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博士论文摘要37 | 郝敬波:论新时期短篇小说的艺术创新

郝敬波 跨界经纬 2021-12-04

论新时期短篇小说的艺术创新


论文作者:郝敬波

指导老师:吴义勤教授

毕业院校:山东师范大学

完成时间:2012年4月26日

摘要:短篇小说鲜明的文体特征决定了它在文学发展进程中的独特作用。在文学变革时期,短篇文体往往更易于实现艺术实验和探索的诉求。新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转型阶段,在各种文学观念不断更新、文学思潮不断更迭的过程中,短篇小说呈示出诸多艺术创新的显著特征,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文学变革的“先导性”作用。

新时期短篇小说的艺术创新研究,既是一个复杂的理论问题,需要从小说理论上加以分析和探讨,又是一个具体问题,需要广泛、细致的阐析小说文本;既要有宏观的“小说史”视野,把新时期短篇小说置放于 20 世纪中国小说史中加以观照,又要有微观的“文本”视野,即根据文本说话。本论文将在深入细致的文本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新时期短篇小说历时演变和横向比较的考察,着力探讨新时期短篇小说文体观念和创作实践中的创新之处,剖析其艺术经验,把握其审美价值,考量其艺术创新为新时期文学发展提供的启示意义,并试图从学理层面完成对新时期短篇小说评价的反思过程。

第一章主要梳理了新时期短篇小说文体观念的渊源,在现代短篇小说观念的基础上探讨新时期短篇小说观念继承和新变的演进过程。新时期短篇小说的文体观念本质上源自中国现代短篇小说文体观念的自觉和确立,而中国现代短篇小说观念又必须溯源至西方短篇小说观念的演变。爱伦·坡(Edgar Allan Poe)、马修斯(Brander Matthews)和哈米顿(Clayton Hamilton)等西方学者的短篇文体理论是中国现代短篇小说文体观念形成的重要渊源,并直接影响了胡适短篇小说理论的形成。鲁迅、茅盾、郁达夫、老舍、废名、沈从文、张爱玲等作家的经典短篇也呈示了风格不同的文本范式,体现了现代短篇小说创作形态的多样性,从创作实践的维度丰富和发展了现代短篇小说的文体观念。


从整体上来看,中国现代短篇小说文体观念的生成方式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断裂与移植的自觉方式,二是规避与导向性的构建方式,三是实践领域中的范型建构。这也是新时期短篇小说文体观念反思和演进的出发点。与现代短篇的创作形态进行比较考察,十七年短篇小说创作在丰富性和多样性等方面明显带有了时代的局限性。进入新时期之后,短篇小说开始步入了文体观念和创作实践发展的新阶段。新时期短篇小说首先对“五四”以来短篇小说的文体观念进行了“承继与独立”性的反思和探索,在体裁、语体和风格等方面表现出更为自觉、独立的文体观念,呈现出较为鲜明的艺术创新的文体特征。

第二章着重分析新时期短篇小说主题呈现的艺术特性。新时期短篇小说在社会影响上从“中心”退居“边缘”,同时,长期以来短篇小说安静的创作状态也使得其主题话语处在一种“边缘”的地带。新时期短篇小说主题话语的“边缘状态”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社会矛盾话语的潜隐,二是对历史和现实变迁话语的放逐,三是对爱恋叙事话语的疏离。正是在主题话语的“边缘”地带,新时期短篇小说在主题的呈现方式等方面实施了探索和变革的努力,并表现出诸多的突破性特征:其一,以观照取代贬抑的主题审美旨趣;其二,以“隐曲”取代“突显”的主题呈现方式;其三,以“内部”取代“外部”的主题表现特征。新时期短篇小说文体对世界独特的观照方式成为其个性主题生成的缘起,并呈现出与其它文体不同的主题话语特征。主题话语的“边缘化”形成了短篇小说独特的主题话语形态,表现出非整体、非系统性的“离散化”特征,从而在小说主题的呈现方面表现出艺术创新的文体品格。

第三章从小说的人物要素探讨新时期短篇小说的创作变化,从形象塑造的技术转型考察新时期短篇文体的艺术变革。新时期短篇小说文体观念以及主题呈现方式的变化对人物的叙写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人物叙写的方式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在形象塑造的技术方面表现出艺术创新的某种趋势。新时期短篇小说人物叙写方式的艺术转变整体上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特征:第一,人物的符码化趋势;第二,人物的内倾性渐变;第三,人物局部叙写的更新。新时期短篇小说形象塑造的技术转型,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小说人物的形象内涵和表现形态。

第四章试从新时期短篇小说叙事结构模式的转换入手,探寻其叙事结构的艺术创新,发掘其艺术嬗变的审美特点及其对新时期文学的影响。新时期短篇小说故事性结构的叙事策略主要表现在耗散结构的转换,并以转换的“先导性”姿势实施了对小说结构模式的探索和创新。在抒情性叙事结构演变的路径上,短篇文体以体式创新的方式推演着新时期小说艺术结构的转换,并与故事性结构的转型形成相互贯通的布局,共同演绎着新时期短篇小说叙事结构的转变与发展。新时期短篇小说叙事结构的切换是一个艺术嬗变的渐进过程,蕴藉了短篇文体审美意识的诸多变化,并进一步提升了审美主体的境界。新时期短篇小说叙事结构模式的艺术转换,对于新时期文学的观念转型和创作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五章重点探讨新时期短篇小说语言的先锋变革。新时期短篇小说以创新性的变革方式更新了语言的叙事策略,语言变革及其所呈现的语言特征成为新时期短篇文体重要的区别性特征之一,从而使短篇小说独特的艺术世界在语言变革的维度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从整体上来说,新时期短篇小说的语言变革呈现出三种表现形态:其一,语言的技术性诉求;其二,语言的个体化彰显;其三,语言的能指化呈示。短篇小说的语言变革在新时期文学语言的发展进程中具有“先锋性”的启示意义,这更加凸显了新时期短篇小说语言变革的创新性特征。

第六章主要从艺术风格的维度探讨新时期短篇小说的创新性。新时期短篇小说文体特征的共性源自作家的艺术个性,在个性向共性提升的过程中,新时期短篇小说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纯净”和“精致”是新时期短篇小说呈现出来的较为显著的两种风格形态,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新时期短篇小说基本的审美风貌。此外,“潜细”和“绵远”又从不同的层面呈示了短篇小说独特的艺术特征,也成为新时期短篇小说重要的风格形态。文体期待则是艺术风格在接受过程中的重要显现形态。新时期短篇小说文体期待的生成过程,尤其是其形成的艰难性特征,进一步突显了新时期短篇小说艺术创新的品格及其所蕴含的艺术魅力。

余论部分则主要讨论了新时期短篇小说的局限性,并对其创作的可能性进行了某种程度的展望。新时期短篇小说创作在进行探索和创新的同时,也表现出过分彰显“技术性”的一些倾向。一些短篇文本中呈现出来的较为明显的“仿制”痕迹,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新时期短篇小说艺术创新的力度,并从一个角度表露出新时期小说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想象力的匮乏和艺术能力的欠缺。同时,一些小说家局囿于自己的狭小视野,过于迷恋于自己的私人空间,这在很大程度上也阻隔了短篇小说创作与现实的某种联系。越来越多的青年作家加入到短篇小说的创作中来,他们的审美取向使我们看到了短篇小说创作的一些趋势。这些作家更加重视开放的创作观念和宽阔的创作视野,不再满足于展示喧嚣的社会图景和琐屑的私人经验,而是指向对精神和灵魂的书写诉求,这种变化趋势也预示着新时期短篇小说创作的某种未来。

关键词:新时期;短篇小说;文体;艺术创新

论文来自知网

责任编辑:谢慧清


往期精彩

学术 | 董小英:视觉语言叙事的基本元素(二)

学术 | 许立秋,陈红旗:论老舍《四世同堂》中的疾病隐喻

学术 | 董小英:视觉语言叙事的基本元素(一)

学术 | 凌逾,薛亚聪:这是香港的书香

学术 | 傅燕婷:寻找氤氲的台北记忆——论《古都》的空间呈现和认同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