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回忆》中,奉俊昊如何聚焦残酷的暗黑美学?
一则热搜刷爆各平台圈子,再次将注意力凝聚到奉俊昊身上。
据韩国SBS电视台消息,9月18日,韩国警方通过DNA检测确定了30多年前震惊韩国的“华城连环杀人案”嫌犯。
而这一案件正是《杀人回忆》的原型。也就是说被无数电影人奉为经典,被誉为“毫无破绽的完美电影”的《杀人回忆》总算在电影之外,给了我们一个清晰答案:33年后,凶手最后终于伏法。
韩国SBS电视台:
《杀人回忆》连环杀人案嫌疑人通过DNA确认
这则抓到凶手的消息释出时,微博率先炸了锅。讨论案情、痛斥真凶、缅怀死者。如果消息是真的。那么在那场悬案里深陷绝望的人们是否能得到一点安慰?
电影中警察的原型、现实中华城的警官河升均,也曾给这个当时不知是谁的凶手写过一封信:
“当时想着一定要把手铐戴到你的手上,不过我快要不能使用手铐了”,“我始终没能逮捕你,对于晚辈和被害者遗族来说是一生的罪人”,“请务必不要比我先死。我们必定会会晤的,对吧?”
这一天终于到来。在凶犯原型确认后,《杀人回忆》也再度被人提及、热议。33年后,时间用它无所不能的如椽巨笔,为《杀人回忆》那个著名的结尾写就了结局。
电影与现实
1986年到1991年年间,韩国京畿道华城市太安镇一带,一共有10名女性一次被害,杀人犯始终未被缉拿归案,最终成为未解决的连环杀人案件。
当时,警方曾动员了韩国史上最多人次的警察和军队,搜查了约2.1万个嫌犯,鉴定570组的DNA、180根毛发、40116枚指纹,但还是没能抓获凶手。这就是韩国著名的“华城连环杀人案”,被誉为韩国史上三大未解悬案之一。
2019年9月18日,韩国警方披露了追凶细节:一名50多岁的男子,因犯有强奸和谋杀罪,目前在监狱服刑。该官员说:“今年7月,我们将此人的部分证据送交国家法医部门,结果显示他的DNA与华城连环杀人案10起案件中的至少两起相符。”
于是,警方重新设立新的调查小组,并将该在押犯的其余相关证据发送给韩国国立科学搜查研究院的罪犯数据库,做进一步测试,从而确定了犯人的具体身份。
在2015年韩国国会通过了修正案——废除杀人案件的追诉时效。不过华城连环杀人案的诉讼时效于2006年4月到期,据专家分析,由于“法不追既往”,该案件诉讼时效先过期,然后才有杀人案追诉时效废除修正案,因此该嫌疑人可能不会因为这个案件受到惩罚。
不过由于这一案件影响重大,且关注度较高,韩国警方称,他们将继续调查嫌疑人是否还有其他的犯罪行为,并且正在讨论是否向国民公开犯人的身份等信息。
韩国警方当年在进行现场调查
从世界范围来看,这种数十年的“悬案”被破获的概率很低,因为经过漫长的岁月,无论是人证还是物证,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得越来越不可靠。
1888年,英国伦敦东区“开膛手杰克”案...
1947年1月15日,美国洛杉矶诺顿街区“黑色大丽花案”...
1960年代末,美国“十二宫杀手”案...
这些世纪悬案的真凶,都永远消失在时间迷雾中,永远躲过了法律的惩罚,无数电影人对残酷的现实无可奈何唯有在电影中发出自己无声的呐喊。
2006年的《黑色大丽花》和2007年的《十二宫》,同样改编自真实案件,也同样在影片结尾没有揪出真凶,但这两者的做法是一种艺术表达的选择。
电影已经结束,追查还在继续。一直伟大的电影,以及不一定一直残酷的生活,可能不会都有最终的结局,而只有过程。
《杀人回忆》赏析
因为华城连环杀人案的受害者被害手法实在残忍,凶手也不知所踪,多年来一直受到韩国民众的关注。同时,该案件出现在了多部影视作品中。它们有的直接以案件作为参照原型,有的暗暗影射。
其中,最为出名就是2003年被搬上银幕的电影《杀人回忆》。《杀人回忆》被誉为韩国影史最重要作品,有无数死忠影迷,并影响了之后非常多电影人,不知被多少当代电影人奉为圣经。
《体育东亚》在其创刊11周年之际对韩国100位电影业内人士进行了问卷调查。《杀人回忆》最终凭借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作为商业电影极高的完成度获封最佳电影。
一位电影博主一针见血:中国年轻导演想把处女作拍成中国版《杀人回忆》的,没有100个也有80个,奉俊昊是很多中国年轻电影人的精神教父。
豆瓣三十余万人打出8.8的高分,Top250排名第115,IMDb得分8.1分,都足以说明它的优秀。
这部电影在2003年上映后,不仅成为韩国当年的票房冠军,并且在日本、新加坡、法国、德国等国公映,口碑爆棚,至今仍是令人回味的佳作。今年恰逢韩国电影诞生百年,这部影片还被业内人士选为百年最佳影片。
作为犯罪题材,《杀人回忆》确实做到了让观众窒息却欲罢不能,直到最后一刻,又让人不寒而栗。一位网友总结的很到位:这并非一个寻求真相的故事,而是关于真相到底如何被整没了。
《杀人回忆》的第一个镜头,就是在昏黄的下午,一个小男孩在金灿灿的麦田里抓蚂蚱。这是第一起凶杀案的现场。
本该严肃的场合,朴探员怎么也没想到小男孩会学他说话。这越看越荒诞怪异的动作,其实在传达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模仿。
而这个因素也贯穿了全片,奉俊昊借此来告诉观众,这不仅是一起团体作案,也可能是一场模仿者的犯罪。
原案已经够残忍离奇,外加导演的镜头语言,坦白讲《杀人回忆》想不出色都难。但它之所以被奉为韩影之最,还因为他在玩转元素的同时,糅合了对韩国社会的深刻反思。
社会学出身的奉俊昊,在片中塑造出了上世纪80年代的韩国。广播或电视报道中多次出现的民防演习、灯火管制;焚烧的垃圾山;执法人员的暴力、司法公信力的缺失;影片把一个混乱的社会摆在观众眼前,借机让观众来思考现实的黑暗,来庆幸生活中已有的幸福。
这是奉俊昊导演的成名之作,也是他暗黑残酷风格的代表作。一反破案片最终水落石出的传统风格,无解的结局,受限的人力,推理无法揭出凶手,暴力也于事无补,片内片外之人均能感受到深深的无力。
凶杀案也许会随着时间成为悬案,在人们的记忆中淡去,然而那种无力感将永远缠绕心头,时不时死灰复燃,将人的脖颈牢牢扼住。
那唯一一场被细细展现的作案,则在心理上做足了惊悚效果:
夜晚的麦田,黑暗而隐秘;幽幽的一句哨声近在咫尺,却不知主人踪迹;被害人慌乱地在无边的麦田奔跑,掉入黑暗之中;而凶手从路边麦田里突然现身,镜头一晃而过,凶手的面容模糊,却让人心惊肉跳。麦田在这里充当帮凶,露出狰狞面孔,与开头天高云低下的宁静悠然形成截然反差,路人不曾想到这一片优美之地隐藏着深深的罪恶。
错综复杂的巧合意外,警方一再错失侦察线索;动荡不安的社会时局,影片前后承载着无言的伤痛。《杀人回忆》更像是沉重的阴影。在冰冷的雨夜,每个人能亲眼目睹悲剧的发生,又伸手不可触及。当最后所有矛头都指向一个人时,希望又瞬间破灭,沮丧之至,连苏探员都几近崩溃。
在电影《杀人回忆》的最后,奉俊昊导演安排了这样一个结局:宋康昊双眼含泪,面对镜头,凝视了6秒,没有眨眼。宋康昊也奉出了影史上最经典的一个凝视,镜头对着朴探员顿有所悟却茫然的脸,主题音乐结尾响起时,惆怅之外更多是意犹未尽,这个凝视仿佛穿透了灵魂,也穿透了银幕。
这个结尾也成了影史上最精彩的镜头之一。奉俊昊解释说:“我想如果凶手在世,他一定会看这部电影,所以安排了宋康昊直视镜头这一幕,其实就是在看着凶手。"
美国导演奥利佛·斯通,曾经依靠强悍到非人类的考据和缜密到变态的逻辑演算,在《刺杀肯尼迪》里为肯尼迪总统遇刺这一桩美国历史上的悬案,提供了一个逻辑上不容置疑的答案。
所以,奉俊昊没有在《杀人回忆》里指出凶手,其实是一种叙事上的选择——宏大叙事的野心:相对于那个具体实施犯罪的人,奉俊昊更想知道,是什么让一个人成为了罪犯,又是什么令他可以一再实施犯罪。
也就是说,奉俊昊早就在影片里指出了凶手,只不过这个凶手不是具体持刀杀人的那一个,而是提供给他刀子的那一个,是那个残酷的现实。
导演奉俊昊曾经透露了他的创作初衷:“我出生于1969年,我的少年时代充斥着80年代的军事独裁和政治暴力。这部片子里有我的少年记忆,暴力不仅仅限于政治,压抑的环境孵化暴力,它就在我身边。”
或许,今年就是属于奉俊昊的年份吧,五月凭借《寄生虫》获得戛纳金棕榈,同时也被很多人视为奥斯卡外语片最大种子。
而这一回,奉俊昊成名作《杀人回忆》聚焦的悬案竟然得以告破,也算是了却导演和主创的一桩心愿。
奉俊昊的风格赏析
好的导演会自带号召力。奉俊昊擅长挖掘人性的黑暗面,描写阶级分化的巨大矛盾。他的才华,曾被鬼才导演昆汀·塔伦蒂诺形容为:“像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一样的鼎盛时期。”
奉俊昊是社会学专业出身,在他的作品中也渗透出他把人们放置社会之中来回归人性探讨的核心观念。他执迷于悬疑暴力等形式的摸索,他的电影像是好莱坞体系中运作的反好莱坞影片,有着电影工业出品的特质和成熟度,有着类型片的叙事外壳。
即使从业20年来,低产的他只拍了七部长片,风格跨度、转换却相当驳杂,从抨击韩国社会问题的《杀人回忆》,《母亲》等犯罪悬疑片,到好莱坞大片厂注资的《雪国列车》、《玉子》。
无论哪种,对韩国电影来说,奉俊昊仍是那个出色的电影工匠,擅于将社会议题和多种类型叙事相嫁接,而这也正是独属于他的作者性所在。
奉俊昊历年作品中,很难用一种类型定义他的电影,或许正因他忠于现实的创作与呈现,使其作品总有贴近真实的元素,毕竟没有谁的人生,可以简单贴上单一类型标签。
让弱势者面临危险,在奉俊昊的电影中常常出现。比如《杀人回忆》里智能不足的少年目睹杀人现场,无法解释清楚反而被警方冠上杀人名义等。
奉俊昊善于将犯罪与弱势者结合,巧妙营造出不安又惊悚的悬疑情节:“我倾向专注在弱势和愚蠢的人身上,他们在故事中经历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或旅程。情况越艰困,越显现角色的无力,我认为这是刺激戏剧的好方法,使他们突破常规。”
奉俊昊电影大多夹杂着些许黑色幽默,让人觉得荒谬而失笑时,又能够不拖泥带水的建立危机感,营造紧张氛围。对于自身风格的诠释,他更视为一种悲喜剧的手法:“即使你不做坏事,坏事一样会时常发生,这就是为什么悲喜剧难以预料的原因。”奉俊昊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