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膳】立夏了,你家里熬好酸梅汤了吗?
能与大冬天的一场热闹火锅带来的愉悦相提并论的,大概就是大暑天的一杯冰镇酸梅汤。
人们很早就发现了夏天的解药——酸梅汤。我国很早以前就有酸梅汤,古籍中所载土贡梅煎,就是一种最古老的酸梅汤。南宋《武林旧事》中所说的卤梅水,也是类似酸梅汤的一种清凉饮料。 现在我们喝到的酸梅汤是清宫御膳房为皇帝制作的消暑解渴饮料,后来流传到民间。
最能吆喝的酸梅汤
清·徐珂《清稗类钞》
“酸梅汤,夏日所饮,以冰为原料,屑梅干于中,其味酸。京师卖酸梅汤者,辄手二铜盏,颠倒簸弄之,声锵锵然,谓之敲冰盏,行道之人辄止而饮之。”
最讲究的酸梅汤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
“酸梅汤以酸梅合冰糖煮之,调以玫瑰、木樨、冰水,其凉振齿。”
最艰苦朴素的酸梅汤
清·郝懿行《证俗文》
“今人煮梅为汤,加白糖而饮之;京师以冰水和梅汤,尤甘凉。”
这些古籍中的酸梅汤今天是无缘再尝一口了,如果实在馋得紧,可以去梁实秋怀念的“信远斋酸梅汤”过把瘾。
酸梅汤,一夏清凉
《本草纲目》说:“梅实采半黄者,以烟熏之为乌梅。”它能除热送凉,安心止痛,甚至可以治咳嗽、霍乱、痢疾,神话小说《白蛇传》就写了乌梅辟疫的故事。该汤消食合中,行气散淤,生津止渴,收敛肺气,除烦安神,常饮确可祛病除疾,保健强身,是炎热夏季不可多得的保健饮品。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 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 之则伤心,秋为疟疾,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黄帝内经 四气调神大论》
《黄帝内经》指出,针对夏季炎热,应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饮食方面,酸味收敛,可固护体表,防止出汗过多伤气损阳,故可多食酸梅汤。
酸梅汤是我国古老的传统饮料之一,已有千年的历史。“铜碗声声街里唤,一瓯冰水和梅汤”,这是清朝郝懿行写的《都门竹枝词》,描写的就是旧时北京街头卖酸梅汤的人手敲冰盏发出的那种清脆悦耳之声。
传统老北京酸梅汤是由去油解腻的乌梅,降脂降压的山楂,清热解毒,滋养肌肤的甘草,化痰散瘀的桂花,益气润肺的冰糖一并熬制。特别在传统配方上增加了洛神花及陈皮来调节酸味,煮出的酸梅汤色泽如陈年普洱,酸甜适口。
在盛夏酷暑期间,饮用酸梅汤不仅酸甜可口,还可起到开胃、补充水分的功效。
酸梅汤属于碱性饮料,肉类食物吃多了喝点酸梅汤,有助于体内血液酸碱值的平衡。含有较多酸性物质的酸梅汤还可以促进唾液和胃液的分泌,保护肠胃。
此外,酸梅汤可平肝降火,帮助消化,肝火较旺之人宜多饮用。
上海地处江南,天更濡热,更有理由喝酸梅汤了。于是,上世纪30年代,有四个北京人合伙在上海大世界西边开了一家郑福斋。老上海们回忆,那时候到大世界玩,或到东头的共舞台看京戏,站在路边喝一碗酸梅汤,也算老上海一景。
老报人陈诏也在一篇文章里写道:“想当年,大世界旁边的郑福斋,以专售酸梅汤闻名。每当夏令,门庭若市,生意兴趣。花上一角钱喝一大杯酸梅汤,又甜又酸,带着一股桂花的清香,真沁人心脾,可令人精神为之一爽。如果再买几块豌豆黄之类的北京糕点,边喝边吃,简直美极了。”
当时美国的“美女”牌棒冰和“白雪公主”雪糕风靡上海,在共舞台西侧的羊城酒家也很热销。酸梅汤与洋冷饮摆开了擂台,结果酸梅汤丝毫不落下风。
酸梅汤如此受到人们的青睐,那么,怎样才能煮出一杯好喝的酸梅汤呢?
主料:乌梅,山楂,甘草,陈皮,玫瑰花,洛神,桂花
辅料:冰糖(可依据个人口味调制)
酸梅汤的做法步骤:
将乌梅、干山楂片、陈皮、甘草用清水洗去浮尘。 然后加纯净水浸泡半小时以上。
盖上锅盖,大火烧开,慢火熬制30-40分钟
加入冰糖继续焖10分钟。
待自然冷却后,过滤去渣
放入冰箱中冷藏后可储存1-2天。
小贴士
煮过一遍的原料,可以再加适量水熬煮一次,可以分别饮用,也可以将两次煮出的汤水兑在一起饮用。
熬制秘诀
1. 酸梅汤的熬制其实就是中药的熬制过程,第一次熬制完成后,再添加水进行第二次熬制,才能将材料中的物质充分熬制出来,而且味道依旧酸爽。
2. 玫瑰花最后放,桂花千万不能熬,不然香味就没了。
温馨提示
1. 乌梅酸度很高,煮的时候尽量不用铁锅,可以用不锈钢或者砂锅。熬好的酸梅汤也要倒入玻璃器皿或者陶瓷器皿中盛放。
2. 在常温下,酸梅汤是很容易变质的,如果看到表面有细细的泡沫浮起,就说明已经变质不能喝了。如果酸梅汤一次喝不完,最好在冰箱里存放。
3. 过度引用酸梅汤,易腹泻。尤其是小朋友,不宜过量饮用酸梅汤,不利于肠胃健康。
公众号合作,交流,咨询
请联系以下电话微信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