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WeChat ID SingaporeTong Intro 新加坡旅游攻略、景点介绍、吃喝玩乐、折扣优惠、同城活动、资讯趣闻尽在新加坡万事通 可能是因为陆路交通彼此相连的关係──不似台湾这个海岛型国家,即使不提邻近的港澳大陆,也许连台湾本岛与金门绿岛兰屿澎湖马祖之间的人来人往,都远不及马来西亚柔佛州(Johor)的马来西亚人来新加坡这边工作;或是新加坡人去 Johor吃饭娱乐,要来得频繁。 “过得桥就到咯!”还真是过桥就到了──新加坡最北边的兀兰(Woodlands,或称兀兰新镇 Woodlands New Town)和马来西亚最南边的新山市(Johor Bahru)的中间,不过就隔着一座跨越柔佛海峡的大桥——新柔长堤,与两国的关辖。 然而,这“关内关外”的世界,却有如天壤之别。 下面这个“非正式调查”的结果可能有点夸张,不过我实际上随机问了 10 个商场中的店员:“你来自哪裡?”大概有 7、8 位这么回答:“我是马来西亚人,我的故乡是柔佛(Johor)。” 其实你还可以试着再问问新加坡人,要如何分辨“新加坡华人”和“马来西亚华人”?大多数人不会知道。因为不论日常生活习惯、用语、饮食,甚至连历史脉络,彼此都互相清楚的不得了。 只是,有个有趣的地方,就是两地人都常常提到“3 倍”这个数字──大致上,新币与马币的汇率比是 1 元新加坡币(SGD)等于 3 元马来西亚令吉(MYR)──但同样的东西,在两地也常常是“不同的币种,一样的标价”。 意思是,在新加坡买一个新加坡币 100 元的东西,花同样的钱,可以在马来西亚买三个。 老实说,我也不知道两地的商品品质到底有没有差别,但大至电器小至牙膏,两边相同插座相同电压,牙膏刷起来也差不了多少。可想而知有多少新加坡人会趁假日,开着车到马来西亚吃吃喝喝、顺道买些东西回国,太划算了! 然而令人不胜唏嘘的是,新马两方往来是如此频繁,单单一座「新柔长堤」,每天平均就有 6 万车次的马来西亚车牌和新加坡车牌在关辖处交错!然而两边的“互通有无”,却是如此不平等。 从马来西亚来新加坡的人,绝大多数为的是“做工”(工作、打工),输出他们最珍贵的生产要素──人力,建设、茁壮着邻国;而新加坡人,却多是到马来西亚观光购物,大啖美食,畅快享受当地“物美价廉”的消费与服务。 很多马来西亚的优秀学生,过来新加坡大学 NUS 念书(也认识了几位台湾大学毕业、留学后,于该校任职的教授);却从未曾听过新加坡本地学生,会将留学的目标放在马来西亚(即使马来西亚亦有国际排名很好的大学);论“做工”,当然更不会把目标放在那。 两地本土企业的薪资差异,我想没什么好讨论,就算是跨国公司(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MNC),在两地都设有分部、有同样职位空缺,在新加坡给的工资,也会较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来得高许多。 根据《2016 年新加坡劳动力报告》,新加坡全国的薪资中位数(包含雇主为员工支付的公积金,因此员工实际领取酬劳较低)是 4,056 元新币(约新台币 89,883 元)。 同时间,根据马来西亚 2016 年全国薪资统计,全国平均月薪为 2,463 马来西亚令吉(约新台币 17,947 元,马来西亚因为基层劳动者数量庞大,因此月薪中位数较平均更低,为 1,703 元马币)。 当然,新加坡的签证阶级严明,绝不是所有来自他国的移工移民,都能享有和新加坡公民同等的待遇。只是一桥之隔,巨大的机会差异,总是从不间断地吸引无数马来西亚人前来贡献劳力、脑力,求一个翻身的梦想与契机。 我们单位,来了一位槟城男孩。在没有一起参与新计画因而变得较熟络前,看着他名片上的拼音,那和新加坡人完全一样的拼字规则,加上他流利的英文和独特的“星式”口音,便从未问过他的家乡在哪──当时心里头对他的认知,就如同一般新加坡男生。 直到某次无意间聊到在新加坡的住所,他提了:“和你一样住在西边的裕郎(Jurong West)。租房子嘛!就近公司,就近故乡马来西亚,总是方便。”“不像你们爱上街,老往 CBD(新加坡中心商业区)跑,我们单身一人,不舍近求远”。 哎呀,这可真叫我羞愧,一问之下,才知原来他是马来西亚槟城人,还以为他是土生土长的新加坡男孩!他典型的新加坡男生模样和用字遣词,完全不同于过去我所认识,大多是前来从事劳力服务业的马来西亚朋友。 槟城位于马来半岛西北端,离南端的新加坡,可比柔佛州的距离要远上太多。他告诉我,自己不是因为“地缘关系”,而是“立定志向”过来这里的。“人都有梦想,都想突破不同于以往的环境,让自己更进步。”他说。 他告诉我,自己的父母亲在故乡,其实是给人打零工的,克俭刻苦地供他们家两兄弟直到大学,而两兄弟现在也都如愿在新加坡工作。 “至少拼个 10 年,我不喜欢太过松懈的生活。” 为什么这些工作在故乡也有,却愿意离乡背井来做一模一样的事情呢? 如今就我个人观察,新加坡年轻人其实有不少人很在乎这点的。要离开现有的生活环境哎!虽然他们面对竞争多半抗压性强,不过即使海外有更好的机会,仍只想就近待在家人身边的“妈宝男”、“娇娇女”,其实一点都不难碰到。 最关键的理由,我想应该还是“3 倍”吧!两地人们常提及的“3 倍”,多诱人呀!在新加坡做 10 年工,顺利的话,就如同在马来西亚做 30 年工!都到可以退休的年纪了。 美国纽约是“大苹果”,物价高、竞争无比激烈,仍充满无限希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才来此一搏。新加坡如今也好像是东协的“大苹果”──不只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越南、柬埔寨、缅甸以及台湾,有太多太多的人拿着 W Pass、S Pass、E Pass 等不同“等级”的签证过来,从事各个阶层的工作。 不少人告诉我,不论如何,至少拼个 10 年再回去。到时候也还年轻,让自己和家人过个轻松一点的日子,才是“倒吃甘蔗”,日子才会过得越来越甜。 回到这位来自马来西亚槟城的男孩子。老实说,我是很喜欢他的,甚至比对那些条件更好,但工作上却显得养尊处优眼高手低的新加坡本地青年,还要欣赏许多。 因为我看到他的眼神充满无限希望。虽然他也老是说:“赚个 10 年,就可以回去过本来的轻鬆生活。”可是正如无数被筛选过来新加坡任职的外地伙伴,往往到最后一辈子都常驻在新加坡──他知道自己并不喜欢太松懈的生活,所以才会拼了一轮拿到签证,过来这里工作。 “开放竞争”,不见得就是非得斗个你死我活。 槟城和新加坡的距离好远,不像柔佛过个桥就到。柔佛新山和新加坡的距离,比裕廊到樟宜的距离还近上许多。     尝试问自己,为什么这么多人都愿意大老远地来到这个国度,明知虽然薪水高、物价也高,机会更是各国人才争破头地抢,仍执着地要在此地一拼前途? 是因为这个国家给了一个好环境,值得人才来此竞争,试图闯出一片天?还是正因为无数人才聚集此地竞争,才让这个生于忧患的城市国家,成为东南亚的一个“大苹果”,给得起一个“好未来”? 我想,这有点像“鸡生蛋、蛋生鸡”的逻辑。但总之,这是个高度竞争的国家,而且是一个不怕竞争的国家,甚至是个对内(人才)、对外(国际),都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竞争的国家。 很有意思吧,不论来自何方,新加坡敞开双臂,邀请你来竞争。 但这个“竞争”,未必只能够是彼此斗个你死我活。有时候,在条件公平、机会均等、同时也’给得起"的环境里,激烈的竞争,反而更像是在“创造肩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才能够看得更远更广。 感谢网友“陈郁婷”投稿分享~ 1 新元 = 4.88933 人民币 1 人民币 = 0.204527 新元 (*截稿前更新) Reward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63 34053 63 21667 0 0 11351 0 0:00:03 0:00:01 0:00:02 11349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