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洞见:中国10亿酒盲是怎么炼成的?

世纪湖湘 美人狮LIONEFINE 2020-02-12

导读:

1.酒之名与利

2.红酒酒盲

3.国酒趣事与酒盲

(本原创文章3000字,大概需要3分钟读完。却一生获益。)

只听说,人为名利所累,还没有听说过酒为名利所累的。

先讲一个故事

湖南某地是有名的将军县,盛产稻谷酒。外地调来的县委书记善饮。不喜本地酒,尤其喜欢喝五粮液,因为是名酒嘛。于是专门从五粮液经销商那里定制了一款‘将军宴’用于政府招待。特此声明下,这个当然是很久以前的故事了。

书记对自己的酒当然深信不疑。大会小会胡吃海喝不亦乐乎。自己小车后备箱经常塞的满满的将军宴。

一年,  出差经过宜宾。五粮液酒厂尽地主之谊,拿出自己生产的酒款待。书记皱眉头,连呼五粮液味道不正宗。

后传为笑谈。酒是好酒,却为名误。

 

世界上有文盲,法盲,音盲,美盲,艺术盲,思盲,情盲……。这个不新鲜,大家都知道。

但没人知道还有酒盲。没错?真的是有酒盲。

泱泱中华,酒文化是我国文化中最深入人心的。

据调查研究,全中国有14亿人。从不喝酒的只有3亿人,按此推算,11亿同胞是经常或偶尔喝。这个庞大群体当然包括男人,女人,老年人,年轻人。

真不是骇人听闻,他们全部都是酒盲。

他们喝红酒,黄酒,白酒,米酒,配置酒,药酒,进口烈酒……

从颜色上分,其实只有两种酒:代表开心和悲伤的;

从原因来分,无非就是爱酒和场面之分;

从成分来分,无非就是酒精和水或其它汁液混合而已;

从场面来分,无非就是名和利。如风流雅士诗词唱和之酒和应酬之酒。


关于人的名利,林青霞巩俐合演版《天龙八部》电影里面有经典的一出。

话说丁春秋率领众弟子轻轻松松灭了武当后,众弟子高唱赞歌浩浩荡荡杀向另一武林泰斗少林寺。

众和尚闻说,纷纷收拾金银细软,准备逃命。

方丈自知少林浩劫难以避免,见众僧如此,只有叹息,但是欣慰的看到希望:虚竹小和尚一人还在虔诚的念经拜佛。决定让虚竹带着易筋经去找逍遥子挽救少林。

方丈问了虚竹一个问题:窗户外面看到什么?

虚竹:很多师兄在逃命

方丈:错,只有两个字:名和利

电影虽然是编撰,但却是现实。看看现在的寺庙道观就知道了。

连修行多年,慧根最深的少林寺和尚都如此,何况凡人

熙熙攘攘,皆为名来。纷纷扰扰,都为利往。

瓶瓶罐罐,俱称名酒。酸酸甜甜,其实无异。

世间非独人为名利所苦,连物也会为名所苦。

透过古往今来,世上的人和事,普通人的人生无非就是名利;

看那世间琳琅满目各色名酒曲,都为名利而存在,为名利所累。

 

1.红酒酒盲

红酒是舶来品,爆发却在当代,国人富起来后。最近的20年的时间里,跻身为中国酒类快消品第一。根据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葡萄酒消费量初步统计达17.2亿升,比2015年增长6.9%,增幅位居全球之首,大概300亿美金。

红酒本身是一种普通酿酒文化。进入中国后,中国人很快就发挥本土超级创造力,就像发扬马克思主义一样,很快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红酒文化。

对于崇洋媚外的国人来说,外国的自然是有品味的好东西。

最初是有品味的上层人士享受,以显现出非凡品味。

品味是一种毒药,在国人改革开放富裕起来后,果然很快就中了红酒的毒。

一些红酒商家很快就发现了巨大的商机,红酒品味文化将会是非常好的卖点,有了钱,谁不想被人说有品味啊。

西服,领带,汽车都不新鲜,还必须手指拈高脚杯晃晃红酒杯才有绅士风度。

果然,红酒很快风靡一时,征服大批暴发户。


90年代洋酒就是潮流,身份,地位,品味的象征。

再后来,聪明的红酒商家借鉴保健品的成功经验。使红酒和本土养生文化自由深度结合,目标是更广大的普通中国人。果然,怕死爱美的国人全部诚服。一时间,大江南北,男女老少通吃,迅速攻占城镇消费群体。

喝酒的方式也大为改观,先还小口抿,后来就整杯干了。美名其曰,干杯就是喝干。

红酒无非是酒精和果汁混合或果汁发酵后的含酒精成分混合而已。但,经过有文化的人的包装,冠以文化的内涵后,就是贵族头衔,美容上品,救命良药。

可是,从来没有看到哪个人喝了红酒长命百岁,如果这样,撒切尔夫人喝英国女王就不会退休喝退位。

也从来没有听说哪个明星喝了红酒貌美如花如妖精一样不老,要不韩国人的美容医院就不会在红酒兴起后20年在中国大陆门庭若市。

至于降血压血脂就更是荒谬。任何红酒里面成分经过人的强大的肠胃以后,都变成了日常饮食经过肠胃的以后形成的养分(这个可以当成一条定律)。

但是,或许红酒喝在口里,高兴在脸上。

和其它奢侈品一样,用在身上,高兴在心里。

是纯存在于意识里的一种高级体验而已。


红酒凭昂贵征服了土豪,凭品味征服了精英,凭文化意淫征服了男人,凭美容噱头征服女人。

后来,还有红酒期货,更与资本,骗子与本土保健结合。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一套的似是而非的颠倒众生的理论。

红酒流行到传销阶段是最高阶段。据说,有人把做实业,炒地产赚来的钱全部买了进口红酒,买了一千年也喝不完的红酒。

如同后来的蓝莓汁,绿豆,沙棘,胶原蛋白……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产品不可怕,就怕产品产业化。

像医疗,教育,官僚…….

产业化后,会裹挟一切的。人,资本,政策……

因为疯狂的产业后面的链条又长又大,惯性巨大,能量惊人。

在一个奇葩的人的世界,什么都可以疯狂:郁金香,房产,文凭,特权,保健品,文物……

当然,酒疯狂一下有怎么不可能?因为人会疯狂。

荒谬要么来自无知,要么来自无耻。

疯狂则是中了荒谬的毒。而名利场中,荒谬是正常的存在。

 

一切为了装,在装的世界里,人或许与生俱来,带有名和利而疯狂的天生基因吧。

 

由于崇洋媚外是不可避免的,红酒还情有可原。那么正宗国产的黄酒和白酒呢!

同样荒谬与疯狂。

 

酒的成分就是乙醇和水。乙醇就是酒精。据百科解释:乙醇(英语:Ethanol,结构简式:CH3CH2OH)是醇类的一种,是酒的主要成份,所以又称酒精,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易挥发,易燃烧,不导电的液体。有酒的气味和刺激的辛辣滋味,微甘。有些地方俗称火酒,是可再生物质。化学式也可写为C2H5OH或EtOH,Et代表乙基。乙醇易燃,是常用的燃料溶剂消毒剂,也用于制取其他化合物

按照这个定义,科学的推究,可以得出。任何酒只有一个主要味道,那就是乙醇的味道。辣味,有酒精的特有醇类芳香。

也可以推出,任何含有乙醇的酒精饮料(酒)味道都是一样的:辣味和后面的甘甜。

 

某巨富,喝必茅台,还引以为豪,向别人经常炫耀。还担心别人的茅台不是正品,每逢聚会,必定自己带茅台赴宴。大家自然乐得喝他的‘正宗茅台酒’

有一次赴京,保利集团招待,拿出矮嘴茅台酒。因为东道主级别高,巨富不好自己拿酒出来。勉强喝了。餐后,神秘兮兮的耳语领导,意思是改天寄送几瓶茅台给领导尝尝。

领导说,天下正宗茅台,聚于京城。其它地方的恐怕是多出来的。

后来巨富偶然得知,正宗的茅台根本没有机会在市面流通。因为特供都不够呢。

这里不管正宗不正宗,就说说酒盲的知识。


按照酒精百科定义,不管酱香,清香,浓香。都是酒,也就是都含有酒精。酒精辣味,通常白酒的香味,要么来自粮食香味,要么就是调出来的。

没有粮食香味的白酒都是添加剂兑出来的

至于酱香,就更好解释。白酒中有某种粮食发酵成酱的杂物而已。

至于说口感,如果说辛辣,就是正常的。如果没有辛辣或没那么辣,那就是添加了口味改良的添加剂或掺水变淡了。

记得某年,某名酒朔化剂事件不了了之,以一瓶盖抵罪草草了事。

任何名酒,没有一家可以堂堂正正请SGS(通标检测技术)出最严格的检测报告的。如果有,就不必拿巴拿马铜杯金奖来说事吹牛了。

呵呵。这个成分分析和红酒又可以一拼了。

也许,某天名酒们集体走下神坛的故事都一样。


中央电视台曾经报道某酒厂,化学品超过几百种。某酒厂,这里不能明说。大家可以自己查,反正是全国名酒厂呢。

那些言必称名酒,喝必讲酱香的人就是典型的酒盲…….

人为名所累,酒又为人所累。把一个好端端的乙醇化学名称弄的不堪重负,尴尬不堪。又是文化又是底蕴什么的。

再谈谈那个跨省巡捕药酒之类,和红酒是一样的。本来按照《本草纲目》白酒(酒精)本身传统认为白酒有活血通脉、助药力、增进食欲、消除疲劳,陶冶情操,使人轻快并有御寒提神的功能。饮用少量低度白酒可以扩张小血管,可使血液中的含糖量降低,促进血液循环,延缓胆固醇等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对循环系统及心脑血管有利。

既然如此,何必多此一举,酒内加药,因酒抓人呢?也是荒谬。

如果有人问,全世界最大的教育市场在那里?想都不用想就可以回答:咱们古国啊。


名利乃身外之物,人尽为之亡。

酒乃穿肠毒物,人全为之贴金。

太史公说:名利无罪,都说名利累人,而累及酒,实则人害酒矣,不亦可笑乎!

真正的好酒当然还有,这里还是点明下好,比如湖南平江石牛寨的世纪湖湘白酒就是这样的。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