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蹭流量?蹭得好,我吹爆!

派爷 电影派 2021-11-04
关 注 电 影 派,和 片 荒 说 拜 拜

电影派
Vol.3163

你有多久没看过一部赏心悦目的古装剧了?

廉价的影楼服装;




毫无仪态的撒泼式表演;




偶尔再来点古装丑男暴击。




看一眼少活三年,

建议劣质古偶滚出娱乐圈!

观众是时候洗洗眼了——

宫殿外,

一众宫女挽着发髻,统一着装。

颔首、低眉,小步快走。




宫殿内,

大唐公主头戴朱钗,莲步轻移。

起手、奉礼,盈盈落座。




步摇轻晃,团扇慢摇。

花钿斜红,尽显唐妆的气度和端庄。




这是哪儿来的神仙古装剧,

一点儿风声没有?

别误会,

这是个综艺。

堪称降维打击一众劣质古装剧。

《登场了!洛阳》(2021)




洛阳,

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论历史底蕴,就没怕过谁。

现在,这座十三朝古都等到了自己的文化专场:《登场了!洛阳》

在这里,

它把“神都夜宴”捧到面前。

舞娘轻罗曼纱,从盛唐走来,乐舞俑活了




它把《洛神赋图》具象化。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神女一举手,一抬眉,尽显风情。




它重现武则天时期的繁荣。

祭天仪式,万民来朝,见证武皇登基。




《登场了!洛阳》,一档全景式人文探索节目。

每期通过一个国宝级文物,展现不同文化主题。

如果要给这些主题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美。

每个片段拿出来,都能当古装剧教科书。




但追求美,不是目的。

毕竟只有美学,还称不上“全景式”探索

《登场了!洛阳》由汪涵带队,成立“洛阳探索团”。

每期探索团兵分两路,一队抓理论,一队抓实践。




比如第一期的主题,“最早的中国”。

汪涵去了二里头博物馆

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员一起,探讨文物的历史价值。




其他人去了二里头遗址现场

跟着二里头考古队队长,实地体验一把挖文物的艰辛。




两相结合,

恰如其分地表现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

即任何历史发现,都需要文物与文献之间的相互印证。

节目的专业性,扑面而来。

难得的是,这种专业,不是说教。

汪涵这边,当研究员说起自己的考古发现。

讲得那是眉飞色舞,连比带划




“我一听到老乡说庄稼长得不好,我就暗喜呀!”

“因为庄稼不好说明地下水渗水不畅,这指定是下面有东西啊!”

毫不掩饰的喜悦,是对考古的赤诚热爱。




另一边的实地体验团,

在考古队长的指导下开始挖掘。

38℃的高温天气,每个人都满头大汗。




付出终有收获,

他们挖出了不少兽骨、陶片。

郑重地给这些“文物”分类编号,签上自己的名字。




他们满载而归地会和,自豪地展示成果。

体验到此结束了?




不,

当他们来到库房。

瓦片、兽骨早已堆满了仓库。

他们汗流浃背却又满心欢喜的一天,

不过是考古人员的日常。




辛苦挖出的成果,也可能是无用的边角料。

倾其所有只为“给后人留下研究材料”,

这是考古人员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历史的重量和考古的艰辛,

猝不及防地砸在眼前。

对观众来说是难以言喻的震撼和敬佩。





在制作上,

采用纪实和真人秀相结合的拍摄手法。

拍文物的时候,写实、客观。




拍人的时候,就变得喜感。

特效、花字,都安排上。




这种拍摄手法和节目形式,

让《登场了!洛阳》在专业的同时,多了点有趣

比如当镜头拉远、升高。

观众满心以为要升华,要上价值。

欸,就不,人家直接切动画,

展示一下自己的特效技巧。




再比如,刚还在听考古人员的专业讲解。

下一秒就接上情境剧场,

因为干听讲解,那是招待不周。

必须让你有视觉和听觉的全方位享受




当然,更多时候这种有趣都是在借游戏之名,行科普之实

比如第二期的主题,神都夜宴。

嘉宾的任务是要“穿越回唐朝”,重现盛唐时期的宴会。




办宴会,

美食、美酒、美人缺一不可。

但要获得这些,得玩游戏。

一说起游戏,DNA动了。

“你画我猜”、“传声筒”和“歌词接龙”三件套先安排上。




等会儿,DNA动早了。

《登场了!洛阳》,这些统统没有。

你能看到的游戏只有:

1、情景游戏

以下情境中,

“爷爷”跟这两人是什么关系。




2、判断游戏

以下三种行礼方式,

哪一种是正确的唐朝大臣对皇帝行礼方式?




3、选择游戏

唐朝流行的吃樱桃方式是?

(不知道的记得去看节目)




如此硬核的游戏方式,

建议综艺节目大力推广。

没别的,

就想知道普通综艺摆脱了弱智小游戏, 

有几个人玩得起这种环节。




或者干脆繁为简,

把历史揉进节目里。

比如让汪涵一瞅见这节目的吉祥物,猫和鸟。

张口就是:这俩不能同笼养。

废话嘛,这谁不知道。




但下一句就开始说:

武则天这样干过。

最后她忘记喂猫粮,鸟被吃了。




这历史故事被讲出了开玩笑的感觉。

谁听完都得问一句:“啊?是真的吗?”

这时候汪涵才会轻飘飘地回一句:

“《资治通鉴》早有记载......”




它费尽心机,

又是追求美学,又是设置游戏。

还要把科普做得“润物细无声”

就为了让自己综艺感更强。

毕竟跟历史、文物打交道,难免被贴上“无聊”的标签。

一不小心就是:看你还不如看纪录片。

所以《登场了!洛阳》在保证专业的同时尽量有趣。

同时为了流量,请了一堆男团成员。




但是,这里并不是要批评它。

启用流量明星不是坏事。

流量本身无罪,关键看如何利用。

有些节目为了讨好明星粉丝,直接把综艺做成“粉丝纯享版”

比如《最后的赢家》

李易峰综艺首秀,关晓彤林更新强势加盟。

明星请得够够的,然后节目就烂了。

一档推理综艺,没逻辑也不悬疑,全程是明星个人秀。




但有些节目,把明星当做一件趁手的“工具”

将他们放在合适的位置,发光发热。

比如同样是文物题材的《国家宝藏》

这节目请的明星绝对不少,甚至是谁火请谁。

2017年,《国家宝藏》开播就请了王凯。

这是借当时《琅琊榜》东风。




2018年《国家宝藏》第二季,请了唐嫣罗晋。

当时的栏目标题就叫“唐嫣罗晋狂撒狗粮”

那时候这两位可刚结婚,说一句顶流毫不过分。




要说蹭流量,谁有《国家宝藏》会蹭?

但拥抱流量,耽误口碑了吗?

没有。

第一季评分9.0,第二季评分9.1。

实打实的高分宝藏综艺。

因为它的定位始终明确,把精力放在节目本身。

再多的明星,都是陪衬,明星是“工具”,不是目的。




《登场了!洛阳》,同样属于后者。

请了明星,但明星不是主角。

节目里,刘隽用洛阳铲钻孔。

刚钻了半个,给他特写——

汗流浃背,手掌起泡。




这不是为了让他卖惨,

而是为了问出:

“您(指考古人员)一天钻多少个孔?”

“一天钻30个孔。”

考古60年,钻了200万个孔。




刘隽才钻了半个孔,就手掌起泡。

200万个,又是什么工作量?

“考古人员辛苦了”瞬间刷屏

前面给明星的种种特写,都是为了这一刻。




当一档节目能够分清楚主次。

让娱乐性为文化性服务。

让嘉宾为节目本身服务。

那么,不要犹豫,

吹爆它!这就是宝藏!



往期精彩内容



一个在看=【今天点的人,明天都更美】

千万别随便在文章下面留言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