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友浪:地方政府对非营利合作伙伴的偏好
2019年9月21日下午,我院张友浪助理教授在“第三届首都治理论坛—城市的人民性及其治理意蕴”会议上以“Professionalism versus Politicization: Uncovering Civil Servants’ Preferences for Non-Profit Partners in China”为题进行了专题报告,论述了我国公务员在与非营利组织建立合作关系时对专业化和政治化标准的偏好问题。
张友浪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助理教授
张友浪老师指出,政府与合作伙伴的关系从1980年代开始就成为公共管理和非营利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但既有研究仍有局限之处:第一,对政府选择非营利组织作为合作伙伴的过程的研究较少;第二,既有研究基本上基于组织层面的案例研究,而缺乏对个体层面的微观实证分析;第三,既有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发达国家,对非西方国家的研究较少。
张友浪老师认为,既有的研究一般将政府官员偏好分为两类,一类是专业化的偏好,一类是政治化的偏好。专业化偏好注重提高效率和公平,政治化偏好注重对意识形态和上级或公民政策偏好的考虑。基于此,张友浪老师认为在政府官员选择非营利组织作为合作伙伴的时候,也会从专业和政治两个角度来考虑。
通过对我国9个省份797个公务员进行随机性问卷调查并运用联合实验法对样本数据予以分析。张友浪老师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公务员更倾向于与专业能力更强和政治上更安全可靠的非营利组织合作;第二,尽管公务员与非营利组织建立合作关系时会综合考虑专业化和政治化因素,但政治化因素是优先考虑的方面。
该研究丰富了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伙伴关系在微观层面的实证研究,从公务员个体的微观层面,帮助我们更深刻了解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伙伴关系建立过程以及政府选择合作伙伴时的不同偏好。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越发重视与非营利组织合作生产公共服务,因此深入分析政府选择合作伙伴的过程不仅具有理论意义也有一定现实意义。
(本文系嘉宾9月21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第三届首都治理论坛——城市的人民性及其治理意蕴”上的专题报告,根据嘉宾演讲内容整理,已经本人审核)
来源:“人大首发院”公众号
文稿整理:李可欣
编辑:卢倩倩
人 大 公 管
中国公共管理教育与研究引领者
欢迎关注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公众号
进入官网了解更多http://spap.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