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先辈初心耀三湘 | 毛泽东:心中永远装着人民

2017-07-07 你我共建 廉洁湘潭


湘潭是伟人故里、革命圣地。回望历史,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懈奋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用自己的言行,始终践行对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诠释了“不忘初心”的真正内涵,守住的是纯洁底色、先进本色,永葆的是对党忠诚的党性原则、政治品格。


先辈语录

“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 毛泽东


初心故事


6月29日,韶山,雨。


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和毛泽东遗物馆内,前来参观的人们络绎不绝。


走进各个展厅,一张张照片、一件件遗物,一个个故事,还原了一个伟大而平凡的毛泽东。


纪念馆有关负责人


毛泽东同志心中永远装着人民,舍小家为大家,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廉洁自律,对亲友不搞特殊照顾,精打细算崇尚勤俭,满怀对人民群众无限关怀的赤子之心和深厚情谊,给人们留下了最宝贵的财富。


▲游客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参观



任何时候都要首先想到人民

一件棉布衬衣、一顶蓝色军帽、一双灰色纱袜……展厅内,毛泽东同志精心保存了26年的“宝贝”,吸引了很多参观者的目光。


解说员


这批衣物是长子毛岸英的遗物,被毛泽东同志悄悄收藏。


毛泽东同志教育子女,往往都是穿旧的、吃差的、干累的,到人民群众中去。一直以来,他对子女的爱,是那么与众不同。当战火燃烧到全体中国人的家门口之际,毛泽东同志的儿子,又成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名战士。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一个多月后,毛岸英在战场英勇牺牲,年仅28岁。噩耗传来,毛泽东同志忍痛说:“岸英是一个普通的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作是大事。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毛岸英永远留在了他曾经战斗过的朝鲜。


毛泽东和人民在一起


毛泽东,这个从偏僻的小山村走出来的农民儿子,生来就属于人民。他心系百姓、关爱百姓、体恤百姓的情怀是与生俱来的。战争年代物资匮乏,毛泽东同志反复强调:“我们有困难,人民更困难,我们任何时候都首先要想到人民,我们宁可自己吃苦菜,也要把粮食分给群众,宁可自己盖稻草,也要把衣被分给人民。”


龙亚力

韶山市史志办主任

这正是毛泽东同志心里永远装着人民的生动写照。毛泽东同志舍小家为大家,殚精竭虑,先后有6位亲人献出生命,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牺牲。



“我和我的孩子都不能搞特殊”

作为党的重要领导人,在遵守党的纪律、维护群众利益方面,毛泽东同志始终做到以身作则,严格要求亲友“在人民中有所表现、取得信任”,“不要有任何奢望”。而对于子女,毛泽东同志的要求更加严格甚至达到苛刻的程度。


毛泽东和毛岸英在一起


三年困难时期,李讷正在上中学,学校粮食定量不够。有一次,李讷周末回家吃饭,饭菜很普通,但李讷吃得很香,一扫而光,连盘子中的油底都舔得干干净净。晚上,工作人员尹荆山在给主席倒茶时说:“主席,李讷太苦了,我想……”毛泽东同志皱着眉头说:“同全国人民比较来说,她还算好一些……我和我的孩子都不能搞特殊。”


龙亚力

韶山市史志办主任

面对亲戚们要求照顾之类的事,毛泽东同志不仅婉言拒绝,还多次写信请求对亲戚严格要求,教育他们勤耕守法,不搞特殊。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的外祖父家——文家的一些亲戚和朋友,纷纷到北京看望毛泽东。其中有些人提出了希望毛泽东同志能够给他们安排工作的要求。对这些要求,毛泽东同志都一概拒绝。


有的人从北京回来后,觉得攀上了关系,续上了交情,神气得不得了,甚至讲大话,摆架子。毛泽东同志还专门给当地党委政府写信,表明“不要因为文家是我的亲戚,觉得不好放手管理。不应因为他们是我的亲戚,就不批评他们的缺点错误”。


毛泽东同志以自己的大爱和无私,替代基于血缘和亲情、乡情的“小爱”与“自私”,把他对家乡亲友的关怀和挚爱化作最严格的要求,从不利用自己的地位、权力和影响谋取特殊利益。



崇尚节俭 砥砺作风


毛泽东同志穿了20多年的睡衣


在毛泽东同志的众多遗物中,有一件物品十分引人注目,那是一件白色泛黄的棉质睡衣。


这件睡衣材质一般,样式普通,夹层,香蕉领,外侧有两个口袋,长141厘米。睡衣外观通体破旧,它的领子全换过,衣袖、前页、下摆等处补丁连补丁,竟达73个之多。


解说员


从上世纪50年代初一直到1971年,毛泽东同志春秋两季都穿它,这一穿就是20年。尽管越来越旧,却总舍不得扔掉。


打过许多补丁的长筒袜,一缝再缝的皮拖鞋,总要用到“秃头”的牙刷……在毛泽东同志身上,都是很平常的事。他还教育子女们要自食其力,全心全意好好为人民服务,不允许他们享受不应该享受的待遇。


毛泽东同志就是这样艰苦朴素,崇尚节俭。在作风问题上,他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早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他就提出了不祝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不以人名作地名等防腐蚀的六条规定。他多次告诫全党谨防“糖衣炮弹”的攻击,“我们决不当李自成”。




薪火相传


1959年6月,毛泽东回到韶山



“身为主席家乡人,决不给主席丢脸”


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附近,就是著名的红色村落——韶山村。


毛雨时

韶山村原党总支书记 72岁

韶山村党总支的前身,便是中共韶山特别支部。从那个时候算起,韶山村党组织的历史已有92年。


1959年,毛泽东重回韶山时,毛雨时作为学生代表受到了接见,还与主席握了手。在韶山村“当家人”这个位置上,他先后当了12年村主任、20年书记。


毛雨时

韶山村原党总支书记 72岁

身为主席家乡人,我们决不能给主席丢脸。在主席的家乡工作,更多的是一种责任和压力。


上世纪80年代,人多地少、靠吃政府返销粮过日子的韶山村,村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90元。为了让村民致富,毛雨时找准了发展旅游业这个“金元宝”。他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告诉村民,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要靠文明经营建设新家园。


▲过去的韶山


顾虑消除了,靠着“毛泽东故居”这块金字招牌,带动了旅游产品、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大型停车场、建筑公司等相继动工,韶山村走上了发展红色旅游的致富路。


到2016年, 村民人均纯收入已超过20000元,“红色亿元村”名副其实。这个当年一穷二白的小山村,在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的努力下,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致富路。


腰包鼓了,品德不能丢,环境不能坏。村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再次彰显,“我是主席家乡人,我为主席家乡添光彩”的观念在村民中普及。


现在的韶山


2007年元月,在党员干部主动带头下,村里坚决拆除了原本摆在毛泽东故居后的零散旅游商品摊位。而在景区的旅游门店前,党员干部既带头挂起“示范店”的标识,开展文明经商,又主动服务,为游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同年3月,韶山村迎来新一轮换届,原来的韶山、韶源和韶北3个自然村合并,共同组成了新的韶山村,并在湘潭市设立首个村级党委。


韶山村原党总支书记毛雨时将“当家人”的“接力棒”交到年轻人手中。原韶山村党总支第一副书记毛春山当选为韶山村党委书记。更让毛雨时欣慰的是,一批德才兼备的青年才俊活跃在这片红土地上,村党委“班子”里不仅设立了纪委书记,还出现了“80后”的身影。


毛雨时

韶山村原党总支书记 72岁

把年轻的班子选出来,我完成了我的使命。无论生活怎样富裕,韶山精神不能丢,毛主席的精神要代代相传。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这是毛泽东同志当年对故乡的欣喜描摹,未来也将永远激励着韶山人民迈步前行。


来源:湖南日报 张斌




更多精彩,为您推荐

市纪委再出狠招:谁敢向扶贫资金伸“黑手”,毫不客气,决不放过!


在鏖战洪魔中,多少湘潭伢子变猛哥!(献给最可爱的他们)


特别提示

举报戳这里:公职人员注意啦!四风举报、民企投诉两大神器全新上线,小心被暗拍!投稿发这里:ljxtwxtg@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