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期刊与学术江湖:学术期刊(假冒)中介缘何大行其道?

分享 人文学术共同体 2022-04-24
学术期刊的假冒网站、假冒中介可谓是屡禁不绝,也让广大老师和同学深恶痛绝。如果说能够“花钱刊发”出来,也算是“求仁得仁”,但是大多数情况是“赔了夫人又折兵”——钱没少花,文章也发不出来。为此,就结合各种风闻来聊聊学术期刊发表的乱象,即为何“中介市场”现象屡禁不绝。


  1  


大多数学术期刊的编辑部,说实话都是专业搞编辑,或者搞专业的,平常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有限。普通期刊的编辑都在搜肠刮肚想着有没有稿件来,怎么去约到推动期刊发展的稿件;级别略微高一些的期刊,大多数都在被看稿、审稿、编稿、联系作者、联系审稿人等工作中耗尽。还有一个情况就是,其实编辑部的人并没有很多,多的期刊可能是十来个人,少的编辑部可能就是三个人——主编、副主编、责任编辑。如果主办爸爸不给钱支持的话,那么编辑们不仅要搞点研究去“赚钱”,还要在邮寄时候集体开始手工劳作模式——打包(并不是个例),就这样作者和读者看起来“高大上”的主编和编辑在“手工作坊”里讨论着专业和行业前沿。在忙碌、人手不够、精力有限、经费不足的情况下,编辑部能够腾出人手来做大量的沟通工作也是困难的。在这样的空挡里,就产生了第一种中介:违法骗钱中介。

违法骗钱中介,就是利用作者与编辑部之间沟通不畅,加上作者刊发着急的心理。他们甚至公司化运营,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虚假投稿信息,吸引需要刊发的作者去投。在收到稿件之后的较短时间回复被采用,于是用“审稿费”“版面费”等方式去骗取作者的钱财。最终让作者“文财两空”——不仅钱花了,文章也发不出来。

  2  

当然,违法骗钱中介固然可恶,那种给钱“代写代发”的中介,也是违法的。国家明文规定不准收取版面费,于是违法中介看到学术期刊经费紧张的空档,于是就四处钻营,各种找期刊合作。当期刊经费紧张,领导人意志不坚定,甚至本来就有主观上的钻营思想,于是中介代收稿件和费用,期刊社安排版面发表论文,两方“一拍即合”——这样避免了杂志直接收版面的违法实锤(前几年某核心期刊原主编被抓之后,此类操作更为隐蔽)。中介收取费用,还会找人修改润色,再送给编辑部进行编辑并刊发。当这种“公司式中介”运营规模大的时候,还可以安排合作刊物互相引用,并且结成联盟。于是此运行模式不仅“长远”,甚至还能“不断壮大”,并且可以产生排斥不合作期刊的效果——禁止引用某刊物或某类刊物。

在违法骗钱中介、违法中介公司的围猎之下,学术期刊发表、学术研究人员则陷入一个“劣币淘汰良币”式的江湖。学术期刊发不出真正有用的研究,更多的是次品。因为是在高级别刊物上刊发,导致作者们争相模仿,最终学术行业的写作水平陷入泥潭——越来越差,并被社会戏称为“砖家”,败坏了整个学术界的声誉。同时挤掉了真正在搞研究人的版面,让踏实研究的人受挫越来越严重,最终丧失沉下心来做真正研究的信心,被迫走向“买版面”的不归路。

在核心期刊、C刊通道越来越逼仄,甚至被围猎,或者因为经费短缺而被迫围猎。加上中介的隐蔽性,犹如病毒一样,吞噬着学术圈的一代代青年才俊,让学术圈会成为下一个劣币淘汰良币的“江湖”。学术研究圈内的人开始各怀鬼胎:研究人员想办法花钱发表、中介想尽办法围猎期刊和研究人员、期刊想尽办法进入“联盟圈”保住级别。最终真正的学术被整个社会所抛弃,教授、专家这样的荣誉甚至被戏谑为“叫兽”“砖家”这样的代名词......

本文来源:读者投稿。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社科学术圈编辑整理,转载社科圈。
声明:除特别注明原创授权转载文章外,其他文章均为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平台所有。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延伸阅读
别总抱怨基金评审不公正,你的申请书真的过硬吗?
明明是自己写的论文,怎么被别人发表了?
长江学者关于选题的建议
论文写作与课题申报六问
一级教授的论文写作八步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