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杰青"榜单中的脑科学家们

brainnews创作团队 brainnews 2019-07-04



8月3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公布2018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名单的通告正式公布,其中,有7位与脑科学相关。


作者:Simon

题图:网络


榜单中,一共有7位与脑科学相关,分别是(按照榜单的前后顺序):

 

姓名

性别

学历

职称

研究方向

单位

国籍

孙衍刚

博士

研究员

痒觉信息处理的神经环路机制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中国

孙强

博士

研究员

非人灵长类生殖与发育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中国

娄昕

博士

主任医师

脑血管病影像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中国

岳伟华

博士

教授

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易感性研究

北京大学

中国

焦建伟

博士

研究员

脑发育与疾病机理研究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

王伊龙

博士

主任医师

神经病学

首都医科大学

中国

郝峻巍

博士

教授

免疫炎症与神经系统疾病

天津医科大学

中国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主要支持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学者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吸引海外人才,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1994年,正式命名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往年一样,今年建议资助的国家杰青共有200人,来自112家单位的科学家入选。 下面是这7位专家的详细介绍:


1,孙衍刚——“痒觉”研究的先锋者





简介

孙衍刚博士,1995-199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生理学及生物物理学学士学位。1999-2004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生理学博士学位。2004-2008年和2008-2012年期间分别在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和德州大学健康医学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2年8月起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组组长。孙衍刚博士的研究兴趣主要在于感觉信息处理的神经环路机制。2012年入选青年千人计划。


研究方向

揭示感觉信息处理和产生相应的动物行为的神经环路机制是神经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快速准确的感觉信息处理对于动物的生存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动物学习能力、社会行为等的重要基础。感觉信息处理的功能障碍也是许多主要临床问题的根源。


我们实验室长期的研究兴趣是在综合运用药理学、遗传学、光遗传学、电生理学和动物行为学等技术来揭示感觉信息处理的神经环路机制。 


丘脑神经环路内感觉信息处理和调制。丘脑是重要的感觉信息传递的中继站。感觉信息通过丘脑到达大脑皮层。同时,皮层神经元发送反馈性投射到丘脑,并动态调节丘脑的感觉信息处理。


我们实验室的主要方向之一是研究丘脑神经环路的功能、可塑性和调制,进而研究丘脑神经环路造成感觉信息处理障碍是否是精神疾病如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的病因。 痒觉的神经环路 我们还将通过研究痒觉的环路机制进而揭示神经环路的基本组构原则。痒觉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并引发抓挠的欲望,它具有感觉和情绪两种成份。


近年来痒觉的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对痒的神经环路的研究还十分有限。我们最近所发现的脊髓内痒觉特异神经元为破译中枢神经系统内痒觉神经通路提供了一个重要基础。


我们将研究以下几个根本问题:痒的感觉和其情绪成份的神经环路是什么?痒觉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是如何编码的?介导痒觉的情绪成份的神经环路与介导其他信息处理的环路之间有怎样的相互关系?


代表作报道:

Science|上海生科院揭示痒觉的中枢环路


孙衍刚课题组官网链接:

http://sourcedb.sibs.cas.cn/zw/rck/201305/t20130503_3831148.html   


2,孙强——“克隆猴之父”





简介

1996内蒙古哲里木畜牧学院,获得学士学位。1999年于扬州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1999年7月毕业留校工作,于2005年年6月获得博士学位。2005年9月正式到华东师范大学脑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所工作,并负责脑所承担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项目(973)“转基因高等动物的创建与高级脑功能分析”的第四子课题“猴生殖生理与转基因猴构建的研究”,成功获得了国内首批“试管”食蟹猴。2009年6月到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负责组建非人灵长类模式动物平台,并获中科院引进关键技术人才项目资助。


研究方向

动物转基因技术问世以来,已经对推动现代生物学和医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该技术在啮齿类实验动物如大鼠和小鼠中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规的实验室技术,并已经建立了数千种不同的动物模型。但在非人灵长类动物身上还没有成熟的转基因技术。 


要构建转基因的灵长类动物模型,首先要掌握和建立灵长类的生殖生理、配子操作和胚胎构建技术。神经所非人灵长类模式动物平台即围绕着转基因猴(食蟹猴、恒河猴、绒猴)构建开展相关技术研究和开发。


研究方向主要包括: 1、 猴生殖生理和转基因猴构建 2、 转基因大小鼠构建 3、 打靶载体设计构建 4、 干细胞培养和基因打靶 5、 基因敲除小鼠构建。


代表作报道:

世界首个体细胞克隆猴 

体细胞克隆猴背后的故事


简介来源: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AD%99%E5%BC%BA/4898435?fr=aladdin


3,娄昕——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诊断专家





简介

医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放射诊断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6年于贵州医科大学获得 临床医学学士学位 。2001年于 贵州医科大学获得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学位 。2005.年于解放军医学院 获得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学位 。2015到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里根医学中心放射科和BRAIN MAPPING CENTER作访问学者。2015.1-2015.2 在美国纽约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参加“ESMRMB/ISMRM Teach-the-Teacher in Clinical MRI Programme” 培训。


以第一负责人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军“十一五”和“十二五”医疗卫生基金等项目。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总影响因子大于70分。以第一作者20余篇摘要被北美放射学年会(RSNA)、ISMRM、欧洲放射学年会(ECR)等国际会议录用交流,作为第一或主要完成人获得包括全军医疗成果一等奖在内的4个奖项。获专利两项。主编专著3部,主译专著1部。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磁共振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放射专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磁共振学组副主任委员、全军放射医学专业青年委员会秘书长、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中青年专家委员会常委、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肿瘤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咨询工作委员会委员。


擅长神经系统影像诊断,对于神经系统少见病及疑难病诊断有丰富经验。


简介来源: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

http://www.chinaradiology.org/cn/zwh/weiyuanhuiweiyuan.aspx?CommitteeId=351&Oid=1489


4,岳伟华——精神分裂症遗传学研究的翘楚




简介

医学博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专业为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常见精神疾病的分子遗传学及神经生物学研究。


受教育经历 

1991-1996 山东省济宁医学院精神卫生系 医学学士 

1998-2003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医学博士 


工作经历 

1996-2003 山东省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 住院医师、主治医师 

2003-2005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博士后 

2005-2007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2007-2012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2012.4-2012.4 哈佛医学院全球健康与社会医学系 高级访问学者 

2012至今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作为负责人承担的科研课题: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精神分裂症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起止年限:2013.1-2015.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精神分裂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通路分析及验证,起止年限:2011.1-2013.12;

  • “十二五”科技计划项目子课题:精神分裂症个体化治疗方案和评估体系的建立,起止年限:2012-2014;

  • 教育部新世纪人才项目:精神疾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起止年限:2013-2015;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精神分裂症全基因组miRNA的分析与验证,起止年限:2013-2015;

  •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A类):起止年限:2009.12-2012.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精神分裂症与谷氨酸能突触传递相关易感基因的关联研究,起止年限:2009.1-2011.12;

  • 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专题项目: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效应的遗传关联研究,起止年限:2008.1-2010.12;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子课题: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机理,子课题名称:疾病的遗传易感性,起止年限:2008.8- 2012.7;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精神分裂症神经发育假说相关易感基因数学模型的建立,起止年限:2005.1-2007.12.


简介来源: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http://www.pkuh6.cn/News/Articles/Index/451 



5,焦建伟—— 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领域专家





简介

2002年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得博士学位,2002年到2007年在美国哈佛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08年被提升为Instructor。2009年到2011年在中科院神经所任研究员。2011年8月加入中科院动物所,任研究员,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研究组组长,博士研究生导师。


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神经干细胞分化的机制研究,micoRNA或表观遗传分子在神经发育中的作用,以及神经干细胞的重编程研究。研究成果发表于J Cell Biol,PNAS,Cell Rep,Nucleic Acids Res,Cell Res等杂志共计40余篇。2010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研究,以及非神经细胞到神经细胞的重编程和转分化研究。包括以下几个研究方向:

1,研究表观遗传分子调控调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神经元产生机制;

2,研究miRNAs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3,研究从非神经细胞到神经元的转分化。正在研究从非神经细胞到神经元的转分化。我们正在尝试不同转录因子的组合是否将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为神经元;另外正在探索非整合病毒体系是否将非神经细胞转分化为神经元。


2018年的论文列表  (焦建伟课题组)

  • Xia W, Su L, Jiao J*. Cold-induced protein RBM3 orchestrates neurogenesis via modulating Yap mRNA stability during cold stress. J Cell Biol, 2018 doi:10.1083/jcb.201801143.

  • Su L, Xia W, Shen T, Liang Q, Wang W, Li H, Jiao J*. H2A.Z.1 crosstalk with H3K56-acetylation controls gliogenesis through the transcription of folate receptor. Nucleic Acids Res, 2018 doi:10.1093/nar/gky585.

  • Qiao H, Li Y, Feng C, Duo S, Ji F, Jiao J*. Nap1l1 controls embryonic neural progenitor cell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in the developing brain. Cell Rep, 2018 22:2279-2293.

  • Shen T, Ji F, Wang Y, Lei X, Zhang D, Jiao J*. Brain-specific deletion of histone variant H2A.z results in cortical neurogenesis defects and 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 Nucleic Acids Res, 2018 46:2290-2307.

  • Lei X, Jiao J*. UTX affects neural stem cell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through PTEN signaling. Stem Cell Reports, 2018 10:1193-1207.

  • Liang Q, Xia W, Li W, Jiao J*. RNF20 controls astrocytic differentiation through epigenetic regulation of STAT3 in the developing brain. Cell Death Differ, 2018 25:294-306.


简介来源:中科院动物研究所http://sourcedb.ioz.cas.cn/zw/zjrc/bejh/201111/t20111129_3403493.html


焦建伟课题组官网:

http://rpb.ioz.cas.cn/yjz/jiaojianwei/ 



6,王伊龙——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专家





简介

主任医师,教授,博导,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助理、科技处处长、神经病学中心病区主任及天坛卒中临床试验与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卒中学会青年理事会执行理事长、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科技部国家临床研究中心(神经)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工作委员会主任等学术任职。主持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国自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及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等国家级课题。


近年来围绕非致残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策略开展系列研究,取得多项原创性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JAMA、Circulation、Neurology等杂志发表SCI论文83篇,累计影响因子423分。为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及北京市青年拔尖团队获得者。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3、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3、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3、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4。


学习工作经历

1996.07-1999.09 唐山市脑血管病医院住院医师 

2002.07-2004.09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医师 

2007.10-2010.02 美国加州旧金山医学院博士后 

2007.06-2009.11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 

2009.11-2013.07 北京天坛医院科研处副处长 

2013.07-2014.03 北京天坛医院科研处处长 

2014.03-2015.08 北京天坛医院科技处处长兼院长助理 

2014.10-至今 北京天坛医院主任医师 

2014.12-至今 首都医科大学教授


专业特长

脑血管病。擅长脑血管病的诊治及脑血管病临床研究。 


王伊龙在导师王拥军教授的带领下,以危害最为严重、最常见的脑血管病亚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为研究主线,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北京市科委科技重大专项等的基金资助下,组织全国首个 10 万人群TIA 流调,建立 TIA 高危预警、预测模型,提出高危患者优化抗栓治疗方案,并开展基于蛋白与基因组学的个体化 TIA 防治研究。


作为第二完成人,完成了国际上第一个 TIA 和小卒中抗血小板药物干预的大型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CHANCE 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在国际医学界顶尖学术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IF:55.8,2013 年 7 月)发表;该研究改写了国际指南,获得药物发明专利,将为我国每年至少减少 10 万例再发卒中,可使我国每年节省直接住院医疗费用约 25 亿元。


简介来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

http://www.bjtth.org/Html/Doctors/Main/Detail_2156.html 


7,郝峻巍——神经免疫学专家





简介 

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天津市特聘教授。2007年考取南开大学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并得到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在美国巴罗(Barrow)神经学研究所完成博士课题及博士后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是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在J Exp Med、Ann Neurol、PNAS、JAMA Neurology、JNNP、Neuroscience等杂志上发表SCI文章20余篇,单篇影响因子最高为15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面上及青年项目和多项省部级课题,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培养硕士生11名,博士生4名,在职博士生5名,博士后1名,承担临床七年制及留学生的神经内科授课任务。


现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微生物与免疫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免疫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免疫学会常任委员,天津市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兼秘书。


专业特长

熟悉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在脑血管病和神经免疫病等的诊治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针对吉兰-巴雷综合症患者,建立了完善的数据库及标本库,并开展了一些新的治疗策略的探索。


简介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http://www.tjmugh.com.cn/ehibition/ehibition_default.asp?pro_id=849 


遗憾的是,在最近的公示期,多家自媒体报道了郝峻巍教授的撤稿事件: 重磅 | 2018年拟资助杰青郝峻巍团队涉嫌论文结果重复发表,文章被撤 


前 文 阅 读

 


1,北师大BABRI老年脑健康计划:只为国人可以优雅地老去


2,PNAS: 低音或可促进节奏的神经加工





脑科学科普图书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