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 | 为什么这些名导演要选择黑白拍摄?
新片场学院
专业的影视教学平台
纵观影坛,近20年来涌现了不少黑白电影的佳作。其中既有《疯狂店员》这样纯粹的黑白片,也有像《罪恶之城》运用电脑特效完成彩色和黑白对比的风格化作品。
每一部选择用黑白形式来表现的电影,都是导演对于美学的一种选择。这一次,我们截取1990年之后的黑白电影,来看看为什么这些导演们都要选择黑白拍摄。
《八月》
导演:张大磊
出品年份:2016
《八月》用了黑白片的形式,来渲染编导的记忆。它的黑白形式关乎当时的记忆,那是一次记忆的回放,关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最好的色彩就是黑白。
黑白是电影最初的形式,导演张大磊想要背着电影史彻底地开始一回。当大家费尽心思玩技术时,《八月》这种不是技术的技术反而成了它的特色标签。
就像这部影片最开始用过的一个名字《昙花》一样,即使儿时的那段日子生活很艰难,即使在拍这部电影的时候又遇到很多问题,但是这些日子就像昙花一样是绽放过的,在张大磊的记忆中留下来最珍贵的回忆。这或许就是他在《八月》想要表现的感情。
“可能是气质上比较符合台湾新浪潮时候的感觉吧,影片的态度也比较像台湾朋友常有的轻柔的态度,不会有那么强烈的批判色彩,很克制。”
“再一个就是近几年大陆没有出现这样风格的电影,其实这个电影很老套的,我的朋友都说跟时代脱节了,现在的人更快,思维更丰富,不习惯慢节奏,也很难有很多的时间来沉静下来。台湾现在其实也很少出现这样的影片了。或许《八月》勾起来大家的回忆,我不敢承认这个片子多好,但气质上情感上可能让他们不愿意放弃。”
《南京,南京》
导演:陆川
出品年份:2009
关于为什么将《南京,南京》拍成黑白片,陆川解释过很多:“要是中间出现一穿红衣服的就是更大的冒险,当时有人提出让其中一个人穿红衣服电影,我说你一定是斯皮尔伯格派来埋伏在这的,等将来片子拍出来就说陆川又抄袭了。“
“我觉得黑白电影是对历史更好的解读。我在想这个事的时候,第一个印象就是黑白的。通常电影会给人以想象,这些想象都是黑白的,我就不想把它再上颜色了,我在家里看奶奶留下来的照片,它都是黑白的。因为我不知道那个时代的色调,给我感觉只能是黑白的。但拍摄是用的还是彩色胶片,记得有一次在现场,监视器忘了调成黑白的,投资方一看说这个颜色不错啊,我们赶忙就把颜色给关了。”
把《南京,南京》拍成黑白片,效果如何,也是陆川自己最清楚:“黑白的更好,因为我觉得观众不需要去看到这些颜色,需要看到的是这些活动的影像,是这些事实。另一方面,我觉得黑白给我一个特别大的帮助,就是血,如果真的是彩色的话,我真的不知道这么多血怎么处理。在电影里基本上看不到血,都是黑色。”
“像大屠杀场面,有一个镜头是日本人站在那里,起来扣拍,四万多人躺在地上,整场戏的收尾镜头。我看过香港人做的备案,没法看,全是红色的,做成黑白的是仪式感,没有了生理上的刺激。”
《鬼子来了》
导演:姜文
出品年代:2000
关于为什么将《鬼子来了》拍成黑白片,姜文在接受采访时已经说得相当清楚(《我的摄影机不撒谎》):“其实在拍《阳光灿烂的日子》时,顾长卫就提过能不能拍黑白的,因为当时的技术手段和人员设备都不是特别齐全,其实黑白片对摄影师来说是一种挑战。
这次在戛纳电影节上人家认为我们的电影来势汹汹,就是认为在今天,有人居然拍黑白片,是对全体影片的挑战。因为很难,不容易拍,你很不熟悉。为什么这么做?不是形式的问题,而是内容。看过的人都意识到,根据《鬼子来了》的故事,它的色彩本身就是内容。为了影片最后砍头的那抹鲜红的画面,值得将整部电影拍成黑白片。”
《鬼子来了》虽然在国内禁映,但其成就显然是遮蔽不了的,该片在2000年5月21日获得戛纳影展评委会大奖。2002年日本“每日电影奖”评奖中摘取最佳外语片大奖,在日本观众中引发了对战争和人性的深沉思考。
而最了解《鬼子来了》价值的还是姜文自己:“我从小就对历史感兴趣,我想拍《鬼子来了》,其实是想对自己三十五年来的生活做一个总结,对恐惧、对爱、 对死亡的感受。是什么引起恐惧?为了摆脱这个恐惧,是远离死亡,还是接近死亡?这些都是我三十五年来脑子里和心里的感受。我想把它表达出来,正好有这么一个故事,往里面一装,合适。”
正是借助黑白影像和片尾鲜红的血色,《鬼子来了》才具有了姜文所要的引起恐惧的力量。
《辛德勒的名单》 Schindler’s List
导演:斯蒂文·斯皮尔伯格
出品年代:1993
早在1982年,美国音乐公司的希德·辛伯格就建议斯皮尔伯格拍摄《辛德勒的名单》,而在得到拍摄权之后,他却迟迟不能下定决心开工,他认为自己还不够成熟,他当时希望由罗曼·波兰斯基或者西德尼·波拉克导演这部影片。直到他看到新纳粹蠢蠢欲动,斯皮尔伯格才决意把《辛德勒的名单》拍出来。
把《辛德勒的名单》拍成黑白片是因为斯皮尔伯格希望影片具有纪录片风格,而他的摄影师贾努兹·卡明斯基在研究了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之后,发现只有使用黑白影像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卡明斯基希望这部影片能够超越时间,观众不要注意到影片的拍摄年代。斯皮尔伯格还提出:我看过的所有关于大屠杀的照片,都是黑白的。
毫无疑问,《辛德勒的名单》是斯皮尔伯格的巅峰之作,该片在1994年的奥斯卡上获得了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导演奖在内的七项奥斯卡奖。《辛德勒的名单》 还是影史上的最佳影片之一,在美国电影学院评选出来的百年百部影片中名列第九。
如斯皮尔伯格和他的同事所愿,《辛德勒的名单》已经成为超越时间的经典之 作。而其震撼人心的力量部分来自于纪录片式的写实风格,黑白影像带来的凝重、压迫感和令人信服的真实感。
《辛德勒的名单》虽然是一部黑白片,但也有部分场景和人物是彩色的,给人印象最深的穿红色外套的小女孩,在一片黑白灰之后,她显得格外醒目,令人过目难忘。这种效果正得自黑白影像的基调。
《艾德·伍德》Ed Wood
导演:蒂姆·伯顿
出品年份:1994
艾德·伍德何许人也,竟要劳烦蒂姆·伯顿大导为其立传,而且导演片酬分文不取?
答曰:艾德·伍德全名小爱德华·戴维斯·伍德,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一位独立电影奇人,他对电影的热情无人能敌,为了把电影拍成,他发动所有熟人和不熟的人,包括父母、女友、邻居、牙医,甚至是屠宰厂老板。
他专拍恐怖片、色情片等格调低俗的类型片,但思路异于常人,这从他影片的片名就能看出:《原子新娘》,《来自外层空间的九号计划》,他因所拍影片质量低劣而被嘲笑为“史上最烂导演”。
当初,是南加州大学电影艺术学院的在校生斯科特·亚历山大和拉里·克拉泽斯基注意到艾德·伍德的故事,并写成一个10页的大纲。
当伯顿经制片伙伴推荐开始研究艾德·伍德生平时,被他“写作剧本时,仿佛自己是要拍《公民凯恩》”的激情打动。
另外,艾德·伍德与其偶像,默片时代的明星贝拉·卢格西之间的情谊也让伯顿产生深深的共鸣,因为伯顿自己就曾与偶像——恐怖片明星文森特·普莱斯两度合作。
伯顿决定拍摄《艾德·伍德》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该片是一部由角色驱动的影片的,而不是像伯顿以往的影片那样,由风格驱动。
之后,他进一步决定把《艾德·伍德》拍成黑白片,原因是,艾德·伍德就是黑白电影时期的人物,黑白影像“适合影片的素材,这片子就该拍成黑白的。”为此伯顿甚至不惜与哥伦比亚电影公司闹翻而转投迪士尼。
从影片的实际效果来看,伯顿当初决定以黑白代之以彩色是非常正确的,虽然这也部分导致了影片票房的惨败。所谓内容决定形式,以黑白影像表现黑白电影时期的电影人,无论是风格还是氛围,都异常和谐。
此外,伯顿在片中大量使用了黑白电影时期常用的字幕卡,花体字的片头片尾,这些如果放在彩色电影中,就会显得突兀。
一个好的导演就是这样,他像是军队的最高指挥者,一部影视作品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导演的素质与修养;一部影视作品的风格,也往往体现着导演的艺术风格和性格,更能体现出导演看待事物的价值观。
成为一名优秀的电影导演需要学会什么?
新片场学院上线的《电影工业级导演全流程课》是目前全网最系统、最全面的导演课,内容覆盖创意剧本、视听语言、场面调度、表演指导、摄影、美术、录音、剪辑等各个方面。
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导演的创意思维,建立剧作基础、执导电影的基本观念,掌握导演的基本技术,指导演员表演的技巧,掌握电影摄影基本技术,并学会使用常用的电影摄影设备知识、美术基础、电影录音、剪辑等基础知识,从而可以更轻松的与摄影指导、美术指导等团队成员沟通合作。
试听课1 希区柯克电影故事版分镜头动态预演
NEW
戳二维码了解课程详情或点击【阅读原文】
立即购买●干货 | 大导演们都喜欢什么电影?这份片单够你看到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