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比你有钱有背景的人,比你还要拼 霍启刚将代表霍家站下一班岗

2016-09-22 于宽 中华儿女
霍启刚今年领下的新职务——港协暨奥委会副会长,意味着他不再是父亲身边的协助者,未来,他将要独当一面,代表霍家执下一班岗。主要负责霍英东集团的体育和对外事务的霍震霆迈入暮年,新人全面接班只是时间问题。不管怎么样,大梁已在肩上,霍启刚不得不扛。




继承中求发展 传承家族精神

  祖父霍英东是霍启刚最敬佩的人。不仅因为他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也因为他对国家社会的贡献。在港台商人中,身家过亿万的人不少,但无论是知名度还是威望度,霍英东都位列前茅。能够获得这些尊重,都是源于他对社会和国家的无私回馈,以及强烈的爱国精神。

  从小听着祖父的故事长大的霍启刚,对爷爷的勇气、毅力和远见都十分敬佩,并自幼立志向爷爷学习,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贡献的人。与外界通常想象大为不同的是,出身富贵的霍启刚并不是过着奢华生活长大的公子哥,家人对他更是严厉有加,克己守礼是他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独立做事则是懂事开始就经常被灌输的人生主题。在长辈们的指引和带领下,霍启刚很早就接触到了社会,了解了社会,这些都极大地锻炼了他的思考能力、独立能力。

  在长子继承制盛行的香港豪门,家族的第一个孩子往往被寄予厚望。霍启刚作为霍英东长孙,成长历程和偶像剧如出一辙:中学时期被送往英国上学,后以全A成绩被牛津大学彭布罗克学院录取。习得经济学和管理学学士学位后,霍启刚在高盛和所罗门当过分析师,继而又与朋友成立咨询公司MINT。
  原本,霍启刚准备一直在投资银行工作下去,并且闯出自己的新天地。但家族企业的召唤,以及一位同事的话启发了他,便让他回到家族企业——霍英东集团。这位同事对当时不太愿意回家的霍启刚说,“一个普通留学生返回香港后,当然可以选择在知名投资银行界——一个可让你充分发挥的平台。可是,这种固有的框架也会束缚你个人的发展。而且,全球投资银行界都关注中国市场的时候,你的家庭背景和基础可以让你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为了争取更大发展空间而回到家族企业的霍启刚,其中一个事业新起点,就是祖父一生中最为珍视的事业——“南沙开发”。对霍启刚来说,这不仅是一份事业,更是家族精神的传承。
  对南沙,霍启刚并不陌生,甚至同样充满感情。当年为了制订合理开发南沙的计划,霍英东总是亲自考察南沙,霍启刚就常常一同前往。祖父对南沙的情感也在那个时候开始感染霍启刚。
  在参与南沙工作后,与内地接触的机会也变得越来越多,普通话成为了一直讲粤语、说英语的霍启刚的第一个屏障。为了能更好地谈生意做事情,霍启刚开始苦心钻研,学习普通话。在学习普通话的同时,他也更多地了解中国国情,学习中国文化。让自己在工作中更能得心应手,让南沙的开发更适合中国国情,让南沙的建设管理适合中国文化。
  秉承家族的事业和精神,霍启刚踏上了新征程。
承载前人梦想 投身体育事业
 
    在里约,落日余晖洒在奥运村里,迎着晚霞,一个戴着眼镜的37岁的帅气男子,正在慢跑。从他身边经过的,大多是专业田径运动员,一个个都超过了他。他不以为然,按照自己的步伐节奏,一圈、两圈、三圈……有运动员认出他,“咦,这不是霍启刚吗?您是我见过的第一个在奥运村里路跑的团长。”
  “每天都挺忙的,还没工夫出去逛街给妻子买点礼物呢。”被首次推选为中国香港奥运代表团团长的霍启刚如是说。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已是下午1点半,而他还没有吃午饭,他看了眼手表,“今天我已经走了7000步了。”
  里约奥运会可谓是霍启刚新官上任的一场考试。同行的霍震霆更直接点明:“包括很多媒体在内,大家都在看他做得怎么样。”
  事无巨细,作为团长的霍启刚,简直就是个大管家。
  塞卡病毒和当地治安,是重中之重。出征前,霍启刚给38名运动员安排了两堂课,一堂是中国香港警察谈安全防范,一堂是卫生署谈疾病预防措施。他还给每个人都发到了一个蚊帐、一瓶防蚊驱液。“虽然我是团长,但毕竟我很年轻,所以我和运动员相处的时候,更像个朋友,我可不是什么领导。”霍启刚如是说。
  在奥运村里,他和医生住一间。出发去看比赛,他和运动员一起排队等一两个小时的班车。升旗仪式上,他召集所有人一起自拍。他给运动员过生日,递上生日蛋糕。他和中国香港头号自行车运动员李慧诗一起吃饼干充饥。他还在脸谱社交网站上,专门开设了一个同民众互动的账号,每天都发代表团有意思的照片,同大家分享。
霍启刚担任中国香港奥运代表团团长
  霍英东对中国体育事业所做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就像当年霍震霆协助其父亲,成为了家族的“体育外交家”一样,今天的霍启刚也成为父亲霍震霆延续家族体育事业的得力助手,并积极地以其自身的实际行动感染更多的年轻人,投身于体育公益事业。
  说起对体育的热爱,霍启刚更多的还是受家族遗传基因的影响。他从小就很喜欢运动,尤其对高尔夫球和网球十分喜爱。在一次次挥舞臂膀的时候,霍启刚也学会了坚持。坚持练习让他的球技颇有造诣,也让他变得更有毅力。其坚持考察南沙的毅力,处理事务的韧力都与其在体育锻炼中获得的领悟息息相关。
霍启刚与女排长惠若琪合影
  而霍启刚的奥运情结,则是从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开始的,当时他第一次亲身经历奥运会现场。17岁的霍启刚,坐在观众席上,被场上激烈的比赛所吸引,被观众的热情所鼓舞。紧张、激烈的气氛让他热血澎湃。场上的欢呼声让他不由自主地呐喊助威,那种激情是他从来没有体验过的。从体育竞技中,他看到了民族的团结、民族的荣誉感。
接棒公益 传承佳话
    霍启刚认为,公益事业和做生意不一样,但是二者也有共同之处,都是要用最少的钱办最多、最有意义的事情,不能盲目,要适时调整方式方法。霍英东教育基金就是一个例子。在最开始的时候,他们主要是与教育部合作,捐助的对象主要是高等学校的优秀毕业生,将他们送到国外继续留学深造。可是后来却发现,20世纪80年代出去的一批人中,很多都被国外优质的生活条件和科研条件所吸引,学成后不愿意再回国。经过总结,现在霍英东教育基金改变了资助方式,在鼓励让人走出去的同时,也增加了吸引人再走回来的砝码。现在,基金会不仅仅对学生教育资助会慷慨解囊,对科研环境的建设、技术改革与发展也同样大力支持。教育事业投入不仅是对人,也是对设备,对仪器的投入。
  每年霍启刚都会亲自参加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交通大学等高等学府毕业生选送牛津读书的面试工作。当听到内地的学生刻苦读书、钻研学业的故事,他都会很感动。学生们的努力让他更加感觉到自己所做的事情意义重大,也让他更加热衷于公益事业。
  作为霍英东教育基金会信托委员,而且正在南沙开始参与兴办国际高中教育的“业内人士”,在内地的时间多了以后,霍启刚对中国式教育也有自己的看法。“说实话,论成绩、分数,没有一个国家的孩子比得过中国的孩子。但是我自己在外国读了那么多年,我的体验是人生的见识跟经验是比考卷更为重要的。”他说,现在中国越来越国际化了,必须与国际接轨。“接轨是什么意思?不是说你拿到外国文凭就够了,而是要理解人家的文化背景。”因此,他总是在面试学生时不忘告诉,“去牛津只有短短一年,要好好利用在那儿的时间,真的走出去,别每天就在房间念书……A级别的证书很重要,但其他见闻视野也是不可替代的。”
  同时,霍启刚也努力联合一些国际教育资源在南沙创办一所美式高中,与之合作的优联教育集团有多年兴办英式高中的经验,ISS机构则是总部在美国的顶级专业国际教育服务机构,为全球70多个国家超过300所国际学校提供服务与管理。“同时还有美国权威教育机构WASC为英东中学NCPA美式高中提供认证。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足够的经验和信心,使得我对这个高中有可能带来的教育新模式、给孩子们带来的新发展方向充满期待。”他介绍说。
  家族传递给霍启刚的不仅仅是事业,还有心态和原则。有序地走好每一步,让霍氏企业迎接好每一次发展与机遇,基业常青,佳话永传,是霍启刚最大的心愿。他也将为这个心愿做出毕生的努力。

来源:新民晚报、人民网、海峡网、南方人物周刊、南方都市报、华商名人堂

编辑:陶泓汐






        中华儿女家国天下,民族脊梁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