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 | 凌逾:跨媒介整合艺术——港派麦兜与台派几米

凌逾 跨界经纬 2020-01-18


跨媒介整合艺术——

港派麦兜与台派几米


凌逾:《跨媒介整合艺术——港派麦兜与台派几米》,《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5期



摘要:在跨媒介整合实践方面,香港“麦兜”系列、台湾“几米”系列都是成功典范,都是跨媒介衍生出的系列产品。它们借助独到的营销策略,通过多种传播渠道,风靡港澳台及大陆各地,且各自呈现出香港与台湾文化的特质。台港两大品牌对大陆形成了冲击波,比较研究麦兜与几米的跨媒介特色,有利于挖掘新媒介时代的文艺创意方法。

关键词:港派麦兜;台派几米;跨界整合;协作叙事

中图分类号J22   

文献标识码:A



一、图文整合的张力


图文就像双人舞,要思想默契,步伐和谐,才能舞出绝美的舞姿。《图像理论》指出:“普通符号学告诉我们,在交流、象征性行为、表达和意指的语用学层面,文本和形象之间无本质区别。在符号类型、形式、再现的物质和制度传统的层面,视觉和语言媒介存在重大差别”[1]。绘画可讲故事,表达抽象思想。词语也可描写静止空间状态事物,进行视觉的语言再现:“语言和绘画可互相介入,因为交流的表现性艺术、叙述、论证、描写、论说和其他言语行为都不是特殊媒介,不是某一特殊媒介所特有的[2]。”图文相得或相斥,会产生出张力(tension)。艾伦·退特将外延(extension)和内涵(intension)去掉前缀,创设出张力一词,指全部外展和内包的有机整体。图文内涵和外延的解说与搭配关系,可紧可松。图文关系往往是乍看对立矛盾,互不相容,抗衡冲击,在各极中往返游移;细看图文,总有蛛丝马迹彼此牵引,受多重观念影响,产生出反讽、解构等立体感,形成艺术张力。麦兜和几米系列都以图文互涉为基石,进而跨界扩容,都是儿童化画面与成人化语言的融合童心画让人觉得有趣可喜,入眼;成人化的哲理语言打动个人心坎,心酸悲凉,入心。画面生活化,画风明丽绚烂,色调清新淡美,又时常采取超现实画法;文字短小精悍,再现市民文化。具体而言,麦兜与几米图文叙事法有何异同?


几米漫画


就具体画作而言,麦兜图画人物性强:麦兜和麦太母子形象以猪符码自居自得、自嘲自乐,将人符号化,虽给人低能笨重感,但也憨厚质朴,憨态可掬;虽是单亲家庭,境况拮据,但却心态平和,糊里糊涂地开心。麦兜幼稚园同学兼好友阿May 是牛,阿June 是河马,得巴是猫,菇时是鹅,阿辉是龟,拟人化突出小朋友的天真可爱,让动物代言,叙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百味意蕴。而周围老师等仍是人形,动物化与人化、儿化与成人化形成张力。就整体而言,麦兜画作较像连环漫画,故事性强,场景性强,注重画面之间的连贯性、情节性,一帧接一帧,时空延续,故事延续。如麦兜点餐,对老板说:“Excuse me,有冇鱼蛋粗面啊?”老板说:“冇粗面喇。”麦兜说:“咁鱼蛋河粉啦。”老板说:“冇鱼蛋啦。”麦兜说:“咁水饺粗面啦。”老板说:“冇粗面啦。”麦兜说:“咁要鱼蛋米粉啦。”老板说:“冇鱼蛋啦!”动漫电影还加入麦兜自嘲:“看到这里,大家大概都知道我是个怎么样的天才了吧,那时候我无忧无虑,万事无所谓,鱼蛋买光了,那么粗面吧。”配音滑稽可笑,凸显出麦兜脑袋不会转弯的傻憨。再如,他与同学踢足球,相打正酣,有人催促:“麦兜,转身射啊”。结果,随后画面竟然是他转身射尿,麦兜的IQ水平一目了然。麦兜图文吻合度高,两者相连意义的指向思维路径较固定统一,便于读者理解。在叙事视角方面,麦兜采取孩童视角,漫画多以第一、二叙述人称为主,改编电影多用第三人称。



几米图画较抽象,意念性强,哲思性强,画风务求多变,喜画兔、猫、狗、熊、鱼、松鼠、狮子、马、象等,十足可爱的动物园。几米图文各有意义空间,能激发观者想象出两套或者多套话语。文字简约,不为文造情,而让情感自然流淌,诗语穿透出反讽和悲凉,这才是几米的精神内核。如“犀牛让我向左走,大象让我向右走。乌鸦要我前进,乌龟要我后退。毛毛虫要我笑嘻嘻,金龟子要我泪涟涟。天使要我乐观进取,魔鬼要我堕落放弃。都是别人的错,全都是别人的错[3]” ;“饱满华美的气球,可能有三种不同的命运:一、飘到天空,最后不知去向。二、突然爆破,无可挽回。三、安静地存在,然后慢慢慢慢慢慢慢地萎缩。饱满华美的人生,同样也是如此[4]。” “有时候,我觉得已经走到世界的尽头”,配图为笼中人与笼中月,图文既有相连点,又各有生发点。偶尔,无图有诗,或无文有图,画面缺失,或文字空白,孤单叙事于整体图文间,想象的张力更足。几米注重画面的对比性、隐喻性,常有封闭与开放空间、宁静与喧闹、自然与人工的对比:如《向左走,向右走》常将一幅图一分为二,两个场景并置。几米采取多元视角:全知的、小孩的、男女的、物化代入视角等;图文张弛开合,意义以乘积方式增殖,引起读者深邃的思索。



    在色彩方面,麦兜多用桃粉色,暖色系列,但是,看完却感觉透心凉,为冷笑话,黑色幽默。几米是用色天才,一幅图常有几十种颜色,色彩艳丽丰富,且讲究色彩与色调、光源与阴影、透视或水墨的效果;善用对比色,黄蓝为主。几米画作一旦黑白打印,效果会大打折扣。几米喜用温暖轻快的色系,自然风光纯净无尘,童心纯真不改,但是却隐含着细腻的哀伤。如《地下铁》,扉页插图是列冰冷地铁,通向未知世界;最后幅图,是列温暖地铁,开往春天;前半部分,以暗沉灰色为主调,突出地铁的幽暗,盲女在地铁中流浪的无助;后半部分,以黄色橘色为主调,突显盲女寻找心中隐约闪烁的光亮。 

  

《地下铁》


 麦兜系列图文写实为主,以纪录片实拍叙事法,提供逼真香港本土空间,在飞驰的汽车或火车上取景,用移动镜头,快速掠过旺角、九龙大角咀、长洲、南丫岛、离岛码头、天星码头、天桥、街招林立的旧街店铺等场景,航拍俯瞰太平山顶、错落有致的高楼大厦,特写茶餐厅和烧腊店等,展现出节奏快速、街道拥堵、建筑林立、嬉闹繁华的香港特色,再现其地理环境、文化风貌和时代特征。麦兜具有浓郁的香港性、地方性。


几米图文超现实为主。画作想象力匪夷所思,物件反常态再现:组合变形、空间错置、象征隐喻:如耳朵装门锁,山顶划船,人被云压垮,扛大象上班,小孩坐黑天鹅身上漂流,小鸭擎荷叶伞避雨,地铁长在海里或者沼泽里,像达利的软化时钟般似梦非梦,现实与虚拟拼贴:图右女孩爬树摘苹果,图左猪仔从树洞里捧苹果下楼梯,像马格列特的超现实主义画作。几米具有无时空性、人类性。



几米和麦兜均有系列产品。人物互见,具有互文性:麦兜是灵魂人物,校长、陈老师也反复出场;几米《地下铁》里有《幸运儿》的董事长,还反复出现微笑的鱼、寂寞男、锡兵、小王子、爱丽丝仙境里的猫,绿野仙踪里的狮等,“仿佛穿墙游走的灵魂,穿梭在图画的现实里[5]” 。几米的恐龙骸骨巡回车,向马蒂斯的《舞蹈》致敬;画作配文“下午三点十七分,塔尖的阴影正指向收藏童年回忆的那扇门”,向马格列特画作《时间零》致敬。几米的画受雷蒙·布力格斯、法国桑贝、奥地利插画家莉丝白·兹茨威格《安徒生图画绘本典藏》的影响;麦兜受丰子恺画风的影响。几米图画有诗意,文字是诗歌、顿悟哲思;麦兜图画写实,文字是故事、经历感悟。麦兜系列面向孩童,也面向成人观众,老少咸宜。



马格列特作品


几米开创出成人绘本样式,绘本为日本语,广义指图画书(Picture Books),以图为主兼少量文字;狭义指图画故事书(Picture Story Books),“以图和文共同演绎一故事[6]。” 成人绘本以少量感性语言表达故事情节,以手绘图画表达故事内涵和视觉效果;表达的情绪和内涵成人才能领悟,儿童不易读懂[7]。有时图画赶不上文字的趟:文字重时间叙述,情节前后勾连,搭载桥梁,重心理思绪的延伸和感悟,如“我在地下铁月台,听见远方阵阵海潮声,穿越地心的另一端,会不会刚好有一片盛开的玫瑰花园?”画作再现上下楼梯、浮在海中的地铁,海面的两只鲸鳍,而地心彼端、玫瑰花园,则端赖读者想象了。有时文字赶不上图画的趟,如五彩花椅列阵如仪,如何解说呢?物相繁衍?人各有志?独占一方?映衬盲女的影单影只?该图赋予人丰富想象,意蕴百口难描。几米图文自创,交融一体,对等增色,不分轻重。几米画作不是插图,没有沦为文字的配角,其不同于比亚兹莱的哥特式鬼气;不同于利志达《对角艺术》的卡通漫画,拼贴集成,犯冲元素随性组接,富于阐释的挑战感、沉重感,抽象且具有思想性;其也不同于西西《我城》的简笔童心趣味画,极简主义,寥寥几笔而费人思量,多用特写、局部取景放大法,抓住要点构图,取材多样,不求一律,以物为主,而不以人为主;几米画作创造性地融合多种画法——中国水墨写意、禅画、卡通、工笔画、水粉等,还吸收欧洲画风,风格雅致优美,色彩浓丽,笔触细腻,人物百变,突出轻盈感,图像空间饶富诗意、童话梦幻感,采取浪漫主义手法,注重再现人与自然和谐,凸显人居于城市的无奈。西西《我城》慧童体图文、麦兜几米图文都是以画生趣,以文生理。

 




二、文图乐影食等跨界整合:

跨媒介叙事法


麦兜和几米都有跨界叙事特性。麦兜从音乐中得灵感,在粗野鄙俗中找到优雅灵魂,像电影《放牛娃的春天》、《音乐之声》、《乐满哈瓦那》,用音乐打动人心。几米从中外经典诗歌中找灵感,善于营造通感,再现哲思,如2001年的《地下铁》绘本,英文名为“sound of colors”,讲述盲女看不到颜色,但却能听到声音的颜色,转化为内心的视觉形象,这瑰丽想象源自里尔克诗歌《盲女》:“一切色彩皆已化入声音与气味,且如曲调般绝美地鸣响。我何必需要书本呢?风翻动树叶,我知晓它们的话语,并时而柔声复诵。而那将眼睛如花朵般摘下的死亡,将无法企及我的双眸……”全诗巧用通感:触觉、嗅觉、视觉、听觉、味觉交错延伸。《地下铁》以地铁为符号,网罗各种文化因子:地下铁目送人们来往归去的悲欢离合,见出时代的脉动。2003年,王家卫监制马伟豪导演同名电影,再现盲人复明,翅膀化成樱花,在戏剧性转折时刻,配乐为法国歌曲tout va bien,片尾曲为《星之碎片》:“肉眼怎可了解,幸福找不到边界”。2006年,内地和台港携手演绎的电视剧《地下铁》在台出品。而陈建骐、陈珊妮将几米绘本改编为音乐,如陈绮贞演唱《失明前我想记得的四十七件事》。配乐成为麦兜和几米系列的鲜明标识。



麦兜动漫电影配乐生动,让人过耳不忘。这些插曲多出自香港配乐家何崇志之手;《麦兜响当当》的主题曲作曲、作词乃至演唱则是邵夷贝。何崇志乐风简单而细腻,善用清新朴素的音乐语言,表达人物情感,巧妙地融入古典音乐经典,如Mozart、Schumann、Elgar、Bach大师名曲,滑稽模仿,既轻松诙谐,又温馨感人;再加人物稚气、对白幽默,更是让人捧腹。何崇志创作了麦唛13辑动画音乐,尤其是《麦兜故事》插曲,获得2002年香港电影金像奖之最佳原创电影音乐。看麦兜要看粤语版,才能体会到原汁原味的港味特色,如何崇志编曲、谢立文作词的主题曲《麦兜与鸡》:“我个名叫麦兜兜 ,我阿妈叫麦太太 …… 但现实就似一只鸭 ,吓吓一定要duck ,唔得!唔得!点算嘞? 点样令只鸡变做鸭 ,含住个鸡包仔 ,望住四宝鸡扎 ,可叹现实系要一只鸭 ,加块荔芋共我一起扎 ,我最爱吃唶唶鸡,我最爱吃鸡pat pat,我最爱吃豉油皇鸡翼, 一起吃鸡一起在歌唱 , (不过呢) 我最想吃鸡 ,我最想吃鸡 ,我最终变腊鸭!  ~鸭~鸭~鸭鸭~~~ ” 该曲童声演唱,稚气十足。以舒伯特音乐旋律为基础,短促欢快,豪气十足。歌词讲饮讲食,生活气息浓郁,市民市井气十足;点出港人心仪的粤港名菜,一一道来,如数家珍;甚至自豪地宣称,喜欢吃鸡屁股,毫无愧色,“我就是我”意识强烈,个性十足。成人整天都讲要“得”,要成功;但小孩以为指英文“duck”,不明白为什么现实会变成腊鸭(粤语“垃圾”谐音)。白天不懂夜的黑,小孩看成人世界荒谬,陌生化十足。该曲用恰切的音乐旋律、独特的方言韵调、诙谐的市井语言,塑造人物性格,渲染环境氛围,奠定了全片主调。歌曲《黎跟之歌》戏仿罗伯特•舒曼的《童年情景》钢琴小品第七曲《梦幻曲》。该曲原本高雅、诗情画意:四小节旋律叙述童年美梦,抒发理想世界的温柔浪漫、超凡脱俗,用单主题三部曲式写成,第二段在曲调、性格、节奏上变化,前后对比层层递进,有微妙变化的律动感。《黎跟之歌》却为雅致名曲搭配搞笑的世俗歌词:“昨晚吃了很多包,今晚吃了很多包,都仍然觉得不饱”。吃包,也不一定包成功:麦兜跟师傅学抢包山技艺,本要像师傅的高足弟子李丽珊般获得奥运金牌。可惜,抢包山不是奥运项目,梦想只能落空,“无力挽”,肉体饥饿与精神饥饿如影随形,人生无处不充满期待,又无处不隐含失败。全曲诙谐中渗透出深深的遗憾感,变成绝美的无奈咏叹调。此曲跟《大包整多两笼》相映成趣,都洋溢着温饱知足的幸福感,丰衣足食,孝顺妈妈,简单的饮食生活哲学朴实之至。这种饮食哲理歌曲像电影《餐揾餐食餐餐有》(1969)的片尾曲《戒十穷歌》,戒打官司、迷赌博、吸毒、迷女色、大食懒、死充面子、傻头傻脑、玩物丧志、吃女人饭、好睡懒做[8];从饮食中感悟生活,提炼出香港性,将欲望转化为劳动生产力,随遇而安顺其自然。“麦兜”系列40多首配乐,都具有平民化、大众化生活气息,见诸于标题:《煲仔饭呀》、《仲有最靓嘅猪腩肉》、《教我如何去小便》、《就系麦太临盆嘅时候》、《从前有个小朋友很滑》、《一二三四五六七多劳多得》;还有英文歌《All Things Bright And Beautiful》、《It Is My Honor To Introduce To You ,Mr. McdullJ.S. Bach》,多为西洋曲调,钢琴伴奏,轻快明朗;但也有《落街冇钱买面包》,改编自粤曲《帝女花》,粤语铿锵婉转,曲调欢快诙谐,为平面化视频图像增色,表情达意更有感染力。 



 

麦兜动漫呈现出香港无厘头电影的后现代性。如果说,周星驰式的无厘头搞笑,为夸张解构、调侃自嘲、解构深度、抛离正统、破坏秩序、及时行乐、玩世不恭等;那么,麦兜式的无厘头,多展现生活的荒诞,老实人的憨直,以食眼陌生化地诠释生活,经典语句如:“大难不死,必有锅粥。臀结就是力量。猪还有—猪兜。肉不啄,不成饼。闻鸡起筷。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猪猪肉肉。有情人终成扣肉。我有胆固醇、我嘴巴长疮、我有拜拜肉。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霎时之蛋挞。”谚语被解构,且有理得紧,让人忍俊不禁。这些话语以无厘头方式,凸显庸常、凡俗,意在解构神圣、严肃、宏大叙事、大而化之的理想主义话语,凸显出非理性主义的后现代性。麦兜故事贯穿城市变迁线索,再现人与石屎森林的关系,房管局变身为庞大的拆迁机器人,像奥特曼般驾驭在城市上方;建设工地水花飞溅,浇得楼房芝麻开花节节高;当市建局拆到麦兜家时,那无可名状的机械手竟然解散咗;总在行将拆迁的边缘,记忆唤醒;用慢镜头特写旧楼房倒塌;用快镜头再现新楼房竣工;拆迁重建瞬间完成,夸张手法,再现让人拍马追也赶不上的城市工业化速度,生出梦幻感觉。麦兜动漫并置过去、现在、未来镜头,拼贴万国物事,隐喻香港文化喧嚣混杂的后现代性。就整体而言,麦兜创作多逆序思维,逆转想象反常规,让人激灵;而几米多顺序思维,读者跟着作者行走,最后得到温暖感觉。

 

麦兜动漫还吸取其他媒介艺术的营养。一是借鉴电子游戏的人物形象和画面设置。如单亲妈妈麦太搏命,像电子游戏的超级玛丽:“一个女人背起整个世界”,“人穷就更加要谷尽(出尽全力)”,“多劳多得,多劳多得,博命捱”;超人麦太奔忙,所配背景为人流车流广告流闪过,这也是电游的常见画面;电游的摇滚式快节奏,跟港人的快节奏生活合拍。二是借鉴广告法则。世界模仿了广告:麦兜去马尔代夫旅游的梦想,根植于旅游广告——蓝天白云、椰林树影、水清沙幼。麦太感慨麦兜们童年幸福;麦兜却说“那时候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硬撑,为了我们的将来”,而将来,按广告宣传就是,一块10或15平地皮,由墓地开发商提供。在消费时代,连出生、梦想和死亡都不再属于自己,而为广告建构、制造,成为消费品。麦兜固定坐姿,等待老爸回来;背后的商店橱窗却是镁光灯一闪,就换个店面:服装店、烧烤店、鲜花店、便利店……商铺不断被盘给各种商家,帖上出租转让的各种标签;当帖纸风化脱落,不可一世的摩天大楼变得肮脏衰老,住户搬迁一空,街角灰色死寂,喧嚣散尽,怀旧暗生。古人等,花开花落,一秋又一秋;麦兜等,帘卷帘落,一店又一店。商店更替日新月异,百年老店品牌失去意义。后现代文化求新求异,恒久失去价值,“大众传媒使人们成为消费奴隶,沦为资本主义结构合理性的奴隶,大众被彻底镶嵌在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体制和日常生活中,服从消费主义的安置和抚慰,丧失思考能力[9]。”麦兜对消费时代的广告反思、反讽,相当敏锐。三是画风百搭:动漫电影加入卡通、水彩绘画、水墨画、儿童拼写纸、老照片、报纸等媒介,灵活多变,不拘一格。如orange 屙烂煮和umbrella,用蜡笔画,表现出儿童天真奇特、富有创造力的想象;麦兜回忆复活节火鸡,用素色白描漫画表现;当说到“我国历史上一位极次要极次要的思想家和发明家”麦子仲肥,用水墨画《清明上河图》渲染、古筝配乐,讽刺中国人“老子天下第一”的可笑心态。画作《我比较内》描画麦兜疲惫不堪,从正面、侧面、俯视角度表现,像立体主义画派;《出走黎根》海面上印着歌词my bonnie,排列得像被海风吹过一样,像缓和忧伤的旋律。四是动漫中加插真人影像。《麦兜故事》黎根传给麦兜传统习俗“抢包山”绝技,加插影像记录,再现集体记忆:“透过意指符号强而有力的象征力量, 形成文化认同的指涉系统,制造出香港人自我想像的空间”[10];片尾出现曾志伟饰演的麦兜,跑步穿过街市,还是那么胖、大力,直上直下,他面对大海说:“你知道我是一个智商一般的人,不懂得替自己的故事加点教训呀锦囊呀那些……不过,都是出番个锦囊吧……妈妈曾经教人整烧鸡。材料:鸡,方法:把鸡烧几烧,一味烧鸡就大功告成了。食谱里面还补充说,如果想把鸡烧得美味可口,不要说吃完后,挠心挠肺顶住个胃,秘诀是,拜托,将鸡烧得好一点啰……”背景音乐轻快,话语表面轻松实则沉重,视觉和听觉强烈对比,感悟人生百味,让人沉思。五是巧用粤语谐音,创造谐趣效果。电视播报员说“香港人不是腊鸭”,谐音“不是垃圾”,错中有味,生出反讽。“春田花花幼儿园”校长满嘴潮州粤语,以讹传讹,小朋友学得童音烂漫,让人笑翻,校长煞有介事的重要讲话,是问大家交了学费没有,夸张的市侩,散发着小市民气息。六是杂糅表演艺术:单口相声——饭店老伙计报菜单;绕口令——戏仿美食电视节目,麦太主持厨艺,将“纸包鸡,包鸡纸”纠缠不清地说了一通,映射“家庭煮妇”下午电视栏目的穷极无聊;快板——内外全科医生机械地背着数不清的病症,让人忍俊不禁。《快餐常餐特餐》对白像相声, 餐厅老伙计反复解释正餐午餐晚餐、常餐快餐特餐,以貌似科学的术语进行概念偷换的狡辩;以循环方式进行徒劳无功的诠释;以冷静理性的口吻说着无理性的话;一场点餐,被解构纠缠不清的闹剧。这段地道的香港土话配乐为舒伯特古雅的《音乐瞬间sechs mometns musicaux D780, Opus 94,No. 3》,再由李晋纬、吴君如、黄秋生等笑星配音,更加妙趣横生,幽默搞怪,隐喻黑色幽默处境,被忽悠没商量。人们每日模式化地重复言行,像马尔库塞所指单向度的人:“丧失否定、批判和超越的能力,不能辨别本质和现象、潜在性和现实性、社会的和自然的、现状和对现状超越之间的的界限,因而处于受技术统治和支配的境地。他们不仅不再有能力去追求,甚至也不再有能力去想象与现实生活不同的另一种生活,他们是发达工业社会集权主义的集中表现[11]。”现代人无奈的生存状态是:单向度的人成为应声筒、反复播放的卡带,丧失思考能力,娱乐至死;揭示出流水线、连锁店、工业管理模式下的人的生存状况。


后现代都市作品

 

     绘本改编电影,总比小说改编电影更易成功,如《怪物史莱克》、《蜘蛛侠》、《蝙蝠侠》、《超人》、《名侦探柯南》、《古惑仔》、朱德庸的《双响炮》、《涩女郎》等。那么,为什么麦兜由图文到动漫跨界较成功?而几米系列难以转化为动漫电影,改编为真人电影也难现原有韵致?因为麦兜故事性强。而几米系列抒情清新,诗意哲思:如“我安慰自己,虽然在最低最低的位置,看不到花儿绽放时的艳丽,然而却总不会错过花瓣飘落时,在风中悠扬飞舞的浪漫[12]”;“所有的悲伤,总会留下一丝欢乐的线索;所有的遗憾,总会留下一些完美的角落;我在冰封的深海,找寻希望的缺口,却在午夜惊醒时,蓦然瞥见绝美的月光[13]”;“以前我以为,那些带给别人欢笑的人,从来不会有哀伤。现在我才知道,有些人在最难过的时候还是会努力带给别人快乐[14]”。这些语言,读者看,有回味;演员念,欠缺回想。几米改编电影多为浪漫爱情剧,清纯少女、帅气少男,辗转于京港台等地追逐爱情。2003年,王家卫改编《地下铁》,不原样照搬,只取原著精神,设计更多巧合和冲突,加添两对爱情故事,因地铁而缘散缘聚。原著讲过去和现在,小小的诗意梦境、喜悦哀伤;电影讲将来,传达精神:湿透的衣裳,终究会干;若对生活充满热爱,守护天使会对之眷顾有加;即便是盲女,也能找到自己的幸福。2009年有《星空》;还被改编为音乐剧、电视剧等;影视热播,推动漫画热卖[15]。



《向左走,向右走》(1999)叙述一对男女比邻而居,每日各自向左走、向右走;人生总有许多巧合,两条平行线也可能会有交汇的一天:“他们彼此深信,是瞬间迸发的热情让他们相遇。这样的确定是美丽的,但变幻无常更为美丽”,直接引用波兰辛波斯卡love at first sight的诗句。几米描画男女偶遇,爱情如炽,一片明黄,点缀阴蓝:“人生总有很多意外,握在手里的风筝也会突然断了线”,最终,错失情缘,“就像城市里的大多数人,一辈子也不会认识,却一直生活在一起[16]。” 王家卫《花样年华》(2000)叙述失之交臂,对倒意念显然受启发于刘以鬯《对倒》、几米《向左走,向右走》。2003年,杜琪峰和韦家辉合作拍摄电影《向左走·向右走》(Turn Left, Turn Right),金城武和梁咏琪主演。王家卫曾设置过四对男女的错爱情缘,而杜琪峰则设置六对。2004年,《向左走,向右走》改编为电视剧,为青春言情偶像剧。虽用足对倒叙事法,但坐实爱情,只剩一种可能。几米图文有丰富想象,借之再想象,有戏;但照搬照描,死路一条。台港出现同声共气的对倒母题和叙事手法,在图文和电影艺术中各展风采。然而,艺术家们一窝蜂地跟进、使用同种新潮叙事手段,先锋也会变成后进。






三、协作叙事:跨媒介系列传播法


跨媒介整合强调协作叙事(synergistic storytelling)[17],横跨多平台,媒介协作,建构系列产品,呈现出媒体融合、集体智慧特点。麦兜和几米从最初的画本,到后来的小说、电影、电视剧、游戏、广播等,后面活动建立在前一步基础上,同时又提供新的切入点。原作起到文化吸引器、催化剂的作用,多媒介合作,效果比单一媒介运作更好,消费者的广度和数量大为增加。整合多种叙事媒介,召集不同消费者,使他们产生共同点,要完全掌握作品信息,需要解读和分析全部产品系列,需要集体智慧、齐心挖掘。如《黑客帝国》系列,涵括爱情、科幻、宗教救世故事,还借用其他作品片段、原型、典故、素材,如中国功夫、超人等;用多种艺术方式再现,互补不足:漫画载体给人视觉快感,但不能再现精密心理、服装质感、味觉感受等;小说描述精细,但难以瞬间呈现整体;游戏让玩家感受到战斗的紧张和急迫感,但难以让人细品深思;动漫影视剧运用声画蒙太奇,配以幽默语言,表达思想,富有直观性和戏剧性,选取精彩片段,演绎生动,但也会限制观众想象。媒介各有利弊,多媒介协作叙事,有利于全方位、不留死角地再现精彩纷呈的世界。

 

香港麦兜和台湾几米系列的协作叙事同中有异。几米的根基是个人独创,改编影视剧才属于集体创作。麦兜系列的根基是集体创作:谢立文负责文字,麦家碧负责绘画,两人心灵投契以至于“奉子成婚”,变身为夫妻档黄金组合;还有何崇志配乐,袁建滔做动漫导演;团队跨界通杀,创生出文字、漫画、动漫电影、音乐会、卡通消费品等麦兜系列,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滚雪球般成长,全产业链流程、集体创作模式,给人启迪。


几米和麦兜系列都开辟出跨媒介传播之路,从印刷媒介发展到影视媒介、网络媒介,发展壮大转型,赢家通吃。最初,麦兜以麦唛卡通漫画连载方式出现:1990-1993年香港《小明周》、1993-1995年《星期日周报》夹带黄巴士(Yellow Bus)周刊、1994-1996年《香港经济日报》、1995年推出麦唛个人电脑、1996年迄今独立发行黄巴士(Yellow Bus)周刊、1998年《时报周刊》连载。其后,出版为单行本,1992年推出首部《麦唛成年人童苑》,至今已推出23本麦唛故事:《麦唛成年人童话》、《麦唛三只小猪》、《微小小说》、《春田花花幼稚园》、《麦唛天空飞猪》、《麦唛旧欢如梦》、《麦唛感人至深小故事》、《麦唛漫画》、《完美故事》、《宁静声音》、《麦唛圣诞故事》等书,1996-1997年获选为香港中学生最佳读物。接着,以电视动画方式呈现,有《麦兜的故事》(2004)、《春田花花中华博物馆》(2006)、《麦兜响当当》(2009)。1997年迄今,香港电视台反复播放麦唛卡通,就像大陆反复放《西游记》。然后再转化为动漫电影系列:《麦兜故事》(2001)、《麦兜菠萝油王子》(2004)、《春田花花同学会》(2006年)、《麦兜响当当》(2009)、《麦兜当当伴我心》(2012),每部均在全球上映,票房近两亿,获得法国安纳西国际动画节最佳动画电影奖、台湾金马奖最佳动画奖、香港电影金像奖等奖项。麦兜系列总能在关键时刻实现华丽转身,尝试漫画、音乐与电影跨媒介融合。麦兜风行催生出文化附产品:每年圣诞期间,香港、甚至上海等地,举办麦兜古典音乐会;销售量居首为卡通消费品:麦兜衫、袋、笔盒、兜杯等物品;充分利用网络传播力量[18],收纳各种信息,让各类读者、观众、顾客各取所需。



几米从绘本起家:1998年《森林里的秘密》获中国时报“开卷”最佳童书,民生报“好书大家读”年度最佳童书;1999年《向左走,向右走》获选为1999年金石堂十大最具影响力的书;1998至2012年间出版40部作品。2002年进入大陆市场,兴起绘本创作风潮,并风靡两岸四地,还有美、法、德、希腊、韩、日、泰等译本。几米系列充分运用影视、广告、卡通、图片、彩信、微博、视频、录像、网络等媒介手段[19],制作几米日用商品图案、手机电脑屏保图案、彩信图案等。不少作品改编为电影。2003年电影《恋之风景》,虽不是改编自几米原著,但导演请其绘六幅画,女主角依循画作,寻找男友心中的美景、过往经历,成就一出浪漫爱情小品,该片入围第六十届威尼斯影展,在日本热播,促成绘本日文版面世。2003年,几米被Studio Voice杂志选为亚洲最有创意的五十五人之一。2011年,以10年2500万元版税总收入,荣登漫画作家富豪榜第2位。几米魅力仍在持续发酵。


麦兜和几米为什么广受青睐?这要归功于视觉文化时代的网络传媒语境。随着高科技术的发展,印刷转型为电子网络,视觉符号传播更方便快捷,图像直观浅白、快捷刺激,迎合现代文化大众的消费心理:“图像符号消除知觉与符号之间的距离,也消除了文字要受教育才能理解的间接性,消除了从符号的所指到能指之间的思维过程[20]”。当代人日益青睐图片,获得视觉信息、感官享受[21]。视觉符号大量消费,影视、广告、卡通及图片,报纸也改为以新闻摄影图片为主[22]。几米曾在广告公司担任美术指导12年,深知市场需求,如何激发大众消费欲望;适应新时代文化需求,艺术生产环节变为“媒体出版——作家创作——读者消费”,成为精明的营销。正是视觉消费的时代背景,造就了麦兜和几米成为图像流行元素的现实基础。 



麦兜和几米成功发展成为港台的符码商标,形象代言,深入人心。几米为都市小资代言,表述都市雅人的孤独迷茫、寂寞哀伤意绪[23];在星月、天黑、冷风等古人诗意语群之上,添加地铁、微笑的鱼、盲女、生存游戏等独特意象,再现现代人生活状况,置身城市森林,人群喧嚣,街道迷宫,高楼林立,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压力剧增,倍觉冷漠和疏离。如《地下铁》盲女与小狗相伴,游荡地下铁:“其实,我哪里都不想去。然而,会有人在地下铁的出口等我吗?[24]”不幸,人人都砌起心墙,在各自世界里固执地孤独。波德里亚指出:“社会财富生产过程中快速发展的代价,是劳动力的流动、职业的不稳定。而人员更新与循环,导致社会负担变得沉重,产生不安全感。对个人来说,各方面(收入、声誉、文化等)的流动以及地位和竞争所产生的心理和社会压力变得更加沉重,必须有较长时间才能自我恢复与自我循环,才能弥补多种危害——上下班的路途、人口过于集中以及不断的侵犯与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和神经上的磨损。消费社会的主要代价,就是普遍的不安全感……人们因此偏爱那些最使他感到满足的物[25]”,只想消费快餐文化。几米系列用芳香疗法,精神治愈,集体催眠,击穿都市人的心扉,让人坚信“总能在最深的绝望里,遇见最美丽的惊喜[26]”。 几米深悟“酸的馒头”的伤感哲思,这位浪漫小资诗人总能与大众同歌共哭。 


麦兜为香港草根文化代言,给人心理按摩。麦兜出世,既不是中式文化的有凤来仪,有龙来翔,富贵逼人;也不是西式文化的海上贝壳中诞生出维纳斯,诗意十足;而是完全港式的“反高潮”:“在麦太即将临盆的时候,一只胶兜飞过来……麦太希望他好聪明,读书好叻;或者读书不行,工作行呢;又或者不聪明不漂亮,只要福星高照。为了纪念那只胶兜,妈妈本来想叫我麦胶,但太难听,后来又改名为麦兜 ”。“胶兜”即塑料澡盆,胶兜落世,草根出场。麦兜资质平平,有点傻笨慢憨,诈傻扮矇;但不是猪八戒好吃懒做,好色贪杯;而是大智若愚,委屈求全,是头实在的小猪。虽然人生多惨败,心中却有美好:蹩脚幼儿园是心中乐园;被妈妈逼着学诈死术、抢包山,为妈妈开心,还是用心学;梦想去马尔代夫旅游,妈妈只能带着去山顶坐缆车,母子俩也乐滋滋地得胜回家。麦兜反思常给人当头棒喝感:“爸爸想回去以前不知道什么地方,我妈妈想着以后不知道什么地方,就只我一个,留在现在”。因吃火鸡而领悟到:“其实火鸡的味道,在未吃与吃第一口之间已经是最高峰,之后之所以还继续吃,不过是因为已经开始了便接着吃下去罢了”。麦兜在大公司裁员、小公司倒闭、资产缩水状况下,变成负资产人士,日日奔忙,供房供车,承受压力:“原来有些东西,没有就是没有,不行就是不行……没有马尔代夫,没有奖牌,没有张保仔的宝藏,张保仔也没有吃过那包子……胖并不一定好笑,胖不一定有力,有力气也不一定行……长大了,到我该面对这硬绷绷、未必可以做梦、未必那么好笑的世界的时候,我会怎样呢?”麦兜善自我安慰,屡败屡战。野草,不成大树,但植根大地;带着人性弱点,但有强大凝聚力、生命力和独立性;有别于印度“贱民”的阶级地位低下。苏轼云:“但愿生儿愚且鲁”,麦兜不聪明敏感,有十足钝感,但有对抗逆境的良方。港人为理想拼搏、艰苦奋斗,如《狮子山下》精神——“苦干、上进、挣钱,这潜移默化地成为港人不懂退的一元人生观[27]”。麦太却另构人生观:“在外面,妈妈也不是一只成功的母猪。很多事我应付不来还得应付下去,但可以做到的,尤其对我至爱的猪,我会最细心、最愉快、最尽心去做。要是你不帮我摆放筷子,要是你小便乱滴,要是你再不爱我的担担面,我这便完了……”无非日常,见出精神。 谢立文说:“很多小时候的麦兜,长大之后就不是麦兜了……人们给他的任务,社会想让他定型发展,结果他慢慢要走下去的路,都不是自己设定的路,他追求的那个方向,怎么都到不了[28]。”  麦兜傻憨随性,单纯乐观,把生命过得自自然然,凭正直善良的“死蠢”,创造美丽世界,如美国电影《阿甘正传》,讲述傻人有傻福,重构智者哲学[29]。



20多年来,麦兜形象递演,深得人心,不经意间成了香港本土的特色符号、香港形象代言。麦兜系列一直在成长。《麦兜的故事》讲港岛数代人的打拼记忆;《菠萝油王子》寻觅怀旧,讲身份归属徘徊;歌舞片《麦兜响当当》麦兜北上创业再回香港。每部作品互相指涉、拓展变异:第一辑麦兜动漫,校长是被嘲笑的对象;但新近《麦兜当当伴我心》,校长变成了雅人,讷于谈钱,为音乐奋斗一生,是大隐隐于市的音乐高人形象,形成了新的解释可能。麦兜系列从麦兜出生,讲至上幼儿园、旅游、参加莫扎特音乐班、学太极、治疗抖脚、合唱团巡回演出、幼儿园倒闭筹资……为什么反反复复出现幼儿园?隐喻人不想长大?隐喻香港空间?隐喻大陆与小岛形如母子?隐喻港人憨直可爱、自嘲幽默?麦兜系列深入浅出,展示十足港味,讲述普通草根的多彩人生,夸张漫画令人爆笑;以泪写笑,以笑写泪;多谈大俗之事,却用大雅笔法;不只用笔,而且用心;反映理想与现实不对版的无奈,给焦虑民众提供了多元价值观,一帖减压良方,让人感同身受。麦兜Mcdull 读来像麦当劳,麦兜确实在走向国际。



几米和麦兜系列各自代表浪漫主义与写实主义两极。几米向内,关注成人的内心世界,无大起大伏的情节。麦兜向外,关注儿童成长,人类动物化,社会无奈化,困境中仍葆有纯真梦想。路金波说,莫言行走在地上,好踏实,是杜甫式的诗圣;冯唐自天而降,可以飞好远,像李白式的诗仙。我们可以说,几米是天上的歌者,仰望苍穹,天马行空;麦兜是地上的行者,从灰色生活中淘洗金色沙砾。麦兜和几米系列都以温暖色系安慰人心,迎合受众追求新奇时尚的心理;都呈现不想长大的成年男子,kidult, peter pan syndrome。几米《幸运儿》的董事长“聪明过人,事事要求第一,从来没让任何人失望过[30]”,迥异于麦兜,让人羡慕嫉妒恨;但当他意外长出一对翅膀时,却无人理解其无助与恐慌,最终在绝望中失去事业、家庭和亲情。几米,再现人与自然、文艺小资的苍凉感,反思哲理。麦兜,再现人与城市、戏仿香港生活,呈现失败美学,人生总是差那么一截,述说升斗小民的自求多福,如阿Q再世。如果说,广州曹颖动漫是幻想主义;那么,台湾几米先扬后抑,是悲观主义;香港麦兜先抑后扬,是乐观主义;在轻松活泼表象下,都蕴藏着深沉的内涵。


麦兜和几米系列成功给跨媒介艺术带来启迪:一是强调地方性、本土性。麦兜系列精彩再现本土,如地道饮食、茶餐厅、面档、希望承办亚运的热潮、菠萝油王子追寻身份,体现出香港寻找文化归属和认同的渴望。香港电影过去多再现英雄、枭雄、帮匪、武侠、戏子、妓女、蛇妖传奇;王家卫电影充满贵气;也斯小说从饮食文化中感悟哲理,洋溢精英气;而麦兜系列草气扑面。《麦兜故事》是“香港制造”的典范之作:“踏入21世纪,在香港人自觉日渐落入逆境、自觉本地创造力低落的情况下,此片更成了百分百的小市民寓言,展现本土创作的活例,体现了100%的港味。”麦兜成为香港商标。相比之下,广州出产的“喜洋洋”动画系列,虽然风行,但却尚未展现出广府岭南文化特色,未从本土角度设计。大陆尚未出现点中心穴的动漫佳作,未有如香港麦兜与台湾几米般的地标式作品。二是发展3D、4D动漫电影。麦兜既有漫画电影,媒介杂耍;也有洋乐粤曲,中西混搭;成人小孩视角杂唛,体现出香港文化的“爱捞过界”。立体动漫电影整合3D视频新科技、动画、电影、文学等元素,更高科技的跨媒介成为新发展趋势。麦兜系列、《i城志》都是平面动漫电影,虽说音乐对白能延伸空间的深度和广度,但平面视觉图像还是少点生命力。类于《冰河世纪》、《阿凡达》式3D电影巨制,香港有待开掘,这将成为香港跨媒介未来发展方向之一。《我城》可拍成立体微电影剧集,或港味卡通式电影,但要拍好字里行间的冷话语是难点。几米系列虽说是成人绘本,但有童真梦幻色彩,不适合拍成真人电影,拍成3D动漫会更贴近几米本色。




参考文献


 [1].(美)W.J.T.米歇尔:《图像理论》,陈永国,胡文征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47页

 [2].(美)W.J.T.米歇尔:《图像理论》,陈永国,胡文征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22页

 [3].几米:《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版,第111页

 [4].几米:《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版,第109页

 [5].几米《又寂寞又美好》,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74页

 [6].陈晖:《论绘本的性质与特征》,载《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7].李乐平:《几米与成人绘本》,载《文学新语》,2002年第6期

 [8].游静:《性/别光影:香港电影中的性与性别文化研究》,香港电影评论学会2005年版,第152页

 [9].汪民安:《文化研究关键词》,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7 年版,第398页

 [10].朱崇科 张颖妍:《后殖民语境下的香港语言》,《华文文学》,2007年第5期,第56页

 [11].汪民安:《文化研究关键词》,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7年版,第38页

 [12].几米:《布瓜的世界》,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年版,第98页

 [13].几米:《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63页

 [14].几米:《走向春天的下午》,现代出版社,2010年9月,第40页

 [15].王言:《试论漫画电影的改编——以几米漫画为例》,载《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0年3月

 [16].几米:《向左走,向右走》,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7月,第53、33页

 [17].亨利·詹金斯 (Henry Jenkins):《融合文化:新媒体和旧媒体的冲突地带》 ,杜永明译,商务印书馆2012年10月版,第168页

[18].麦兜网:http://www.mcdull.hk

[19].几米网:http://jimmy.mdino.com

 [20].黄会林:《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0页

 [21].陈相雨,汤天明:《“读图时代”:从粗放走向集约》,载《传媒观察》,2010年第5期

 [22].张玉川:《报纸的读图时代真的到来了吗?》,载《传媒观察》,2003年第l期

 [23].张旭:《当代文学生产机制下的诗画结合——以几米诗画为例》,载《安徽文学》,2010年第9期

 [24].几米:《地下铁》,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2月,第89-90页

 [25].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1页

 [26].几米:《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2月,第17页

 [27].林夕:《原来你并非不快乐》,远流出版公司2010年版,第250页

[28].杨涵溪:《不被异化的麦兜——访麦兜之父谢立文》,《电影艺术》,2008年第 5 期。转引自叶见锦、 罗雯 :《另类的现实写照:浅析麦兜系列电影》,《电影译介》,2011年第8期,第32页

[29].滑明达:《美国电影的跨文化解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71页

 [30].几米:《幸运儿》,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4页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肖小娟



往期精彩


  1. 学术 | 凌逾:中国女性主义的自我赋权叙事策略

  2. 学术 | 徐诗颖:试析胡红一剧作的人性“乌托邦”情怀

  3. 学术 | 薛红霞:电影《胭脂扣》的结构解读

  4. 学术 | 凌逾:古香古色——董桥

  5. 学术 | 凌逾 :西西研究新路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