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臂猿调查都干什么,听云山保护的新同学说给你听
明天正常撤出!”这是6月6号天行长臂猿调查微信群中的一句话。至此,全国天行长臂猿野外种群数量调查工作顺利结束。参与了全程调查的我也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那些故事
故事的开始要从我大一刚开学的专业导论课说起,生物科学专业导论课就是让几个老师来给学生讲讲自己的这个专业是学些什么的、将来可以干嘛、就业前景如何如何……听了几节课之后就觉得挺无聊的,直到一位帅气的年轻老师背着双肩包走上讲台开始上课,从此便给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让我知道了原来生物还可以这样学呀!
这位老师讲课的方式与其他人完全不同,没有讲专业知识、没有讲就业前景。他的课件只是一些照片,每一张照片就是一个故事,整堂课没讲别的,就给我们讲了一个个故事而已,但这却是我大学以来听得最认真的一堂课。这位老师就是范朋飞老师,他讲的故事就是他寻找、研究长臂猿的故事。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确定了我大学的方向——我要亲自去经历那些故事!
自己的故事
得知今年四月分范老师就要带我们进行一次天行长臂猿(高黎贡白眉长臂猿)野外种群数量的普查,打心底来说是很兴奋的,终于等到这一天了!我的故事即将开始~
调查的第一站是盈江县苏典乡,我和另外几位志愿者一起负责这一区域的猿声监听。很幸运,在监听的第二天就听到了河两岸四群长臂猿的对唱,亲身感受了“两岸猿声啼不住”的美妙感觉。内心被深深震撼!
大雾之下是一条河,我们每天早上天亮之前需要到达山顶监听,长臂猿就在河两岸的大山之中
性格偏内向的我跟同龄人在一起要更放得开一点。我们借住的向导家里有个在外读大学的儿子正好放假回家,连同一起的一个志愿者,我们三个小伙伴在监听工作结束后便开始了“上山寻猿、下河抓鱼”的“奢侈”生活。
监听的第三天,经过漫长的等待并没有等到长臂猿的歌唱,想起前一天长臂猿对唱时其中一群就在我们身后很近的地方,但因为需要记录数据并不能离开听点,所以即使离得很近也没机会跟进去看一眼。为弥补这个遗憾,我们决定去后面的山里找找看。一路上我们抬着头以不放过每一棵树的方式搜寻着,找了大半个小时连个影子都没看到,渐渐地我便没了耐心,突然走在前面的小伙伴停下来急匆匆地说“在那!在那!”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到了一只成年雌性长臂猿跳到了旁边的另一棵树上,后面还跟着一大一小两只黑色的长臂猿。我们急忙跟上,奈何长臂猿是在树上跳跃,我们在树下跟随并不是那么容易,一晃眼的功夫我已经找不到长臂猿的身影,眼神较好的小伙伴一直追着一只黑色的长臂猿往前走,我吃力地在后面跟着……走了十多分钟发现我们的前方已经没有大树了,长臂猿根本不可能是从前面跑了,这时我们才意识到我们中了长臂猿的调虎离山之计了——长臂猿爸爸带着我们兜了个大大的圈子,长臂猿妈妈和孩子说不定早早地就在我们头顶的某棵树上看着我们被耍呢!
长臂猿跟丢了,我们也不知道自己现在身在何方,于是开始找回家的路,在山里绕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回到了熟悉的小路上。
调查第二站是支那乡,我去的是一个傈僳族村寨,之前一个师兄在这个寨子做过详细的调查,可以确定有两群长臂猿和一只独猿,但最新了解到的信息显示这里只剩一群长臂猿了。为搞清楚具体情况,我和范朋飞老师来到这里核实。
前往目的地途中,车子的底护板被撞掉。
第一印象——路很难走。
在接下来几天的调查和走访中,发现村子里所有人都会反映的一个问题是孩子的教育问题,由于本村内没有学校,就连上幼儿园都需要到四五公里之外的村委会,而上小学和初中更是需要到十多公里外的支那乡,每个星期需要家人接送一次,离家那么远去上学,每周只有一天多的时间在家,这种体验对五六岁的小朋友来说真的太早了。
在香柏的这几天是我对于求学、对于教育这个问题思考得最多的几天,有很多感触。
求学路上(摄影/护林员余斌)
我们了解的大部分长臂猿的栖息地都在山上,村庄在山下,而这次调查的是一个建在山顶的村寨,长臂猿生活的地方反而在村子的下面。在半山腰的位置有一条长臂猿巡护路线。这天,因为同行的一位记者都还没有在野外亲眼见过长臂猿,所以我俩决定下午到巡护路线上去走一圈,看看能不能碰到。我们一直走到4点左右,在巡护路线快结束的时候,突然我们听到长臂猿发出警报的叫声,抬头一看,发现了一只黑色的应该是负责警戒的成年雄性长臂猿就在我们头顶的树上,跟在后面的是一大家子,一共5只天行长臂猿!它们发现我们之后就开始向下移动,4个黑色,跟在最后的一只是黄色的成年雌性,应该是妈妈。当时第一次在野外条件下见到长臂猿的他很是激动,一个劲地说着:“哇!我都快哭了!”正应了范老师的一句话:“保护长臂猿,不需要你去跟别人说一大堆理由,只要在野外亲眼见过,就会有一种我们应该去保护它的想法”。
见到长臂猿后及时记录位点信息 拍摄/王子腾
调查的第二阶段在保山隆阳区和腾冲,保山隆阳区的调查区域全在高黎贡山保护区内,所有调查人员需要住在山里,生活物资也全部买好之后各个组分别带上山。
比起其他需要自己搭棚子的小组,我们组住在了护林员巡护时歇脚的窝棚里,居住条件算是豪华版了。
唯一的不足这里没有水,所有的生活用水全靠下雨天接雨水,调查的第三天就把水用完了,之后两天是在一公里之外的一个小水塘取的水,那是方圆数里唯一的取水点,也是四周野生动物和牛群的饮水地,水底有各种树叶腐烂在里面,还有成百上千的小蝌蚪在里面,水面泛着黄绿色的诡异光芒。向导称之为包治百病的百草汤。(很庆幸我还活着!)
比起其他需要自己搭棚子的小组,我们组住在了护林员巡护时歇脚的窝棚里,居住条件算是豪华版了
随护林员进入保护区,前往调查点
调查的最后一站是腾冲的猴桥镇,在中缅边境的这片大山中还生活着几群长臂猿,经过调查队员们的努力,我们也确定了猴桥镇的长臂猿种群数量。
第一次参与这么大型的野外调查,同时还承担了一部分后勤协调方面的工作,对于当时还没正式毕业的我来说是一次不小的锻炼,期间的很多事得感谢老师和师兄的帮忙才得以解决,也因为考虑不周出现过不少的小岔子,所幸整个调查顺利结束了。
终于,那些神奇的经历不再只是别人的故事。自己去经历过,才能明白其中的酸甜苦辣。
天行长臂猿野外种群数量调查工作队员的合影
我们是云山保护,一个集研究与保护于一身的机构。欢迎转载或投稿,微信联系 yunshan_baohu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