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敝乡于二百六十年之间出过两位皇上 | 20/1000

杨早 杨早讲史 2020-11-07

* * *  002期 * * * 





11

二伯父吐血而亡,无子,二伯母喜欢汪曾祺,就把汪曾祺过继给了她。二伯母孙氏,就是后来《晚饭花·珠子灯》的原型。小说里的王常生,就是二伯父汪长生。

 

12

汪曾祺没当过和尚,但在道观、寺庙里有寄名,法号叫“海鳌”。我祖父与汪曾祺同年,比他小九个月。两人小时常常一起玩儿。祖父以前常说汪曾祺小名叫“和尚”。1997年两人重逢,汪曾祺纠正说,你的小名才叫“和尚”,我叫“黑和尚”。应该是汪曾祺对,他从小就长得黑,到自家开的药店里去,管事和伙计都叫他“黑少”。

表哥表弟暮年相逢


13

1923年,汪曾祺三岁。这年高邮城里有两次罢工,一次是花炮业,一次是碾米业,引起震动。(请想想《岁寒三友》《八千岁》)这一年,高邮县立初级中学复办。扬州地区开始实行新学制,小学统一用白话文教材授课,这是五四运动最大的成果之一。这一年,汪曾祺母亲病逝。


14 

汪曾祺的母亲杨氏(我的堂曾姑祖母)在汪曾祺三岁时就病逝了。因为是肺病,她独自移住一间小房里,也不准别人抱着汪曾祺去看她。汪曾祺只记得跟着父亲,陪母亲到外地看病,坐船。父亲在船头钓鱼,船里挂了很多大头菜。母亲的味道,在汪曾祺记忆里,就是大头菜的味道。 

高邮大头菜(姚维儒摄)


15

汪曾祺父母感情很好。母亲去世后,父亲给她糊了几箱衣裳,单夹皮棉,四时不缺。据说皮衣糊得极度仿真,不只能分出羊皮黄鼠狼皮,还能分出滩羊、灰鼠的品种。用了各种花纸,剩下的,就给汪曾祺姐弟做手工用。


16 

汪曾祺五岁进了县立第五小学幼稚园,是第一届学生。他进幼稚园的时候,还给母亲戴着孝。幼稚园唯一的老师王文英特别怜爱汪曾祺。七十年后,汪曾祺专门写了一篇《师恩母爱》来怀念王老师。 


17

也是这一年,汪曾祺的父亲续娶张氏。新房里挂了两幅字画,都“不成体统”。一幅是亡妻堂兄杨遵义(我爷爷的二伯父,即《鲍团长》里的杨宜之)送的对联“蝶欲试花犹护粉  莺初学啭尚羞簧”;一幅是善因寺方丈铁桥(就是《受戒》里写的石桥,1949年后被枪毙)画的“桃花双燕”。汪曾祺后来说:我父亲年轻时的朋友都有些放诞不羁。

 

18

1927年5月29日,国民党北伐军与孙传芳联军在高邮打了一仗。一家人躲进了设炼阳观的红十字会(类似场景参见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带了一坛炒米,一坛焦屑,那时的方便食品。七岁的汪曾祺晚上爬到吕祖楼上,看远处双方交战的枪炮火光一阵阵地亮着,有点紧张,也觉得好玩。困了就睡在道士诵经的蒲团上。小孩子不懂危险,“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夜晚”。第二天就回家了。

民国红十字会,战火时救护平民是重要功能

 

19

1927年夏天,汪曾祺从幼稚园毕业。照毕业照时,唯一的一头木马让汪曾祺骑着,老师对他的宠爱可见一斑。 


20

接下来就是进高邮县立第五小学。这小学成立九年了,全校只有六个班。学校隔壁是承天寺,573年前,张士诚在这里称王,国号大周。汪曾祺后来说“敝乡于二百六十年之间出过两位皇上”,一个是在高邮称王的泰州人张士诚,一个是祖籍高邮的东北人吴三桂。


我的家乡在高邮


本公号2020大动作,你需要知道的十件事

高邮名人排行榜,汪曾祺未必能进前三 | 10/1000



👇

1)新年快乐!

2)愿意支持本计划,请点个“在看”让我知道有多少愿读者,谢谢

3)欢迎留言指正、批评或赞美,都是动力

4)愿意投稿的话,无任欢迎,邮箱是:wzq1000s@126.com

5)来稿请采用公号格式(世说新语体),采用三条以上者,赠送《汪曾祺别集》某一册(任选)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