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美女获聘教授、博导!年轻的中国女科学家,正在影响世界!
以下文章来源于北洋之家 ,作者北洋君
来源:北洋之家(ID:bypm2016)
作者:北洋君
1991年出生的28岁女博士
李琳,
获聘南方医科大学教授,
并担任博士生导师。
据官方简历介绍,
李琳主要从事单细胞表观基因组学研究,
2014年获电子科技大学学士学位,
2019年,获北京大学博士学位。
她还曾在国际顶尖刊物,
《Nature Cell Biology》上发表论文。
网友纷纷留言祝福,
有的说:太牛了,28岁成教授,
关键是头发那么多,
人又那么甜美!
也有人“酸溜溜”地说:
咱中国才貌双全的年轻女科学家!
形容出尘,气质不凡!
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们的故事,
看看实力与颜值并存的她们,
如何满怀对科学的执着与信仰,
依靠科学的力量让世界更美!
01
物理不只是男人的世界
依靠量子力量
在一直是男性主导的
世界量子计算领域,
有一位“女学霸”横空出世。
她叫彭新华,
从小就痴迷物理,
2003年,
从中国科学院武汉研究所毕业后,
执着于探究量子计算的奥秘。
2009年,年仅30岁的彭新华
通过中科院“百人计划”,
从德国回国担任中国科大教授。
量子计算领域的研究困难重重,
彭新华却一往无前,
带领团队在量子计算领域永攀高峰,
取得了一系列世界瞩目的成就:
她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
模拟量子方针的实验研究;
还是量子计算分解质因数
最大数的世界纪录的保持者;
在她带领下,
我国首次实现虚磁场中“李-杨零点”探测。
(“李-杨零点”,由华裔科学家李政道、杨振宁60多年前提出)
量子计算速度将有数十亿倍的提高,
量子计算机的出现,
将对大数据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41岁的彭新华,
正带领团队研发量子计算机!
尽管目前量子物理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
但彭新华对于它的前景充满信心。
“一旦量子计算机发明成功,
它将给未来世界带来颠覆性的改变。”
做科研不能仅仅有“夏天”的激情,
更要耐得住“冬天”的寂寞,
只要自信和坚持,
“春天”自然到来,
“秋天”才会硕果累累。
——彭新华
02
探索宇宙奥秘
为卫星和宇航员保驾护航!
她,被北大学子称为
“美丽与智慧”并存的学霸。
从北大获得空间物理学硕士后,
又入世界顶尖名校——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获得博士学位。
她就是王玲华,
在世界空间物理领域,
她的使命是探测宇宙日球层,
研究太阳高能粒子的发生和传播,
预报空间天气,
为卫星及宇航员的安全护航。
她最受瞩目的成果,
当属发现在平静时期日球层中,
存在一种未知的高能粒子成分“晕外电子”。
这一发现,
推翻了以往世界权威
关于日球层边界区物理过程的理论。
由于太阳爆发活动会抛射大量的
等离子体到行星际空间,
如果这些等离子体朝向地球传播,
到达地球后就会挤压地球磁层,
从而造成磁暴。
而王玲华的研究,
将帮助人类应对可能发生的
灾害性空间天气事件。
如今,王玲华已经被公认为是
世界空间物理领域,
最杰出的女性青年科学家之一,
未来的她,必将站上更高的峰!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王玲华
03
80后“女神科学家”
目标是解决人类食管癌
吴晨被人称为“女神科学家”
这位80后女博导,
潜心探究人类食管癌
易感基因的奥秘。
食管癌,是困扰人类的重大疾病,
而吴晨在基因学这张复杂的“地图”上,
发现了14个存在于中国人体内的
食管癌“易感基因区段”。
“食管癌患者到晚期
已经没有手术的指征了,
我的研究角度是从基因组学入手,
定义和筛查高危人群,
通过早期介入来降低肿瘤发病率。”
这一研究成果意义重大,
意味着医生可以从基因层面上,
筛查出患病高危人群。
这项研究,
给人类提供了“未雨绸缪”的可能,
通过早介入、定期检查、
改善生活方式等,
降低人类肿瘤发病率!
现在,吴晨正在绘制
中国人食管癌的遗传学图谱,
并且她的部分论文,
已经在世界顶级科刊《Nature》发表,
研究成果一旦落地,
将是惠及人类健康的巨大福音!
拥有梦想,享受科学。
——吴晨
04
33岁就成为博导
为无线通信贡献才华!
1975年生的李赞,
人生简直是开了挂。
学生时代被“免试保送”进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接着“免试保送”攻读硕士学位;
2000年,又“免试”攻读博士学位。
2008年,年仅33岁的李赞,
破格成为博士生导师!
李赞的领域是无线通信,
为构建我国高安全、高可靠通信体系
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为国家安全、军事战略应急、
空天地一体化等国家军事重大应用,
提供最终的通信保障。
近几年来,她和科研团队
更是远赴南极极地科考,
还在陕西、河北等地的偏远地区,
进行野外线路试验,
她研制出了
我国新一代流星余迹应急通信系统,
如今,她光是以个人身份,
就获得国家专利授权25项,
发表国际EI检索论文113篇,
为我国无线通讯网络发展,
贡献出自己的卓越才华!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执着前行,做更好的自己。
——李赞
05
为人类寻找新的抗艾药物
打开了大门
艾滋病,危害人类健康的杀手。
在2013年9月,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一位女科学家,
在抗艾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
为人类寻找新的抗艾滋药物打开了大门!
她叫吴蓓丽,
一直研究生物医学,
她的研究为包括中风、冠心病、
肺栓塞等各种疾病的药物研发,
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在药物研究中,
她为针对艾滋病、
血栓和糖尿病等人体重大疾病的药物,
研发提供了新的线索。
2013年9月,吴蓓丽解析出了
艾滋病毒共受体CCR5晶体结构,
如今已进入临床前研究,
其抗艾滋病毒活性等指标,
均优于目前临床使用的药物马拉维若。
也许不久的将来,
你的梦想决定了将来你能到达的高度,
扬起理想的风帆,勇往直前!
——吴蓓丽
07
破解神经元死亡密码
为治愈帕金森病提供可能
帕金森病,成为老年人
极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在中国,约有数百万患者受其困扰。
为破解帕金森病的发病原理,
以找到治愈的可能,
无数科学家夜以继日研究。
杨倩,就是其中一位。
2011年,她进入第四军医大学
唐都医院神经外科,
在这里开始一轮新的征程,
为破解神经元死亡的密码,
发现帕金森患病原理,
她研究应激条件下“稳态失衡”
在神经元死亡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
早在赴美留学时期,
她就将老龄化社会中,
最受关注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帕金森、老年痴呆等作为研究目标。
2009年,她成功在世界上,
首次从自噬角度阐述了帕金森病的致病机理。
该研究成果还被誉为
2009年帕金森研究的两个重要发现之一,
发表于国际顶尖杂志《Science》!
在国际上对帕金森发病原理尚不明晰之时,
她的这项重要发现,
不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科研视角,
更有可能成为治疗帕金森氏症的新药靶点。
如今,她向前走的每一步,
都在为治愈老年性疾病带来新的可能!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
谁在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生命中所有的灿烂,
终究都是用不懈努力换来的。
——杨倩
07
一身戎装最美芳华
为中国导弹制造“大脑”
魏诗卉,一个温柔到极点的名字,
却走上与之相反的英武之路。
“从小父母就教育我,
长大后要干一番事业,
用所学的知识报效党和国家。”
于是,魏诗卉有了强烈从军报国志。
导弹工程,中国国防重器,
当她第一次摸到冷冰冰的器械,
身上却沸腾起热血,
从此,导弹研究成了她的生命。
如果只看外表,
很多人难以相信她的工作,
是负责研究制造导弹的‘大脑’
——制导控制系统。
她说:“我们要解决的就是制导控制系统,
直接影响实战能力的相关问题。
创新路上无止境,要想走得更远,
我们就不能停下脚步。”
每当科研任务来临,
她会跟进冲锋到导弹发射的现场,
守在科研试验的一线。
有一次,她和课题组奔赴靶场,
为能第一时间观察导弹状况,
她竟然冒着生命危险
跑到离发射点位
不到100米的地方进行观测。
此时现场可能出现的危险,
她比任何人都清楚,
但要在第一时间拿到数据,
她管不了那许多。
如今,她带领团队取得的这些成果,
如今已成功批量应用,
为中国打造导弹的
最强“大脑”!
“强军是为了和平,
强军梦就是强国梦、中国梦。
在火箭军的科研方阵中,
我只是普通的一员,
我愿用毕生去完成这一梦想,
这就是我的初心。”
——魏诗卉
08
最美女性科学家
未来或能让人类延缓衰老?
29岁,就正式成为北京大学博导;
33岁又成为美国霍华德•休斯研究所
国际研究学者;
35岁前,她已经在国际三大顶尖学术期刊:
《细胞》《自然》《科学》上,
发表论文无数。
她,就是刘颖,
被称作“最美女性科学家”。
刘颖的研究方向是线粒体,
线粒体是主要给细胞提供能量的细胞器,
很多神经性疾病,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都是由于线粒体受损引起。
而她和团队,
有可能通过对线粒体应激的研究,
实现对线粒体应激启动的控制,
最终可能会延缓衰老,
甚至预防乳腺癌、神经系统疾病……
刘颖的研究,
给多个领域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靶点。
尽管现在还处于最初研究阶段,
距离药物研发还很远,
但她今年才35岁,我们有理由相信,
未来她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只要你怀着一颗好奇心,
热爱科学,
想要进行科学探索,
就应该大胆地走下去。
巾帼不让须眉,
追梦不负芳华,
世界因科学而美,
科学因女性而美!
她们温文尔雅,娴静如水,
气质与才华并存,
在男性占主导的科研领域,
一点点脱颖而出,
在她们纤弱的外表下,
藏着汹涌澎湃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
祝愿更多热爱科学的中国女性,
以坚韧力量,以无畏恒心,
探索世界万象,
让中国科学界,
参考来源:
人民网《第15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得主魏诗卉:打造导弹最强“大脑”》
中国科讯《第十五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揭晓【中国科讯】》
科学家杂志《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未来女科学家计划评审公示(附名单)》
人民日报《因科学而美丽!第十二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今日颁出》
观察者网《北大研究员刘颖:29岁当上博导,保持对生命现象的好奇心》
编辑:王三十三
校对:木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