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度假生活不在别处——欧洲超级度假品牌Club Med(地中海俱乐部)全景透视

2016-04-06 复世投资 复世文旅产业资本

最近,酒店业的大事件莫过于举世瞩目的喜达屋收购战。在安邦退出之时,不由得让人想起复星国际(00656.HK)约1年前收官的ClubMed并购一役。若从最初投资的2010年算起,复星国际花了近5年时间才将ClubMed明媒正娶入门,其间艰难历程可谓曲折起伏。不过,对于这位正式嫁入复星大家庭的名门闺秀,多数国人似乎难以一窥全貌,自然也难以衡量她对于中国即将到来的度假时代的真正价值。本文尝试从多个角度解剖ClubMed,希望能对旅游行业参与者有所裨益。

 

66年历程概要:行进中的发展三部曲

ClubMed起源于法国,由GérardBlitz于1950创立,起始作为非盈利机构存在。该机构在1957年正式转为一家有限责任公司。在20世纪整个60年代,ClubMed业务拓展重点主要集中于欧洲地区,这一时期,公司经历了1966年在巴黎上市融资和1968年首次进入美国市场等重大发展事件。自创立伊始至20世纪60年代末,ClubMed让“一价全包的度假方式在欧美大陆深入人心。这也是其发展的第一阶段。

自20世纪70年代初到21世纪初,ClubMed陆续在全球进行扩张,是为其发展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ClubMed在稳步进行欧洲大本营业务先后进入日本、马来西亚、巴西、马尔代夫、泰国、巴哈马等国际化市场,奠定全球布局的基本框架。同时,多元化经营和并购穿插开展,先后引入大型游船ClubMed 1和ClubMed 2、收购JET tours和Gymnase Club。

如果说Club Med在第二阶段的主要发展状态,可用野蛮生长来概括,那么自2004年开始的第三阶段,无疑是重装再发概念的最佳诠释。在2004年,ClubMed确立了“高档、友好、多元”的三位一体战略定位,先后采取关闭部分中低档度假村、加快新设高档度假村、出售JET tours和ClubMed Gym非核心业务等措施加以执行。目前来看,复星国际的入股,我们认为,并未对其战略构成很大干扰,反而有助于其进入庞大的中国旅游消费市场,加快实现多元化的战略目标。


图片来源:网络及官网公开资料,以下同


66个度假村:三分天下的布局,三元混合的经营

截至2014年年底,ClubMed在全球有66个度假村,共计45916个床位,接待能力达到1088.1万床位*天。

从区域分布看,欧洲和非洲是ClubMed的大本营,共计45个度假村,占比超过三分之二。美洲和亚洲的度假村个数大致相当,分别各有11个和10个。


图:ClubMed全球度假村的地域分布数(2014年)


图:ClubMed全球度假村床位数的地域分布比例(2014年)


资料来源:ClubMed公司年报,复世投资(FOSEA)


从经营类型看,全球范围,ClubMed采用租赁方式的度假村最多,达到37个,自持方式次之,为20个,管理输出方式最少,为9个。

综合地区分布和经营类型两个指标看,不同地区采用的经营类型呈现完全不同的特点。在欧洲和非洲的成熟市场,租赁为主;在美洲市场,几乎完全以自持方式经营;亚洲市场三种经营方式大致保持平衡。


表:Club Med度假村分布和经营方式概览(2014年)

资料来源:ClubMed公司年报,复世投资(FOSEA)


造成经营方式的区域性差异与ClubMed在不同市场的进入时机有很大关系。在进入较早的欧洲、非洲、美洲等区域,自持和租赁成为主流。近年来,ClubMed的经营方式正在实施由重资产向轻资产转型的策略。在新进入的中国市场中,2014年年报列举的亚布力、桂林和东澳岛都是以管理输出方式进行经营的。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 2010-2014年间,欧非市场的自持物业减少2个,租赁物业减少9个。

轻资产同时实施的战略,还有ClubMed度假村的高端化。ClubMed根据服务对象和档次的不同,将旗下度假村物业分为4个等级,分别以2-5个海神戟的标志冠名。海神戟个数越多,档次越高。


表:ClubMed度假村的档次分级

资料来源:ClubMed公司官网,复世投资(FOSEA)


2010-2014年间,ClubMed全球度假村中,按床位天数计算的接待能力指标衡量,中低端度假村(即2-3个海神戟)比例从2010年的45%下降到2014年的28%,高端奢华的趋势明显。


图:ClubMed度假村总床位天数的档次比例

资料来源:ClubMed公司年报,复世投资(FOSEA)


 

“一价全包”三叉戟:活动深度体验为核心,G.O现场服务为载体,G.5管理体系为支撑

作为“一价全包”(ALL INCLUSIVE)度假方式的创始者,ClubMed拥有丰富的运营管理经验。在选址上,ClubMed度假村一般毗邻国际航空枢纽港,地处风景绝美之地,强调每一个度假村在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上的独一无二性。除此之外,在长达6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ClubMed为天生丽质的度假村注入多样化的活动内容,是其运营灵魂。


ClubMed提供的一价全包服务通常涵盖往来路程、住宿、餐饮、运动、娱乐等多个方面。其中,运动和娱乐活动是ClubMed保持长久魅力的精髓所在


表:ClubMed提供的主要运动休闲活动一览

资料来源:ClubMed官方网站,复世投资(FOSEA)

在上表所示的运动休闲活动中,除了高尔夫、SPA、潜水等活动外,其他内容一般均包含在一价全包的价格当中。尤其是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活动项目设置,获得了很高的行业口碑,增加了家庭游客的忠诚度。此外,在冬季,部分度假村会推出以滑雪为特色的专业运动服务。


除了丰富的活动安排,度假村灵魂人物G.O.是成就ClubMed的关键。目前ClubMed拥有1.5万雇员,涵盖近100个国家和30种语言。其中,G.O.(Gentil Organisateur)是度假村内的高素质员工,为G.M.(Gentil Membre,俱乐部会员) 提供全方位高质量服务,其工作内容涵盖向导、教练、保姆、演员等多种职能。在某种意义上,G.O.就是ClubMed企业文化精神的代表。除了G.O.之外,度假村的现场服务人员还有G.E.( Gentil Employé)。G.O.与G.E.分别代表服务现场的前台和后台,为保障度假村的氛围营造和硬件维护提供相应服务。


表:ClubMed的一线服务员工分工资料来源:ClubMed公司年报,复世投资(FOSEA)


事实上,在活动和人员的背后,ClubMed建立的以度假村为单元的管理架构是支撑“一价全包”模式的忠实映射。在此管理框架中,度假村经理是度假村的全权负责人,直接下属一般包括五大职能主管,具体涵盖财务、人力资源、酒店、设备维护和休闲娱乐服务等。因此,该管理组织亦被称为G.5框架。作为度假村文化代表的G.O.,往往是度假村经理和各职能主管的候选者。通常经过5年左右的一线服务和培训,有经验的G.O.会被派去参加度假村的经营、管理或财务方面的专门工作组。再经过2-3 年,G.O.就可以统管一个度假村,而此时其年龄往往不超过30岁。


图:ClubMed度假村的组织管理架构

资料来源:ClubMed官方网站

 

游客需求:结构调整基本完成,跨区域流动加强

1997-2014年的数据显示,ClubMed在全球的游客接待量呈现出“回落趋稳”的态势。这一态势的形成,与公司策略和外部环境紧密相关。在这近20年中,2001年游客接待量达到历史高点178.2万人。其后,受2001年美国911影响,游客量一路下滑,随着2004年公司战略在中低档市场的逐步收缩,游客量进一步调整但有所复苏,但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对全球旅游市场的负面影响,让ClubMed游客接待量再次下滑。然而,2010-2014年5年间的数据显示,公司游客接待量开始趋于稳定,基本保持在120万人次

图:ClubMed全球游客接待量(1997-2014)       (单位:千人次)


资料来源:ClubMed公司年报,复世投资(FOSEA)


此外,在2010-2014年的5年间,稳定的游客接待量,还伴随着游客结构的逐步改变。4-5个海神戟的度假村接待的游客比例逐年上升,从2010年的55.8%上升到2014年的73.2%。

图:ClubMed4-5个海神戟度假村的接待游客量占比


资料来源:ClubMed公司年报,复世投资(FOSEA)


数据显示,ClubMed的总体入住率在这段时期内处于缓慢的稳定上升期。其中,区域横向比较看,成熟的欧洲和非洲区域,入住率基本保持稳定,市场需求相对饱和;而亚洲区域的入住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也是ClubMed未来的市场增量和希望所在。


图:ClubMed度假村入住率(2010-2014)


注:此处入住率按床位*天数指标计算

资料来源:ClubMed公司年报,复世投资(FOSEA)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区域的客户利基市场仍在本区域范围内。以2014年为例,北美区域度假村游客接待量的95%来自北美,亚洲区域96%的游客量也来自亚洲。与此同时,客户的跨洲流动趋势初步形成,尤其是欧非区域和南美区域的客户跨洲流动相对明显。2014年,欧非区域的客户分别有11%和4%流向美洲和亚洲,而2010年这一比例为8%和2%。这也间接反映美洲和亚洲度假村的吸引力在逐步提升。


图:ClubMed客户来源分布情况(2014年)


资料来源:ClubMed公司年报

 

财务表现:丰满的理想VS骨感的现实

作为一家世界知名的高端度假村连锁经营集团,ClubMed无疑拥有很高的品牌知名度和行业地位。如此图景似乎也为其资产负债表的数据所印证。在2014年10月的时点,ClubMed集团合并资产负债表显示,集团总资产达9.12亿欧元,其中无形资产0.87亿欧元,权益资本和少数股东权益为5.23亿欧元。


然而,利润表数据却给出一个完全不同的ClubMed镜像。2012-2014年,集团的净利润分别为200万欧元、-900万欧元和-900万欧元。显然,这是一个令人尴尬的现实。要深究其背后的差异,不难从区域市场的比较中找到答案。从主营收入看,欧非市场度假村的主营收入占比超过70%,然而这一市场的毛利率却远远低于美洲和亚洲市场。显然问题出在在ClubMed的大本营欧非区域市场。


图:ClubMed各区域度假村的主营收入占比(2014年)


图:ClubMed各区域度假村的毛利率比较(2014年)


资料来源:ClubMed公司年报,复世投资(FOSEA)


再进一步细究成本结构,不难发现以下三个现象:

1、    欧非区域的变动成本率高出美洲和亚洲区域。这说明为了获得同样的收入,欧非区域花费的成本更高,客户获得难度更大,侧面反映该区域竞争激烈,或已达到饱和状态。

2、    欧非和美洲区域的固定运营成本比例高出亚洲区域。这应该与欧非和美洲区域自持物业比例较高有关

3、    欧非区域的房地产成本比例高于美洲和亚洲区域。这或与欧非区域租赁物业比例较高直接相关。

综合而言,对于欧非区域,ClubMed经营的首要困境在于客户的可获得性,次要困境是自持和租赁物业的重资产模式;对于美洲区域,ClubMed首要困境在于自持物业的重资产模式;而亚洲区域的毛利率很高,是ClubMed非常有希望的成长区域。


表:ClubMed不同区域度假村的成本结构(2014年)


资料来源:ClubMed公司年报,复世投资(FOSEA)


中国策略:最大的目的地市场OR最大的游客市场?

作为ClubMed重点关注的快速发展市场,中国市场显然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性。在2014年年报中,ClubMed明确提出,到2015年底,按照游客数量计算,要让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这是一个清晰的战略信号,要知道,在2010年复星集团投资之前,ClubMed在国内的消费人群不过2,到2015年底据称能达到20,这样的扩张速度对ClubMed的吸引力可想而知。然而,作为控股股东,复星的目标似乎更为远大,或者说更为激进,其预测国内游客数量到2020年能达到100

与此同时,ClubMed在中国新设度假村的步伐正在加快,截至目前,已有4ClubMed度假村开业。


表:ClubMed在中国的度假村概况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复世投资(FOSEA)


值得思考的是,如何定位中国市场,对于ClubMed或是一个甜蜜的烦恼。毕竟,ClubMed既可以将其定位于国际游客的新兴目的地,只需源源不断将欧美成熟市场的游客资源予以导入;也可以将其定位于新兴的客源地,将基数庞大的中国潜在客户,输出到遍布全球的度假村。显然,两种方式均会产生良好的业绩推动效果。如果需要选择一种作为优先策略,我们认为,后一种定位或能更为迅速的取得效果。因为历史数据显示ClubMed的欧美游客向亚洲区域流动的比例本身并不高,而国内游客出境游则处于市场热潮当中,顺势而为或将事半功倍。

图:ClubMed在中国的扩张


资料来源:网络公开资料

当然,上述优先策略并不妨碍ClubMed度假村在中国内地快速扩张。因为中国内地的度假村,显然更有利于ClubMed近距离培养潜在客群的度假习惯。何况ClubMed在中国扩张采用的管理输出方式,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市场风险。

同时,作为培育中国市场的辅助措施,我们已经可以看到ClubMed创建了中国特色的Joyview by CludMed子品牌,通过在一线城市周边的2-3小时车程内范围,设立缩小版的精品度假村,来培养中国消费者的度假习惯,也能起到测试市场的作用。目前确定选址的河北昌黎、浙江安吉两处度假村,目标客群直指京沪两地。不过,这一子品牌,或在不久的将来,与国内某些现有旅游品牌形成直接竞争。针对大都市中产以上阶层的中短途度假市场争夺战,我们已经依稀可以闻到硝烟的味道。




《复世旅游智库》所属上海复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深度聚焦旅游产业变化趋势,分享旅游产业投资信息,提供专业旅游产业数据库。

上海复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专注于快速发展的文化旅游消费行业的投资并购基金管理公司。公司利用金融资本资源,通过高度专业化的行业投资分析和管理顾问业务,在文化消费、体育休闲、现代商业、休闲旅游行业领域进行投资并购,旨在打造中国文化旅游行业的全产业链型投资管理平台公司

转载请注明出处:微信公众号复世旅游智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