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 | 华为的图腾,为什么不是那些神兽,而是它?
华为老总任正非励志用的这架破飞机,是怎样一个存在?
来源:蓝血研究,侵删
最近一架破飞机的照片因为作为任正非励志用的象征,突然火起来了。可是实际上这架飞机别看被打的千疮百孔,但是真的对安全飞行影响不是那么的大。因为这架大有来头的飞机是苏联在二战中赫赫有名的伊尔2强击机,它外号“空中坦克”,是苏军专门用来跟纳粹的装甲纵队死磕的利器。
这架一代名机的历史其实还真的挺坎坷的。苏军早年在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的主持下开发出来“大纵深作战理论”,追究的就是大量的机械化部队集中使用,撕开对手防线之后猛扑对手后方各处要点。要想做到这一点,除了大量机械化部队之外,空中掩护也很重要啊。
所以初出茅庐的青年设计师伊柳申就开始研究如何造一架火力强大,装甲厚实,可以在对手战线后方高高兴兴蹂躏各种目标的“强击机”。不光要多带炸弹,必须还有足够的机枪和机炮火力去扫射。
得益于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整体工业实力和水平突飞猛进,他在二战爆发前夕终于交出了作业。1939年,威震欧洲上空的伊尔2强击机横空出世。不过坎坷马上就来了……
苏联高层看见这家飞机各种指标不错,一时兴起心思也多了起来。
刚刚挤掉图哈切夫斯基掌握苏军指挥权的伏罗希洛夫觉得后座自卫机枪手毫无必要,强击机出动怎么会没有战斗机掩护呢?这样子还可以多带油和炸弹嘛!于是下令取消……
斯大林听说这飞机主要是用了一种专门为高空轰炸机开发的发动机,觉得既然如此那就该让它去当轰炸机啊,于是下令让伊柳申把它改为高空远程轰炸机。想想看,单座飞行员一口气飞好几个小时,到了目的地自己还得找目标,还得防着对方的空防力量,还得祈祷唯一的发动机别出幺蛾子,然后也不过只能扔下几百千克的炸弹……
纯属胡折腾嘛!可是那是“大肃反”刚刚结束的时候,谁敢对斯大林的命令说个“不”字,呵呵,不怕蓝帽子来检查你的灵魂么?
好在斯大林总是能听得进去身边明白人的意见,转过头来想清楚了,几个月后又下令这东西还是应该当做“前线轻型轰炸机”用。真的佩服这个提建议的人,有胆量有技巧啊。
其实这个“前线轻型轰炸机”就是强击机嘛!
总算在战争爆发前的1941年5月,一切都搞定了,投入生产。只可惜历史留给苏联的时间只剩下一个月了,苏联的体制效率再高也不能好像神仙法术一样无中生有。
战争爆发那天,苏军手里只有20架伊尔2可以立即投入战斗。随后的两周内拼命凑齐了一个团56架,可是就是这一个团在战争爆发当天已经开始投入战斗了。
开始阶段,德军因为突袭得手所以总是大摇大摆的“武装游行”。这就成了伊尔2绝好的目标,伊尔2强击团经常集体出动,顶着德军20毫米高炮和各种其他对空火力,用猛烈的火力扫过地面,扔下一片哀嚎的伤员和燃烧的车辆残骸。
尽管好多伊尔2被德军防空火力打的比题图那架飞机还惨,许多机身大窟窿都能钻过去一个人。但是因为关键部位皮糙肉厚,基本都可以安全返回基地。在到处战线崩溃的情况下,苏军指挥员对于这种能拦住对手装甲纵队的东西简直是求之胜渴,那是命啊!
这架飞机如此的好用,以至于虽然制造厂在10月份因为德军逼近不得不搬迁去了乌拉尔大后方,可是斯大林毫不客气的严令必须确保产量。他在一份电报中说:“到目前为止,你们竟然没有量产伊尔2,现在伊尔2就是红军的面包,是空气。你们态度简直是在拿国家和红军开玩笑,让红军遭受了严重的损失!请不要再考验布尔什维克党的耐心了,我命令立即开始造出更多的伊尔2,这是最后一次警告!斯大林。”
斯大林的命令嘛,所以一切都要为伊尔2的生产让路,哪怕是非常先进和优秀的米格3战斗机,就是因为跟它用了同一种型号的发动机,结果也必须停产。
各地工厂更是不敢怠慢,玩命的加班加点。最后战争结束的时候,它的产量超过了4万架,应该是人类历史上到现在为止产量最多的飞机。当然了,因为总是冒着密集的防空炮火俯冲攻击自然也损伤累累,苏军自己承认损失的伊尔2超过万架,不过多数损失的飞机中飞行员还能够安然归来。神奇吧?
其实这架飞机即便真的是好像华为展示的那样伤痕累累,对于继续飞行其实还真的并无大碍。为什么?
秘密就在于,这种型号的飞机最关键的前半段是用了高强度的镍钼合金装甲钢。这个装甲钢壳体部分严密的包裹了整个发动机和驾驶舱以及油箱部分,平均厚度在4毫米左右,对于德军常用的7.92毫米航空机枪完全免疫,即便是12.7毫米的大口径机枪也经常会因为角度和距离的关系很难击穿,在最关键的驾驶舱后部装甲甚至可能达到12毫米,甚至可能够顶住20毫米的航炮。
因为前段机身用了大量的装甲钢,结构过重,因此设计师伊柳申在整个机体后半段,甚至机翼的外段这种相对次要的地方干脆用了木制结构。反正挨子弹时候不管是铝板还是胶合板,都会一打一个窟窿嘛……
当然了因为要专门找着德国的装甲纵队和其他后方目标下手,火力必须强大,伊尔2最常见的配置是2挺20毫米航炮各配弹500发,2挺7.62的机枪各配弹750发,机翼下挂着8枚“喀秋莎”,后座还有一个12.7毫米的自卫机枪。另外机身的弹仓里其实也可以塞进去一大把专门用来炸坦克顶部装甲的聚能战斗部小炸弹。
其实最开始伊尔2的火力已经足够强大了,但是苏军的飞行员们对“喀秋莎”的准头颇多抱怨,认为打出去很爽,但是要想用这东西直接打中坦克就得凭信仰了。另外,德国在战争中间开发出来的豹式,虎式坦克的顶部装甲也有几十毫米厚,20毫米航炮经常力不从心。部分伊尔2上被塞进去了一门37毫米航炮,可是飞行员们又抱怨那东西震动过大,精确度不咋地反而影响俯冲动作,尤其是备弹数量不多。
所以苏联的军工体系在战时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高效专门为它开发出来这种每个不过几千克的小东西,让它去德军头上“下钢铁雨”。一架伊尔2的载弹量已经很可怕了,可是更可怕的是伊尔2经常是成群结队的出动6-12架。一发现德军的装甲纵队,他们就开始以“8”字形搞起“死亡盘旋”。这样子密集的炸弹雨怎么着都能一口气敲掉半个纵队,另外加上火箭弹和航炮的扫射……
德军的空军当然会拼命拦截。而苏军在当时空中指挥协调水平也不咋地,伊尔2基本就是在没有战斗机掩护之下出击。可是即便如此,德军见了它立马头大。
▲ 华为宣传用图片
先不说那个8字盘旋本身就是为了让后座机枪手们互相掩护,不少德军的王牌飞行员就栽在这里。伊尔2本身的装甲决定了,德军常用的Me109战斗机主战武器恰好就是7.92毫米机枪,所以根本啃不动伊尔2的装甲。
只有少数老手发现,如果能够绕到伊尔2的下方对着它的发动机滑油散热器开火,那么可能会造成伊尔2发动机很快过热停车。可是这不仅要冒着伊尔2后座自卫机枪的火力,更重要的是开火机会只有短短的一瞬间,难度实在是太高了。即便如此,被击中的伊尔2仍然有短暂的时间可以想法脱离战场一段距离。
真的能给这东西来个“一发入魂”的其实只有德军的37毫米和88毫米高炮。可是这两个东西前者装备数量少,后者不仅要忙着反坦克射速还不咋地。所以还是很难对付啊……
恼火的德国飞行员叫这种混不在乎的的家伙“飞行混凝土”。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尽管伊尔2的损失数量很大,但是飞行员坠机后回归的比例可着实不小。
这种飞机一旦上天,德国人头大苏联人得意。于是乎苏联称呼它为"飞行坦克”,意思就是火力强大,打起坦克毫无难度,纳粹德军则充满憎恨的咒骂它是“黑死神”。
回顾一下伊尔2的历史和特色,其实恐怕任正非选择这个作为华为图腾还真不是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