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不是药神》调色指导: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电影调色师丨New Talk分享会总结

朴相洙 新片场学院 2020-02-18

Hi,我是大白。之前我们邀请到 电影调色师@朴相洙 分享:【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电影调色师

有5202位朋友报名学习


以下是分享会 部分内容


分享/卓扬,整理/平平

排版/平平



文字稿内容从以下5部分给大家来分析 


调色基础了解

调色与技术的关系

调色与其他部门的协作

电影调色师要具备的素质与修养

调色的准备与制作过程


调色基础了解


调色是什么?


调色是拿到一个电影,按照既定目标、呈现风格、故事脉络来做,调色师最重要的是了解电影。


如何了解电影?


1.要了解电影的故事是什么。

2.了解导演想要表现的是什么。

3.了解目标观众是哪个群体。



以下图漫威的电影为例:




图片中的色调跟现实颜色、灯光都不太一样。这种商业大片为什么这么调呢?


主要原因是他们希望观众忘掉现实,进入到电影世界。电影中的很多元素:摄影、特效、音乐跟现实中都有所区别,给观众带来比较新鲜的东西。




这是娄烨导演的电影《推拿》。颜色调的跟现实稍微接近一点,但是跟现实又有点不太一样。


主要原因是电影人物本来是盲人,因为某些事突然复明了,但复明后的他感受世界跟常人不一样。所以我做了颜色区别,包括血色跟现实也不太一样。


     


这个图片是科恩兄弟的一个片子,里面的颜色也是跟现实中不太一样的。


科恩兄弟是电影里面比较特殊的导演,他故事中的每个人面对事情的时候,有的暴力、吓人,或是有另外一种感情,所以他的电影都是按照感情来调色的。这个片子看起来对比度大,蓝色跟绿色多一点。



 

这是斯皮尔伯格的电影,导演想要表现战争的紧张感,但是当时没有调色,所以通过摄影的手段表现电影的紧张感。


调色与技术的关系


大家一直误会调色最重要的是对颜色敏感,但我觉得调色最重要的是忘掉调色。


首先,了解导演想法,故事内容与架构和观众群,这些都与调色息息相关。调色不是为了颜色存在的,调色是为了电影存在的。调色是辅助导演表现故事,是辅助性而非创造性的工作,调色师要做的事还是符合电影想要的东西。


其次,比较重要的是对媒体的了解。现在跟以前不太一样,以前是胶片时代,虽然现在美国几个大导演还是用胶片来拍片,但是就国内来说,胶片基本没有了,我们需要了解数据时代的特性。


 

      

这张图片是美国Nefilex拍的第一部网剧《纸牌屋》。当时RED是比较新的机器,不是那么普遍的数据摄影机,这是用6K的分辨率来调的。


当时导演对数据摄影机不太了解,花了很多的时间来研究。RED拿到之后,他开始了解这个摄影机的特性,开始做研究,做成这种调子。


没有人去过白宫,墙面是白色,肤色调成了稍微带点绿的颜色。为什么他们这么调?


这部网剧的背景是现代的总统,跟咱们理解上的传统意义上的总统不太一样,这个世界的美国总统杀人还色情。按照普通的色调来调,肯定很多人觉得这不是一个故事,有可能跟现实有点接近,进而产生误会。所以,导演想跟现实脱离。

 



      

 

现在所有的摄影机包括人,都对绿色比较敏感,蓝色跟红色相对不太敏感。


导演了解这个技术之后,拍完网剧,通过画面处理的公司来进行包装,发现绿色通道可以去干净,红和蓝色通道去不干净。他们就去掉蓝色跟红色通道,最后用绿色的通道来重新做了蓝色跟红色通道,然后再做了一个完整的画面。


这部片子特别干净,基本上没有颗粒,都是用这种技术来做的。但是现在目前为止,所有的摄影机都不能做到这种技术,只有后期才能做到这种程度。





这两张图片也是用同样的技术手段和处理方式来做。红色跟蓝色的通道去掉,用绿色通道重新做蓝色跟红色通道,重新做了一个画面。


这项技术为什么那么重要呢?


主要是他们做非实拍3D,非实拍3D转3D要抠边,抠边有颗粒的话是不干净的。所以导演决定先做干净的画面,然后开始转3D,这样转3D的效果会比较好。《霍比特人》开始全片是这么做的。

 


我其实本来不想要说那么具象的东西,但为什么说呢?


一方面,调色得了解技术上的东西之后,才能在拿到画面之后知道怎么做比较好。所以我们不光是调色,还要考虑画面本身的本身的东西。光、颗粒或者是画面的特性,这所有的东西找到一个平衡,才能开始做调色。


另外一方面,调色得了解摄影技术。摄影技术指的是摄影机、镜头、拍摄的方法、灯光的了解都需要。这个包含摄影机的宽容度、镜头的特写,每个镜头的按照也不一样,每个镜头表现的感觉也不一样,有的镜头是暖的、有的镜头是冷的、有的是没有特性的,静态动态不一样、高速还有低速的拍摄产生的动态模糊等都需要去了解和学习。


 

      

 


这两张图片是斯皮尔伯格的战争片,看起来都是日光拍的,但其实都是打灯的。


第一个画面,后边的人物比较亮,其实一般来说是不太可能的事。这都是灯光的手段,外景也是打灯,打灯是为了要突出一部分,暗一部分。


第二张图片是有暗照的,是摄影机自然产生的暗照。我们拿到画面开始调色时,暗照要去掉吗?这得看片子才能确定。


这个段落是用纪录片的形式来拍的,纪录片有暗照也好、虚也好、镜头晃动也好,这都是无所谓的。这也是为什么观众觉得这是现实中发生的事。

 

调色与其他部门的协作


除了摄影技术之外,调色还要考虑其他的因素:声音、作曲、剪辑和特效等。大家可能按镜头或者场次来调色,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得要听一下声音,看一下那剪辑为什么他们这么做,全部了解之后决定往下怎么调。

 

简单来说,大家都要思考电影本身。电影是由很多部门一起协作的,美术、声音、摄影、剪辑加上调色,不能特别突出某一些东西,电影才是完整的。电影想要说的是故事,不是颜色,不是摄影,不是美术,不是技术。


最好的电影是看完之后,我了解故事或者受到感动,有一个心理上的一个变化。不是眼睛来看了,就画面好看是挺好的、音乐挺好的。我觉得这么来说电影已经失败了。某一个部门太突出了,这是一个问题。

 

     

      

这是《杀手》的一个画面,基本上自然光拍的,北京六七点钟的黄昏状态直接拍了。这个段落环境声,音乐低频比较多。我不知道他们开始做的时候是先做画面才做音乐或者声音,还是反过来或者同时做,但是不管怎么样导演想要的整个风格,在这样的环境下拍完了。


从观众的角度来说,这个画面的自然环境有一点儿孤独感。导演想要的是这种感觉,这个片子五到七天就特别短的时间调完了,主要原因是导演现场差不多完成了他想要的东西。当然拍的好,但同时他也没有突出摄影的痕迹。


 

 

同一个片子里边还有这种画面,就是军队常用的红外线。他们拍的是温度,不是画面本身。为什么这么拍呢?是因为要表现现场的感受。

            


这张图是紫外线的表现的方式。有一个摄影机能拍紫外线的画面,左边一个正常的画面,通过紫外线拍就是右边画面的那种状态,当然他右边的脸是涂了特殊东西。反正紫外线感光的画面是跟肉眼看不太一样。

                                 

为什么突然说这些呢?现在是数据时代,很多的东西我们可以通过感光器、紫外线的摄影机、红外线的摄影机等来表现导演想要的东西。

 


      

 这个画面除了人物之外,周围环境有点虚。当时这个片子拍的时候外面放了烟,通过特效来做这种画面。但现在有一种镜头Lensbaby,可以拍成这种画面了。这种画面剪辑上需要可以加,剪辑不需要可以拿掉,这是数据时代的魅力。

 

我调《药神》的时候,印度那部分有一段放烟的画面,现场不可能百分之百控制烟的浓度,我调的时候是通过这种左边和右边虚掉,或者是加一点烟合成的手段来表现导演想要的东西。

 

     






      

 调色得了解自然环境。我现在发的都是自然环境的状态:日出、中午或者日落,还有特别干净的画面,最后一张图是相当于光控小的风景的图片。


所有的颜色是大家觉得都看过的那种画面,开始调的时候要知道基础的颜色是什么。最近调的一个娄烨的还没上映的电影。那个电影有一些画面我真没调色,将近有五六十个镜头没调。


没调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拍完的东西已经没问题了。调色不是非得要调颜色、调亮度,拍摄现场的光线,或者是的自然产生的颜色好看的话就不调也是调。


     




       

这是电影截图,画面风格特别浓,环境画面、风景画面都有,除了最后一张图之外,基本上跟自然环境一样,导演想要的也是现实中发生的一个故事,但要给他特别奇怪的感觉。


如果一开始就比较奇怪,颜色也好,风格也好特别浓的话,大家一下就知道出事了,那已经破坏了导演想要的东西。


第一张图到第三张图的颜色基本上接进现实中的颜色了,只有最后一张图稍微冷一点,当然这是接近片子的结尾部分。片子结尾,男一号的想法开始变了,稍微带一点冷色进去,看起来这个人物开始有变化,用颜色的手法来表现人物情绪的变化

 

其实现实是题材是比较难调色的,因为你得了解故事本身。要么是跟故事一起走,例如故事开始就是惊悚片,要么是惊悚片的路子直接走。或者是导演想让这个人物是这一开始特别普通,后来拆分成比较奇怪的人。


调色的准备与制作过程


调色之前要准备什么?


第一、电影剪辑结束之后以观众的角度来看一遍,故事讲的是什么,了解故事本身。


第二、  调色准备过程。拿到片子之后,准备资料,看了所有的素材之后,发现想要特别酷的那种画面。但是他拍出来的东西不行,现在有些东西能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可以试一试。


第三、  电影要百分之多少的调色帮助?不是百分之百的电影需要调色,很多电影是现场灯光的条件,或者是剪辑的顺序的改动产生的颜色上的变化,平衡了就行了。

 

Q&A


1.调色后素材给特效,还是特效后再入调色?


有些画面后期调的空间较小或者是提前要做一个风格,合成的东西比较多的情况下,光靠通道来调不太可能实现,这种匹配就要提前做完,最后再来细调。

 

2.前期能解决的事情就不要留给后期,老师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前期有的是要抓住演员的表演,如果来不及就后期来补。有的是前期能完成,但需要的时间周期比较长,比如灯光,花五个小时可以做到很漂亮的画面,但是如果一天拍一个小时,没有充足的时间,影响电影的拍摄进度,这种情况留给后期来做也没问题。

 

3.电影调色要遵从自己的审美认知还是要服务于观众的审美?


调色的最终目的是带给人以美的享受,但不可否认的是每个人的审美都不太一样。虽然如此,但基础的审美是必须。



精彩干货还未分享完 



扫码 听完整干货


新片场学院 New Talk 分享会

影视创作者的学习营

每周一期同行直播 免费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