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 | 张婷:童年悲剧下的成长与自我救赎——解读毕淑敏小说《女心理师》中贺顿的形象

张婷 跨界经纬 2021-12-03


童年悲剧下的成长与自我救赎


——解读毕淑敏小说《女心理师》中

贺顿的形象


 张婷:《童年悲剧下的成长与自我救赎——解读毕淑敏<女心理师>中贺顿的形象》,《青年文学家》,2013年11月上期


摘要:《女心理师》的故事中穿插着形形色色的心理病患的故事,但作为一个“链条式”存在的人物——女心理师贺顿,她的成长故事更耐人寻味。成长是什么?成长就是实现自我升华的过程。在贺顿的身上,自我升华主要体现在自我救赎和奋斗的层面。


关键词:女心理师;童年悲剧;自我救赎

 

01

忘记自己,忘记名字


贺顿以前不叫贺顿,叫柴绛香。


“柴绛香”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读者面前是贺顿给周团团再次做咨询的时候。周团团的表现勾出了贺顿记忆中的童年——那个没有娃娃,只有关于“柴绛香” 的记忆的生活。


绛香自小就面临着生存与尊严之间的不和谐。为了活着,绛香妈妈出卖肉体换取食物。绛香敏感,从小就从别人嫌恶的目光中猜出了一切。但所有的目光都比不过饥饿的力量,那时的绛香就明白——活着比什么都重要。继父变态的性侵更是导致了绛香莫名的下半身冰冷。带着身心的伤痛,绛香进了城。她需要一个忘记自己的机会,“柴绛香”的名字从此就成了一种符号标签,横置在贺顿的心中,封住了对过往不幸童年的记忆。

02

 在对人生的摸索中自助坚强


在贺顿的心灵成长中,笔者认为分别有三次精神突破。


第一次是要求改名的时候。绛香人生中第一位心灵导师是贺奶奶。贺奶奶是一名教师,绛香的出现给了她在生命最后的时光还能教书育人的机会,而她也给绛香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成长的空间。博览群书是绛香向“贺顿”迈出的第一步,而“改名字”则是她“告别过去”的第一个表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名字是一个象征家庭血缘、具有伦理意义的符号,绛香要求改名换姓的做法表达了她重生的愿望。虽然名字只是一个形式符号,但对于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农村姑娘来说,这样的意识传递了她走向精神独立的决心。


成为心理师是贺顿精神上的第二次转折。在此之前,她做过护工,当过保姆,当她选择做心理师的时候,她又向前迈了一步。求人不如求己,骨子里的倔强还是曾经那个尝尽人间冷暖的柴绛香,但不同的是,此时的贺顿在精神上已有了一个质的跨越。为了筹钱上心理课,贺顿牺牲自己的脸作样品来推销有毒的化妆品,走投无路的时候出卖过自己的肉体。为了筹划自己的心理所,她以身体为代价对钱开逸设计敲诈;为了房子她嫁给了房东的残疾儿子;为了得到钱开逸的支持,婚后依然与其保持着暧昧的肉体关系。这时候的贺顿无视道德、践踏情感,内心深处还是那个为了活着而无视尊严的柴绛香。身体成了她交易的工具,固执泯灭了她对身体的意识。



弗洛伊德说,自我首要地是一种躯体的自我,自我最终来源于身体的感觉。此时的贺顿是没有“自我”,她的灵与肉是矛盾的。在后来的心理师工作中,贺顿在为来访者治疗精神病症的同时,也开始认识到自己“是一个身患心理重疾的心理师”。虽然外人看她沉着冷静,其实她的内心深处依然驻留着一个担惊受怕的孩子。贺顿知道“恐惧这个东西,根深蒂固。如果不是你主动地拔除,年龄的增长只会使它们以更多的化身隐藏下来,而不会自动消解”。于是她开始内省和反思,在来访者的故事与她痛苦记忆的碰撞中,她渐渐地深入内心去直面惨痛的过去。心理师的工作让贺顿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拯救着自己。


贺顿成长中的第三次转变是在作品最后她对心理权威姬铭骢提出的控告。成为心理师后的贺顿,虽然在与各种各样的来访者的交流沟通中逐渐认识到了自己内心存在的问题,但是她对自己的身体问题依然无法释怀。在走投无路的时候,贺顿找到了心理权威姬铭骢并开始接受他的治疗。经过多次的催眠疗法和最后一次的特殊(性)治疗,贺顿内心深处那块沉痛的伤疤被揭起,她终于明白了所有问题的原因正是幼年时期遭遇了继父变态的性侵。这一次暴力的治疗让贺顿真正地摆脱了作为柴绛香的阴影,在旧有的名字中羽化成蝶。因为对过去有了清醒的认识,贺顿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于是关闭了心理诊所,又重新走进了课堂。新的学习让她意识到姬铭骢对自己的治疗是非法而残忍的,贺顿没有屈服于姬铭骢心理学权威的地位,而是向其发出了控诉,指出他的不法和暴力。她对姬铭骢说:“因为心理师中有你这样的人,所以,我会战斗不已。” 不畏强权、自爱博爱,是贺顿形象的一个新的升华。在精神尊严的完整上,她比心理权威更值得人敬畏。


历久弥坚,从柴绛香到身心分裂的贺顿,再到一个完整的贺顿,女心理师贺顿的每一步都走得艰辛曲折。在她的身上,悲剧性体现在自我选择的悖论上。为了生存,她在绝境中出卖过身体;为了给心理诊所找一处合适的位置,她甘愿牺牲自己唾手可得的美好婚姻;为了得到钱开逸的资金支持和继续帮助,她制造“处女假象”来设计对其敲诈,并在婚后与其维持着暧昧的肉体关系;为了找出自己毫无性觉的身体秘密,贺顿自愿接受了姬铭骢特殊的性治疗。在贺顿的成长中,这些不堪都出于自愿的选择,贺顿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从过去的生活中走出来,而她走出的每一步又是为了找回那些被她遗忘的过去。


毕淑敏


关于贺顿,作者在其身上注入的善与恶的交锋,很难去断定她就是某一种人,或者应该说不能用善与恶来评判,只能说,她是复杂的、多面的。她的曾经虽然充满了卑贱,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柴绛香的勇敢和勤奋,看到她从污泥浊水中挣扎而出,变成一个帮助他人解决心理危困惑的心理师,这是值得惊讶和敬重的。她在苦难中维持着自尊,淡化着皮肉以致灵魂的痛苦。在她的身上,读者可以得到的精神力量就是——人不仅要向着光明,也要为他人带来光明。贺顿的成长故事告诉读者,卑微照样可以活出尊严,每一个生命,都可能成为另一个生命的天使。正如此书(《女心理师》(完整版)的封面所示:拿着玫瑰的手。设计者的意图很明确——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女心理师》


参考文献:

[1](奥)西格蒙德• 弗洛伊德著,林尘、张唤民、陈伟琦译. 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M].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6 年 6 月,第 174 页

[2] 毕淑敏 . 女心理师(完整版)[M]. 重庆出版社2012 年 6 月,第 356 页


图片来自网络

责任编辑:谢慧清


往期精彩

学术 | 董小英:服饰叙事(二)

学术 | 徐诗颖:繁华落尽见真淳——品读宗璞《红豆》

学术 | 薛亚聪:立足叙事语境,寻找思想认同——评朱双一《穿行台湾文学两甲子》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