学校全体学生训话,讲题为“教育之目的”。


笔者观中央警校教职员、历届学员生名录,里面多有宁海人士,实则是士珍关怀宁海故乡也。但凡条件适格,士珍尽皆因材施用。有宁海学生报考中央警校的,士珍亦尽关照。如力洋叶氏,找士珍报考中央警校,入第三期正科,当时第三期全国才录取了180人,非常难考,能入警校,皆龙凤之辈,毕业后叶氏即由警校分派到江苏任警察局长。


士珍去台,自此再未返回故乡。



灵堂


出殡



后记


整个民国警政史,实则是个建警史。


自1901年中国警察创建以来,直至民国,尚为弱雏,乱中求治。培养警察乃建警之根本。


综观国民党政权在大陆期间,内忧外患,统治又短,现代警政改革始终未得较好开展,一直局限于警保之争扰。可圈可点的,还是警察教育。中央警校一统全国警官教育,如同警界之“黄埔军校”,划一民国建警步骤,在民国警界举足轻重。


表面上看,李士珍只是国民政府最高警察学府的领导者,至多掌握着全国警察的教育权。但李士珍的个人能力和政治履历,使其成为国家元首蒋介石身边的重要政治人物。在蒋介石的支持下,李士珍能够直接干预并作用于全国警政建设。


枭雄者,雄豪杰出之人物也。戴笠欲夺中央警校而不得,足见警校之重要。没有中央警校资历,难成警政诸侯。李士珍牢牢掌握民国高级警官教育长达十四载,影响了近半个民国时期,无人能出其右,堪称枭雄也。


1964年11月与参加先生七十寿庆的宁邑乡亲合影





作者的话:

李士珍先生在世史料已经非常丰富,当初是做一个整理,算是一篇学习之作。有李士珍先生史料的朋友,盼请多多评论,有助进步。



◆◆


感谢您关注“乡土宁海”

如果您也有民国的故事

请赐稿

◆◆





□ 撰稿:杨灵统

□ 照片:宁海县档案馆

□ 排版:水东居士

□ 审核:天姥老人

□ 宁海县乡土文化俱乐部出品


 “传播乡土文化,弘扬宁海精神”,感谢您对“乡土宁海”微信平台的支持。



乡土宁海

xiangtuninghai

长按二维码,乡情扑面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