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速递丨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成功举办2021年“社会企业与社会政策”暑期班
7月12日-18日,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与人口学院联合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布朗学院成功举办2021年“社会企业与社会政策”暑期班。经网上报名和材料审核,共有80余名学员参加了本期暑期班项目。本次暑期班为期7天,课程以线上教师讲座的形式进行。通过考核的学员取得了由三院联合颁发的研修班结业证书。
一、开班仪式
7月12日上午,暑期班举行了开班仪式,由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布朗学院国际项目经理付琳赟主持,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郭申阳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杨开峰教授、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冯仕政教授分别致欢迎词。
首先,郭申阳教授对参加开班仪式的师生表示热烈欢迎。接着,他回顾了两校良好的合作办学传统,介绍了本次暑期班课程的主要内容,并希望通过本次暑期班推动中美社会企业与社会政策的学术对话。
随后,杨开峰院长表达了对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诚挚感谢,对积极参与本次暑期班的学员表示欢迎,对本次暑期研修班的选题表达肯定。杨院长指出,多年来,公共管理学院对社会企业、非营利组织进行许多探索和研究,加大了非营利方向的硕博生培养。王筱昀和喻月慧两位老师作为公共管理学院在非营利组织研究方面的代表性学者,将向同学们分享社会企业和社会政策的前沿研究。新冠疫情的爆发给社会企业和社会政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此背景下参加研讨班,相信能给学员们带来更深刻的体会。
最后,冯仕政院长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社会政策学的历史,说明了社会政策学与社会学的关系,指出社会政策是打通社会学上游和下游的纽带,对社会与人口学院的社会政策硕士项目进行了介绍,并表示此次暑期班对中美两国的学术交流和社会政策学科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
二、课程剪影
本次暑期班邀请两校社会企业与社会政策领域的六位专家为学员授课,他们对社会企业与社会政策的基础知识、前沿动态、应用以及发展等议题进行了介绍,学员们也通过分组讨论、专题报告等形式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过程。
在比较治理与政治系列讲座中,Sarah Moreland-Russell教授向学员们介绍了比较政治学科的历史变迁与发展、研究领域与研究方法、面临的挑战、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分析单位和政治制度类别等重要问题。Moreland-Russell教授还邀请了蔡崇信中国研究中心的客座教授Jamie Horsley和曾颖颖博士参加研讨,他们分别分享了自己对中国法律发展历程、公众参与的研究,中美两国政策制定和完善制度体系的不同,以及中美两国教育政策和医疗政策变迁史。
在亚洲社会企业政策系列讲座中,Heather Cameron教授向学员们介绍了社会企业、社会创业和社会企业家的定义和相关理论,以及在全球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社会不平等现象愈加严重的形势下社会创新的重要作用和价值。Heather教授不仅分享了自己的三段社会创业经历,还邀请了来自全球最大社会创新者联盟Ashoka的成员Rajesh Varghese、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和社会管理系Cheryl H.K. Chui助理教授、新加坡大学商学院的Weina Zhang副教授以及宝马基金会的Barbara Müller等社会企业政策专家,他们分享了在各自领域的研究和工作经历,并与学员们进行了愉快的交流。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王筱昀老师从三部门理论出发,向学员们讲述了社会企业的诞生机制及其与社会组织等的区别,细致地描述了中国社会企业的发展历史、现状、法律制度等生态系统以及面临的重大挑战。此外,她还分享了丰富的案例与实践,深入浅出地回答了学员们的各种疑问。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喻月慧老师介绍了大转型与社会政策的兴起,从社会学的视角反思社会政策学科的产生,分析全球的减贫范式,以及中国减贫与社政策演变历程,加深了学员们对社会政策产生原因的思考和减贫领域“国家—市场”关系的理解。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的房莉杰教授从发展型社会政策、企业社会价值等理论视角出发,讲述了中国的扶贫开发过程和乡村振兴案例,分析了企业在这一领域的角色和创新。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的卫小将副教授讲授了意识形态的内涵和来源,提出社会政策的本质即意识形态的操作化。此外,她还比较不同视角下的社会政策的差别,以及与不同意识形态结合而形成的不同政策模型、政策工具。
三、学员感悟
本期暑期班涵盖了社会企业与社会政策领域的丰富知识,课堂气氛热烈,学员们均表示受益匪浅,并分享了他们的学习心得。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MPA学生
潘小玲谈到:
“虽然一周时间很短,但每一门课程内容都非常充实,十分具有启发性……这些高水平的课程讲解、翔实的案例分析和热烈的分组讨论已经足够让我们对社会政策理论和实践有了比以前更深刻的认识,对社会企业组织的工作和作用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让我们得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站在优秀学者的肩膀上对社会企业和社会政策进行概览学习,同时得以在增强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感受到国际交流中思维碰撞与拓宽学术视野的独特魅力。”
中山大学社会保障专业博士生
苏芮分享了在比较政策、社会企业
以及社会政策等方面本次暑期班
带来的知识提升:
“Heather Cameron教授的课程使我从全球视角了解了社会企业的现状和发展,尤其是对于阿育王等社会企业的介绍,使我将书本知识与现实运作相结合。其中诸多嘉宾的介绍更是使我感受到了社会企业的崇高使命感,更了解了社会企业的现实困境……对于最后几天以贫困为切入点讲述社会政策的讲座丰富了我对贫困议题的认识,更是从社会企业、政企合作、意识形态三个角度看待扶贫问题给我带来了诸多思考。”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财政与
公共政策专业硕士研究生肖钰总结:
“短短一周的暑期班带给我满满收获与反思契机……我似乎还能想起Sarah教授与我们谈论比较治理与政治未来价值的模样;Heather教授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发言,甚至会照顾到一些外语不够好的同学实时发送嘉宾的精彩观点;王筱昀老师带我们走进中国的社会企业,从社会价值深入分析不同组织类型的差异;喻月慧老师回顾历史进程,剖析社会政策的功能与含义;房莉杰老师从市场可及性探讨中国减贫政策的演变与典型案例;卫小将老师从意识形态角度剖析社会政策……和小组同学共同讨论社会政策时,我深刻感知到同龄人的优秀,以及讨论中产生的奇妙火花。与良师益友同行,我必将躬身自省,在交流中不断反思与成长。”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
管理博士研究生魏培晔分享道:
“虽然这次暑期项目是线上进行的,但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教授们努力让课程更加有趣,邀请了许多学界和实务界的嘉宾,让我们对社会政策和社会企业有更生动的理解。我们人大的教授们也准备了非常丰富详尽的内容,向我们更深入地展示了中国社会企业、扶贫事业和社会政策的学术研究和实践现状。在与老师们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不同文化的学者对中国社会政策变迁的解读。”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
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刘杨分享
了在跨学科和国际学术交流
中的收获:
“在这一周的学习过程之中,我个人最大的收获是学科之间的包容与链接,老师们的专业和讲授的知识确实是属于完全不同的领域,但是在学习之中又可以感受到这些知识是相互链接,并且共同为了社会的某些目标的努力。对于一个公共管理学院的学子而言,这些老师们所展现出来的专业学识和专业精神以及对于社会的责任感更是我应当去学习、去追求的目标。除此以外,还有一点让我非常的印象深刻,那就是来自于不同教育背景的老师们所展现出来的教育方式的倾向和教学特点。对于仅仅收到过国内教育方式的学生,外教们所展现出的对于学生课堂态度的不同要求和课堂规则的要求以及教育习惯等,在短时间的对比之下,能让我感触很深,并且对于自己的课堂表现进行反思,能够对于二者要求之中的对于个人比较有益的部分进行结合。”
中国人民大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2021 年“社会企业与社会政策”暑期研修班圆满结束,在此特别感谢三方组织人员和授课教师的辛勤付出。未来,我院还将继续与国外一流高校合作主办暑期班、研修营等短期国际交流项目,为学生提供创新多元的国际交流平台和畅通便利的学习机会。
消息速递| 我院成功举办2021乔治•华盛顿大学联合暑期班
供稿:魏培晔 李国泰
供图:魏培晔
编辑:曾桢
人 大 公 管
中国公共管理教育与研究引领者
欢迎关注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公众号
http://spap.r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