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漠茫茫,驼铃悠长

2017-06-05 西远37度北

5.2 鸣沙山、莫高窟

敦煌鸣沙山不是那么高冷,不用长途跋涉,深入不毛之地,在城市的边缘就能和沙丘亲密接触,还是很有吸引力的。虽然因为天气原因,真正能欣赏沙丘的时间,只留给我一个多小时,但如同新娘掀开盖头的一角,她让我对沙漠充满了更多美的期许。


到达敦煌的第一天下午就去了月牙泉,但是赶上沙尘天气,相机都不敢拿出来,照片也手机里的寥寥几张。因为前几天景区都没有开放,其实当天的人是特别多的。


骆驼的脊背有硬硬的骨头,站起来和趴下去,以及在沙丘上走动时,起伏很大,更悲催的是在沙山里还吹起了大风,满头满脸都是沙子,估计古时的驼队遇到沙暴就是这个滋味吧


沙尘的原因落日自然是没有了,朦胧一片的月牙泉边全是人。


凡是骑过骆驼的游客,都能到这里寻找自己的照片,因为人多,架子上已经放不下照片,地上满满的也都是。


白天的沙漠炽热如火,沙地如同烤过般滚烫。早上的鸣沙山,给我的印象却是这般美好。脚下的沙子还透着丝丝凉气,远处的沙丘如波浪般起伏,虽然没有蓝天白云,但是没有了沙尘的沙漠,美丽如同上帝创作的艺术品。


阵阵拂过的微风是上帝的刻刀,沙丘流畅起伏的线条,都是神的杰作。


听不到沙粒滚动的声音,除了远处悠然而行的驼队,一切仿佛都是静止的,但是回头却发现自己的浅浅脚印不知何时已被平滑的沙粒掩埋,一切又归于平静,脚面细沙的轻抚,仿佛夹杂着千百年来过客的呓语,想要告诉你所有曾经发生在这里的秘密。


在莫高窟参观的时候,介绍的球幕电影里说,一千七百年前,一个叫乐僔的和尚赶路到鸣沙山附近时,看见了鸣沙山东麓那耀眼的佛光,见千佛闪耀,心有所悟,于是决定在此开窟修行。也许,这里的每一粒沙都是曾经西行远游的旅人祈祷变成的,每一阵清风,都是佛祖最温柔的注视。站在这里的感觉是如此的不同。


 “当你攀上蜿蜒的鸣沙山,看得见金黄的沙漠,闻得到凌冽的北风。赤脚伫立在千百年的大漠戈壁,闭上眼仿佛还看得见一支支驼队,在似血残阳下拉长的身影,随着骆驼的步伐起伏,清脆的驼铃唤醒了沉睡的大漠,唤醒了千年丝路的传奇,昭君出塞、张骞出使、鸿雁传书把这荒凉而寂寞的土地变得美丽而传神。”


历史上的月牙泉不仅“千古不涸”,而且水面、水深皆极大,最大水深9米,湖水面积22.5亩。现如今由于使用过度,月牙泉已近干涸了,也许再过几年,月牙泉就真的消失不见了。
      

有人说,月牙泉是一滴泪,一滴佛祖流在大漠边的泪。几千年风沙,不埋月牙泪,如今却要在人类对自然的不断索取中干涸,这是何等的悲哀....


预约了中午12:30参观莫高窟,所以在鸣沙山里稍作停留就依依不舍的告别了,只怪苍天太吝啬,如此美丽的沙漠只给了我们短短的一个多小时没有风沙的天气。


回来后,然妈说她不喜欢沙漠,因为里面只有沙子,满头满脸全是沙子(无语了,沙漠没有沙子还叫沙漠吗?),我却对沙漠一见钟情,巴丹吉林,等着我吧。

回到客栈,T恤上白白的都是盐渍


------------------------------------------------------------------------------------------------------

教文化中的无上瑰宝,远远可以看到墙壁上的洞窟了。莫高窟并不是某一个朝代建成的,而是随着丝绸之路的兴衰,在长达1600年的历史里由各个朝代的达官贵人和虔诚信徒们修建起来的。有人说,现在留给世人的,不是死去千年的遗址,而是沉睡千年的生命。

                                     "这里面有种让我无法承受的无奈悲伤"-----------三毛


景区的管理非常规范,先到数字中心看电影介绍,再乘坐景区摆渡巴士来到莫高窟实景参观。这个是我们的讲解员小潘,是个毕业不久的帅哥。


讲解员们也非常辛苦,旺季的时候除了预约的游客,还有大量的应急票游客,小潘说他的嗓子已经哑了,有好心的大妈递上矿泉水,他还推却再三。


洞窟里是不让照相的,为的是保护闪光灯的强光不对壁画造成损害,手电和打火机一类也是不让用的。


外立面的护栏和过道都是后期加固维修时搭建的,原来的莫高窟围栏都是木制的,早已风化破损了。抬头看那一个个尘土满面的石窟,多少年来漫天的黄沙早已为它覆上一层袈裟,岁月将它的棱角磨得圆圆润润。几经沧桑,几经磨难,终于打开了那扇古门,向世人展现它无与伦比的瑰宝。


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九层塔,里面是莫高窟第一大佛,唐代以武则天为原型塑造的大佛。去年同期这里在维修,今年已经修缮完毕了。


家庭合影,然宝,照相的时候能不能上点心?


每一个参观的游人心情都是从好奇到震撼到自豪到惋惜到愤怒再到沉思,王道士、斯坦因、伯希和、吉川、奥尔登、华尔纳.、张大千.....无论功过是非,这些名字都已经定格在历史的长河中。从莫高窟回去的路上,脑子里充斥的不是愤怒,而是淡淡的忧伤,这是一种历经千年的虔诚与积累,在某一瞬间遗散殆尽的忧伤。

(游记来自网络)

下期继续连载


关注微信公众号西远37度北

精彩内容一一呈现

到西北、找西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