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闪灵》幕后制作秘闻,你了解多少?
作为恐怖片经典,《闪灵》的热度经久不衰。近日,《闪灵》续集《睡梦医生》曝光首张海报,并发布首支中字预告,在粉丝中引发热烈欢呼,堪称有生之年系列,再度引发了大家对于《闪灵》这部经典的关注。
《睡梦医生》将于11月8日在北美上映,等了四十多年的续集,没有了库布里克,还能延续一样的恐怖吗?我们将拭目以待。在此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这些关于《闪灵》幕后制作的秘闻。
《闪灵》源起:从选故事到选角历尽艰辛
1975年,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执导的年代电影《巴里·林登》大获成功后,他意识到接下来应该拍一部拥有潜在商业价值的电影,“超自然”的题材成为他看中的方向。恰好,当时华纳兄弟制片公司将《闪灵》小说寄给库布里克,而库布里克一下就掉进这个故事里面,非常喜欢史蒂芬·金(Stephen King)在小说中把“心理状态”与“超自然现象”结合的主题。
库布里克在位于英格兰的埃尔斯特里制片厂着手场景搭建的工作,他希望按照时间顺序来拍摄这部影片,因此为了加快前期工作进度,他找来戴安·约翰逊协助他一起创作剧本。史蒂芬·金笔下的这个传统常规的鬼故事就被这两位编剧改造成了更具风格、更加恐怖的电影作品。
库布里克选择了老朋友杰克·尼克尔森来饰演男主角杰克·托伦斯。“他是个拥有缺陷的人,影片可以好好地利用这一点。” 库布里克的传记作者约翰·巴克斯特如此解释道——尼克尔森自身的问题能与电影巧妙融合,他在生活中真实的一面可以通过表演展现在观众面前。
然后,为了寻找“丹尼”,库布里克请华纳兄弟制片公司在地方报纸上刊登广告:“电影剧组征求男孩演员,年龄须介于5-7岁之间,不要求具备表演经验。”由于库布里克是在确定男女主角是杰克·尼克尔森跟谢莉·杜瓦尔之后才寻找丹尼,所以他特别寻找芝加哥、丹佛、辛辛那提三个地区的小孩,因为必须确保小孩的口音,会介于戏中父母角色的口音之间。
库布里克的助理一共花了六个月,从5000个男孩之中,挑选5位来做决定。首先先从照片挑选,再个别采访,以及录制他们的即兴表演,库布里克再透过录影带筛选。饰演丹尼的丹尼·洛伊德说,一共是经过5-6次的试镜跟会面,才确定得到角色,并被告知拍摄期大约是17周,于是举家迁往伦敦,但最后的总拍摄期果如传言:超过一整年。
关于127 次take 的传言
《闪灵》的主场景拍摄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这对杰克·尼克尔森和谢莉·杜瓦尔都是一次压力不小的经历。2016年11月,面容憔悴的谢莉·杜瓦尔上节目接受采访,表示自己状态非常不好,聊到《闪灵》的拍摄经历,表示与杰克·尼克尔森在楼梯僵持的片段,一共大概拍了127次(也有说148次),她总共拍了1年又1个月,在最后的9个月,她一周上工5-6天,每天哭12个小时,才达到那样的状态。
库布里克在1981年的采访中也表示,只有谢莉·杜瓦尔才能做出那样精湛的表演,而且的确花了很长的时间才能达到这样的状态。不过,在库布里克的采访当中也提到说,(那个场景)实际上只拍摄了5次take,而其中只有最后2个take是非常好的。
库布里克谈爆发性表演时说“演员通常一次只能做一件事情,如果只是把台词记住是不够的。”因此他总是喜欢多拍几次。库布里克表示,当他同一个take拍很多次的时候,通常是因为演员们不记得自己的台词,或对于他们的角色还不够熟悉。库布里克强调,演员如果只是把台词记住是不够的,因为如果演员在表演的时候,还需要思考台词是不是正确,就更不可能把情绪做好,甚至配合镜头的运动。
斯坦尼康的应用与突破
库布里克对细节的精致追求成就了这部影史上最具风格的恐怖电影。影片拍摄期间,他雇佣了斯坦尼康稳定器的发明者盖瑞特·布朗来执镜。在恐怖片里面,让观众有清楚的“地理”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样才可以在角色进入危险地方前,带起观众紧张的情绪。而《闪灵》的观众能感受到偌大旅馆的空旷跟诡谲,正是因为能有斯坦尼康一路跟着角色拍摄的关系。
盖瑞特·布朗曾说过“我并不是刻意创新发明,而是寻求能解决问题的方式”,这一点在《闪灵》的拍摄中体现的很明显。在拍摄《闪灵》前,布朗跟库布里克说,斯坦尼康可以让摄影机从离地45公分处移动到成人腰间的高度,都没有问题。而这也是库布里克选择斯坦尼康进行拍摄的另一个原因,因为这正是小丹尼视角的高度。
布朗尝试过亲自跟在骑着三轮车的小丹尼后面,但不到几分钟他便累了,于是剧组善用资源,让布朗坐在曾经在《发条橙》拍摄中使用的轮椅,以斯坦尼康稳定摄影机,跟随小丹尼拍摄。
在搭建的旅馆室内景中,以轮椅跟拍是非常好的,因为地毯可以吸收掉部分轮椅的声音,而也是因为最后只剩下小丹尼的三轮车声,在整个偌大的旅馆里回荡的效果,是那么恰当地诡异。
另一位完美主义者,摄影指导约翰·艾尔卡
在开拍前10个月,摄影指导艾尔卡便开始与导演库布里克讨论种种细节,例如究竟场景应该要有10扇窗户还是5扇窗户。而在实际搭景之前,剧组有纸板的场景模型,漆上实际场景颜色,而摄影指导艾尔卡甚至会打光直接测试5扇窗与10扇窗的差异,接着用Nikon相机,在同个角度,拍下照片,与导演用照片来做讨论。
开拍前四个月,灯光组已经进场布线了。举例来说,《闪灵》当中的宴会厅,一共有25个水晶灯,充满1000瓦、240伏特的灯泡,每5个灯泡会接上一个5千瓦的调光器(dimmer),这样才能根据不同场次来调整灯光。而场景内所有灯源都接上了中央控制板,在场景外有一个远端遥控室,拍摄中可以藉由窝机(walkie-talkie),遥控场内灯源操作。
由于整个场景是在英国的埃尔斯特里制片厂搭建而成,因此旅馆内大面透光的窗户也是经由艾尔卡在场内严格的灯布才有的效果。另外一个远端操作的好处是,灯光可以跟着斯坦尼康的移动而改变;而艾卡尔在开拍前也用Nikon相机测试过每个场景的不同光源,事先画好灯图,在拍摄时可以遥控指令,而工作人员就能按照灯图,处理好85%的灯光了。
漫血电梯的血量究竟多少?
《闪灵》最经典的漫血电梯,已经成为影史上经典镜头之一。这样的成就大概来自一年的拍摄期,总共拍摄5-6次,每次都必须重新搭设场景,布置血浆才能达到效果。在那个没有特效的年代,所有的血都是要依靠真实的道具来达成目的。
国外有特效专家David Ridlen,试着用特效重建场景并测试需要的血液容量,他做出来的结果证明,大概是2,928加仑(11084毫升)的血浆才能达到效果。而电影当中使用的假血厂商为Kensington Gore,其成分是以糖胶与水,2比1的比例混合,再加入玉米淀粉和染剂而制成,而Kensington Gore也是当时电影工业流行使用的假血配方。
恐惧是来自偏执与超自然的结合
库布里克曾向法国著名影评人米歇尔·西蒙解读解读本片时说道:“《闪灵》在心理学和超自然方面达成了非凡的平衡,通过这种方式,电影引导观众去思考——超自然事物最终可以被心理学所解释。”因此,与其展示恐怖画面,库布里克更倾向于营造一种诡异的心理氛围。他并不会在充满灯光的房间里设置一些黑暗古怪的角落,也不会利用突然剪辑恐怖画面以达到惊悚的效果。
相反,他通过写实的手法——真实的灯光和细节、聪明却未过分夸张的摄影以及剪辑等等方式——使得男主角杰克·托伦斯的世界看起来更加真实、更具可信度。他利用不同电影元素的并列手法,频繁地使用远景镜头,让神秘不安的氛围弥漫在电影的每一处,即便是最无害的对话、最明亮的场景都让人感觉充满凶兆。
库布里克说,他曾经看过一个叫做“The Blue Hotel”的故事,就是有个赌徒是个偏执狂,常常怀疑别人。有一次他又因为指控别人出老千而打架,结果就这样被杀死了。观众可能以为他就是太偏执而死,但故事里的真实就是:没错,他的确是被出老千了。
所以他在构想这个故事的时候,会希望大家以为这些超自然现象,可能是来自主角杰克的疯狂与偏执,一切可能只是他的想像而已,但真实情况的确就是……。事实上,这在恐怖效果的表现上更见力度。
不过,《闪灵》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对于恐怖片表现手法的登峰造极,更在于他向广大的电影导演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在已有类型片框架中打上浓重的个人标签,真正的个性与创意能够创造真正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