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求古與考據——江聲與王鳴盛〈尚書〉學研究》自序

洪博昇 沮诵微刊
2024-12-20

《求古與考據——江聲與王鳴盛〈尚書〉學研究》自序

作者简介



洪博昇,文學博士,廣州南方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尚書學、清代民國學術思想研究。



内容简介

江聲之《尚書集注音疏》與王鳴盛之《尚書後案》為清代《尚書》學之先導,二家著作為乾嘉古文《尚書》學之代表。本書從四方面來研究江、王二家之《尚書》學:其一,江聲與王鳴盛之生平及《尚書》研究之歷程;其二,江聲與王鳴盛詮釋《尚書》精神之差異;其三,江聲與王鳴盛對《偽孔》經、傳之批評及其經學實踐;其四,江聲與王鳴盛《尚書》著作徵引文獻之内容及注解原則之考索。藉由以上的探討,以剖析江聲與王鳴盛《尚書》學之問題與特色,並闡述對乾嘉《尚書》學之影響與發展。

自序

《尚書》一經,是中國最古之書,其中多是古代君王的誥書、誓詞、談話紀錄等等。先秦《尚書》本有百篇之多,後由於秦火之故,只剩下二十九篇。而《尚書》流傳的歷史,自戰國晚年已列為六經之一,到漠代立為學官,至後代的經學流傳皆有是書。然而,隨著《古文尚書》五十八篇之起,東晉至清代翕然尊之,直至清初閻若璩、惠棟將《古文尚書》中的二十五篇以及孔《傳》定為偽作,《尚書》學因而有了新的發展,即清人對《尚書》重新進行注解詮釋。其中,江聲(1721—1799)與王嗚盛(1722—1797)二家作為有清一代《尚書》學之先導,其《尚書》學之專著——《尚書集注音疏》與《尚書後案》,足以當乾嘉古文《尚書》學之代表。本書之作也,即研究二家之《尚書》學,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四方面:

 一、江聲與王嗚盛之生平及《尚書》研究之歷程。本書先概述江、王二家之生平與學術志趣,討論二家之師承及《尚書》研究之淵源及繼承。其次,取二家同采鄭《注》之處進行比較,發現二人說法互有異同,但某些說法則如出一轍。文獻記截王嗚盛「延聲至家,商訂疑義」、「就正于有道江聲」者即此,知江、王於《尚書》研究、成書經過,誠為緊密,無法孤立而觀。 

二、江聲與王嗚盛詮釋《尚書》精神之差異。本書分別論述江、王二家重新詮釋《尚書》之精神,呈現二家《尚書》學之差異,並從江、王注《尚書》擇取「古義」之比較,論二家詮釋《尚書》精神之異同。最要者,即是雖同以「古義」作為治經之基礎,但江氏非全然墨守一家之注,而是以訓義之長短作為詮釋經義之標準:王氏則是以鄭《注》作為經義之最高原則,除非經文無鄭《注》,方采他注。最末,論「吳派」以古求是治經之兩種取向,提出惠楝乃至於江、王二家,三者在治經上所表現相同之一面,實朝「求古」方向進行:但從江、王二家對《尚書》詮釋之差異性,即可推知同為吳派經師,於經學實踐上亦自有差異,而此差異,即代表吳派經師對「古」之不同看法。 

三、江聲與王嗚盛對《偽孔》經、傳之批評及其經學實踐。論述江、王二家對《偽孔》經、傳之批評,歸納二家之論點,分析江、王對於《偽孔》經、《傳》之批評较有難成立之處。即以學術史之觀點而言,二家之論,大抵作為代表繼承閻若璩、惠棟之說,並加以修正、補強證據效力者,相較於詮釋經義,在辨偽學上可視為《尚書》辨偽學史中的一段歷程,開啟後人對此問題作更深入之研究。

四、江聲與王嗚盛《尚書》著作徵引文獻之内容及注解原則之考索。本書首先分析江、王二家《尚書》著作所徵引文獻之内容及注解原則,即落實析論二家《尚書》學精神之具體實踐。其次,論述江、王《尚書》研究之訓解成就及其商榷,提出江、王輯《尚書》馬、鄭、王《注》之成就,進而再對江、王所輯《尚書》古訓提出七點商榷,目的在於凸顯二家注經上之特色,以期對二家《尚書》學有較為清楚之考察。 

昔國學大師王國維說《尚書》他只讀懂了十分之五,無論是否為謙辭,但《尚書》一經之難讀,乃古今公認之事。由於清代樸學之盛,對於《尚書》字辭的解釋,以及制度之考據往往能度越前人,對於後人研究《尚書》作出極大之貢獻。回想粗識《尚書》一經,是大三修習洪師國樑的《尚書》課程,爾後碩、博士階段受業於國樑師,皆以清人《尚書》學作為學位論文。國樑師為台灣《尚書》大師程元敏先生高足,而程先生又為經學大師屈萬里先生嫡傳弟子。我資質愚魯,有幸拜於國樑師門下,國樑師對於我的論文往往不厭其煩細心修改:又於碩士期間修習程元敏先生經學史課程,故時而蒙程先生指點。兩位先生的諄諄教導,使我在未來的學術道路上不敢有任何懈怠之心。本書為我博士論文稍加潤飾而成,大致保留原貌,以江聲、王嗚盛二家《尚書》學為研究對象,不僅是希望能彰顯二家之學,更期許以此揭示清代《尚書》學史、經學史等相關問題。本人學殖荒陋,對學問廣博精深的清儒之說,難免有誤解處,盼各界方家指正。 

   

   洪博昇序於廣州中山大學南方學院

                        2018年5月28日






《求古與考據——江聲與王鳴盛〈尚書〉學研究》一書於2018年由元華文創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本文該書自序,引用請據原文。

責編:刘吉淼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沮诵微刊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