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母亲照顾「瘫痪女儿」18年,反被女儿残忍杀害

派爷 电影派 2020-02-24

点 击 关 注 电 影 派

从 此 过 上 没 羞 没 臊 的 观 影 生 活


电影派
Vol.1720


《都挺好》各位都看了吧?


那个原生家庭里自私的老妈赵美兰,都领教过了吧?





可跟今天派爷故事里的这位比,她只能算是个入门级玩家——

 

女儿吉普茜病得很重,几乎只能靠轮椅代步。

 

单身妈妈蒂蒂,含辛茹苦地照顾着她,二十年如一日。

 

渐渐地,女儿长大了。


有一天,邻居进到她们家里,发现蒂蒂背后被砍了很多刀,死了好几天了,吉普茜也离奇失踪。




 

诡异的是,事后,蒂蒂的脸书上更新了一条状态:

 

“那个贱人终于死了。”



@英国那些事儿

 


朋友们看到后吓了个半死,以为诈尸。

 

蒂蒂账号下又多了一条评论。

 

“我宰了那头母猪,强奸了她可爱无辜的女儿,她的尖叫声老大了,哈哈。”


很诡异吧,再添个料,恐怖指数给你瞬间加满——

 

杀人凶手是吉普茜男朋友,这一切都由吉普茜指使。




 

以上情节来自最新上线美剧,派爷刷了两集,真真不寒而栗——

 

《恶行》(2019)



 


蒂蒂外表亲和,说话温柔,给邻居聊起天来,最常提的就是女儿的病



 

 

但蒂蒂从来被抱怨过,而且还对吉普茜无微不至。

 

她把房间布置得像个童话世界,处处放着两人的亲密合影





每天早上她给女儿刮头发。



 


将流食注射到女儿的食道。



 


晚上,要么给女儿讲故事,要么说些温柔的话给女儿催眠。

 

闲的时候,还带她逛商场。


一个“贴心妈妈帮助女儿对抗病魔”的励志套路。

 

但这只是表象。

 

蒂蒂对女儿的爱,过于强烈了,强烈到她不允许这个二人世界还能有第三个人。

 

吉普茜有朋友光顾时,蒂蒂如临大敌,在背后窥视,眼里装满了紧张和焦灼



 


朋友给女儿化容,也被她嫌弃。


她不想女儿太成熟,准确来说,她希望女儿永远也别长大

 

吉普茜的一切事务都必须由她来亲自料理。


什么人必须要由旁人来照顾?


病人。


于是,为了完美控制女儿,她捏造了那些怪病、重病。

 

她习惯性地在医院里偷医生的处方单薄,自己开药,变成女儿不可取代的“私人医生”。


 

 


她甚至在家里专门弄了个药柜,根据自己的需要,给女儿服药





她觉得女儿不能吃甜食,女儿就不能吃。

 

有一回,她看到女儿在派对上吃甜品,一个箭步冲上去将注射器扎向女儿大腿。


美其名曰,紧急治疗。



 


蒂蒂搞成如今这样,也是个悲剧。


我来自一个有着家庭暴力的家庭,因为父亲残暴到用烟头烫伤我的女儿,我不得不逃离了那个家。


我丈夫是一个游手好闲的混混,平时除了吸毒喝酒啥也不干,甚至嘲笑女儿的残疾。


最后,实在没办法只能自己独自承担起照顾女儿的重担



妈妈,是她生活里唯一的角色。

 

做个好妈妈,是她生命的全部意义

 

女儿呢,也成了她撬动人生的唯一支点。

 

物质上,她得到了慈善机构的救助房。

 

精神上,博得了邻居的同情和慈善组织颁发的荣誉。





这都让她光辉闪耀。

 

为了这些荣誉,她更会尽力去扮演好这个角色,即便是女儿,也不能有丝毫逆反


每天给女儿吃药,成了她最重要的事。



 


女儿不依的话,轻的,她言语威胁。



 


惹她不开心了,她会大发雷霆。

 

实在不行了,她再祭出大招,哭哭啼啼、寻死觅活。



 


女儿对自己的病情当然有过疑虑。

 

有时晚上起夜她才发现,自己原来能站起来走路





周游一阵,回床,她发现惊人一幕。



 


妈妈正坐在床上等她,眼神恶狠狠、阴森森。

 

这眼神仿佛在说——

 

哦,宝贝,你怎么能身体健康,你怎么能脱离我的照顾呢?


蒂蒂把女儿当资源来开采,哄骗她、伤害她,榨取自己虚妄的人生意义

 

直到吉普茜学会上网,看到母女之外更广阔的世界,才醒悟这体贴入微的母爱才是最大的谎言。

 

她求网恋男友帮她逃离这个家庭,于是酿下惨案。


派爷看《恶行》,完全是当一部恐怖片在看。


更恐怖的,这剧竟然改编自真人真事。



上图来自美剧《恶行》,下图为人物原型



蒂蒂这种怪异行为,在心理学上已经有了解释。

 

这属于代理孟乔森综合症——

 

照顾者捏造或诱发被照顾者的身心疾病,以此取得别人的同情或者怜悯。


实际上,病患就是以爱之名行控制之实


《恶行》要呈现的也不止是这种怪病,而是更广泛的、病态的亲子关系


剧中有个道具让人细思极恐,呼吸装置。


你明明不需要,在母亲强迫下还必须要戴着



 


这装置,让派爷联想到朱妈妈给朱雨辰熬的梨汤。


朱妈妈在综艺《我家那小子》里很骄傲地向大家介绍梨汤做法。


很费心思,要熬一个半小时才能好,所以她每天凌晨4点就要起床。


她这一熬,就坚持了十年。





朱雨辰呢,每天都必须得喝这梨汤,一天两瓶,还要拿着空瓶给妈妈检查。


喝到吐,喝到直接怀疑人生。





朱妈妈的控制欲还不止于此

 

朱雨辰进剧组,她要跟着,安排儿子起居。

 

儿子发的每一条微博,她都要抄一遍


儿子每段感情她都要干预。





而当朱雨辰试图反抗时,朱妈妈就拿自己的爱绑架他。





但这也没带来什么好结果


朱妈妈的这种宠爱让他单身多年。


一提到母爱,他就会头大。





《都挺好》里的苏明成也是如此,被妈妈宠成了一个巨婴,他无法用成人的思维考虑事情,承担责任。




 

在中国,控制狂父母太常见了,这几乎是一个文化现象。


他们最明显的特征是——


不断向你提出新要求。


喜欢评判你,对你经常指指点点。


一旦你的行为令TA不满意,TA就会很情绪化、焦躁不安。


所有错误都指向你,你逆反,TA就会自怨自艾。


然后继续提出新要求。





具体行为就太多了。


关心过度


#有一种冷是妈妈觉得你冷#



把孩子关心成企鹅



关心过界。


私自整理你的东西,偷看你日记,翻你朋友圈,查你消费记录。

 

逼迫你选择“钱途”好的专业。

 

再后来,婚姻生育的事儿也都跟着参与,比你上心百倍。


打着“我是为你好的”的旗号,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一股脑儿地填给孩子,抽干孩子的主观能动性。



 


手段,不输蒂蒂。






很多人深受其害,甚至患上了抑郁症。



知乎@冬季里的雷雨



控制狂对孩子的影响,基本就是,一个没有自我的人,把孩子的自我也给拿掉

 

孩子成了傀儡,成了提线木偶,甚至是自己实现愿望的工具。

 

纪伯伦在1923年写下了诗歌《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今天读来,依然振聋发聩——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孩子要负责的,不是你的期待,而是他们自己的未来


当你觉得孩子怎么做都不能令你满意,当你以为孩子必须要靠你给的拐杖才能走好路时。


或许该吃药的,并不是孩子。




往期精彩内容


一个好看=【今天点的人,明天都更美】

千万别随便在文章下面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