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国之春》-愿冬日之夜,内心的深处的旋律赐我们温暖。

世纪湖湘 美人狮LIONEFINE 2020-02-12

不觉送走秋天,树叶渐渐飘落的稀疏起来,突然想起故乡的冬天。

不知何故,只是脑子里却一直回响着《北国之春》。

已经记不太清楚什么时候第一次听到《北国之春》的。于是极力想从浩渺的记忆之海找出些痕迹来。我花了一个下午来把二十多年的残留于记忆的片段重温了一次,庆幸的是终于找到点痕迹。


似乎在从香港往洛杉矶的途中,那时应该已经是寒冬了,海面上薄薄的寒雾泛起。偶尔经过白雪恺恺的阿留申小岛,那些小岛一片宁静,虽然冷冰冰,却透出一丝柔和。也许陆地对于那时的我们来说本身就是一个亲切的字眼。旅途的疲惫往往会把思绪送回温暖的家乡,那冬日柴火的炉子,使得记忆里故乡冬日非常的温暖。特别是大雪纷飞,飘洒故乡天地间之时。回到家里,我母亲慈祥的笑着帮忙抖落雪花,我们大声打闹着冲进大雪里,呼吸白雪的圣洁是最开心的事情……


那些异乡漂泊的日子,心灵变得非常的敏感。大抵是突然从喧闹的世界到了一个单调的世界而变得无所适从的缘故。于是自己提醒自己多带些笔,本子,唱片。果然后来派上了大用处。或许人对自己面临环境是多少有些预感的,所以会有些自觉不自觉的举动,以应对环境的变化。

那些日子里,心中的所感所想,在夜晚会沙沙的飘落,积累了好几本日记。一些与离别相关的低回旋律会很快的让内心充满温柔。对了,应该就是那个午后,圣诞节的火鸡已经溢出浓香,五彩缤纷的娱乐室的圣诞树也已经装扮好了。一只不知名的曲子一遍又一遍的响起,所有的人听了低下头。同样,我也感受到一种特别的体验:非常舒服,说不出来的忧伤。我能感觉到所有的人心里都会有同样的触动。后来知道那个曲子就是《北国之春》!


回深圳的时候,有人送了我一盘专辑,记得是邓丽君和蒋大为版本的综合,都有《北国之春》单曲。从此,《北国之春》开始每日陪伴着我,陪伴我身心俱疲的漫漫日子,陪伴我在摇摇晃晃中进入梦乡,陪伴我把心烦意乱一丝丝的安静下来,说来也奇怪,这个曲子似乎有一种神奇的力量。百听不厌。我想如果有一只曲子让你千百次都听不厌的时候,这只曲子应该就是你自己的心声,应该就是那个夜深悄悄与你心灵对话的灵魂吧。

不由得抽空查阅了下《北国之春》的相关资料。原来还担心有《关东军人之歌》同样背景而诞生的军人思家之曲。当知道这首全球15亿人喜欢的民谣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来自一个音乐家灵感迸发创作之后,心里非常的开心。也被这首哥的创作由来深深感动。


故乡应该是占据一个人一半生命。不管在天涯海角,还是年老冥思。故乡的烙印与生俱在。故乡永远是人们心里最柔和的那部分,最温暖的色彩。在年幼时候故乡所发生的,是与童年熔合一体的。而那些独特的情境,童年的成长之时心灵的碰撞会永远的成为脑子里面那些储存信息。有可能平时那些信息只是安静的躺在那里。他们在沉睡,也在等待一个信号。当某一天,某种体验像一把钥匙,把往日童年的那些片段不经意打开,那些片段就会如同流水一样泛滥到无法收拾。会让人泪流满面,回忆不断。让诗人吟唱,英雄低首……

在我们心里总会有那些镜像:外婆的笑容,爷爷的呵护,土地上面的辛劳,父兄的关爱……正如《北国之春》里面的那些独木桥,白桦林,喝小酒的日落,艰辛的印记……

人类之于故乡的情感,和东西无关。音乐之于生活情感的体验,与种族无关。各种不同文化的人群往往能够产生有关爱,尊重,怜悯的的相同认知,并进而产生共鸣。


我们可以钟情中国古典音乐,与同时对维也纳歌剧充满喜爱并不矛盾;我们听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产生的愉悦可以和听莫扎特的小夜曲一样;我们为雨果《悲惨世界》里面人物深深打动的感触也不会比《红楼梦》里面悲剧的人物命运带给我们的惋惜少一些;战地医院的医生抢救己方伤员尽职程度与救治俘虏的性命也会一样付出。

释放内心的音乐可以治疗忧伤。徐缓思念,寄托哀思。前提是真正的内心的情感与声音和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共勉。


在异乡的冬天,听一曲《北国之春》应该是重温故乡冬日一起的好时候。总会情不自禁的想回到故园。如果正好能选择一个雪花飘飘的日子出现在双亲的面前。那一定是人世间最美的画面了。我之于雪的体验加上故乡冬日独特的记忆。会在每一个冬日抚摸游子散乱的情绪,默默的温暖未知的前途。

正是:雪漫故园是归时,天涯海角最情痴。此恨无关昨与今,一腔愁绪无尽期!

愿冬日之夜,内心的深处的旋律赐我们温暖。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