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思政课 | 对决策者来说,不仅“难”,而且“两难”

北中医胡兵的公号 读读马原著2 2022-09-14

国家监察委员会派出调查组赴武汉 就群众反映的涉及李文亮医生的有关问题作全面调查


新华网 2020-02-07



经中央批准,国家监察委员会决定派出调查组赴湖北省武汉市,就群众反映的涉及李文亮医生的有关问题作全面调查。


对不起,没能守护住你




不仅“难”,而且“两难”


王彩平


来源:咖啡的味道 2020-02-07



对于决策者来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信息发布可以用两个词来形容,一个是“难”,另一个是“两难”。

 

 

第一个难,难在法律依据。2020年1月20号之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25类,也就是说,在新冠传染病暴发的时候,如果要依法发布信息的话,从现有的法律中找不到依据,它还不是法定的传染病哪!



第二个难,难在路径依赖。多年来,政府在突发事件处置的时候形成了一种套路,即“内紧外松”,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发生危机的时候,决策者很容易就习惯性地选择路径依赖,一方面对公众“保密”,另一方面,试图在政府内部寻求处理的办法,新冠也不例外。12月30日,也就是李文亮在同学群中发布信息称“华南水果海鲜市场确诊了7例SARS,在我们医院急诊科隔离”的同一天,武汉市卫健委印发的《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也在网络上流传,其中要求严格信息上报,并强调“未经授权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擅自对外发布救治信息”。



第三个难,难在发布主体。中疾控流行病首席科学家曾光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美国的疾控中心是政府部门,有权向社会发布疫情信息,但中国的疾控中心是事业单位,只有建议权,没有决策权。用曾光的话来说,就是只有“干活的权力”,可以收集和分析数据,但不是决策机构,疫情发生后,只有在政府授权的情况下,才可以对外发布信息。

 

这不是问题吧?事业单位疾控中心向卫健委汇报后,卫健委作为行政部门发布就是了,无非就是个汇报的时间,何至于错过最佳的信息发布时间导致封城呢?这就涉及到了“两难”。

 

两难

 

第一个“两难”,它是“黑天鹅”吗?万一不是呢?这也是面对“黑天鹅事件”时很容易产生的侥幸心理,反映出了决策者“两难”的心理状态。新冠的关键词是“新”,这就意味着事物发展的方向不明确,如果要发布信息,无论是内容、轮廓还是边界,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对这类事件,决策者一定是谨慎的,也许让子弹飞一会儿,结果并没有那么差呢?谁会料到,传说中的“黑天鹅事件”突然就从天而降了呢!

 


第二个“两难”,这不马上要春节了吗,在中国的传统里,这可是一年最重大最喜庆的节日,即便是寻常百姓家,也都愿意过年有个好兆头,老百姓甚至不愿意在正月里打针吃药看病,这个时候发布这样一个疫情信息,岂不是很不吉利的霉头,与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十分违和,但反过来说,如果不发布,老百姓就会暴露在传染的风险之中,更谈不上积极防范。对这样的两难决策,对于下一级官员来说,恐怕没有比矛盾上交更好的选择,这时,他们就会避免自己做决策,而是通过层层上报、批准授权等方式将决策风险尽可能上移。而对于上一级官员来说,也很难在“面对未知”的情形下牺牲掉现实欢乐喜庆的节日气氛,以及其他行政目标。

 


在《FLU》里,面对疫情,韩国总理的第一反应就是先封锁盆塘再宣布疫情,在他看来,人类在危机面前是无法冷静的,所以,“宣布了疫情如果人们都闹翻了,反而比病毒更加可怕。这也是一个两难情境,不发布,不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发布了,又会引起全社会的恐慌,因此,曾光在1月29日接受《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采访时说,政府官员考虑问题并不单纯是科学的视角,这只是他们决策依据的一部分。他要考虑政治视角,考虑维稳的问题,他要考虑经济的问题,他要考虑春节老百姓的天伦之乐,满意不满意的问题。

 


第三个“两难”,就是《花冠病毒》里抗疫总指挥袁再春的“两难”,作为一个多年从医的医学专家,他深知长眠在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的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之所以后来成为医者格言,就是因为简洁明了而又富有哲理地指出了医学的局限性。因此,袁再春会说:现在这样讲假话,乃是面对生命本质的讲真话。这是灾变面前的智慧,是善意的欺骗,骨子里正是医生的大慈悲。也因此他选择了隐瞒,希望能够在没有特效药的束手无策的情形下,发挥病人自身的意志和抵抗力,斗志昂扬地去和疾病作斗争。

 



这么说,又“难”又“两难”,是不是袁副市长的瞒报就是正确的呢?

 

那不能!

 

首先,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也是贝克所谓的“风险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各种全球性风险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威胁,而在林林总总的各种风险中,如尤瓦·赫拉利在《未来简史》开篇所言,几千年来困扰人类的三大问题是饥荒、瘟疫和战争,“瘟疫”无疑是最可怕的风险之一,这类风险的决策当然要依靠科学,要通过大量的科学分析来预判其发生各种演变的可能性,但是,一定不能仅仅取决于科学,更要取决于对最坏结果的预测和研判,为了防止出现“最坏的结果”,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时透明地公开疫情信息,快速启动应急预警和处理机制。

 

其次,是不是像《FLU》里的韩国总理所说“宣布了疫情如果人们都闹翻了,反而比病毒更加可怕”呢?这话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事实上,在今天通识教育普遍推广的社会环境下,不排除刚刚听到信息时人们会本能地产生恐慌心理,但恰恰是伴随着信息公开的过程,各个主体也在逐渐地明确自己的责任,会根据疫情信息来评估被感染的风险,从而自觉地协调和约束自身的行为。当每一个人都为自己的健康负责时,整个社会的防治水平自然就得到了提高。这样就通过信息公开,使社会从无序走向了有序,客观上起到了比政治、权威和命令更好的协调全社会的作用。


 


再次,医者格言“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本身没错,但如果在一个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将此作为指导决策的重要思想依据,恐怕有些问题,因为对医务工作者个体而言,面对生命本质的善意谎言确实是医生的大慈悲,比如通过隐瞒来防止恐慌情绪对病人的治疗和恢复产生消极影响,再比如通过隐晦来安抚不可避免不可逆转的死亡,但是,作为一个公共事件,即使当下还没有更好的应对病毒的手段,没有控制疫情蔓延的方法,只要希望还在,努力还在,全社会的众志成城就是战胜各种挑战的最好保障,因此,一定要通过信息公开把社会动员起来,及时制止公共卫生事件的扩大和蔓延。

 

除此而外,政府公信力是容不得损害的,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纸里包不住火,话术更代替不了现实,而谎言,是一颗不知道什么时候拉响的定时炸弹,只能招致更多的质疑和责难,唯有公开,才能防止出现信任危机。

 

写到这里的时候,恰好看到了湖北省人社厅、省卫健委给予疫情上报“第一人”张继先记大功奖励的消息,我想这一定不是偶然,而是注定,是必然。








相关链接:

思政课|送别李文亮医生

思政课|中国法院网:美国《吹哨人保护法案》的发展历程

思政课 | 记大功!疫情上报第一人张继先、渐冻症院长张定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