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出身澳门三大家族 全国青联副主席马志毅 投身青年工作不做公子哥

2016-09-20 李玲 中华儿女



马志毅  出身于澳门三大家族之一的马志毅,虽有显赫的背景,但向来不是媒体的宠儿,从个别关于他的报道中,总能看到谦和稳重、斯文有礼的形象。他家风严谨,成长经历也中规中矩,受爷爷马万祺的影响和教育,马志毅从小就怀有回报社会、报效祖国的理想。从澳门回归以前,他就开始投身于帮助澳门青少年学生,赴偏远山区助学,此后,他一直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澳门的青年一代,在青少年的培育上别具匠心。如今,作为全国青联副主席、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行政委员会主席、澳门中华总商会策略研究委员会主任的马志毅,秉承“爱国爱澳”宗旨和服务社会理念,继续培养更多有社会责任感的青年人。


出身澳门三大家族之一

  在澳门,马万祺的马氏家族与金融大亨何厚铧的何氏家族、建筑巨头崔世安的崔氏家族并称为“澳门三大家族”,三大世家在澳门根深叶茂,广为人知,可以说澳门的发展离不开这三大家族。马志毅是马万祺家族的第三代传人,马万祺的孙子。   马万祺先后组建以经销中国内地的轻工业品、粮油产品为主的新中行,经销中国内地的建筑材料、水泥、工艺品、抽纱刺绣及农副畜产品的大华商行、中国国华公司等,涉足产业非常多元化。   与崔何两家不同的是,马家面对媒体时相对低调,极少透露家族财富,但他在政坛和商界的表现,却是可圈可点。   在澳门三大家族中,自始至终都在从政,也是最早崛起的,应该是马氏家族。北伐后,叶挺辗转到澳门贾伯乐提督街的一栋洋楼居住。当时马万祺便以叶挺将军助手的身份,照顾叶挺将军一家大小生活起居和对外联络工作。1937年抗战爆发,叶挺将军离澳北上,出任中共新组建的新四军军长。马万祺则留在澳门,接受柯麟领导,几乎参与了以后70年中共在澳门的一切重要政治工作。他还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马万祺在澳门回归前后始终十分关注内地的发展,与内地不少政经人士保持了良好关系,与中共多位元老级人物有较深的友情,如邓小平、叶剑英、王震、廖承志等。周恩来曾亲切地称马万祺为“我们党的忠实老朋友”。叶剑英还是马万祺次子的媒人,为马有恒介绍红色资本家荣毅仁的女儿荣智婉认识,最终马、荣二人结为秦晋之好。


▲2009年1月20日,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看望全国政协副主席、澳门中华总商会会长马万祺(左)
  马万祺曾任第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文学基金会会长,澳门中华总商会永远会长,澳门镜湖医院慈善会永远主席,澳门大华行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因病于2014年5月26日18时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马万祺有七子二女,都身居要职。老大马有建曾在首钢工作,现在港澳两地办实业,亦为北京市政协委员。老二马有恒为湖北省政协常委,三子马有礼接过了父亲肩上的所有重任,是马家实业的掌舵者,也承担着中华总商会等社团组织之重任,更身兼全国政协委员,一度被视为是澳门行政长官的热门人选。马志毅是马有礼的次子。   虽出身名门,但马志毅行事低调、成长经历中规中矩。1973年,马志毅出生于香港,在澳门长大,高中在加拿大留学,在安大略省多伦多大学主修计算机科技,获学士学位。1996年,马志毅从加拿大学成归来。从小在长辈们爱国情怀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他,很盼望能对祖国多一点了解。带着这种渴望,马志毅迅速结束了在澳门政府几个月的工作,报读了清华大学继续深造,先后在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系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系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主修企业财务和政治经济学。   到内地来深造的决定多是受爷爷马万祺的影响教育。马志毅在上学时,爷爷马万祺就坚持在暑期中携儿孙返回祖国各地,旅游,参观,赈灾,办学等,让后代了解乡情、国情,不忘故土,报效祖国。“从小常常跟爷爷来内地探访,所以我对内地有很深的感情。爷爷常说,你不要去问社会能给你什么,你要问自己能为这个社会做什么。我希望能够多了解内地的发展,为祖国做更多的贡献。”   有一年仲夏,江西省革命老区遇上百年未遇的洪涝灾害,损失巨大。马万祺和夫人携同马有礼伉俪、孙儿及总商会秘书长区荣智等一行到达这块红土地。此时的马志毅刚从加拿大读书归来,脚伤未愈,也到灾区慰问,他将平日节省下来的零用钱10万元人民币,亲手捐献给永修县人民,聊表他及全家的一片心意。  
积极投身青年工作

  

  在澳门回归之后的2000年,马志毅回到了澳门,开始接手管理父亲经营的澳门泊车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服务及企业的社会责任是马志毅为公司注入新的理念。泊车公司在马志毅的经营之下,不断向前迈进。

   然而,就在马志毅这颗澳门工商业界的年轻之星,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冉冉升起之时,他却把关注的目光悄然投向了澳门的青年一代。马志毅在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培育上别具匠心。   2002年,他首创澳门青少年科普性质的“西昌航天科普夏令营”;2003年联同澳门本地73个青年团体合办澳门青年社团“羊年携手创未来”系列活动,并任活动委员会主席,以推动澳门青少年的体育运动;同年创立澳门青年企业家协会并担任首届理事长;2006年结合澳门明德慈善会及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向内地三所职业学校首次作基础教育外的试点助学,有效转化及提高农村的生产力……   为培养青少年的“将帅”能力,他会特别为青少年设计一系列的活动。“给青少年一个平台,让他们自己去为参与社会活动组建一个团队,并拟定一个详尽的计划,包括活动目标、活动细节、活动成效,让青少年们在活动中树立起主人翁的观念。”马志毅说,“在这些活动中,青少年能从中学到什么?能为社会做点什么?这是我们考核的标准。”   关注青年本身成长的同时,他更关注青年企业的壮大。马志毅的理念是将各行各业的青年精英汇聚一堂,积聚大家的力量,为社会做点事。“每一个成长起来的青年工作者,都有着他不一样的奋斗历程,应该将他们的成长经历,以及他们对未来的一些展望与建议,一些新的发展理念传递开来。”在这个理念的支撑下,马志毅联合澳门一家杂志社,为青年工商业者开设“澳门青年工商界与特区共成长”栏目,记录下青年企业家成长路上的点点滴滴。“集百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是一个让他们能够吸收他人精华,以帮助自己成长的很好的途径。”
▲新一届全国青联澳区委员集体谈话会   2006年9月15日,澳门青年联合会正式成立,马志毅时任澳门青联第一副会长。在2015年当选全国青联副主席后,于今年6月,正式卸任澳门青联会长。   10年后的今天,回望澳门青联工作的点点滴滴,马志毅在感慨中备感欣慰,他说:“10年来,澳门青联为澳门社团注入了新的活力,成功推动博鳌亚洲发展论坛落户澳门,证明澳门青联有能力举办高质素的国际性会议。另外,为庆祝澳门特区成立十五周年,以澳门青联牵头成立‘澳门青年庆祝特区成立十五周年活动委员会’,统筹青年社团举行系列庆祝活动,发挥澳门青联在引领广大澳门青年中的领头作用。至于品牌活动,澳门青年议政能力训练计划亦由过往的专注培训,发展至今改为培训与调研并行,强调实践模式,更有利于人才培养。在制度建设方面,引入竞争性选举制度及财务核数报告。澳门青联在这10年间始终不忘初心,凝聚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与青年携手并进共创澳门美好的今天。”   至此,自2000年加入天津市青联,2001年增补为全国青联委员,2009年接任澳门青联会长,2015年当选全国青联副主席,马志毅与青联结缘16年。“我在这里结识了很多各行各业的菁英,我们在青联的关怀下一路成长,我感恩青联。”   现如今,马志毅的工作重心已经几乎全部转移到他热衷的青年工作中了。“一心不能二用,太多的目标,会扰乱一个人的心智,导致目标难以实现,必须专注,专心才是成就辉煌的奠基石。”   “现在,我的工作主要分三部分:青年工作、科技基金、企业管理。目前,除非企业有新项目,否则我很少过问已上轨道的企业经营状况。”马志毅坦言,“我将继续关注青年成长,努力将澳门科技基金与青年工作相结合,进一步扶持澳门青年成才。”
为澳门发展建言献策

  身兼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科技委员会委员、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行政改革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务的他还积极参政议政,关注民生和社会工作。去年,以个人名义提交了《关于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引进先进管理技术、实现旅游产业升级》、《开展大数据规划,建设智能型山东》等政协提案,在特区政府的咨询委员会工作中,亦积极发表意见,望能善用专业知识回馈社会。   刚刚作为澳门代表参加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九大,身为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行政委员会主席的马志毅感慨“现在是科技的春天,创新的春天”,他介绍,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受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监督,旨在配合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科技政策的目标,对相关的教育、研究及项目的发展提供资助,比如有助普及和深化科技知识的项目,有助企业提高生产力和加强竞争力的项目,有助产业发展的创新项目,有助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和发展的文化及环境的项目,推动对社会经济发展属优先的科技转移的项目,以及专利申请。
▲ 马志毅主席等在澳科大合影 
  在培养科技人才方面,马志毅说:“内地的千人计划等已经做得很好,澳门也已经制订政策鼓励海外人才回到澳门参与一些大学的科研项目。澳门面积不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澳门的失业率很低,青年很容易找到工作,很多青年毕业后就马上投入职场,更不愿意留在大学里做科研工作,这就导致澳门比较缺乏青年科技人才。目前,澳门与中科院一起举办澳门青年科技工作者培训班,培养澳门未来的青年科技人才,并将计划仿效内地‘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希望在年轻人申请研究经费方面有所帮助。我们还和国家自然基金学习交流经验,努力为澳门培养科学杰出人才和引领者。   两年前,马志毅做了一个“关于澳门青年人到内地发展意欲”的调研,结果再次证明澳门青年人“走出去”的积极性不大。调查显示,70%受访的澳门青年人根本没有走出澳门到内地发展的意向。   对此,他直言:“澳门的发展一直受到资源、空间等的限制,要实现持续发展必然需要从外部,在区域合作中寻找动力,没有开阔的思维和‘走出去’发展的积极主动性,如何接过未来建设好澳门的重任?澳门青年人这种‘留恋’澳门,不愿走出去的观念急需转变。”他在澳门青年人中推广“事业”观念,而不只是单纯看待一份“职业”,鼓励澳门的青年人要有拼搏精神,不能安于现状,要走出澳门寻找更广阔的天地。同时建议政府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民间社团则应在自身架构上做好梯队的延续,为青年人提供更多展示才华的舞台,秉承“爱国爱澳”宗旨和服务社会理念,培养一批关心国家发展、实践“一国两制”政策方针的青年人。




资料来源:中华儿女、人民网、新华社、澳门日报等








        中华儿女家国天下,民族脊梁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