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7.7脑科学日报| 冥想背后的身心交互机制;五角大楼研发黑科技:通过心跳识别身份!"读脑术"? 哈佛规模化制备纳米线晶体管探针

brainnews编辑部 brainnews 2022-04-16


 第 359期    脑科学日报

2019年7月7日



科  学  时  讯

1,Cell Reports | 中科大刘强组发现RNA结合蛋白调控衰老进程的新机制

来源:BioArt



2019年7月2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动物进化与遗传前沿交叉卓越创新中心刘强教授课题组在Cell Reports发表研究论文SFRS11 loss leads to aging-associated cognitive decline by modulating LRP8 and ApoE,文章揭示了RNA 结合蛋白SFRS11通过调控JNK信号通路参与调控大脑衰老进程的新机制。

阅读链接:

Cell Reports | 中科大刘强组发现RNA结合蛋白调控衰老进程的新机制


2,"读脑术"? 哈佛大学C. M. Lieber规模化制备纳米线晶体管探针

来源:纳米人


阵列化超小型三维纳米线晶体管探针的制备。


为了能够获得最高精度的测量和假肢的控制,电子器件需要穿透细胞膜,实现细胞内记录。目前最广泛应用的细胞内记录的方法是传统的膜片钳技术,其缺点在于:1)膜片钳电极的尺寸通常在微米级别,会对纳米尺度的细胞膜造成不可逆的伤害;2)能够同时测量的细胞数量非常有限。

为了解决上述这些问题,哈佛大学Charles M. Lieber课题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规模化工艺,可同时制造出数千个可记录细胞内信号的纳米线晶体管探针阵列,并使用这些探针同时读取多个细胞内部的电信号。

阅读链接:

"读脑术"? 哈佛大学C. M. Lieber规模化制备纳米线晶体管探针


3,通过心跳识别身份!五角大楼研发黑科技,200米内无处遁形

来源:环球科学

为了更精准地识别目标,美国特种部队要求五角大楼开发更精确的远程识别技术。这时,五角大楼将目光投向了人的心脏。研究人员开发了一款远程心跳识别设备,可以通过心跳特征来识别人的身份。

五角大楼开发的这款设备名为Jetson。它可以在200米外捕捉到独特的心脏信号。Jetson使用了激光振动仪(laser vibrometry)来检测由心跳引起的肌肤表层运动,然后运用算法从激光信号中提取心脏信号。

阅读链接:

通过心跳识别身份!五角大楼研发黑科技,200米内无处遁形


4,Nat Comm | 蔡海江组揭示摄食中枢调节的新机制

来源:BioArt



2019年6月24日,来自亚利桑那大学神经科学系的蔡海江和西安交大医学部王勇的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 bed nucleus of stria terminalis microcircuit regulating inflammation-associated modulation of feeding 的文章。

该研究发现终纹床核(bed nucleus of stria terminalis, BNST)内的PKC-δ+神经元同时接受ARC和PBN等多个摄食相关脑区的传入调控,并通过对腹侧BNST内LH投射神经元的抑制性调控对LH内摄食调控结构的活动发挥抑制性调节作用。研究显示,BNST内的PKC-δ+神经元群及相关神经通路是参与摄食调控的关键脑区。

阅读链接:

Nat Comm | 蔡海江组揭示摄食中枢调节的新机制


5,抗抑郁药虽好,这六类患者使用须谨慎

来源:医脉通精神科

一项发表于Psychiatric Times的文章中,作者Chris Aiken博士介绍了使用抗抑郁药时须高度谨慎的六类患者类型。必须指出的是,这些群体并非抗抑郁药治疗的绝对禁忌证,其中一部分患者也可获得相当理想的疗效,但发生不良事件的总体风险更高,临床须密切监测,不可掉以轻心。

阅读链接:

抗抑郁药虽好,这六类患者使用须谨慎 | 临床必备


6,王光辉教授课题组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通讯作者论文

来源:苏州大学药学院



近日,我院王光辉教授课题组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Motor dysfunction and neurodegeneration in a C9orf72 mouse line expressing poly-PR”的文章。王光辉教授课题组首次构建了GFP-PR28flox/flox的转基因小鼠,并与Thy1-cre工具鼠杂交得到神经元特异性表达GFP-PR28的转基因小鼠。本研究构建的GFP-PR28flox/flox小鼠为后期poly-PR的致病机制研究和药物筛选提供了很好的动物模型。

阅读链接:

亮点论文 | 王光辉教授课题组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通讯作者论文


7,TMS-EEG在重度抑郁症中的研究

来源:精神康复

已有研究显示,MDD患者本身存在着亚属扣带回皮层(SGC)过度活跃的情况,并且背外侧前额叶的活动情况也会影响SGC的活跃程度,意味着DLPFC-SGC连接对于理解MDD患者的潜在病理生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在最新的JAMA子刊中就有一项运用TMS-EEG对此进行了专门的研究。

阅读链接:

TMS研究速递—TMS-EEG在重度抑郁症中的研究


8,冥想背后的身心交互机制

来源:功能磁共振

研究者提出了如下假设:冥想反映了内脏活动神经表征的变化,如心脏活动,并研究了传统藏传佛教冥想背后,神经和内脏系统与自发全脑时空动态变化的整合。

在长期的藏传佛教僧侣冥想练习者中发现,默认网络(DMN)对心跳神经反应存在不同的瞬时调节,以及由冥想引发的脑电中gamma和theta波段的大规模网络重构。此外,EEG theta频段的颞叶-额叶网络连接与冥想经验的持续时间呈负相关,并且gamma振荡在冥想期间与theta振荡定向耦合。

这些证据表明DMN对心脏活动的神经表征以及大规模时空网络整合可能是冥想的基础神经机制,此外,冥想很可能利用皮质的可塑性,包括了大脑网络内在组织和活动的直接变化以及持久变化。

阅读链接:

冥想背后的身心交互机制


审校:Simon

题图:摄图网


前 文 阅 读

 

1,7.6脑科学日报| Nature封面:线虫神经网络首次完整破解;Nature:衰老大脑的免疫入侵;2019年全球十大新兴技术发布


2,7.5脑科学日报| 期待!我国阿尔茨海默症治疗创新药获FDA临床默示许可!重磅综述:神经退行性病变小鼠模型总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