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所寻找的世界,尘世的另一面

云山保护 云山保护 2020-08-28

编者按


2018年7月15日至2018年7月21日,我们的长臂猿科考体验营的第一期已经圆满结束,在这次活动中,大小营员都收获了满满的感受和感动。作为第一期的带队老师,我也在这次活动中再次重返了高黎贡山。

 

2018年7月19日,高黎贡山。熟悉的猿鸣闯入我的耳膜,感觉细胞不断将讯息输送至大脑皮层,沿着前人的方向穿越林间,追寻那鸣声的来源。


久违的阳光稀疏地撒落在地,目之所及终于又是这变化多样的绿意。离那猿鸣越来越近了,近到我似乎从没有离开过这个隐匿的世界。某个瞬间,眼泪就这么滑了下来。


好久不见我的朋友,天行长臂猿

©韩乐飞(科考体验营营员)


这不是我第一次见到天行长臂猿,上次见面我与它们“相伴”了半个月的时光,虽然大都是我笨拙地被长臂猿们甩在身后,苦苦追寻。出乎意料的是,此次来访刚入山林就被这猿鸣所动,那不妨把这当作老朋友对我的呼唤吧?


在云南的雨季里寻找长臂猿可不是一件容易事,更何况我这次要带着十来个从没有见过天行长臂猿的有“猿“人来深山寻猿。承接了雨水的土壤变得无比难行,潮湿的土壤中还潜伏着蚂蝗……


面对这一切,初次探访天行长臂猿隐秘世界的大家是怎么说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第一期的科考体验营的营员们都有些什么感受吧~


来到天行长臂猿的世界,每个人都成为虔诚的仰望者

©云山保护



翊辰爸爸

带着辰辰寻找自然的超级爸爸

我和辰辰在今年寒假的时候参加了《博物》组织的斯里兰卡之旅,过足了近距离观察野生动物的瘾。从此之后,我们就特别想在国内找到一个也能比较容易观察到丰富多彩的野生动物的地方,用辰辰的话说就是想去特别“野”的地方。高黎贡山这个国内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成为我们在国内最想去探访的地区之一。


所以,在云山保护发布这个假期的科研体验营活动不久,辰辰就迫不及待地让我赶紧报了名,从4月份开始他就一直盼望着暑假快来能赶紧出行


学会仰望自然的辰辰

©一辰妈妈


这次滇西之旅完全满足了辰辰对观察野生动物的期盼,而且也让我们体验了各种各样的惊喜:


在途经铜壁关保护区犀鸟谷时与公路旁一条眼镜王蛇近距离偶遇;


接连三次观察到辰辰最喜欢的红腿小隼;


在大部分人离开水坑之后宽宽老师力挽狂澜终于让大家收获灰孔雀雉;


在高黎贡山自然公园居住地附近采集到图鉴中查不到的一种漂亮的星天牛;


在追踪长臂猿的途中一只棕背树蜥爬到了辰辰的腿上才被大家发现……



抱上辰辰大腿之后才被发现的树蜥

©翊辰爸爸


这次行程最让辰辰期待的是连续两天的天行长臂猿野外跟踪,初到高黎贡山自然公园门口,还没下车我们就听到了天行长臂猿美妙的歌唱。


幸运的是这天上午A家庭活动的区域离自然公园的小径距离很近,我们沿着山坡往下没走多远就看到了A1、A2和A4一家。天行长臂猿爸爸、妈妈和孩子在森林里荡来荡去吃着森林榕的果子,吃饱喝足之后,长臂猿爸爸还体贴的帮妈妈理毛。


长臂猿爸爸在帮长臂猿妈妈理毛

© 一辰妈妈


我们仰着头观察着他们,长臂猿们也时不时低头观察着我们。这是一个已经被习惯化的长臂猿家庭,也许他们已经习以为常有人类好奇地围观他们了吧。


辰辰觉得他并不像是以往在动物园里看着笼子中或者圈养的动物那样高高在上,而是有一种奇妙的相互平等的感觉,就像是去别的小朋友家里玩一样。


第一次见到长臂猿的辰辰,完全沉浸在奇幻的自然世界里

© 一辰妈妈


直到第二天我们再次尝试跟踪和记录天行长臂猿A家庭的时候,我们才对长臂猿的保护者和研究者们日常工作的艰苦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


前一天深夜突降的大雨让森林地表异常湿滑泥泞,而长臂猿家庭这天活动的区域在远离公园小路的密林深处,并且不停的在移动。


我们也必须跟随长臂猿家庭的活动轨迹,在林间坡地上深一脚浅一脚的穿行,我和辰辰都累得有点气喘吁吁了,鞋子和裤子上也都是泥巴。


辰辰觉得如果我们人类也能在树顶上荡来荡去那就好了,我们要追随长臂猿的行踪那可就容易多了。


敲黑板,记笔记,天行长臂猿喜欢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

©翊辰爸爸


虽然我们在高黎贡山自然公园只停留了两天两夜,近距离观察天行长臂猿也只有两个上午,但是长臂猿研究者费老师给我们做了研究长臂猿过程的报告,观察过程中随行老师们也及时补充着精彩的知识,让辰辰对天行长臂猿的发现经过、种群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有了全面地了解。


辰辰一直跟我说那就让人类都搬走吧,把大山和森林都还给长臂猿们吧!这不也正是保护长臂猿面临的最大难题吗?


辰辰身边喜欢阅读动物科普书籍的小伙伴也有很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辰辰会做好小小宣传“猿”,希望能有更多热爱自然喜欢动物的大朋友小朋友们能够走进滇西的大山中,去亲身了解这丰富多彩的生态环境,去了解在这里繁衍生息的天行长臂猿们面临的困境。

热爱自然的孩子与科学相遇,他们成为最好的学习者与守护者

©一辰妈妈


翊辰爸爸

写于2018年7月29日


一辰妈妈

用相机记录孩子与自然的故事


7月15日-21日,我和儿子一起参加了云山保护组织的长臂猿科考体验营。说起这次活动,还是在斯里兰卡的大巴车上,赵超老师给我们分享了天行长臂猿的故事。当时我们就觉得长臂猿的声音很有特点。回国之后,孩子心里还记着长臂猿。后来关注了云山保护的公众号,发现暑期就有观察长臂猿的活动,我们第一时间就报名了。


仔细观察自然的孩子和小关老师

©一辰妈妈


这是我和孩子参加的第二次野外观鸟看动物的活动,也是第一次参加云山保护的活动。作为菜鸟,在三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们认识了一些云南特有的鸟类。为了不惊扰它们,我们躲在隐蔽棚里观察,一次就要坐上好几个小时。这一次除了没有见到犀鸟,其他想见的鸟类都见到了,我们的人品还是相当不错的。


观鸟的行程结束之后,我们开始了这次活动的重头戏——观察长臂猿。19号到达高黎贡山自然公园前,前方传来喜讯:长臂猿们在叫!


十分钟之后我们一到达自然公园就听见了猿声,真的是“猿分” 。那就跟视频里的声音一样,非常有穿透力。长臂猿在树上,我们在树下,抬头就可以看见它们在做什么,一会儿伸手去摘果子,一会儿懒在树上躺着,一会儿又在林间自由穿梭。


自由的精灵长臂猿与认真记录长臂猿行为的孩子

©一辰妈妈


其实,观察长臂猿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没有路的林子里走路,确实很困难。真心佩服这些长年在这里观察长臂猿的科研老师和护林员们。


林子里的植物会有很多尖刺,泥土又非常松软,在林子里走了50分钟,夸张的说,我感觉半条命没有了,尤其是下坡,一边要担心滑下去,一边还得注意攀拉的植物。


这次活动不同于传统的夏令营,这里既能接触大自然,观察动物,又能体验到很多新东西,比如植物样方、红外线相机。老师们设计这些环节都非常用心。孩子们对这些都很感兴趣。


总之,只要你想让孩子热爱大自然,就一定要让他们走出去,去自然里观鸟,去原始森林寻找天行长臂猿,它们真的很可爱。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植物样方调查与布设红外线相机

©一辰妈妈


一辰妈妈

写于2018年7月25日




跟着参与营期的两位家长走过我们的自然探索之行,我特别感慨翊辰所说的:那就让人类都搬走吧,把大山和森林都还给长臂猿们吧!


或许比起赞扬自然的美丽,教人去拥抱大自然,自然教育最大的成功是教会人去尊重自然的存在。


看完这篇是不是对我们的长臂猿科考体验营很感兴趣呢?


我们计划在寒假推出新一期高黎贡山长臂猿科考体验营,如果你也想有这样的自然体验,请关注云山保护公众号,我们将第一时间在公众号发布活动招募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