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累吃梨,腿累吃柿子,眼睛累了吃什么?你绝对想不到!
写在前面:微信版本又更新,看着自己付出非常多辛苦的劳动成果被淹没在杂乱的消息列表中,小编们表示好心碎。在这里真诚的邀请各位加上星标或置顶,具体操作很简单,只要三步:①点击本文左上角“医养百家谈”——②右上角“. . .”——③选择置顶(安卓)或星标(苹果)。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信任和支持。
来源:中医技术殿堂
人们累了,总是说休息一下就好了,但实际上,吃点东西也是可以缓解疲劳的。下面就告诉你什么疲劳就吃什么,让你身体健康精力好!
眼疲劳:胡萝卜、菠菜、海带
看书、看手机、看电脑时间太长,都会引起眼疲劳。我们都知道胡萝卜对眼睛好,那是因为胡萝卜里面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而维生素A可以滋养视网膜的神经细胞,有利于眼睛的健康。
眼睛怕阳光和自由基,菠菜里的叶黄素是很好的抗氧化剂,能避免它们对眼睛的伤害,还可以保护眼睛的微血管,维持良好的血液循环。大家记得多吃点菠菜哦~
你知道晒干的海带表面那层厚厚的“白霜”是什么吗?那是甘露醇,可以减轻眼内的压力,缓解眼睛的疲劳。
脑疲劳:核桃、鸡蛋、葡萄
工作少不了大脑的运转,头疼是常事。核桃含有锌和锰,多吃有利于大脑的营养补充,有了营养,大脑也不会喊累了。
鸡蛋可是个宝,鸡蛋黄中的卵磷脂被吸收后释放的胆碱可避免智力衰退,改善记忆力。想要缓解脑疲劳,不妨每天食用一个鸡蛋!
吃葡萄也对大脑好,你没想到吧?葡萄果实中,葡萄糖、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的含量都很丰富,可以兴奋大脑神经,消除大脑疲劳。
胃疲劳:小米粥、花生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很容易忘记吃饭,胃自然而然地就不好了。小米粥不仅养胃,还能健胃消食、防止反胃、呕吐,胃疼的时候记得喝点小米粥。
另一个养胃的就是花生了,花生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不含胆固醇,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是天然的低钠食物。但是每天不要超过50g哦~
腿疲劳:柿子,香蕉
因为工作性质,有些人经常东奔西跑,腿部肌肉会感觉到疲劳,那么就吃些柿子吧!柿子里含有很多的铁元素,可以刺激血红蛋白的生成,促进血液循环,赶走身体的疲劳。
疲劳往往是缺钾,人体一旦缺钾,精力和体力都会下降,而香蕉富含钾,吃了之后可以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运转,腿部再也不酸胀了。
耳疲劳:紫菜、肉类
不知道大家会不会耳朵疼?放心,紫菜可以帮你缓解耳朵的疲劳。它是日常食品中含铁最多的,多吃可以保证耳部氧气的充足,保证耳部的血液供应。加个鸡蛋的效果更好呢,有助于铁的吸收。
研究表明,1/3的老年人耳鸣、耳聋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锌。肉类中锌含量比较多,并且,噪音能使人体中的一些氨基酸和维生素类消耗量增加,瘦肉可以补充这些元素。
心脏疲劳:红豆,梨
每天供血,心脏也是很累的!李时珍曾称红豆为“心之谷”,可见红豆的养心功效。红豆能清心除烦,补血安神,而且它粗纤维物质丰富,还能降血脂、降血压、改善心脏活动。中老年人想要护心,可千万别错过红豆。
除了红豆,梨也能保护心脏。梨中含有的维生素B1能增强心肌活力,维生素B2、B6及叶酸能够降低血压,对于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血管疲劳:玉米、山药
血管不仅输送氧分和营养物质,还负责排出新陈代谢后的垃圾,它的疲劳是可想而知的。日常生活中怎么缓解血管疲劳呢?吃玉米。玉米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亚油酸,可以减少胆固醇在血管中的沉积,从而软化动脉血管。
山药也具有相同的功效,它含有黏蛋白,能够有效减少血管中脂肪的沉积,保持血管弹性。想要血管健康,就多吃点玉米和山药吧。
肝脏疲劳:西兰花、红枣
劳累,是肝脏的天敌,极大地损害着肝脏的健康,而多吃点西兰花,有助于缓解肝脏的疲劳。器官具有区分食物颜色的能力,而青色食物可以进入肝脏,有利于肝脏循环,促进肝脏代谢,消除疲劳非常好。
另一方面呢,经常生气的人可以吃点红枣,或者用红枣浸泡在水中。肝功能不佳的人可以多喝点红枣水,不仅能保护肝脏,还能帮助肝脏解毒。
食物功效表
食性 | 品名 | 性 | 味 | 主要食疗功效 |
温 | 韭菜 | 温 | 辛 | 温中行气、活血、补虚益阳 |
芥菜 | 温 | 辛 | 益肺利气、消痰和胃、辅治寒性咳嗽、痰多色白之症 | |
葱 | 温 | 辛 | 祛风、发汗、解毒、消肿,可治风寒感冒、面目浮肿 | |
胡葱 | 温 | 辛 | 温中下气、可治水肿 | |
大蒜 | 温 | 辛 | 杀虫、解毒、消积、健胃、降低胆固醇、强血压、降血糖 | |
生姜 | 温 | 辛 | 解丧祛散寒、止呕开痰、解毒止泄、治风寒感冒 | |
大头菜 | 温 | 辛甘苦 | 温脾胃、开胃下气、利湿解毒、治食积不化寒积腹痛 | |
魔芋 | 温 | 辛 | 化痰解结、防止便秘、肠道清道夫、可防肠癌、降血压 | |
芦笋 | 微温 | 苦甘 | 俗称龙须菜,健脾益气、滋阴润燥、生津解渴、抗癌解毒 | |
南瓜 | 温 | 甘 | 补中益气、解毒杀虫、防治糖尿病、通便 | |
金瓜 | 温 | 辛甘微酸 | 补中益气、利湿健脾、润肺、消食、清火、减肥 | |
刀豆 | 温 | 甘 | 温中下气、益肾补元 | |
热 | 辣椒 | 大热 | 辛 | 温中除湿去寒、开胃消食、发汗、抗癌、杀虫 |
寒 | 莴苣 | 寒凉 | 甘苦 | 清热凉血、利尿、痛乳 |
慈菇 | 寒 | 甘苦 | 行血通淋、润肺止咳、消暑解毒、对肺结核、尿路感染有一定疗效 | |
竹笋 | 寒 | 甘 | 消食化痰、透疹解毒、利尿、防止便秘、减肥 | |
茭白 | 寒 | 甘 | 解热毒、通利二便、清热止痢 | |
藕 | 寒 | 甘 | 消瘀清热、止血健胃 | |
番茄 | 寒 | 甘酸 | 生津止渴、健胃消食、清热解毒、止血降压、利尿 | |
苦瓜 | 寒 | 苦 | 养血滋肝和脾补肾、清热祛暑、明目、降血糖、可治糖尿 | |
莼菜 | 寒 | 甘 | 清热解毒、止呕 | |
地耳 | 寒 | 甘 | 解热明目利肠道、可治目赤、夜盲、大便干结 | |
凉 | 水芹 | 凉 | 甘 | 清热利水、化痰下气 |
旱芹 | 凉 | 甘苦 | 平肝清热、治高血压、祛风利湿、降血压 | |
菠菜 | 凉 | 甘 | 养血止血、通利肠胃、止渴润燥、治便血 | |
苋菜 | 凉 | 甘 | 清热解毒、收敛止血、抗菌消炎、治急性肠炎、咽喉炎 | |
油菜 | 凉 | 辛 | 活血祛瘀、消肿散结 | |
马兰头 | 凉 | 辛 | 清热、凉血、利湿解毒、治咽喉炎、扁桃体炎、高血压、眼底出血 | |
萝卜 | 凉 | 甘辛 | 通气行气、健胃消食、止咳化痰、减肥 | |
茄子 | 凉 | 甘 | 活血散瘀、清热、消肿止痛、祛风通络、降胆固醇 | |
黄瓜 | 凉 | 甘 | 清热利水、除湿、滑肠、可治咽喉肿痛、目赤、美容 | |
冬瓜 | 凉微寒 | 甘淡 | 润肺、消痰、清热解毒、利尿、止咳、除暑、可治水肿 | |
丝瓜 | 凉 | 甘 | 清热化痰、凉血解毒、通络利尿、下乳 | |
蘑菇 | 凉 | 甘 | 健脾开胃、理气化痰、可治高血压、高血脂、糖尿、抗癌 | |
塌棵菜 | 凉 | 甘 | 解热和胃、通便、可治痛肿、便秘 | |
绿豆芽 | 凉 | 甘 | 清热利水通便 | |
枸杞菜 | 凉 | 甘苦 | 清热补虚、养肝明目、可用于视力减退、夜盲 | |
平 | 青菜 | 平 | 甘 | 清热解烦、通利肠胃、治便秘、热咳 |
黄芽菜 | 平微寒 | 甘 | 养胃消食、有抗癌作用 | |
芥菜 | 平 | 甘 | 和脾利水止血、明目、降压、可治水肿、高血压 | |
卷心菜 | 平 | 甘 | 补肾强骨、填髓健脑、止胃痛、促进溃疡愈合 | |
莴苣 | 平 | 辛甘 | 补脾助消化、清热养心、消痰、通便 | |
草头 | 平 | 苦 | 清热利湿、舒筋活络、利大小肠、治尿路结石 | |
洋葱 | 平 | 辛 | 清热化痰、解毒杀虫、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 | |
黄花菜 | 平微凉 | 甘 | 养血平肝、利湿清热、利尿消肿、镇静安眠 | |
芋头 | 平 | 甘辛 | 散结、治无名肿毒、烧烫伤 | |
山药 | 平 | 甘 | 补中益气、治消渴、健身延年 | |
百合 | 平 | 甘微苦 | 润肺止咳、清心安神、治肺痨久咳、脚气浮肿 | |
胡萝卜 | 平 | 甘 | 降压、强心、抗炎、抗过敏、预防肺癌 | |
马铃薯 | 平 | 甘 | 和胃调中、健脾益气、可治胃病、习惯性便秘 | |
北瓜 | 平 | 甘微苦 | 治肺阴不足、喘咳、对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有一定疗效 | |
香菇 | 平 | 甘 | 益胃气、托痘疹、防治癌症 | |
黑木耳 | 平 | 甘 | 补气益智生血、可治贫血、肢体麻木、减低血液凝块 | |
扁豆 | 平 | 甘 | 健脾和胃、消暑化湿、治脾癌食少 | |
豌豆 | 平 | 甘 | 和中下气、利小便 | |
豇豆 | 平 | 甘 | 健脾益气、治腮腺炎 | |
花菜 | 平微凉 | 甘 | 清热健脾、养胃、抗癌 | |
生菜 | 平 | 甘 | 清热解毒利湿、治痔疮 | |
毛豆 | 平 | 甘 | 健脾宽中、润燥消水 | |
黄豆芽 | 平凉 | 甘 | 清热利湿、润燥消肿、养胃健脑 | |
云豆 | 平 | 甘淡 | 滋阴、利尿消肿 | |
豆腐皮 | 平 | 甘淡 | 清热止咳养胃 | |
豆豉 | 平 | 甘微苦 | 发汗解表、治急性胃炎 | |
竹荪 | 平 | 甘 | 补气止痛、可减少腹壁脂肪地储积而减肥 | |
平菇 | 平 | 甘 | 散寒舒筋活络、降压、降胆固醇 | |
金针菇 | 平 | 甘 | 防治肝病、促进记忆、降低胆固醇 | |
草菇 | 平 | 甘 | 散寒、舒筋活络、治腰酸腿软、肢体麻木、降血压 | |
猴头菇 | 平 | 甘 | 利五脏、助消化、治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
▲
END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 版 | 权 | 声 | 明 |
转载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文章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未经核实,仅供读者参考。
公众号合作,交流,咨询 请联系以下电话微信同号 | 加不进的朋友可以加群主个人微信: lushiyl(陆医生) 记得复制暗号: 药膳养生调理群 |
更多陆氏药膳古方
敬请关注
分享是对我最大的赞赏
随缘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