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热下寒”,爱上火又怕冷?你的阳气跑错地方了

中医养生就关注→ 医养百家谈 2023-03-08


各位好友是否知道微信公众号规则又进行了调整,吾等 也不得不跟大家求个三连,希望大家多多点击“在看,喜欢的话也点个“分享”“赞👍”

这样我们的推送才能继续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

不然的话你我就要相忘于江湖了🐟


导 读


很多人关心的“上热下寒”,到底是怎样来的?



门诊中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我吃一颗红枣也觉得咽痛、还感觉喉咙有痰”?


案例中有明显的“上火”的感觉,更别说吃其他补品了,但是觉得吃点水果清热又会肠胃不舒服,受不了。


其实这种情况非常常见,又比如说有人脸上冒着痘痘,看似“火气冲天”,四肢却冰冷。有人常常犯口腔溃疡,以为是上火,常喝点凉茶解热,口腔溃疡却还时常反复。


凉也不行,热也不行,到底怎么回事?我到底是上火还是火不够?


一、这些日常习惯,使你“上热下寒”?


这种上热下寒的表现,临床上,我们称之为寒热错杂证,就是说你的身体不是单纯的寒证或者热证,而是在同一时间内既有寒证的变现,又有热证的变现,两者混杂交错而成。


这种寒热错杂证最为常见的就是上热下寒了。什么是上热下寒呢?顾名思义,就是上半身出现“上火”症状,下半身又觉得阳气不足。


生活中哪些不良习惯会引起上热下寒?


我们这个时代,上半身一直在动:眼睛在动,看电脑、看手机,嘴巴在动,吃零食、吃油腻食品,脑子在动,想工作、想自我增值,资讯那么多,我得跟得上节奏,操心完事业,还有自己的小家庭...


脑子、眼睛、手飞速地动...


唯独不动的是下半身,老是坐着。


还有:


年轻群众在学习、工作中或因情志不畅、精神压力偏大而情绪波动较大;


或因生活习性不良,熬夜,喜饮生冷或久居潮湿寒冷之地而受凉;


或者因饮食偏嗜,喜欢食冷饮或辛辣;


或者因身体虚弱,还用不恰当方式减肥等,都会有可能导致上热下寒。



上热下寒的症状是:


上面出现“上火”:皮肤油腻、毛孔粗大、痘痘、脂溢性皮炎、口疮口臭、牙疼、咽痛、心烦不安、焦躁、易怒,症状主要出现在上焦及中焦。


下面出现“寒气”:手脚冰冷、腰膝酸软、尿频、小便清冷、便溏腹泻、腹冷胃痛、女性出现白带清稀、宫寒不孕等,男性出现精冷不育等。


从中医角度来看,上热下寒的病理机制一般有三点:


01

水火不相济



这里的水是指肾水,火是指心火。


人的是正常状况是水火既济的和谐情况,但当心火不能下降于肾,肾水不能上济于心时,可使心火独盛,循经上炎,引起“上火”等症状,但这个火并非“实火”,而是“虚火”,为“离根之火”,因为除了这些症状外,还因为肾水没有得到心火的温煦,下降寒冷,出现“下寒”的症状。


02

脾胃中枢升降失常



脾胃是人体阴阳的缩影,寒热错杂证多与脾胃相关。


脾为脏属阴,喜燥恶湿,主升清、运化水谷而用阳;胃为腑属阳,喜润恶燥,主降浊、受纳水谷为用阴。脾胃同居中焦,一升一降、一运一纳、一阴一阳,斡旋气机,脾升则肝肾亦升,胃降则心肺亦降,乃阴阳升降之枢纽。




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素问•六微旨大论》




讲的就是脾胃升降出入的重要性,若脾胃无升降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若阴阳顺接,则百病无由生。


脾失健运,不能正常运化水液,则痰饮水湿内生,湿为阴邪,易伤脾阳,脾阳虚则内寒生,脾阳该升而不升,脾必生寒。若是胃中津液不足,不能维持正常通降的功能,则饮食水谷壅滞,郁而化热,胃阴该降而不降,胃必生热。


↑ 若两者升多降少,浊气在上,则可见口干口苦、干噫食臭、呕吐、腹满而痛、舌红、苔黄腻等症;


↓ 若两者升少降多,清气在下,则多有便溏或泄泻、腹中雷鸣、小便清长等表现。


03

肝经逆乱



肝属木,木气主升,就如春天万物生长的态势。



若肝经病变,则容易出现上热下寒的情况:


为什么呢?


《金匮要略》指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我们常识都知道心情不好的时候,容易茶饭不思。其实就是讲得这个道理。


在五行关系而言,肝木容易克脾土,肝经的逆乱容易导致脾胃虚弱,治疗上要先顾护脾土,否则形成土不载木的情况,恶性循环,导致肝气不能有序升发,郁而化热,火热则上扰心神,脾胃虚弱久则脾肾两虚,从而形成上热下寒的情况。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肾生骨髓,髓生肝。”吴昆注曰:“髓生肝,即肾生肝,水生木也。”


其实说的就是肝肾同源的道理,肾为母,肝为子,子病则容易伤及母,而且肝内寄相火,若平时肝气火爆,这时候容易出现相火上动,可见脸红目赤,口气重,舌红等情况。


若长期以往,相火不能藏于肾水之中,导致肾气虚寒,形成水不涵木的情况。这就是上热下寒的成因的常见原因。


二、引火下行,把火引下来养肾


一升一降,把火引导合适的位置,身体内的圆运动才能运转,才能保证身体的阴阳交融,寒热处于正确的位置,否则一直拧巴。


01

最好吃的——冰糖乌梅水



乌梅味酸、涩,归肝、脾、肺、大肠经。有收敛的功效,与冰糖的甘味结合, 酸甘化阴,可补充津液,又能引火下行,不伤阳气。


一般用45-60g乌梅,30g冰糖(可根据个人口味加减)加用适量水煲40分钟左右就可以饮用


02

最简单方便——贴敷涌泉穴引火下行




涌泉穴:足少阴肾经之井穴。足底前1/3处可见有一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即为此穴。“能除湿气,保真元。”



“涌”为上涌之意思;肾属水,该穴位为肾经第一个穴位,经气在此如泉水一般上涌至全身各处。


用“地之阳”艾叶做成足贴,贴于此穴,有温通经络、刺激穴位经气之效,将人体上部的阳气下引,抑制过旺的心火,引火归元。


立秋后,宜早睡早起,晚上贴敷足贴,早上起来,耍一招八段锦的“摇头摆尾去心火”,配合足贴一起,让阳气回归,养护身体。


做功重点:


尽量不要打折扣做,身体摇转时使脖颈和尾闾尽量对拉伸长,速度柔和缓慢连贯。脖子全程不要硬着,下颌不刻意内收或扬起,使颈部肌肉尽量地放松伸长。如果费力就一右一左做两次,以后再慢慢增加次数。


经常上火、口腔溃疡、喉咙肿痛、爆痘的人多是虚火,头面飘虚火,中下焦常年寒湿,常做这个动作,可以把上飘的虚火拽回丹田,温暖肾水。


更多推荐

身体的奥秘:人真正的营养能量来源,看懂了就知晓天机

生活处处是中医!什么是真正的中医思维?读懂了此文,你就明白了!

中国有几千万人每天假装会养生,其实都是闹笑话

心悸心慌,其实可能是“胃脘跃动”作祟

郝万山:病人被科室间踢来踢去,现代医学离看病本职越来越远
       

END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 版 | 权 | 声 | 明 | 


转载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文章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未经核实,仅供读者参考。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公众号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


公众号合作,交流,咨询

请联系以下电话微信同号

 18016247306

加不进的朋友可以加群主个人微信:

lushiyl(陆医生)

记得复制暗号:

药膳养生调理群
我们欢迎您和您的小伙伴的加入




童青堂,您身边的中医专家



参与活动领取您的专属福利

点击图片 👆 阅读详情

"国际范"中医落户青浦 

童青堂中医门诊,全面贴心中医服务来到“家门口”!





 - 童青堂,您身边的中医专家 -

      童青堂国医馆汇聚省市名老中医、中青年有志之士的医生,特聘请上海市岳阳、曙光等三家医院的主任级 专家前来坐诊,为各年龄群体提供专业可靠的中医诊疗、康复及健康管理服务,为大家的健康保驾护航。 


地址:老朱青路15号童涵春堂二楼童青堂中医门诊部 

交通:地铁17号线青浦新城站转公交:青浦1路、青浦11路 

电话: 021-39726766      021-3972686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