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脑科学日报】如何用脑科学理解共情?人类产生幻觉时为何会看到这些图案?

brainnews创作团队 brainnews 2019-07-03




科  学  时  讯


1,语言指挥大脑?声波处理实验验证真实性

来源:知社学术圈

纽约大学的David Poeppel和他的博士后M. Florencia Assaneo近期于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有关语言处理的文章,进一步研究大脑与语言节奏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自然聆听的环境下,目前观察到的关联的限制性能否被消除。并强调和说明实验不能只是简单的数据拟合。

阅读链接:

语言指挥大脑?声波处理实验验证真实性


2,前列腺问题或与睡眠障碍和抑郁相关联

来源:Springer

患有泌尿疾病(例如勃起功能障碍,泌尿道和膀胱疾病或不育症)的男性通常也患有抑郁症和睡眠障碍。因此,医生应该意识到这些风险,以便他们可以将患者转诊给相关的专科医生,并为男性患者提供全面及时的护理。

这些结论源于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 Arman Walia 在 Springer Nature 旗下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potence Research 中发表的研究。

阅读链接:

前列腺问题或与睡眠障碍和抑郁相关联


阅  读  分  享


1,同理心、音乐和镜像神经元的交织

来源:神经现实


当拥有强共情能力的人们听到熟悉的音乐时,大脑的特定区域会被激活


音乐学家扎卡里·瓦尔马克(Zachary Wallmark)设计指导的一项开创性研究发现,共情能力强者使用脑部社交认知回路来处理音乐。其之前参与的一项大脑研究协作项目使用fMRI研究在音乐为介导的共情体验中,通过镜像神经元系统产生的运动具身(motor embodiment)有何作用。

本文是作者克里斯托弗·伯格兰就音乐、共情和大脑神经元之间的关联对瓦尔马克进行的访谈。

阅读链接:

同理心、音乐和镜像神经元的交织


2,产生幻觉时为何会看到这些图案?

来源:利维坦



内格尔·戈登费尔德,他提出了解释幻视的随机图灵机制。图源:Seth Lowe for Quanta Magazine


如今,我们终于明白了那些幻觉图案与视网膜细胞盘状结构、视觉网层网格/柱状神经结构间的空间关系直接相关。但最有意思的问题是:为何在正常情况下,我们很少出现幻觉?我们的大脑进化出了何种机制,使得我们在看到危险状况的时候,可以免于幻觉?

阅读链接:

产生幻觉时为何会看到这些图案?


3,用脑科学理解共情 | “哪有什么高情商,不过是懂得共情”

来源:酷炫脑


实验表明人有两个各自独立、分别运作的共情系统,一种是比较低级的“情绪感染系统”,它在人类婴儿时期发展,一种是比较高级的“换位思考系统”,它主要在人幼年时期和青春期的时候发展 


文章首先介绍了共情的概念,情绪模仿系统和换位思考系统这两套共情系统,其次阐述了认知共情和情绪共情此消彼长的关系,最后给出了培养和提高共情能力的技巧。

阅读链接:

用脑科学理解共情 | “哪有什么高情商,不过是懂得共情”


4,我有精神分裂症,我也是耶鲁博士、法学教授

来源:新诺心灵



艾琳·萨克斯以第一名的成绩从学院毕业,获得去牛津大学攻读研究生的全额奖学金;在牛津读完哲学硕士后,又在耶鲁获得法学博士;如今在南加州大学法学院任副院长和首席法学教授;2009年,因其杰出的成就,她荣获麦克阿瑟天才奖。

这位在各方面取得丰厚成就的教授,却是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自身的努力取得了这一系列的成就。文末附有艾琳·萨克斯在TED上鼓舞人心的演讲视频。

阅读链接:

我有精神分裂症,我也是耶鲁博士、法学教授


学  术  之  道


1,为什么质疑是科学的标配:听得进不同意见不是大度而是智慧

作者:彭凯平



本文是彭凯平教授在2018年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讲话中,彭凯平教授强调道:“在社会科学需要得到极大发展的新的时代,我希望我们的研究生以科学精神来思考社会的问题,以科学的方法来从事社会科学的研究。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心理准备和学术训练就是培养我们批判和质疑的态度。它不是一种人品和性格的修炼,它是一种智慧和科学的才华。”

阅读链接:

为什么质疑是科学的标配:听得进不同意见不是大度而是智慧


2,写给我即将毕业的研究生

作者:王树义

王树义老师认为“负责,尊重,不要计较”,有助于即将毕业的学生顺利开启职场生涯。

阅读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77709-1090238.html


3,写给我即将入学的研究生(英语学习篇)

作者:王树义

王树义老师先说明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然后提供了学习的方法和实践措施,即“先创造环境,压迫自己改变学习路径;然后等待正反馈的到来”。

阅读链接:

http://wap.sciencenet.cn/blog-377709-1132742.html


4,机器学习美女博士亲身体验:读博与工作,如何抉择?

来源:新智元



Fast.ai联合创始人之一Rachel Thomas在博客上被一位对机器学习很感兴趣的本科生问到,将来是否应该去读博士的问题。Rachel Thomas从机会成本、学术环境、就业前景等多个角度给出了详细的建议和分析,并以一个女性博士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值得怀有同样疑惑的小伙伴们参考。

阅读链接:

机器学习美女博士亲身体验:读博与工作,如何抉择?


资  讯  信  息


教育部成立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专家组,12位院士及周志华、王海峰、贾佳亚等专家入选

来源:新智元



教育部近日成立了“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专家组”,由20位咨询组成员和14位工作群成员组成,其中有12位两院院士,多名在AI领域拥有杰出贡献的教授和长江学者。百度、阿里、腾讯和科大讯飞这四家承担国家新一代AI开放平台建设的公司也分别有代表科学家入选,产学研结合将是今后AI发展的必然趋势。

文章对每位专家组成员进行了介绍。

阅读链接:

教育部成立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专家组,12位院士及周志华、王海峰、贾佳亚等专家入选


讲  座  信  息


1,Peter Henry St George-Hyslop院士深圳开讲

来源:脑科学与脑技术

讲座主题:Role of TREM2 in Modulating Microglial and Innate Immune Responses to Amyloid Plaques in AD

讲座时间:2018年09月05日 10:00

讲座地点:先进院B100  会议室

讲座主持:屠洁  研究员

演讲嘉宾:Peter Henry St George-Hyslop

详情链接:

讲座预告‖Peter Henry St George-Hyslop院士深圳开讲


2,9月11日脑科学前沿学术报告

来源: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

报告主题:How to build a brain, lessons from C. elegans

时间:2018年9月11日 上午10:00-11:00

地点:复旦大学枫林校区治道楼8楼会议室

邀请人:邵志勇 青年研究员

详情链接:

【讲座】9月11日脑科学前沿学术报告


审校:Simon

题图:摄图网


前 文 阅 读

 



1,【脑科学日报】科学家找到“做梦”相关基因,研究发现“相思成疾”的理论基础


2,【脑科学日报】Nature发现多自闭症风险基因受脱腺苷化调控,新研究揭示仅62%的心理学研究可重复



图书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