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祁连山经典穿越 | 梦中的地方之骆驼古城

2016-12-26 西远 西远37度北


骆驼古城:

绚丽的色彩、恢弘的气势、粗犷的风情

让人为之震撼的丹霞地貌

详情请阅读下面的链接

祁连山经典穿越 | 梦中的地方之七彩丹霞


古道,西风,瘦马,

一砖,一瓦,一土,一木,

都是千年历史篇章中的一个逗点。


骆驼城遗址: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唐。位于张掖市高台县骆驼城乡永胜村西3公里处。城址坐北向南,平面呈长方形,东西宽425米,南北长704米,面积29.92万平方米。城垣为黄土夯筑,夯土层厚0.10一0.15米,墙基宽6米,残高7米。分为南、北两城。



 骆驼城是1600年前沮渠蒙逊建立北凉国的发祥地,十六国时,前凉国王张骏曾在骆驼城设置建康郡。东晋隆安元年,建康太守段业兴兵建立北凉政权,唐置建康郡,是古时西通西域、进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是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要地。


伴随着历史变迁,几经战乱倾覆和水源枯竭而荒废,至明初,已化为“龙荒沙漠之区”,遍野荒草,成为骆驼客放牧的天然牧场,久而久之,便称其为骆驼城。骆驼城古遗址和许三湾古墓群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出土汉晋简牍、魏晋彩绘壁画砖、彩绘木板画、木车马等大批珍贵文物,是研究古代河西历史文化极其重要的实物资料。



骆驼城遗址距离高台县城20多公里,遗址面积达30.77万平方米,是国内现存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汉唐古代文化遗址之一;许三湾古城遗址及周围墓群距离高台县近30公里,这一带有汉至唐代可见封土的古墓葬数千座,是国内公布最为密集、保存最完好的特大古墓群,总面积120平方公里。



 
北凉,(397-439年),十六国之一建立者为段业,401年,沮渠蒙逊斩杀段业自立。沮渠蒙逊也不是一个目光远大的政治家,但是毫无疑问是一个高明的军事家。他不可能建立一个国祚长远的国家,却能在短时期内获得一系列的军事成就。沮渠蒙逊屡次出兵击败并立的南凉,并几次进围姑臧。410年,南凉秃发傉檀被迫放弃姑臧,退回乐都。



412年十月蒙逊离开了他发迹的建康郡骆驼城迁都姑臧,称河西王。421年沮渠蒙逊灭西凉,取得酒泉、敦煌, 据有河西走廊。433年4月, 沮渠蒙逊死,子牧犍继位。439年北魏大军围攻姑臧,牧犍出降,北凉亡。随后,魏军又攻克张掖、乐都、酒泉等地,皆留将镇守。至此,北魏统一了北方。西晋末年以来历时135年的十六国时期结束。

 

北凉亡于北魏后,沮渠无讳率残部曾将建康郡的大量百姓带往高昌。南北朝后期,建康郡人口骤减,土地荒芜。隋再次统一天下后,在地理志中已无建康郡之名。 现在看到的骆驼城是黄土夯筑的大城,它虽残,但气度犹在,远远地看,它像一道游弋的龙蛇让冬日的荒原一下子生动起来。



站在城墙上向四边而望,感觉到了这座古城的凛然不可侵犯的威势。往西,地理上一一陈列着酒泉、嘉峪关、阳关,汉唐时西北的险关要隘遥遥相望;向北,皑皑祁连雪峰形如一道天然屏障;向南,合黎山峻岭高耸,又一道屏障;向东,一马平川的河西走廊平畴沃野,如诗如画;骆驼城恰如嵌在河西走廊咽喉的一把锁,扼三川,锁两洲,固若金汤。

 


明代诗人沈青崖,这样想像汉唐时的骆驼城:“榆木山前古建康,南郭风景绘屯庄。两行高柳沙汀暗,一派平湖水稻香。紫燕衔泥穿曲巷,白鸥冲雨过横塘。当年画舸中流处,谈笑行兵寄羽觞。”道出了骆驼城往昔的繁华景象,以及周边水清树茂,阡陌纵横的美丽田野风光。



北魏灭北凉后,曾经一度成为这个地方小政权都城的建康郡,直到260余年之后,骆驼城再次在青史兴盛起来。武则天代唐后的大周证圣元年(公元695年),建康郡成为军事要塞,武威道总管王孝杰奉朝廷令在此置建康军,在此驻军5300多人,战马500匹,成为河西节度使下辖的重要军镇,是保障丝路畅通、保卫大周及大唐西北边防安全的一支重要军事力量。



唐大历元年(公元766年),骆驼城陷于吐蕃,也许从那时起,曾经富甲一方,人民攒聚的大城在最终让渐起的风沙磨去了最后的荣光,此后籍籍无名,自河西陷于吐蕃至明代近700年,该地先后被吐蕃、回鹘、党项、蒙古等游牧民族所占据。

 

金塔县鼎新镇大茨湾村南约7公里的黑河西岸的高山顶上,矗立着一座烽火台,这就是大墩门大墩,它与大墩门水库隔河相望。烽火台底径19.5米,高约11米,整体呈圆丘状。烽火台内层为夯土板筑,外层用0.18×0.30×0.07米的土坯一平两竖砌筑,表皮进行粉刷。


烽火台整体保存较好,东侧有上下攀登的痕迹。周围散见绳纹灰陶片、黑釉瓷片及白瓷片等物。从甘肃省境内现遗存的烽火台情况看,大墩门大墩无论是它的规模还是保存程度,都是罕见的,堪称“甘肃第一大墩”。


据史料记载,汉朝初年,为了防止匈奴进犯,汉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遣强驽都尉路博德,从高台县境内的镇夷峡口起向北沿黑河至居延地区修筑了居延塞,并在沿线修筑了关城、烽燧、堡等设施,置官开渠,移民屯垦。



从大墩门大墩所处的地理位置看,它高踞山头,位于居延塞沿线,向南与石板墩、兔儿墩相望,向北与大茨湾墩、双树子墩等烽火台遥相呼应,墩墩相连,直至居延。毫无疑问,大墩门大墩应该是居延塞防线上一座重要的烽燧。

 

在地处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黑河正义峡出口兔儿墩,黑河在此九拐十八弯,构成了戈壁、沙漠、黑河相映的壮丽大自然组图。相传,古时峡口被巨石阻塞,常有水患,大禹治水时用神斧将其劈成两半,峡口豁然开朗,山崖上至今还留有当年的遗迹———神禹斧痕。



峡口两山对峙,绝壁千仞,如斧劈刀削一般,当地人称之为石峡。黑河水随地势滔滔流入石峡,蜿蜒曲折穿越百里峡谷,前后分作三段,素有“黑河小三峡”之美称。河水穿过三峡后,日夜不息奔向额济纳旗茫茫的大沙漠。这就是《尚书•禹贡》记载的“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

 

正义侠,在古代叫镇夷峡,古代起名“镇夷”是“镇慑夷人”之意。共和国成立以后,民族平等,各族人民在祖国的大家庭中称兄道弟,团结友爱,剔除了一切不利民族关系的旧称,故将“镇夷”改为“正义”。


汉晋时期从黑河北岸通往匈奴老巢---龙城的古道便由此穿过,正处于甘(甘州今张掖)、肃(肃州今酒泉)、蒙(今内蒙古)三方交界,而且左右山崖如刀削斧劈,十分险峻,自古有"天城锁钥"之美誉,在抗御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发挥了天险要隘的战略作用。

 


这里也是巴丹吉林沙漠的边缘,巴丹吉林沙漠是中国的四大沙漠之一。在这里我们将会组织大家在沙漠进行露营和徒步,体会玩沙子的乐趣。

 




关注微信公众号西远37度北

有更多精彩内容呈现

到西北、找西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