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罗亦农生平业绩陈列展开展 刘志仁揭幕

你我共建 廉洁湘潭 2023-03-30




今年是罗亦农同志诞辰120周年。5月18日上午,罗亦农生平业绩陈列展在湘潭县红色教育发展中心开展。湘潭市委书记刘志仁为陈列展揭幕。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胡代松、省委党史研究院院长胡振荣,市领导刘永珍、刘新华,罗亦农亲属代表等出席。


刘志仁等为罗亦农生平业绩陈列展揭幕。(记者 方阳 摄)

金霞山脚下,刘志仁走进罗亦农生平业绩陈列的序厅,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罗亦农生平业绩陈列”揭幕。随后,刘志仁一行聆听了专题讲解和罗亦农党史故事微宣讲,感悟罗亦农同志坚定的革命信念、崇高的革命品质和勇于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缅怀这位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革命先驱。



刘志仁一行参观罗亦农生平业绩陈列展。(记者 方阳 摄)

罗亦农生平业绩陈列展精心设计了“追求救国救民革命真理 中国留苏先进青年的引路人”“投身大革命洪流 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 中国无产阶级‘最热烈的领袖’”“英勇就义名垂青史‘中国共产党全党党员的楷模’”4个部分,通过179张照片、169件文献资料、1件文物、27件复制件、29幅创作画,详实、生动地展现了罗亦农同志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尤其是重点展示了他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以及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罗亦农生平业绩陈列展。(记者 方阳 摄)

罗亦农生平业绩陈列展。(记者 方阳 摄)

罗亦农生平业绩陈列展。(记者 方阳 摄)


湘潭县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他们将以罗亦农生平业绩陈列展为起点,不断挖掘和丰富罗亦农同志革命精神的深刻内涵,把罗亦农生平业绩陈列展打造为党员干部接受党史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场所,青少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课堂,广大群众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编者按】“慷慨登车去,相期一节全。残躯何足惜,大敌正当前。”——这是革命先驱罗亦农就义前留下的大义凛然的诗篇。他毕生追求真理,即使在生死关头也毫不动摇,鲜明地体现了共产党人敢于牺牲、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祖国和人民将永远铭记他的英名。


5月18日是罗亦农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日,湘潭日报推出专版,带您一同感受罗亦农同志革命的一生、波澜壮阔的一生。让我们秉承先驱遗志,以新时代奋斗者的姿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艘巨轮在汪洋大海中继续劈波斩浪、坚毅前行!


罗亦农


1902年5月18日

罗亦农出生在湘潭县易俗河镇雷公塘一个农民家庭。幼时极聪慧。6岁就读于本村私塾,11岁被父亲送到湘潭县下摄司向家塘私塾读书。14岁进入县内美国人办的益智学校上学,学习很刻苦,因为学校要求学生必须做礼拜且禁止学生参与爱国游行活动,罗亦农读了两年后毅然退学。

1919年

17岁的罗亦农只身离家前往上海求学。


1920年,在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习时,俞秀松(后排中)与罗亦农(前排左一)、袁笃实(前排左二)、谢文锦(后排右一)等人合影。

1920年8月

罗亦农参加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1年3月

罗亦农参加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并在发起组的介绍下去苏俄留学。


1921年5月,罗亦农(中)与同学赴莫斯科留学前夕在上海合影留念。


1921年8月,进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同年冬天由团转党,担任中共旅莫组书记。旅俄留学期间,罗亦农刻苦学习马列主义,有了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曾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授。


东方大学的生活非常艰苦,学习非常紧张,基于培训政治干部的宗旨,课程偏重于政治理论,特别是苏俄革命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罗亦农坚定的意志使他一直保持着品学兼优。这是罗亦农(左二)与任弼时(左一)、张国焘(左四)、刘仁静(左五)等在莫斯科的合影留念。

1925年4月

回国后,罗亦农以中共中央特派员身份赴广州参加全国第二次劳动大会筹备工作,后任中央驻粵临时委员会委员,中共广东区委宣传部长,在广州积极领导工人和各界群众开展反帝爱国斗争。

1926年1月

罗亦农就任上海区委书记。面对反动势力猖獗、革命转入低潮的严峻局势,他沉着应对,提议组建工人武装,领导开展了多次游行罢工。

1926年10月—1927年3月

罗亦农参与组织领导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在第一、二次武装起义失利后,中央和上海区委联席会议决定由陈独秀、罗亦农、赵世炎、周恩来等8人组成特别委员会,作为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的最高决策和指挥机关。1927年3月22日下午4点,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取得全面胜利,成为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的伟大创举。

1927年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罗亦农坚持用武装力量对抗反革命势力,在中共五大上被选为中共中央委员,先后担任了中共江西省委书记、湖北省委书记;在八七会议上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随后担任了中共中央长江局书记。11月,他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兼任中央组织局主任。


1927年3月23日,上海特别市临时政府第一次执行委员常务会议留影。前排右起:汪寿华、杨杏佛、王晓籁、罗亦农、王景云、何洛。上海临时市政府虽然只存在了24天,但它是在党的领导下最早由民众在大城市建立起来的革命政权。

1928年

1月,罗亦农重回上海开展工作;4月15日,因叛徒出卖而被捕;4月21日,英勇就义于上海龙华,时年26岁。


罗亦农牺牲后,中共中央在《布尔什维克》杂志发表专文《悼罗亦农同志》。文中写道,“亦农同志被害了,中国无产阶级失去了一位最热烈的领袖,中国共产党失去了一位最英勇的战士”“罗亦农同志的热烈的革命精神,可为中国共产党全党党员之楷模”“他的死是莫大的损失”

2009年9月10日

罗亦农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人物故事】

拐杖表孝心


1921年,罗亦农外出求学,即将远离家乡,而身在家乡的母亲郭氏此时年事日高,眼睛不好,行走不便。罗亦农很担心,于是从上海回到家乡,跑到附近的山岭上,在林间精挑细选,砍了根结实的茶树枝,将它制成拐杖,恭恭敬敬地递到母亲的手上,让拐杖陪伴母亲,以尽自己的孝心。母亲一愣,立刻明白儿子又要远行。罗亦农对母亲说:“儿子很快会回来。儿子这是去追寻真理,这真理将带给千千万万母子以幸福。”可是,这一走,罗亦农再也没能回家。


罗亦农牺牲后,这根拐杖陪伴着罗亦农的母亲走过了风风雨雨40余年。罗亦农母亲个子较高,当时制作时拐杖长170厘米,今存的这根拐杖,只有110厘米,消失的60厘米是罗亦农母亲在40多年的使用过程中慢慢磨掉的。这是儿子送给她的最珍贵礼物,上面留着儿子的气息。罗亦农的母亲很喜爱这根拐杖,直到去世前还紧紧攥着这根拐杖。


这根拐杖原存于武汉革命博物馆。2022年3月31日,武汉革命博物馆将三级革命文物“罗亦农为母亲制作的拐杖”归还给罗亦农的后人罗锡鸿。4月1日,罗锡鸿向湘潭县博物馆捐赠此文物,至此“罗亦农为母亲制作的拐杖”回归故里。
(来源:湘潭日报,部分照片由湘潭县博物馆提供



更多精彩,为您推荐

王双全在新任厅级干部廉政教育班上强调:年轻干部要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


刘志仁:打好既有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攻坚战歼灭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