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研究院院长,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国庆前夕,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在接受观察者网专访时,讲述了个人经历与家国崛起交相呼应的过程,透露了自己和朋友一道回国打响一场“中国话语保卫战”的前因后果。十月一日,张维为老师作为社会各界代表乘坐“凝心铸魂”彩车,亲自参与并见证了新中国70周年国庆盛典。庆典结束后,张维为老师第一时间向观察者网发来了自己的心情感想,与各位网友分享,同享国家辉煌,共祝祖国繁荣昌盛。观察者网:接到参加国庆盛典的邀请是什么感觉?
张维为:很感动,我想这很大程度上是中央对我们这些年工作的肯定。上次接受你们采访时,我说在中国崛起的关键时刻,我们打响了一场中国话语保卫战,取得了一些成绩,得到了中央的肯定,得到了广大中国民众的肯定。张维为:感受最深的就是人们汹涌澎湃的爱国热情。我和大家分享一个细节:10月1日上午,我们的游行队伍几乎是一路踏着歌声。我们上午9点就抵达了北京建国门外彩车集合区,紧挨着我们彩车的是“中华文艺”彩车。候场时,歌唱家廖昌永就引吭高歌《我和我的祖国》和《我爱你中国》,引来一阵阵欢呼声。许多人看到吴京也在彩车上,就大声喊“吴京来一个”;吴京说一起唱吧,接着就给大家起了个调“团结就是力量”,大家跟着唱了起来。我们车队行进到建国门内大街时,与等候在那里的十万群众队伍汇合。此时,大街两边的扩音器响起了《歌唱祖国》,车上车下随之齐唱“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真是非常震撼,非常感人。在海外,很多留学生说,每每唱到“我们战胜了多少苦难,才得到今天的解放”总会让人热泪盈眶。现在当长安街上十万人齐唱“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很多人从一开始就热泪盈眶。我想,这首歌曲的创作者王莘当年也是沿着长安街走到天安门,看到人民在创造自己的新生活,看到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他文思泉涌,心中自然而然流淌出了这首人民共和国的永恒经典。观察者网:您乘坐的彩车“凝心铸魂”的有什么特点,一同在车上的有哪些代表性人物?张维为:我们彩车的主要造型就是一个高大的火炬和习近平主席的15字箴言: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彩车上还有15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代表,包括“中国机长”刘传健、著名眼科大夫姚玉峰、新时代的“活雷锋”郭明义,优秀的藏族邮递员其美多吉、优秀的解放军政工干部王金龙等等,他们都是国家评选出来的“时代楷模”;还有来自基层党务工作的优秀代表马善祥和王波、优秀农民工代表许纪平,优秀铁路人代表黄吉莉,优秀工人代表来自上海商飞的胡双钱等。来自新闻战线的有光明日报的资深记者郑晋鸣,来自文化战线的有中华书局总经理徐俊,来自思想理论战线的武汉大学教授的沈壮海和我。观察者网:确实,我们从电视上看到您和其他代表乘坐的彩车经过时都很兴奋,你们这个游行方阵的规模看起来也很大。
张维为:其实多数方阵的规模都差不多,2300人左右。我们这个方阵又叫“北大方阵”,由2232名北京大学的师生组成,绝大部分是90后、95后青年学子。他们挥动着“火炬”,组成一个长方形的队伍,把我们这辆“凝心铸魂”彩车围在中间。他们踏着一首首爱国歌曲的节拍,伴随着我们彩车一起走向天安门。一路上,车上车下不时互动,不少同学喊着“中国机长”、“这就是中国”,向我们欢呼。他们的艺术指导老师告诉我们,同学们都是自愿报名参加的,从7月暑假就开始排练,很辛苦,但排练效率很高。观察者网:您接触这些90后、95后青年们,觉得他们有什么特点,您有什么感触?张维为:很阳光、很活泼、很自信。我们这个方阵的口号是“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这是1984年国庆游行时北大学生喊出的口号。按计划,在路过天安门时,大家先喊两遍,稍停一下,再喊三遍,再稍停一下,然后再喊两遍。当游行方阵经过天安门城楼时,习主席站起来向大家挥手致意,学生欢呼着、跳跃着;通过天安门后,口号声还在继续,直至彩车开到下一个主路口,人车分开后,大家才挥手告别。这次国庆盛典,从解放军战士到大学生,绝大多数参与者都是90后、95后,你可以从他们坚定的步伐中,从他们嘹亮的歌声中,从他们欢快的神态中,感受到他们发自内心的爱国激情,这是中国最自信的一代人。
观察者网:其实,这次庆典,从电视直播现场、新闻媒体、社交网络到现实社会,给人的感受是民众的爱国情怀特别浓厚,您认为有什么特殊原因吗?
张维为:国家真的强大起来了,年轻一代也真的成长起来了。除此之外,我们还也要特别感谢美国的特朗普总统,他发动的贸易战和科技战,包括对华为的围剿,激发了中国人的爱国热情,这是第一波。接着香港港独“废青”挑战一个中国,打起美国英国旗帜,侮辱中国国旗国徽,他们的所作所为又给中国人上了一堂“史诗级的爱国主义大课”,这可以说是第二波。在这两波爱国主义热潮的铺垫下,我们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国庆盛典,这可以说是第三波,展示了中国人排山倒海的爱国热情。我想,今后回望2019年这三波爱国主义浪潮,当他们汇合在一起可能就是中国社会走向真正自信的转折点,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中国社会走向集体成熟的标志。这意味着,西方话语再也无法忽悠中国社会多数人了,对我们今后从容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有裨益。观察者网:记得也曾经历过1984年国庆阅兵,能给我们谈谈那次阅兵的印象吗?张维为:1984年的阅兵也很震撼。那次我在最靠近天安门的观礼台上,当时的工作是在观礼台上陪外宾。印象最深的是,当女兵方阵出现时,观礼台上发出一阵阵惊叹声,真是英姿飒爽啊。当时恰逢改革开放初见成效,游行队伍中的北大学生打出了“小平,您好”的标语,我亲眼见证了这一刻。游行队伍快走到天安门金水桥时,一下子有点乱,突然打出一个横幅,代表了当时国内老百姓的普遍心情,现场所有人见到标语时,掌声雷动,印象非常深刻。观察者网:确实,激动之情可想而知。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国家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能否谈谈您的感想?
张维为:我最大的感受是,第一,中国已经崛起,崛起的背后是我们找到了自己的成功之路;第二,正如前面提到的,整个中国社会走向成熟;第三,我们年轻一代成长起来了,他们是最自信的一代中国人。80年代时,虽然打出过“小平,您好”这样的标语,但西方话语对中国知识界的渗透非常之深,导致知识界很多人不自信,甚至鼓动学生闹学潮,质疑中国的一切。当年小平同志会见外宾时也多次提到“学潮”,他把青年学生称为“娃娃”,他说,“最近娃娃闹事,我们要重视对娃娃的引导,要揭露那些别有用心的人,要注意右的问题”。而这些年来,最大的变化就是“中国娃娃”的觉醒,就是中国年轻人的觉醒,他们是互联网的一代,几乎鲜有中国贫穷落后的记忆,他们很多都出过国,他们往往比他们的老师更加自信。如果今天邓小平还健在,看到如此自信的中国年轻一代,他一定会非常欣慰,他不会再说“娃娃闹事”,而会说“娃娃懂事”。回望今年的国庆盛典和我们年轻一代展现出的爱国激情和民族自信,这次庆典也可能就是中国社会走向集体成熟的一个“成人礼”。责编|于杨
审核|邱荔
在看的你正在变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