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看这部电影哭,不丢人

2017-10-20 院长 吐槽电影院


昨天,有一部院长期待已久的电影终于在国内上映了。


夹在同档期的动作大片和闹腾喜剧之间,它显得不那么热门。


但于我而言,它却是国内院线难得一见的美好风景——


《时间去哪儿了》



《时间去哪儿了》的来头不小。


首先,它是“金砖五国”首部合作的电影


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一向对大众有着直接的吸引力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这次合作是尝试,更是探索。


为此,五国都派出了具有代表性的知名导演——


来自巴西的沃尔特·塞勒斯、俄罗斯的阿历斯基·费朵奇科、印度的马德哈尔·班达卡、南非的贾梅尔·奎比卡,还有,中国导演贾樟柯。


其中,贾樟柯大家已经很熟悉。他的作品主角通常是普通人,故事有着强烈的人文色彩,能让人在时光流逝中“感觉每个平淡的生命的喜悦或沉重”。在凭借《三峡好人》拿下金狮奖后,“贾科长”逐渐走进主流文化视野。此次,他还担任了本片的监制。



沃尔特·塞勒斯亦是享誉世界的巴西名导。他的《中央车站》《太阳背面》等作品都已载入电影史册。


光看主创阵容,称这部电影是「豪华顶配」一点都不为过。



这种各国导演联袂执导短片、再汇集成长片的作品之前也有。


比如,由15位世界级电影大师合作完成的《十分钟,年华老去》,以及让很多观众印象深刻的《巴黎,我爱你》,等等。


而这次《时间去哪儿了》有些许不同——


在“贾科长”的主导下,五位导演要进行同题创作


他们最终选择以“时间”为主题,用自己的镜头和故事呈现出不同的光影魅力。


为什么是时间?


预告片中的这句话击中了我:


“这忙碌的城市给你所有的东西,唯独给不了时间”。



在看片之前,院长对贾樟柯和塞勒斯的成果尤为期待。


而真正观影之后,我发现:


五位导演并没有被条条框框所限。在某些方面,他们的风格达到了完美融合;而在拍摄手法和脑洞上,他们又各具巧思,充分阐释了对时间命题的独特理解。


其中,最统一的地方莫过于画面之美。


在名导们的镜头下,五国风光之美令人心神颤动。


巴西辽阔的南美风光与苍凉的震后场景交错出现,冷酷中又带着唯美,像油画一样铺开。



俄罗斯白茫茫的荒野之巅宛如童话世界,也预示着一触即发的对抗。



发生在孟买的故事,一面是灯红酒绿的都市风光,一面是贫穷却自得其乐的贫民窟,风景大相径庭,面对生活的态度也有两极差异。



还有南非视角别出心裁的未来科幻感,与贾樟柯镜头下古朴、壮阔的山西地域风姿形成了巨大反差,竟然有种奇妙的和谐感。



在一部电影里看足五个国家的风景,实在难得。


更难得的是,五位导演在同一个命题下拍出来的短片类型却是题材各异,有灾难、有科幻、有爱情,甚至还有惊悚……创造力令人叹服。



巴西导演沃尔特·塞勒斯将镜头对准了巴西史上最严重的灾害——米纳斯吉拉斯州泥石流。


他把这个21分钟的故事取名为《颤抖的大地》


事实上,颤抖的不仅是大地,还有人心。


灾难发生后,满目苍夷的小镇与在避难所里面无表情的群众一样,展示着难以痊愈的伤口。


塞勒斯没有在讲具体的故事,他只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去细腻地讲述。


讲述百姓如何在灾后寻找出口,讲述男孩在父亲消失后如何持续等待,讲述母亲因为一个单词而被触痛的内心……



很多时候,人们不得不背负着痛楚艰难前行。


在前行的过程中,时间既是让人忘却的疗伤剂,又是一种再也抓不住的遗憾。


绝望和希望交织,这是时间,也是人生。



第二个故事来自俄罗斯导演阿历斯基·费朵奇科,名叫《呼吸》


这也是我最喜欢的故事之一,因为,它另辟蹊径,让时间不仅能感受,还能看见。


故事开始,女主吉娜坐着小火车穿过广袤无涯的白色雪原,回到她与世隔绝的山中木屋。那里住着她和嗜酒的丈夫。



两人一见面便是一顿扭打。


不愧为战斗民族,爱恨鲜明到可以用电焊和手风琴做武器!


厮打中,丈夫不幸从高处摔下,奄奄一息。


吉娜不得不割开他的喉管,连到那台被他摔坏的手风琴上,一拉一合间为他手动输氧。


窗外白雪皑皑,伴着手风琴发出的悲鸣,有一种近乎荒诞的血色浪漫。


爱情、憎恨、恐惧、怜悯……


太多复杂的感情交织在一起,让人禁不住一直猜想故事将如何继续下去。


当然,故事的结局终究由女人决定。


因为,从喉管连上手风琴那一刻起,她就成了他的时间



马德哈尔·班达卡执导的《孟买迷雾》在体现印度风情的同时,还极具普世价值。


主角是一位衣食无忧却无人陪伴的中产阶级老人,一个贫穷却快乐的贫民窟孤儿。


机缘巧合下,两人结下隐秘的忘年交。


只是,这份友情并没有持续太久……



孟买是印度的不夜城,它就像世界上任何一个大都市,永远处于高速运转中。


忙碌的中年人,孤独的老年人,不知忧愁的少年。


在匆忙的生活中,我们忘却对至亲至爱之人精神世界的关照。


有时候,所谓时间,不过是切实的陪伴。



对于南非导演贾梅尔·奎比卡的作品最令人意外。


他执导的《重生》,背景设置在虚拟的未来世界。


在那里,每片雪花都有标码,每滴雨水都会说话,每个人的生命都被设定了长度和宽度,没人能够掌控自我。


终于,身处底层的女孩决定逆向重生,穿越去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


她能否成功?



事实上,成功与否已经没那么重要。


在这个短片中,时间象征着另一种文明的诞生


就像是无尽的轮回——死亡即重生。



第五个故事来自贾樟柯,名字我很喜欢:《逢春》


说起来,贾樟柯的作品中有不少主题都是关于时间。


比如,那部美丽却浸染哀伤的《山河故人》。



这次的《逢春》同样在平遥取景,同样由赵涛主演,但贾樟柯的视角变得更柔情温和。


故事的主角是一对在平遥古城的景点里做演员的夫妻。


在中年危机和感情危机集体到来之时,他们考虑再生一个孩子。


当然,矛盾在某些时刻是生活的主旋律——


妻子想通过二胎重新建立两人的亲密关系,丈夫却一心发愁生二胎的花销太大。


等丈夫终于想通了做决定时,妻子又担忧起自己的年纪。


……



又一次,贾樟柯用平实的笔触去勾勒社会转型时期普通人的命运图景


窑洞火炕,火酒搓背,土狗一样的老款摩托车奔驰在高高低低的公路上……画面中浓重的山西地域特色让人看到了粗犷中的细腻。



剧中剧的手法,让平遥古城里古装演员与现代游客的时空交织也颇有意境。



对于为何选择“二胎”题材,贾樟柯曾表示:


“我最开始想写一个夫妇如何做决定,后来在创作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最后创作出了在时间的冲击下自我选择的故事,表达了一种豁达的时间态度。” 


而事实上,我也确实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一种人们对于新生命的期待。


两个人骑着摩托从老家回到城里,长镜头伴着黄土高原一点点远行。时间的流逝中蕴含着化不开的深情。


有时候,相爱的人们的确会有一种特殊能力:


把时间拿走的东西再一点点拿回来。



在贾樟柯看来,《时间去哪儿了》中的五个故事有种“和而不同”的默契。


同处社会高速发展的当下,对时间的追赶已经成为都市人共同的生活写照。


而五位导演敏感地捕捉到不同的细节,并用各自的风格和题材,展现了人们在不同人生阶段的感受。


这种对现实的聚焦,是电影最宝贵的地方。


同时,这部电影还有着一个重要意义:文化交流


影像中,我们得以看到金砖五国不同的风光美景,看到时代发展下的人民精神风貌,看到历史与未来碰撞的火花……


正如贾樟柯所说:


“我们完成的,不只是一部电影,同样也是在为全球文化的多样性生存和发展创造新的经验。”


浮躁生活中,能在电影院里看到一部这样走心的作品,也是一种时间赋予的财富吧。


聊内幕 · 追好剧 · 看电影

        吐槽电影院:tcdy007

长按指纹一键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