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芳华》是冯小刚的拧巴

2017-08-23 一 一 娱乐硬糖

作者|一    一

编辑|李春晖

 

同样文艺的表达,同样远赴多伦多,同样定档国庆,《芳华》的每一个毛孔里,都散发着为《我不是潘金莲》报仇雪恨的热切。

 

然而,《芳华》是否真能如愿?

 

冯小刚曾将“炮口”对准观众,喊出“垃圾观众“的论调时,引起很多人强烈不满;随后《芳华》海报发布,却意外出现了“腿替”风波,遭人嘲讽;8月21日,片方发布“偶像版”预告和“血色青春”版海报,然而,撞上了郭敬明性侵事件。

 

人算不如天算,从前期预热开始,《芳华》似乎就没捋顺。

 

今日,《芳华》在海口电影公社举行发布会,噱头也是很足,以VR方式在环岛高铁上进行直播,号称全球首个在环岛高铁上进行的VR直播发布会。这也意味着《芳华》正式进入了上映倒计时。

 

女文工团员,大概是一代老男人共同的性幻想。硬糖君能理解冯小刚用作品触摸自己逝去青春的冲动,但今天的影迷,能感同身受吗?显然,尽管是在拍文艺片,但冯小刚仍想拿到商业片的票房。

 

制作成本1.3亿的文艺片

 

《芳华》的一大噱头是大量启用新人,女主演号称“六美”。从电影的配置来看,冯小刚执导,原著作者严歌苓担任编剧,在主演阵容上,只有黄轩一人是明星段位。

 

此前,冯小刚就声称“自己有义务挖掘和培养新人”。对于冯小刚来说,这当然没问题。因为他是冯小刚,就这么简单。

 

但当我们看到电影的制作成本,却发现“并不简单”。作为一部文工团青春片,这部电影的制作成本高达1.3亿。这可不是一部没有大IP、没有大明星的文艺片应有的制作成本。

 

《芳华》据说是《集结号》的姊妹篇,在战争场面上全面升级。据称,光是一段6分钟“一镜到底”的长镜头,就花费了700万。为此,冯小刚颇为得意,认为这有望再创国产战争片的新高度。

 

这部带有浓重时代气息和个人色彩的电影,也因此让人感觉是在不同价值体系之间摇摆。而其背后,是冯小刚的“拧巴”:他想要拍出《我不是潘金莲》的影子,但电影又有《集结号》的样子,最终还希望有《战狼2》那样的“票子”。

 

艺术、商业,冯小刚再次想“一锅端”。

 

从《甲方乙方》、《大腕》等贺岁喜剧发家,年过60岁突然调转船头拍摄文艺片,这是冯小刚的情怀。可是1.3亿的投资,华谊和冯小刚都不可能没有票房期待。

 

此前在接收采访时,冯小刚表示更希望用人次表达。对于《芳华》的票房预期,冯小刚认为应该在2000万人次以上。按照目前中国电影平均票价33元计算,电影的票房是6.6亿左右。


冯小刚的解释是,1000万来自观众对我的偏爱,另1000万来自对青春的回忆。《芳华》背后,东阳美拉是第一出品方,此外还有北京文化、耀莱影视、爱奇艺、华谊、阿里影业等15家出品方。但想要冲击更好票房,一个黄轩加六个“妞儿”,未免过于冒险。

 

《我不是潘金莲》之后

 

《我不是潘金莲》,在某种程度是冯小刚电影的一个“节点”。这部电影应该是最符合冯小刚内心期待的一部电影。在这部电影中,冯小刚将自己所有的“才华”和“野心”全部展现了出来。

 

老搭档刘震云的同名小说,荒诞且讽刺;自己的“圆形画幅”,创新且贴切;再加上范冰冰主演,配上大鹏、范伟、郭涛、张嘉译、张译等六大“男配”和耀莱影视5亿保底,这部电影算是冯小刚电影一个“顶峰”。

 

最终该片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的“费比西”奖,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的金贝壳奖以及金马奖的最佳导演奖,在艺术认可上收获颇丰。在票房成绩上,4.83亿虽然未能“上岸”,但也创造了文艺片的票房纪录。

 

但冯小刚显然很不满意!从上映首日手撕万达“引火烧身”,到最终在“幽灵场”等负面新闻中完成收官,一地鸡毛。自己特卖力拍一片儿,觉得老牛逼了,观众居然不认,对这种结果,冯小刚显然是不认的。

 

“哪个档期冷,我们就去烧烫哪个档期”的神气不再;“我**就想拍个圆,你们丫爱投资不投资”的霸气难寻;剩下的,或许只是一个60岁的老头,急需再次证明自己的无奈。

 

冯小刚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有情怀的导演,或许说,他认为自己是一个“艺术家”,而不应该是一个“电影匠人”。他的出现,让中国那些改成洗浴中心的电影院重新改了回来,他也希望自己在电影生涯的末期,让中国电影的“糜烂”改邪为正。

 

但冯小刚没有凭借《我不是潘金莲》做到,从种种迹象表明,冯小刚不服气,很不服气!于是,马不停蹄的拍《芳华》,同样定档国庆,原模原样的“复仇”,这的确是我们熟悉的冯小刚。

 

但电影市场却早已不是冯小刚熟悉的市场,《战狼2》能爆发52亿,《二十二》能够达到1.4亿甚至更高。冯小刚一直诉说“我们那个年代”,那个年代对于电影的纯真,那个年代对于青春的记忆。

 

但“那个年代”那么好,冯小刚还是想继续征服这个年代。再一次,冯小刚弱化了自己最擅长的“喜”,放大了自己难以把握的“悲”,渴望与市场铁律相背而行。

 

拧巴冯小刚

 

“这些年电影拍了19部了,前面10部可能都是想着怎么把观众弄的很热闹,票房一部比一部高,最后开始发现你正像一个驴拴在一个磨上,不知不觉绑架在数字上了,身上背的包袱特别重。”

 

这是冯小刚的原话,看得出,冯小刚也很清楚自己的瓶颈。所以,冯小刚要拍《我不是潘金莲》和《芳华》,因为要转型,要创新。但商业导演出身的冯小刚注定不会像一些文艺片导演一样,弱化商业票房对自己的影响。某种程度上说,冯小刚的转型,仍然是“拴着磨的”,只是以前顺着走,现在却反着跑。

 

在《我不是潘金莲》上映首日遭到万达不公平排片后,冯小刚急于回击就让很多人看到了背后的猫腻。但这并不是“艺术”对“商业”的喊话,而是“商业”对“商业”的回击。

 

2015年,华谊兄弟以10.5亿元的股权转让价款收购浙江东阳美拉传媒有限公司股东冯小刚和陆国强合计持有的70%的股权。大手笔的背后,冯小刚身上的磨盘也更重了。

 

因为冯小刚交出了自己的“业绩对赌”,赌约5年。自2015年12月9日到2020年12月31日,每个年度的业绩目标为在上一个年度承诺的净利润目标基础上增长15%。2016年度承诺的业绩目标为东阳美拉当年经审计的税后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虽然多方发声称其业绩对赌完成,但是即便完成也是勉强靠岸。

 

作为一家收购时处于亏损状态,业务板块较为单一的公司,想要完成对赌实属不易。而如果完不成对赌,冯小刚则要自讨腰包去填补窟窿。即便冯小刚再有钱,想要实现艺术理想,最后真金白银的往外掏钱,这换谁都不太乐意。

 

所以,《芳华》1.3亿的制作成本显得并不意外,冯小刚需要1.3亿的投资来换取更大的回报。冯小刚可以不强迫自己做不喜欢的事儿,但是别人是不是强迫他,就有些不太好说了。

 

明星业绩对赌,看似美好的皮囊下满是“伤痕”。冯小刚也不例外,按照目前一年一部电影的节奏,想要完成每年递增的业绩对赌,疲惫可想而知。

 

小钢炮一直是耿直人设,但在背后的经济牵扯上,冯小刚未必真能耿直。不过和以前“还债式”拍片不同,《我不是潘金莲》不如意后,他并没有选择用一部商业电影“成全别人”。

 

这或许就是冯小刚随着年岁增长所散发出的不同,他渴望改变,渴望突破,并且意愿非常强烈。他希望别人看完《芳华》后,站出来高呼这仍然是冯小刚的芳华。

 

但《芳华》似乎并具备这样的条件,他仍然处于一个焦点,却不再是舞台中心。这个时代究竟是谁的芳华暂且没有定论,不过不管是谁,都可能不再是冯小刚的芳华了。


▶ 阅读往期热文

中国人为啥会这么喜欢《银魂》呢?日本人想不通

如果贾樟柯非要绑定一个CP,我希望是北野武而不是赵涛


诚招记者2名,实习生2名

要求对金融、泛娱乐领域产业报道有技巧、有态度、有热情。

五险一金、十三薪、带薪年假妥妥的。


简历投递至邮箱

lichunhui127@163.com

「娱乐硬糖」 现已入驻

虎嗅   | 钛媒体 |  知乎 |  界面 

  今日头条 | 百度百家 | 一点资讯 

猫眼电影丨腾讯新闻丨网易新闻

Wi-Fi万能钥匙 | 微博 |触电新闻

  21 CN 看荐 | U C头条 |  搜狐公众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