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浑身若没劲,首先要养肝,这5穴位最养肝,碰碰就有效!

中医养生就关注→ 医养百家谈 2023-03-08


各位好友是否知道微信公众号规则又进行了调整,吾等 也不得不跟大家求个三连,希望大家多多点击“在看,喜欢的话也点个“分享”“赞👍”

这样我们的推送才能继续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

不然的话你我就要相忘于江湖了🐟

详情:医疗产业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北大医疗产业领军人才研修2期



    现代生活中,很多人总感觉被一种挥之不去的疲惫感“包围”。特别是一些工作压力大、长期精神紧张或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轻则乏力、口干、胃口差,重则全身酸痛、夜不能寐,甚至脾气也跟着暴躁起来。

    在中医看来,这些症状大多与人的肝脏脱不了干系。

    一方面,“肝主筋,筋司运动”,这里的“筋”泛指全身的肌腱、韧带等,与人的体力和活动能力息息相关。中医典籍《素问·经脉别论》认为,“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说明肝的气血可以抚养筋,肝布散精气到筋,发挥濡养作用。肝脏功能正常,肝血充盈,人体就会筋强体壮,身体轻松、灵活,有较好的耐受力,劳累之后也容易恢复精力。而肝脏出现血虚、阴虚等不足时,筋就会失去“营养”,不堪重负,导致疲劳、体力下降等不适,甚至波及其他脏腑功能。
    另一方面,肝脏还承担着身体的“疏泄”功能,并通过调畅周身气机升降,使脏腑器官各司其职、协调动作,维持正常功能,以应对各种外来“打击”。精神过度紧张或长期消沉抑郁,超过肝脏的调节能力,就会导致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引发精神疲乏、头晕眼花、身体调节能力和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亚健康”症状。

    因此,护肝对保持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非常重要。日常生活中,首先,在饮食上保持均衡,少吃油腻、辛辣食物。特别是要注意戒烟限酒,酒精需要通过肝脏分解,饮酒过量可对肝脏造成难以逆转的损伤。其次,要学会制怒,动怒伤“肝气”,尽量让自己心平气和、乐观开朗,即便真的生气了,也最好不要超过三分钟。最后,身体要动起来。散步、慢跑、快走、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有助于消耗体内热量,控制体重增长,给肝脏“减负”,对已经有脂肪肝等问题的人来说,就更要加强锻炼了。

    这5个穴位最善于养肝护肝


    肝脏是人体代谢的主要器官,饮食、睡眠、压力等都会影响到肝脏的健康,中医认为,按摩相关的穴位可以起到养肝的功效,下面我们来看看养肝的主要5个穴位。


    1、太溪穴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双测对称,也就是两个。这个养生要穴是肾的原穴,是储存肾脏元气的仓库。肝属木,肾属水,树木需要水的浇灌才能健康成长,所以养肝必须要滋阴。用太溪调动肾脏的功能,能够更好地“滋水涵木”。

    2、大敦穴

    大敦穴位于大脚趾内侧的趾甲缝旁边。“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别厚。大敦穴又是一个井穴,“井”是源头的意思。在脚拇趾趾甲边际最靠第二趾之外有“大敦” 穴。

    大敦穴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大敦穴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炙,能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您头脑清晰,神清气爽。

    3、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太冲穴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肝经的原穴,大约相当于储存肝经元气的仓库,按摩刺激太冲穴,能很好地调动肝经的元气,使肝脏功能正常。
    4、肝俞穴
    肝俞穴位于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气在身体背部汇聚而成的“水潭”,肝俞是养肝不可缺少的养生要穴。肝俞与太冲搭配,在中医里属于“俞原配穴”法,能够补肝阴,养肝柔肝。它的取法是俯卧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缩(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5、行间穴
    “行间穴”位于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它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泻其心火。而“行间穴”就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肝火盛,多揉“行间穴”,就可以把心火从这里散出去了。


    更多推荐

    脑梗的“源头”,肥肉没有上榜,第一名我们却几乎天天在吃

    太神奇了!按摩小指等于28味药,每天50下,一个月后奇迹发生了!

    “筋疙瘩”,就是身体里的“雷”,千万要重视

    肝好不好,看你的手就知道了!想要肝好人不老,常按1穴,多喝2茶
           

    END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 版 | 权 | 声 | 明 | 


    转载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文章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未经核实,仅供读者参考。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公众号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


    公众号合作,交流,咨询

    请联系以下电话微信同号

     18016247306

    加不进的朋友可以加群主个人微信:

    lushiyl(陆医生)

    记得复制暗号:

    药膳养生调理群

    我们欢迎您和您的小伙伴的加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