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高考到真正的人才还有多远?!

沉默的铁轨 美人狮LIONEFINE 2020-02-12

从高考到人才还有多远?我们的基础教育,高校教育该如何思考?国家的人才该如何选拔?我们现行的人才制度和古代科举差距在哪里?


高考结束了,这个时候,一些人开始写所谓的高考满分作文来显摆下文字功底及立意水平。一些人开始就题目的无限延伸性影射社会,抓一点攻其余的写所谓‘零分作文’所有这些,形成了一种高考情节或高考文化。


高考文化有匪气,励志,调侃,煽情,鼓动,怀旧,发泄。如:天王盖地虎,都考九八五的匪气;如考不考的起,妈妈等你回家的煽情;如第一个教大学的肯定是没有教过大学的励志;考不起现在来我们公司,考的起的四年后也来我们公司,做同学的下属的调侃;如再高考,上什么大学的怀旧; 如北大广深属地名字不一建筑公司老总与异地同级考生的境遇对比的煽情……

经过一番勉励,小鲜肉初尝惨烈的眼泪,大部分少男少女在这个节点第一次慷慨悲歌…..在人生第一站开始思考了。

可以说,在国内,人们对高考的关注度在六月里面非常的高,甚至可以和四年一次的世界杯可以同日而语。那么,高考录取是否算成功,普通人通过考试达到眼里成功的能力标准如何?纵观中国历代考试体系,现在的考试体系。高考,国考,和古代科举考试有哪些可以类比的呢?


生活总需要话题,就像人生总需要刺激。狗血的花边都能让人们兴奋好久,那么高考完全能够承载几代人的社会情绪。

高考结束了,醉倒在酒吧的少男少女呐喊的嗓子已经恢复,父母疼爱的心在慢慢悬起,青春期荷尔蒙在积累了六年后开始漫无目的的涌动……

高考仅仅是开始,而不是结束。

高考和成才有一定关系,却并不是因果关系,有时候却是反比关系。


从功利主义来看,高考也有状元的,也可以一举成名天下知!现在的高考,如果放在古代,算什么状况,值得骄傲吗?当然,能够在成熟考试系统里面脱颖,肯定是优秀的。这个能力高低有一定关系,但也并不是绝对关系。

我国有一好遮百丑的说法,有成王败寇的哲学,现在发展到了有钱就是硬道理的世风!这中间有人性好恶,有功利土壤,有自甘堕落的基因的原因。所以高考成功,所有期望的光辉开始自觉不自觉的富集。以至于有考了北大,亲戚就幻想着将来最少是个县长,考了人民公安大学,将来至少是个局长的低级笑话预期,其实是不知道现在考试系统和公务员选拔的制度。

古代有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强调文武。文就是诸子百家,经典史籍,标准是胸有青云之志,有定国安邦之才。于是隋唐以来,产生了科举制度。相当于现在的公务员考试。


下面先从古今国考录取流程和人数比例来看看难易:

以2015年公务员考试为例,那年国考共有120多个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加,计划招录22248人。而通过资格审查的考生共有140.9万人,录取比例为1.57%。不过,这比起2014年来77:1(相当于1.3%录取率),增加了0.2%。由于基数大,这个比例的增加很厉害:相当于多录取1.4万人,比高考喊的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的功利赤裸裸口号里面的概率要实用)

古代进士录取人数是凤毛麟角。而现在几万几万的招,以前一般科举三年一次,一次遴选300-400人。现在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动不动就招收有编制的几百号人,不得不叹服:现在国家真是缺人,解决就业有办法!

古代选拔是分级制度,层层优选,优中选优。现在也差不多,但是古代有行政级别划分。先是秀才,后举人,在国考。属于上下等级关系,非常严格的。而现在叫国家公务员会考,先看成绩,后看脸。从这个意义来说,现在不叫国考,考出来的是普通的公务做事的公差。古代考出来就是官员。所以,把公务员和官员混同起来是现在公务员制度的一个鲜明特色。

要参加古代国考非常的不容易,可以说难于上青天!寒窗苦读加天赋加背景才能做天子门生。就是说要有真才实学,要有经纬天下的素质,还要有路子!

如果剔除现代社会教育带来广泛学生综合能力提高不谈,就从考生人文素质方面比较现在国考和古代科举制度。高考的学生不如秀才。考了985,,211才可以勉强叫秀才。如果参照古代科举,现在高考水平,也就是个把童生了吧。所以有的用人单位在招聘大学生的时候,不要抱怨现在大学生素质低,能力差。一个打游戏,找人替考的‘童生’你能要求他干嘛?更可怕的是这些人还有的一下直接进入国家权力中枢部门。这才是真正的危机!基础或底子不行,恶补,培训都没有。于是一些‘聪明‘人就开始在其它方法上走捷径了:‘混’八面玲珑,多方营造……各种乱象都来了。


至于国考的比较,我们用两组数据来说明一下在明朝想要参加国考之难:

明成化(公元1465——公元1487年)到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明朝全国生员(秀才)25-35万,选拔大概3万人参加乡试,每三年一次,一次录取举人1160-1190人。大概录取率4%左右。

隆庆(公元1567年——公元1572年)以后,全国生员(秀才)35-50万,有志向和机会参加科举选拔的38000-45000人,每三年一届的乡试录取1190-1415人,录取率3.1%。录取率大概1.57%。但请记住,这个还不是国考,参加进士考试(会试)才是国考。这个才是真正的金榜(能拿俸禄)

貌似录取率也不低?比起国考的1.57%来,似乎还不错的样子。可这还没开始呢,因为来年参加的会试才是真正的国考。

从景泰(公元1450年——1457年年间,会试差不多有3000-4600名举人参加。录取人数只有300-400人的会试,平均录取率为8.6%左右。从这个数字看,接近10%,但是结合乡试的人来统计比例,则只有0.34%。再加权到三年一次,则只有0.1%左右。名副其实的千里挑一!如果加权算上秀才的人数,比例直接降为:0.011%,和2017年全国公务员考试最热门的职位录取率相当,直接万里挑一!那可是真正的国家人才了:文韬武略,胸怀锦绣,识四维,修八德。能著书立说,拿笔能写,人前能论,能甄别善恶忠奸。和现在的万里挑一在人文素养上也高出十万八千里!有些年轻人不知道天高地厚,认为考了最热门的公务员就很牛逼了。其实,和古代的那些进士相比,没的比。拿国学传统来看:古代人才讲究琴棋书画,唐伯虎,范仲淹,苏轼……。光四书五经要熟背,还要能倒背,要不考经文的‘八股文’根本无法写,比现在的公务员行政是要难太多了。


回到上面,现在高考胜利者语文水平不如秀才的原因如下:读书太轻松,要求太低。标准太容易!

四书之首是《论语》正文只有一万五千多字。但是朱熹注释集注就有十一万字。其它经书及注释不下几十万字。就是说,学语文,不背诵40-50万字就是小学一年级。所以现在搞诗词大赛只能搞背诵,因为读的太少,背的太简单,脑子太空,写不出。也就是说,现在高中毕业生在语文方面和以前的秀才差的很远!

有些人抨击现在的应试制度,却提不出更好的解决方案。那就是说,目前的高考,中考,还是比较科学的。符合选拔基础人才,符合社会阶层流通的。问题不在考试,而是考试太简单。从而降低了人才的标准,考试的标准。也影响了国考人才。公务员最重要的素质就是人文素养,如果要建立人文素养考核,很大部分就是语文能力。再加上各种复杂原因,国家出现了人才荒。无人可用,滥竽充数最终导致改革,法治,外交出现窘迫境况!出现顶层设计混乱,朝令夕改,盲目攀比,机械执行,劣币驱逐良币的庸才循环!

现在国家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学校开始注重语文教育了。相信将来有能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贤才良士了。


所以,一定要延长基础教育,增加人文素养教育比重。国家人才选拔应该参考科举制度的优点,反思现在的遴选考察存在的问题,如专业,年龄等等。则复兴中国幸矣!中国梦幸矣!

高考并不是一考定终身,和人才有时候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也正因为如此:

高考并不是六月的事情,而是一生的事情,因为奋斗的人生,永远都在高考-赛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