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 | 傅燕婷:《寻找民间的“金枝”——〈白鹿原〉中的民间文学思潮》

傅燕婷 跨界经纬 2021-12-04

《寻找民间的“金枝”

——〈白鹿原〉中的民间文学思潮》


傅燕婷:《寻找民间的“金枝”——〈白鹿原〉中的民间文学思潮》,《赤峰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


摘要:在五四启蒙批判和以人为本为主的现实主义思潮下,涌动着一股民间文学思潮的暗流。经过延安文学和文革十年的压制,在80年代,民间文学思潮以“寻根文学”的方式重新出现在文学史上,但80年代的社会环境让寻根文学走向了边缘化和地方性。新时期,以莫言红高粱系列和陈忠实《白鹿原》为代表的新“寻根文学”,再一次搅动了这股民间文学思潮。本文以《白鹿原》为例,分析了在正统佛道宗教下,图腾崇拜、巫术等具有普泛性意义的民间信仰在文学中的表现,以一窥新时期民间文化思潮的兴起。


关键词:民间文学思潮;民间信仰;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巫术



《白鹿原》中充斥着鬼魂观念、梦的预见性以及辟邪巫术风水等东方神秘的原始观念。同时又夹杂着儒家仁义、道家“无为”、顺应自然规律的生态观念。这部表现宗法制农村生活和村落家族文化的著作,掀起了新时期民间思潮的一股浪潮。


一、民间思潮的滥觞


“民间的本来含义是指一种与国家权力中心相对立的概念,是指在民族发展过程中,下层人民在长期劳动生活中形成的生活风俗和心理习惯。”①民间思潮在五四时期就已经出现,在当时以人为本的现实主义思潮和启蒙批判思潮为主潮中,民间思潮只能算是一股暗流。②“能够确认的真正自觉显现民间立场以及新的审美倾向的作家是从老舍与沈从文开始的。而1930年代《边城》的出现,标志性地显示了民间创作思潮的完成。这一创作流派,随着沈从文的学生汪曾祺的创作进一步在当代中国的文学创作中发扬光大,形成了新的民间的创作思潮。”③民间文学思潮大规模地出现,应是在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寻根热之后。80年代之前的大跃进民歌和样板戏是官方对民间文化的一种发掘。大跃进民歌将民间口头流传的民谣和顺口溜转化为书面创作。样板戏则是融合了民间古老说唱艺术,并将戏曲戏剧艺术推陈出新。


样板戏


80年代的寻根思潮指向了民间文化中的野史、传说和神话故事,重于挖掘边缘性和地方性的文学,企图通过对民间文化的发掘重铸现代民族文化。这股思潮在80年代为中国文学的文化转型开辟了新的思路,但却走向了自身的边缘化和偏执性。大多数作家往往抓住某种民俗加以渲染,忽略对民族性的真正解剖,缺乏对现实人生问题矛盾的揭示,使得寻根文学最终走向了蛮荒僻远,在1987年寻根文学就渐入式微。


90年代至今,民间文学再一次掀起了一股浪潮。民间文学以都市民间文学和乡土民间文学为两个主要走向。都市民间文学的传统可以追溯至30年代的海派文学,特别是以描写都市生活为题材的鸳鸯蝴蝶派。张爱玲的《金锁记》展示了当时半殖民地大都市上海的百态生活。被称为张派传人王安忆的《长恨歌》应该可以算作是都市民间文学的90年代的杰出代表。民间文学思潮的另一脉,乡土民间文学影响比较大的有莫言的红高粱系列及《檀香刑》和陈忠实的《白鹿原》。《白鹿原》具有史诗般的叙事风格,可以看做是白鹿两姓家族的家族史,也可以看做是陕西渭河平原地区乡村民俗的百科全集。



民间文学在学界虽没有给出一个清晰的定义,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民间文化、民间信仰、底层人民生活风俗和心理习惯的挖掘,是民间文学区别于其他文学的重要特征之一。《白鹿原》被称为“民间社会的挽歌”,《白鹿原》充分挖掘了中国底层人民的民间信仰,这种充满东方神秘色彩的民间信仰,使得本书具有独特的民间色彩。民间信仰被杨庆塑归类于佛道之外弥散的宗教,其内容大都不超出图腾崇拜、灵魂崇拜、巫术、祭祀等范畴。


 二、图腾崇拜


图腾崇拜可以说是最古老的宗教实体,人们相信本氏族起源于某一种动植物或自然现象,这种动植物就被人们视为自己的祖先,这种动植物亦即图腾。人们将这种图腾视为本族的保护者,认为人和图腾之间有一种神秘的互渗关系,或者认为自己是由图腾转化而来,死后又会再次变为图腾。这种图腾成为世代相传的图腾神话,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崇敬它、崇拜它,后来逐渐发展到通过宗教仪式来祭祀这种图腾。弗雷泽说:“图腾保护人们,人们则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表示对它的崇敬,如果它是一种动物,那么,即禁止杀害它;如果它是一种植物,那么,即禁止砍伐或收集它。”④


图腾


白嘉轩在大雪地里发现一株绿油油的五片大小不一的小蓟,认为是传说中的白鹿。于是白嘉轩谋划出一条巧取风水地的计谋,先退后进,谋得鹿家那块风水宝地,随即给父亲迁坟。这之后,死了六房老婆的白嘉轩,终于让第七任老婆为其生了三男一女。女儿白灵死前借白鹿托梦,朱先生死后,一头白鹿飞向天空,都使人容易联想到百灵和朱先生就是白鹿的化身。朱先生是关中大儒,仁义善良,白灵反抗封建婚姻家长制度,思想先进,二者身上所赋予的思想内涵与白鹿作为被崇拜图腾之间有契合之处。甚至白嘉轩认为其子白孝文的改邪归正都是风水宝地、白鹿的保佑庇护。在这里白鹿已成为白鹿原上两族人的信仰,他们认为他们的祖先就是由一头白鹿演化而来的。



三、祖先崇拜


“鬼,人所归为鬼。从人像为鬼头,鬼,阴气,贼害”, ⑤“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 ⑥。鬼就其本义而言是对死人灵魂的称谓,在后来的演变中,由于死人的灵魂有不同的权能,故而把权力大的如族长叫做神,而把权利较小者称为鬼。后来又由于把人们的善恶分移到信仰对象上,神多为善良之辈,而妖魔鬼怪多为凶恶卑劣之徒。在《白鹿原》中,大儒朱先生犁毁婴粟、放粮贩济、只身赴乾州劝退兵总督、为丢牛遗猪的乡人掐时问卜,朱先生是一位智者、预言家、道德完人和儒家传人。朱先生临死前只剩半根黑发,死后化作一只白鹿而去。无以数计的群众跪在雪地,香蜡插在雪下,阴纸在雪地燃烧,烛光纸焰连成一片,这是原上亘古未见的送灵仪式。村民通过打蟠将死者亡灵引导入坟墓。白鹿原的村民已经将朱先生视为一种神来敬奉。朱先生吩咐家人在墓砖上刻上“天作孽犹可违、人作孽不可活”、“折腾到何日为止”,颇有些诸葛亮预示“无力回天,鞠躬尽瘁;阴居阳拂,八千女鬼”的神奇智慧,更把朱先生的神奇之处表现得淋漓尽致。



灵魂崇拜的另一层面是祖先崇拜,民间往往通过祭祖建宗祠等仪式来强化这种民间信仰。祭祖是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活动,祭祖也是人与神的联系,多为向神祈求,邀取神的恩宠。《白鹿原》全书175次提到祠堂,祠堂被田福贤和鹿兆鹏作为轮番处理对手的场所后,祠堂恢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祭祖,在列宗列宗牌位前,点上紫色粗香,全族老少诵读乡约,作揖磕头三叩首,叩拜祖宗。白孝文辱没族规与小娥通奸,也是在祠堂被抽打。白孝文和黑娃后来衣锦还乡,回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拜祭祖宗。在这里祭祖不仅是向祖先邀宠,期待庇护恩泽,更成为一种强化族人认同自己的仪式,也成为加强族人血缘认同的一种纽带。


四、巫术


白嘉轩第六个女人胡氏被鬼缠身,一撮毛法官坐鬼抬轿神速如风,头缠红帕腰系红带脚登红鞋抓鬼,将红布袋内的鬼放在锅里煮死焙干。这里的法官就是能操纵神的巫师。这种能操纵神灵的特殊能力就是巫术。弗雷泽提出“巫术—宗教—科学”三段论的进化模式,认为巫术产生于宗教之前,人们对超验的非正常的状况往往求助于巫术。


更厉害的厉鬼田小娥没能被法官收住,全族人造塔镇压厉鬼田小娥,是一种集体驱鬼的“巫术”。田小娥与黑娃通奸私奔,与鹿子霖苟合,设计陷害白孝文,逼死狗蛋,最终被鹿三所杀,因为没有子嗣,死后变成了孤魂野鬼。“没有后嗣,就不能获得祭祀,这样的‘鬼’在‘阴间’就得过着悲惨的‘生活’。这种鬼在空中流浪,给村里带来疾病与灾祸。因此,要举行镇抚它们的各种礼仪。”⑦小娥这一冤魂附身在鹿三身上,更被认为是白鹿原瘟疫的源头。弗雷泽提出了巫术的两条法则,其中一条是“类似法则”,认为相似的东西可以产生相似的结果。⑧例如用刀刺杀泥人像可以让真人感觉到疼痛。古印度佛教建筑塔传入中国时也译为“方坟、圆家”,坟是用于安葬死者躯体的,经过历代的发展,塔就被赋予了镇压邪恶灵魂、镇妖怪、镇天灾的含义。



弗雷泽以巫术“金枝”命名其书,《金枝》讲述各种巫术禁忌。本文借金枝之名,以一窥民间信仰在20世纪文学的涌动,进而分析《白鹿原》中民间文学思潮的发展。


注释:

①②③陈思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347.

④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M].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133.

⑤⑥许慎.说文解字[M].中华书局,2003.188,8.

⑦丸尾常喜.“人”与“鬼”的纠葛[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35.

⑧金泽.中国民间信仰!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161



图片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邓媛


往期精彩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