吓人!这「剧本杀」杀疯了!
你叫老李,是个四十来岁一事无成的男人。
全国有几十万个老李,这个名字就说明了你的平庸。
有的老李修水管,有的老李卖早餐。
而你,是个小偷。
还是在别人踩完点之后,抱着侥幸心理去捡漏的那个。
其实以前,你是个维修工,还在街坊邻居那小有名气。
有人问,你一四五十岁的人了,怎么放着正经工作不干,跑去打“游击战”?也不怕闪着腰。
你无奈笑笑,没办法啊,儿子生病需要钱。
的确。
年纪大,指不定就会出现什么意外状况。
就像这次,谁能想到啥值钱的都没找着,还碰上有人回来了呢?
“嘭”的一声,不小心脑袋还撞旁边柜子上了。
哪管得了眼前昏花,你尽可能快地躲进了床底。
男人听到动静,走到房间看了看,没发现什么异常。
你舒了一口气,脑子一放松,终于被迟来的眩晕感支配。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你缓缓睁开了眼。
只见,一个女人正躺在地上看着你。
血痕,爬满了她的脸。
啊啊啊啊啊!!!!
这是怎么回事?!
撞上凶杀案了吗——
《不速来客》
很久没在影院看到这种“小体量”的片子了。
最近的影片,大多是宏大叙事。
《长津湖》拍战火纷飞,《沙丘》展现震撼未来,《第一炉香》(失败地)塑造了一个声色犬马的香港。
大场面或是社会横切面,无疑是很能调动起观众情绪的。
但把镜头转向微观的影片,同样也可以让我们拥有两个小时的沉浸式体验。
尤其是这部宣传为“影院剧本杀”的《不速来客》。
用几个人的第一视角,逐步揭开整个故事。
虽不复杂,却也因为形式而拥有了烧脑和悬疑感。
而且相信派爷。
这部片子,你必须在影院看,才能拥有最佳体验效果。
原因也很简单。
首先,它的场景就被框定在一个单一的封闭空间。
小空间无疑会放大紧张感。
尤其是里面的人物关系还呈现出一种“猫鼠游戏”的对立。
而《不速来客》里的“不速来客”,不止一个。
一栋年久失修的居民楼里,一个普普通通的破旧房间。
小偷老李(范伟 饰)最先来到这里。
当他走进房间,一对男女调着情进了门。
老李一着急,撞了脑袋,发出抽气声。
男人(张颂文 饰)听见了房间里传来声音,走到门口。
此时,老李刚刚躲进床底。
第一个小高潮在老李把脚收进床底的那一刻结束。
但紧接着,就出现了女人(朱珠 饰)死不瞑目的脸。
成功在影片开场10分钟内,达成“让观众一口气喘不上来”的成就。
随后,老李一个支棱翻出床底,瞄到男人正在给自己手上的伤口消毒包扎,旁边的桌子上还放了把枪。
这个男人就是凶手?
老李知道,逃,很难。
只能化被动为主动。
他放轻脚步,走进客厅,试图出其不意地制服男人。
在扭打间,男人的枪失手被抢,也同时丧失了局势的把控权。
正当老李把他捆好打算审问的时候,从厨房走出一个鼻青脸肿的……
外卖员?
戏台陡然倾斜。
三个陌生人,一个是老李怀疑的杀人凶手。
另一个却是因为老李拿着枪,而怀疑老李的外卖员小马(窦骁 饰)。
小马交代,自己刚刚来送外卖,结果被人当头一棒打晕了。
但打人的是谁,并没有看清。
老李还想问清楚更多,不料就在他被分散了注意力的时候,沙发上的男人已经割断了绳子。
三下五除二,完成反杀。
老李又晕了。
他第二次醒来,却看到小马瘫坐在地上,而那个男人躺在一边,没了动静。
好家伙,一个尸体没解决,又来一个?
小马连忙解释自己是自卫,老李却打死不当那个“目击证人”。
笑话。
这事儿根本解释不清!
老李把小马拽到房间门口,指着女人的尸体,问他:
现在好了,杀了这个人的凶手被你杀了,你怎么证明这个女人的死和你无关?
不过最后老李还是没走成。
因为他们在冰柜里,发现了满满当当的现金。
小马适时交代,他不是真正的外卖员,而是和那个死掉的女人是一伙的。
女人勾引富豪,他负责用一箱假钱,换掉富豪家里的现金。
事情发展到这里,谜团更混沌不清。
谁知道,是不是小马主动杀死了女人、又靠“自卫”杀死男人,就为了独吞那笔钱?
而此时。
房间里的柜子发出一阵怪声。
两人转头一看。
一个白发、戴着眼罩、穿着内裤、手脚被捆的男人从房间挪动出来。
这一刻,相信胆子小的观众头皮都要炸开了。
这人是谁?
一直在这个空间吗?
他听到了什么?又知道了什么?
这个房间,还藏着其他未知人物吗?
看到这里,你知道为什么派爷建议大家去影院看了吧?
一个封闭影厅,和一个单一空间,给人的感觉相似。
不断有新人物走进这个房间,内里的平衡也不断被打破。
每个人物的身份在“好与坏”“强与弱”中不停交替。
对于观众来说,这样的设计可以更好地体验人物心理变化。
从而获得极为沉浸的紧张感。
这是在手机、电脑上难以体会的。
而这部片子的模式又与悬疑小说中的“暴风雪山庄”不大相同。
虽然都是封闭空间杀人案。
但在暴风雪山庄的模式下,侦探会因为被困、联络器失灵等外部原因无法寻求援助,突出的是推理能力。
而《不速来客》并不走烧脑风。
它采用多线叙述,每切换一个人物的视角,我们在同一件事上获得的信息就多一份,也可能会随之推翻之前的推论。
就像一幅未上色的线稿,乍一看画的是一个温馨的房间。
却在按指定模块上完色后,才发现当中有张人脸。
这份悬疑感,就是来自信息差。
当我们通过A角色的视角了解到了某件事的发生原因,那么B角色因为认知错位而说错了话,就会让我们一阵提心吊胆——
完了完了,他说漏嘴了!!!
因而整体更具戏剧张力,也能更加立体地表现出人物关系。
其实这种叙事手法并不罕见。
宁浩的《疯狂的石头》就把这种因果杂糅玩得出神入化。
而老片《低俗小说》《两杆大烟枪》等等更是此类手法的经典之作。
(《不速之客》的这个镜头致敬了《低俗小说》)
当然,全靠视角也是不够的。
《不速来客》另一个优点就是伏笔挖填巧妙。
作家契诃夫曾提出一个戏剧、文学作品需要遵守的原则:
第一幕出现的枪,在第三幕必然要响。
意思是说,前文提到的看似不相干的元素,一定要在后文有体现,并对故事情节有着直接作用。
这也就是伏笔的意义。
而对于拥有立体画面的电影媒介来说,一个优秀的伏笔,一定不会大喇喇地出现,最后也不会借角色之口点出“恍然大悟”。
而是在你看完之后,复盘时才会发现。
比如在《不速来客》里,张颂文饰演的男人,一开始听到房间里有声音,却只是探头看了看,甚至没有进门。
在当下,甚至会有一种bug感。
明明是个看上去精明敏锐的男人,怎么不怀疑房里有人呢?
知道结束后我们才反应过来,因为早在老李那条线的行动之前,男人就已经把富豪锁进了房间的柜子里。
他以为声音是富豪发出来的,第一反应是确认柜子上的锁是否完好。
而在老李的视角,他只随意看了看房间。
这样“聪明”的伏笔在影片中还有很多。
同时,也有着“虚晃一枪”。
那把代表着“支配权力”的手枪不停地在角色之间传递。
我们对它的期待值就不停叠加。
直到最后上膛发射的那一刻,完成了本片最大的荒诞效果。
体验感不要太丝滑。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新人电影”——
导演、编剧、摄影一人承包,但在场面调度、运镜方式、演员调教上,都看不出什么青涩感。
只有剧本故事还是稍显单薄,部分人物扁平,撑不起一部100分钟的影片。
而这也被全程在线的悬疑感冲淡中和掉了。
至少在派爷看来,这影院座椅一点不赶人。
周末快到了,喜欢剧本杀却凑不齐伴的。
不如去影院看看这部片子。
相信派爷,不会让你失望!
往期精彩内容▾
一个在看=【今天点的人,明天都更美】
千万别随便在文章下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