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跨界太极学术 | 董小英:建筑叙事(七)

董小英 跨界经纬 2021-12-03



建筑叙事(七)

董小英

喜鹊像熊猫一样,只有黑白两色,可是它的名字叫“喜鹊”,尽管它叫得并不婉转动人,人们就喜欢听它叫,也喜欢它的形象。喜鹊中有“喜”字,就代表着有“喜事”,喜鹊叫,喜事到。“梅”与“眉”同音,这意味着:喜鹊在梅花枝头上叫着,一定有好事儿,人就会喜上眉梢。


图3-喜上眉梢


其他叙事图案的意义以此类推。这个推理过程就遵循艺术逻辑规律。雕刻者的用意,类似于画谜,有中文学养的人一般都能看懂。这是建筑中有意识的叙事,谁都能看得到的叙事,不像有些建筑理念之类的叙事,由于年代久远,只有专家才懂了。所有这些可以表意的对象就成为吉祥之物,在建筑中起祈福的作用。


墙。影壁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物,它建在院子门口,是道墙,这样即使门开了,人们也从街上看不到里面,即建筑物大门外正对大门以作屏障的墙壁,俗称照墙、照壁。影壁是由“隐避”演变而成。门内为“隐”、门外为“避”,以后就惯称影壁。这是影壁墙的作用叙事,意思是说“闲人免进”,别往里张望,想看也看不见,不是你们家的事,少管、别管别人家的事。


另外,一般墙上要么是直接写些字,要么就是刻花,那种砖雕或者壁画,也画得很漂亮。影壁墙还可以艺术手段叙事,表现主人的情趣。


影壁墙的遮挡作用和让我想起白金汉宫的门。


图3-白金汉宫的门,自拍


     铁艺的大门,即使紧闭,也能隐约看到里面,也起到影壁墙的作用,但皇冠的标志,让人敬而远之。


     屏风可以说是木质的墙,或镂空或用绢纱作遮挡。“中国古建筑中,屏风也是重要部件。中国贵族之家都有屏风,不是随意设置的,也必须符合礼制。屏风的主要作用是屏蔽,有多种意义的屏蔽,其中之一,是将家与外面隔离开来,以保持家的相对独立性、封闭性。众所周知,家是中国礼制之本,中国的礼制始于男女之别,而初备于家,然后才推之于社会。” 【1】从这个意义上说屏风是一种影壁墙。


      最有特色的影壁墙是九龙壁,这纯粹是在墙上的雕刻。它已经不具有在门口遮挡行人视线的作用了,它就是一件艺术品,一个烧制的琉璃瓦性的艺术品,这个时候已经成为纯粹的叙事性建筑,或建筑组群中的叙事部分。我国至少有北京故宫九龙壁、大同九龙壁和北京北海九龙壁、香炉峰九龙壁、自贡九龙壁、平遥九龙壁等几处。


      如果九龙壁是一个精雕细刻的墙,是一道让人审美的墙,虽然它的意义在王朝社会,“龙”代表统治者,在新社会,“龙”代表中国人;柏林墙,虽然上面涂鸦,涂满了各种绘画,但是它却是一道丑陋的墙。


      在欧洲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曾经有过一道修筑最为坚固但又最为短命的长城——这便是德国境内的柏林墙。柏林墙(德语:Berliner Mauer;英语:Berlin Wall,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是德国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围墙,目的是隔离东德(含东德的首都东柏林)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从而阻隔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往来。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61年建造,1989年拆除,两德重归统一。柏林墙的建立,是德国历史上难以抹去的一道伤疤,这个民族那时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再次分裂柏林墙与朝鲜半岛上的“三八线”一样,均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产物,又都为水泥所筑,可称得上是欧亚大陆上的两条“姊妹墙”。柏林墙是东德政府根据人民议院1961年8月12日通过的法令,于8月12~13日夜间修筑。目的是制止东德居民包括熟练技工大量流入西德。原为铁蒺藜围成的路障,后改筑成两米高、顶上拉着带刺铁丝网的混凝土墙。在正式的交叉路口和沿线的观察塔楼上设置警卫。1970年,虽然东西德之间关系有所改善,东德政府还是把柏林墙加高到3米以阻止居民逃向西方。到1980年,围墙、电网和堡垒总长达1369千米。除筑墙外还严格限制西柏林与东德之间的人口流动。后根据东、西德政府 1971年12月20日签署的协议,限制略有放宽。1989年下半年,东欧各国政局剧变。民主德国在向德国西部移民浪潮的冲击下,于同年11月9日,将存在28年零3个月的柏林墙推倒,促进了德国的统一。【2】


图3-柏林墙


柏林墙在建筑上就是普通的墙,也是建筑遗址,是人的政治行为赋予一段墙的建筑以政治和历史的意义,使它臭名昭著,因为它在不同意识形态的对立的情况下,把一个民族一分两半,把一个国家一分为二,东柏林人为了翻墙去西柏林,可能被抓进监狱或被打死:“在该墙建立后,有人采用跳楼、挖地道、游泳、自制潜水艇、热气球等方式翻越柏林围墙,共有5043人成功地逃入西柏林,3221人被逮捕,239人死亡,260人受伤。”【3】它的叙事意义大于审美意义。它的建立是一种叙事,它的拆除也是一种叙事。柏林墙的倒塌却意味着两大阵营冷战在德国结束。这时“墙”作为“阻断”、“绝交”的符号,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另一处丑陋的、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墙是哭墙。

 

哭墙,又称:西墙,英文:Western Wall 希伯莱文:Hakotel。长52米,高19米,是耶路撒冷旧城古代犹太国第二圣殿护墙的一段,也是第二圣殿护墙的仅存遗址,由大石块筑成。


公元前11世纪古以色列王大卫统一犹太各部族,建立了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以色列王国。公元前10世纪(约公元前965年)大卫儿子所罗门继承王位后,在首都锡安山上建造了首座犹太教圣殿所罗门圣殿,俗称“第一圣殿”,来此朝觐和献祭的教徒络绎不绝,从而形成古犹太人宗教和政治活动的中心。


图3-哭墙、以色列总统佩雷斯参观哭墙


图:杰罗姆《耶路撒冷,所罗门墙》(Solomon's Wall, Jerusalem),即现在著名的西墙,又称“哭墙”。这里就是所罗门王建造的宏伟壮观的古以色列首都最著名的建筑遗迹之一,可以想象出当年的巨大规模。



公元前586年,第一圣殿不幸被入侵的巴比伦人摧毁。将大卫王之子所罗门王为耶和华所建的“第一圣殿”付之一炬,四万多犹太人被虏,史称“巴比伦之囚”。


经过了半个世纪的流亡生活,犹太人陆续重返家园,后来又在第一圣殿旧址上建造第二圣殿。


公元70年,罗马帝国皇帝希律王统治时期,极力镇压犹太教起义,数十万犹太人惨遭杀戮,绝大部分犹太人被驱逐出巴勒斯坦地区,耶路撒冷和圣殿几乎被夷为平地,该墙壁为同一时期希律王在第二圣殿断垣残壁的遗址上修建起的护墙。直至拜占庭帝国时期犹太人才可以在每年安息日时获得一次重归故里的机会,无数的犹太教信徒纷纷至此,面壁而泣,“哭墙”由此而名。


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建立的阿拉伯帝国占领巴勒斯坦,由于帝国内部实行宽容得宗教政策,所以哭墙没有被刻意损坏,反而被妥善保护起来,因此西墙历经千年历史仍然存在。


尽管该围墙为伊斯兰圣地西墙的一段,但犹太人仍然把它视为本民族信仰和团结的象征。今每逢犹太教安息日时,尚有人到哭墙去表示哀悼,还有许多信仰者将心愿或悼念之辞写于纸上塞进墙壁的缝隙里。【4】


      哭墙,哭墙是建筑遗址,人们到这里来是为了缅怀自己民族的历史,它是历史的遗留,成为历史的象征,是一个民族,信仰一种宗教的人们表示对自己的文化认同的地方,到这个特定的地方来哭,来祈祷是一种仪式。想到一个民族,一次又一次地被征服、被驱赶,始终怀着不屈的心理,顽强地活着,令人钦佩。但是也激起了民族仇恨。


      古代的征战是一种民族融合的过程,虽然十分残酷和愚蠢。巴比伦征服过以色列王国,它自己也被赫梯人和波斯人灭国。现在巴比伦与以色列,特别是犹太人创立的犹太教文化同属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在新出版的《西方的遗产》一书中,把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古埃及文明全都归到西方文明的范畴之中,承认两者是西方文明的起源。为什么犹太人,即现代以色列人不能与巴比伦人,今阿拉伯人相互尊重对方,承认古代民族分别对现代文明的贡献呢?为什么一定要使自己的思维方式停留在古代,停留在原始思维的状态,而活在过去的悲伤之中,不断地激起复仇的意念,而毁灭了双方的现代人的生命?!这种无意义的战争还要打到什么时候?为什么不能摒弃前嫌,宽容对方?为什么不能像拆毁柏林墙一样,中止这样的仪式,不能像拆毁巴士底狱一样拆毁这段墙呢?古迹应该被保护,但有些具有不良意识形态叙事的建筑就应该被拆毁!但是就像是拆柏林墙和巴士底狱一样,必须是人民觉悟以后自己起来拆,别人拆,则适得其反。


图:爱墙


爱墙坐落在巴黎市北蒙马特高地半山腰上的一个街头小公园里。墙前一排绿树,旁边是一个儿童乐园。墙面有40平方米,由511块深蓝色的长方形瓷砖组成,上面用311种语言和笔迹写满了同一句话“我爱你”。在墙的最左侧可以找到竖排的3个中文字,但其中的“爱”字是繁体。在墙的上方有一幅美女像,身穿深蓝色吊带裙,斜倚一张小桌上,旁边几行小字写道:“保持理智,强求是不可能的。”


门、窗、墙这三个概念都会引申出独立的意义,已经变成一种象征。门,房间门、家门、院门、楼门、城门,之后会由“门”的概念引申出去,比如,我们说“国门”,国家的门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就把海关,把边防都看作是“国门”。


更有虚拟的门。地狱之门是虚拟的门。“地狱和阳间有一道门连着,这就是‘地狱门’,这座门设在泰纳斯海角附近,有一只名叫刻耳柏洛斯的三头地狱犬看守,任何人一旦进入地狱门就绝对不能重返阳间,传说只有俄尔浦斯,赫拉克勒斯,奥德修斯,埃涅阿斯等极少数英雄曾进入冥府又活着回到人世。”但是,罗丹根据但丁的《神曲》中对地狱的描写创作了一个实在的艺术品:“地狱的大门”,一个虚构的门成为实物,上面是各种人物在地狱里的样子,把用文字描写的想象的形象直接刻画出来展现在人们面前,以此告诫人们不要在活着的时候做坏事,否则下地狱以后就是这种下场。这个门是不可开启的,不能进去的,或者说,真进去就出不来了!进去了就没有好日子过!这是把门作为地狱的代名词,把地狱的状况刻画在门上,地狱被叙述出来。门对于欧洲人也具有深层的叙事意义。


图3-地狱之门、思想者、地狱之门实景


窗,可以从屋里看到外面,而我们现在窗口的概念在计算机上出现就已经是转义的了,计算机一旦被打开,就可以看到图片,就可以看到世界各地。计算机的页面就像是一个窗口,因此这是一种窗口windows,窗是一种视界,一个窗有一个视角。一个城市还会引申为“世界之窗”、“欧洲之窗”等意义,即从这个城市可以看到欧洲的风格或世界各地的风格,或有可通往欧洲之意,如彼得堡就有欧洲之窗的美誉;计算机网络可以说是世界之窗。


而墙的意义更多了。“墙”代表着维护、阻隔、阻断,因此,墙有着更广泛的意义。长城也是一种墙,英文叫Great Wall,伟大的墙,是世界上最长、最厚、存在时间最长的墙。英国哈代良长城也叫长城,可是它就是一段“挡马墙”,马跳不过的高度,齐胸的高度,很多地段已经衰败得如平地一样。


“防火墙”是防计算机病毒的软件。“翻墙”则是冲破限制的程序方法。两种“墙”都是转义。


“心墙”则使用了墙的引申意义,强调了墙的阻隔的作用。刘墉就用《心墙》表达了被阻隔的情绪:他以家庭环境的改变,从没有院墙的农家搬到城里,住进高楼,讲述人与人的隔阂增加了,人心的距离远后的心情,表示他“实在不喜欢那些只会隔离人与人的‘钢筋水泥的围墙’。”希望“赐我一个七里香的树墙吧!”这只是一种比喻,一种愿望,他没有看到实际上从农村到城市,人与人的合作增加了,有了电话、电视、互联网,人与人的信息沟通更方便了,只是不经常见面罢了。但是有了方便的交通工具,有了可视电话FaceTime,连见面也可以随时实现。墙是挡不住的,《心墙》只是表现了刘墉个人的心态。


建筑的部件还有柱、廊。


柱子,一方面作为支撑物,支撑点,另一方面作为装饰物。“希腊建筑的特点却在于它造出一种专为支撑用的石柱【5】,它运用柱来实现建筑的目的性,同时也产生美。” 【6】这一点中外相同。


黑格尔时代,他看不到别的地方的房屋建筑,因此只能够根据他所见到的欧洲建筑来写建筑美学,在他所说的“庙宇的特殊形式”【7】,就把它归结为“柱子”或“廊柱”这样一种形式,因为欧洲的很多神庙都有廊柱的形式,当然后来的基督教的教堂就没有这种廊柱。或廊柱从外部转到了教堂内部,但是有很多教堂是拱顶的,不需要柱子作支撑物的。与其说是“庙宇的特殊形式”,不如说是宏大建筑的一种形式。


图3-古埃及的柱子、古希腊的柱子


〔注释〕

【1】陈望衡:《中国古典美学史》,中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431页。

【2】百度网下载。

【3】百度网下载。

【4】百度网下载。

【5】汉语只用公名“柱”。西方Saule与Pfeste 有别,前者是石柱,大半是圆的,后者是木柱,大半是方的。

【6】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上册,商务印书馆,1994年,第67页。

【7】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上册,商务印书馆,1994年,第67页。



图片来源于作者

总编:凌逾

责编:李婉薇


往期精彩:

跨界太极学术 | 欧阳友权:文学研究的范式、边界与媒介

跨界太极学术 | 邓小红:跨界化·先锋性·装饰化——当代作家关于小说文本个性化结构的试验

跨界太极诗评 | 杨梅:品味项鸿儒诗歌作品之艺术美





关于投稿:投稿邮箱kuajietaiji@163.com。

要求:提供作者个人简介100字左右,照片1-2张。

关于赞赏:三分之一作者稿酬、三分之一编辑酬劳、三分之一公众号运营


【跨界太极】  1239


关注跨媒介  跨学科  跨艺术

跨地域  跨文化理论及创意作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