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思政课 | 中国经济大讲堂之彭森:中国改革“最惊险一幕”

北中医胡兵的公号 读读马原著2 2022-09-14

价格改革

是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

昨天21:48

央视财经频道

《中国经济大讲堂》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

彭森为您权威解读

价格改革为什么是

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



下文来源:中国经济大讲堂↓


彭森:你知道吗?中国的改革

曾经历“最惊险一幕”

中国经济大讲堂 2019-02-21


1988年3月,上海一家火柴厂在短短三天内,一下子卖出4000万盒火柴,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时间内,近一亿盒火柴一销而光。同时,江苏省南京市的一户居民一下子买了400多盒火柴放在家里,没想到被小孩当成玩具点燃而酿成了火灾。从柴米油盐到家用电器,为何抢购、囤积风潮会突然席卷全国?中国的价格改革,曾经历了哪些激流险滩?

《中国经济大讲堂》特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彭森为您深度解读。

嘉宾简介


彭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长期在政府部门参与政策研究、宏观经济体制改革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总体规划工作。他见证了几十年来一系列重大改革的决策过程。




彭森在《中国经济大讲堂》演讲时指出,在波澜壮阔的四十年中国改革过程当中,最复杂、难度最高、风险最大的改革任务就是价格改革。




从1982年开始,我国放开了一些小商品的价格,1982年放开了200种,1983年放开了310种,两年累计放开了510种的小商品价格。小商品放开会不会引起社会的震动呢?当时物价部门也专门去做了跟踪。


有个很突出的例子,就是煤油灯。大家知道,当时中国农村50%的家庭还没有用电,用的是煤油灯。但是当时煤油灯的产品价格都是国家制定的。玻璃灯罩是个易碎品,原来打坏了以后就配不上了,当时一个灯罩定价只有一毛钱,但是配不上。



后来价格放开以后,生产厂家有了积极性,很快地满足了市场供应。价格当时调了多少呢?市场价格1毛5分钱,只增加了5分钱。调查者就去问一个买灯罩的老太太,说这灯罩提了5分钱,你有没有意见呢?老太太说,我有什么意见呢?过去我卖鸡蛋,到供销社换钱来买灯罩还买不着。当时一个鸡蛋只有3分钱,三个鸡蛋9分钱还不够买一个灯罩。现在一个鸡蛋涨到5分钱,三个鸡蛋1毛5分钱正好买一个灯罩。大家后来发现,原来市场对于价格的结构、价格的水平,它有先天的优势,它可以高效率地来确定这个商品的价格和一些比价关系,这样大家就放心了。到了1984年,又一次把所有的小商品价格全部放开了,同时把布票就取消了,这也是很大的进步。


到了1985年,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又进一步地对粮食的征购制度进行了一些调整,取消了粮食统购制度,改为合同定购,合同定购的价格按照“倒三七”来核定。所谓“倒三七”就是原来征购计划内的价格占30%,征购外超购加价的部分占70%。这样农民在价格上又得到了进一步的鼓励和刺激。所以应该讲从1979年到1985年这一段时间价格改革总体是平稳的。


但是等在我们面前的,实际上是应对价格双轨制的挑战和价格闯关遭遇了重大挫折的这样一个惊涛骇浪的过程。这就说到了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是怎么来的呢?就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个别的试点企业,比如首钢,给它制定政策的时候,允许它超产的这部分产品价格浮动15%,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改革的政策。后来到了1984年,这个政策通过一个“企业扩权十条”的文件,普及到所有的工业企业。就是所有的工业企业,不论是不是做改革的试点,生产的计划内商品还是按照原来的价格,但是超产的产品都可以提高20%的浮动价,这样慢慢出现了一个市场价。


到了1985年1月,短短几个月时间,发现还不够,进一步又发了文件,取消对于超产部分的价格20%的限制,价格放开形成市场价。所以从1985年就真正出现了双轨并行这样的一个局面。应该讲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对于当时进一步地提高生产企业的积极性还是有很大作用的。但是很快它的弊病就显露出来了,就是既有市场的信号,又有计划内的信号,这个信号是扭曲的、错乱的。同时因为计划内和计划外的价格差距较大,比如钢材计划内的693元一吨,计划外的1022元一吨,差了几百元,所以就出现了一个行业叫做“倒爷”。有的人从国家手里拿到了一些重要产品的指标,他甚至都不用碰一碰这个产品,拿到市场上去转手倒卖,就可以获得暴利,引起了社会的极大的不满。



1988年8月份在北戴河会议上,政治局进行了讨论,最后通过了这样一个文件,就是今后五年物价和工资制度改革的方案。这个方案总体设计得还是很好的,它最关键的一条,就是今后在价格方面,除了少数重要的商品价格继续由国家控制,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升有降的调整,多数的产品价格放开,交由市场调节,来实现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目标。8月18日晚上通过电台、电视向全国发布。


但是这有一个大背景,就是1988年的时候,经济过热,当年的物价通货膨胀的水平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七、八,上半年的时候,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七、八这样的高水平。而且因为副食品价格,特别是烟酒产品的价格刚刚在五月份进一步地放开,群众对于通胀的预期比较强烈。所以18号这个通告一发布,第二天就出现了抢购的风潮。因为老百姓脑子里就这个概念,一说价格要放开,那就是要涨价。因为前不久茅台酒刚刚放开价格,原来20多元一瓶马上涨到了200元;烟草的价格放开,原来红塔山一盒一元钱,放开以后马上就变成十几元钱。所以群众到街上去进行大规模的抢购。



而且当时银行存款利率只有7.2%,通货膨胀率已经超过了银行的存款利率,就出现了银行的挤兑,这个问题比抢购带来的后果更严重。所以这个情况就一边做调研,一边研究对策。到了8月30日,政治局开会决定稳定物价,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把价格改革这个方案暂时地搁置。所以中国的价格改革当时受到了重大的冲击和挫折。


到目前为止来看,这个是中国价格改革,也是中国改革过程中我们遇到的最惊险的一幕。



彭森:关于国内外油价差异问题





彭森:关于药品价格改革问题



现场高清照片,左滑查看更多哦~






更新:思政课教学参考资料(2019-2-1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