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伦敦遇见四个自己 | 我在名校学电影

The following article comes from 新片场影视留学 Author 新片场影视留学


创作,是给世界带来新事物或原创的作品。艺术领域更是如此,艺术家通过捕捉与挖掘、感受与分析、整合与运用等各种方式来表达客观或主观的艺术见解。



施倩倩 一直以来对各种艺术形式都抱有兴趣,摄影、建筑、插画、服装设计、特效化妆等等她都有所尝试。在了解国外院校时,她发现伦敦艺术大学在学科领域包罗万象,每个学院虽有独特的风格,而艺术的不同领域又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形成了更加包容丰富的艺术氛围。


施倩倩

Filmmaker

Cinematographer


利用几个月时间,施倩倩完成了作品集并提交了申请材料,最终顺利收到了伦敦艺术大学的录取通知。



伦敦艺术大学(University of the Arts London)是一所位于伦敦的世界顶级艺术大学,同时也是欧洲最大的艺术、设计、媒体传达和表演艺术的教育机构。其中,大多数的影视相关专业开设于伦敦传媒学院(London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无论是学生、摄影师还是艺术家,施倩倩始终作为一个创作人,在用作品打动世界。


学生


为期三年的学习中,每个学生都将和其他同学合作拍摄大量影片作品,从而获得在剧组中体验担任主要职务的经历。学校也提供了的大量的专业拍摄设备和后期制作设施来支持学生完成这些作品。


在第一年,所有实践作品都将以 “crit” 的形式评估,也就是每个人都会直接面对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作品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会有自评和互评表格来进一步明确每位同学的优缺点,但所有作品都会以小组为单位打分,除非有人对作品毫无贡献。


施倩倩参与作品


第二年,学生实践作品将通过小组合作和个人贡献相结合的方式打分,对集体创作的作品中体现出的个人技术、创意和制作水平,以及个人所承担的具体技术专长。


第三年也是最后一年,所有作业分数会独立打分,但依然会对创作中展现的职业度和协作能力进行评估。


施倩倩认为伦艺的教学模式,使人更有创造力,更具开放性,给每个人更多的自我思考空间,这对于创作人来说是难能可贵的。不论是面对电影制作,还是艺术创作,创造力都是至关重要的。


施倩倩参与作品


研究生阶段, Met Film School (梅特电影学院)的课时安排很充实。在这里更多的是和器材打交道,不断的重复练习拍摄方面的技巧。梅特电影学院课时数很多,是英国少有的每周一到周六甚至有时候到周日还在上课的院校。因为专业分得更为详细,所以可以针对摄影领域进行强加练习,更加利于精进自己的技术。



相较而言,本科时候拍的都是完整的剧情片(或者纪录片),是可以展示给大众观看的。但是研究生的每一个作品更像是一部部摄影习作,只能说是在过程中收获很多经验,但是并不适合当做是一部完整的代表作。


摄影师


施倩倩选择摄影作为主修方向,除了因为在学习电影专业之前就很热爱摄影外,她还发现自己在观影的过程中对镜头语言更加敏感,很喜欢用镜头来讲故事。



这些年接触下来,并不是一开始就用专业的摄影机。有趣的是在不断实践和进步的过程中,不断接触相对更高级更全面的设备。可是到达一定程度之后,又会发现设备不是最重要的,一切都是辅助于故事的讲述。尽管身为摄影师,她依然会平等的对待内容和形式,只要一切能合理化为故事服务。



影片拍摄时,摄影师通常会从主题创意开始加入讨论。最主要的是和导演绑在一起共同探讨,分割剧本、做分镜、故事版、场景勘察,也会和美术沟通色调色板。



有时到了拍摄现场,摄影师会发现并不是根据自己事先准备好的分镜进行,要注意观察彩排时导演和演员的走位,进行合理化调整。剧组中的协作,既要每个人都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要学会接纳其他人想法。如果大家是因为热爱同一个剧本而聚集在一起的,其他方面的困难都很容易解决。


施倩倩参与作品


我喜欢在同一个镜头中,物体或者人物的变化。比如我曾经在两部短片中分别用到了剧中人物看到的事物其实在旁人眼里还有观众眼里是不真实存在的。注意镜头的连贯性,当镜头重心指到别处的时候,进行“镜头欺骗”行为。注意演员走位,物体摆放,前景后景之间的关系。灯光应当合理化使用,并不意味着灯具多或者颜色多就一定是好的。想要在对镜头、灯光和技术有追求的基础上,还依然能够平平淡淡讲述一个朴实且打动人心的故事。


艺术家


为了不断提升自己在艺术上的造诣,施倩倩会在不同的阶段会给自己设定不同的主题。拥有了明确的关注点之后,不论是看的书籍、电影还是平时在马路上看到的点点滴滴,都会把它们联系到当下阶段想要探讨的主题上。



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从伦敦传媒学院前往英国电影协会(BFI)、泰特美术馆(Tate Modern)、电影博物馆(The Cinema Museum,London)等地都很方便。


值得一提的是,伦敦传媒学院还是斯坦利 · 库布里克资料馆(the Stanley Kubrick Archive)的所在地,那里会时常组织影片放映、讲座和研讨会。施倩倩喜欢的大师有很多,介于这样的缘分,她来分享一些有关库布里克的思考。



库布里克有时会通过在画面中采用抽象的艺术形式来呈现主题,他能做到在情绪丝毫没有削减前提下,同时又不失美感。施倩倩选择了以下三个元素来举例说明,她是怎样通过库布里克的作品学会用视觉隐喻在画面中制造不安的。



零阴影


第一个例子是2001年的《太空漫游》(1968)。这部电影的灯光风格很有特色,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库布里克在这里营造出了一个几乎没有阴影的空间。


图片来自豆瓣



大背光


《发条橙》(1971) 中的反射光几乎产生了相反的效果:黑帮对流浪汉施加极端暴力的整个场景都是在阴影中拍摄的。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一场景涉及极端暴力的一个例子,极端暴力被定义为不人道和缺乏目的性。


图片来自豆瓣



透视


透视是在《闪灵》(1980)中制造张力的一种方式。特别是,某个角度的视角会让观众感到不安,并有助于营造酒店在电影中所扮演角色的感觉。


图片来自豆瓣


鉴于库布里克作品中有大量值得细细品味研究的地方,以上这些例子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它们体现了施倩倩是如何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艺术表达能力。这并不是为了单纯模仿大师的视觉风格,而是为了展示一种通过研究大师的视觉风格,学习消化成为自己的思考,并应用到作品中的方式。


施倩倩眼中,伦敦是自由、包容并充满无限可能的。也正因为有着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和浓厚的艺术氛围,伦敦为年轻的艺术家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创作人


在伦敦的六年中,施倩倩没有一直让自己处于一个安全区域。因为一件艺术作品可以有很多实现的方法,她会更乐于是探索自己没有接触过的东西,而不是一直用自己擅长的手法去完成某一项作业。她常常思考自己想做的事是什么,同时也多看看别人在做些什么,去观察、学习并且吸收身边人所擅长的。



伦敦艺术大学鼓励学生的拍摄出更加完整的作品,而不仅仅是当做作业完成。学院还会指导学生报名参加国际电影节和竞赛,增加实践经验,丰富职业简历。


施倩倩丰富的专业经验


学院还会开展不同形式的座谈,邀请到代理公司、电影项目主管、策展人等行业精英参与分享,他们会慷慨地为学生提供行业建议和建立人脉的宝贵机会。除此之外,学生还有机会学到有关创业、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等通用技能,为未来职业发展打好基础。


施倩倩在伦敦期间作为 Freelancer(自由职业者)有很多校内外的广告拍摄的经验,未来回国后她希望更多地了解国内行业发展,在工作的过程中多学习一些在国外这几年被自己遗漏的东西,同时也希望可以找到机会展示自己这些年来的收获。


-end-


推荐阅读


收藏 | 英国硕士申请全攻略

院校专业 | 伦敦艺术大学


我们帮你,用作品打动世界!

长按识别二维码

获取一对一”留学建议


新片场影视留学为你提供海外名校影视专业申请全流程和作品集辅导服务,还有更多创作人分享哦!

(点击下方图片了解详情)



点“阅读原文”可申请作品集免费评估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