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本中“八年抗战”变为十四年,首位倡议者是这位93岁高龄的抗联老战士

2017-01-11 中华儿女 中华儿女


  近日,教育部下发2017年1号函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1月10日,教育部基础二司证实该通知确实由他们所发,目前2017年春季教材已全面落实。


  函件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情况修改与此相关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


Tips

  “八年抗战”的说法是指从1937年“七七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算起,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8年时间。


  “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是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至日本无条件投降,则为14年。在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安排铁道“守备队”,炸毁了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挑起“九一八事变”。


  “十四年抗战”的提法,与今天的主人公密切相关。小编注意到,在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洪袁舒曾提出,“关于尽快将我国十四年抗战史写入中小学教材的建议”。据洪袁舒透露,首位提出这个建议的是抗联老战士、黑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李敏,多年来洪袁舒也一直在为此奔走,并由她代李敏老人将此建议提交全国两会。


▲ 李敏 (资料图)


  生于1924年的李敏原名李小凤,1936年加入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四师三团,当时年仅12岁,是当年抗联队伍中最小的女兵之一,也是如今我国健在的抗联女战士中最年轻的一位


  这位看似孱弱的老人可不简单,她在苏联受训成为中国首批具备伞降能力的女特种兵,并参加了苏军对日寇发起的最后一战。1995年,俄罗斯政府授予她“朱可夫勋章”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章”;2010年她荣获哈尔滨市“百年风采女性”荣誉称号。2014年9月3日,习总书记接见了她;去年,她还受邀出席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


  当年,李敏和赵尚志、李兆麟等抗联将士们一起高唱着抗联歌曲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如今93岁高龄的她仍不遗余力,呕心沥血,为宣传抗联精神、弘扬革命传统作出了巨大贡献。


东北抗联最小的女兵

▲ 李敏在东北 (资料图)


  1924年11月,李敏生于黑龙江省汤原县梧桐河东屯。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李敏参加了抗日救国儿童团,参与反日宣传,加入抗日联军成了她当时最大的心愿。1936年冬,她在汤原县板场子屯见到了东北抗联老交通员李升,李升把她送到抗联第6军第4师营地,安排在被服厂工作。


  她回忆,在当时的恶劣环境下,制作军服非常困难。城市乡镇被占领,敌人对抗联始终封锁围剿,又得不到任何官方补给,想大规模采购和生产布料根本不可能。就是穿着这种各色布料拼接的服装,东北抗日联军在极为艰苦困难的环境中跟日寇浴血搏斗,消灭了18万日伪军,有力地配合了全国抗战,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据李敏回忆,抗联战士经常遭到强大敌人的追击围攻,还常常受到断粮、断药的威胁,忍受饥饿的煎熬。尤其是冬季,天寒地冻,缺衣少食,斗争更加艰苦,部队经常在饥寒交迫中与超过自己十几倍、几十倍的日军周旋苦战。


  1938年冬天,一场大雪覆盖完达山脉。日伪军趁着大雪,进山对抗联部队进行围剿。一天,被服厂和医院被日军包围,她和部分同志翻山行军,不幸被日军围困,当时李敏只有14岁,身形瘦小的她趁日军不注意逃跑,钻进倒掉的大树根下,听着外面日军抓走了其他战友,被抓的战友还唱着革命歌曲“坚持战斗”。李敏躲过一劫,日军走后,她只身一人寻找大部队,在雪地里走了两天两夜。最终,李敏在河边遇见自己的队伍,“听见喊‘同志们,起队了’,一听‘同志’两个字,知道终于找到自己人,哇一下子哭了,接着就晕倒了。”战友把她抱了回去,这才得救。


九死一生转战苏联

▲ 李敏与丈夫陈雷在抗联时期的合影 (资料图)


  抗联中,有一支传奇的部队,它成立于苏联远东的维亚茨克小镇,成员大都是撤退到苏联的原中国东北抗日联军官兵。他们接受苏军提供的服装、武器,按照特种部队的标准进行训练,甚至使用了与苏联军队相同的军衔制度。


  这支部队就是苏联红军远东红旗军独立第八十八旅,李敏正是其中的一员。


  1941年,李敏正式随部队进入苏联,成为苏联远东红旗军88旅的一名报务员,也曾经到农场劳动,还到医院担任护士。在苏联,黑面包填不饱肚子,他们还到地里寻找野菜补充口粮。


  1943年,在88独立旅的营地里,李敏与相恋三年的战友陈雷喜结连理,正式结婚。但是李敏从来没有脱离过战斗第一线。她和众多的男兵一样,接受苏联教官的训练。在那里,李敏接受了军事训练和政治文化学习,包括各种武器的使用、冬季滑雪游泳训练、通讯技术、前线救护、铺设铁丝网、翻越障碍和战斗行军队形编组、行军警戒的派出搜索以及架设电话线、耐寒训练、武装泅渡等。


  慢慢地,李敏逐渐成为一名具有多种技能的特种兵,她感觉没有一分钟属于自己的时间,她希望有一天能打回东北。


  1945年,李敏随同苏联军队大反攻,进入东北。回国后,李敏先后完成侦察、通信联络、破坏敌占区桥梁铁路仓库等多项任务,还参加了摧毁日军黑河军事要塞的作战行动。后任绥化工委委员、省军区警卫连副指导员,成为中国共产党在东北最早的干部之一。


找寻赵尚志头颅62年

▲ 参加赵尚志将军殉国70周年研讨会,与会人员拜谒


  在李敏的住所内,陈列着一个画着赵尚志头像的将军罐,遗失62年的赵尚志的头颅就是在李敏帮助下找到的。


  1942年,东北抗日联军的重要将领、民族英雄赵尚志被杀害后,头颅一直不知所终,成为抗联最大的谜团。有的人说已经丢失,有的人说被送到长春后被烧掉,也有人说,头骨被当成战利品带回日本。


  解放后李敏多方打听,找到了赵尚志牺牲前盖过的更生毯,喝水的粗瓷碗,但是头颅仍然不知去向。


  1987年,日本记者到哈尔滨采访李敏,临别时,李敏问能否确定当年赵尚志的头骨是否被带到日本。一个月后,林郁女士回复说,她找到了当年的战犯、伪鹤立县兴山警察署特务主任东城正雄,了解到般若寺的和尚给拿走埋了起来李敏多次到般若寺寻找,但是并无结果。


  2006年,长春般若寺大修,5月31日深夜,李敏听说,般若寺真的出土一个头颅,友人告诉了李敏。第二天一早,李敏立即前往哈尔滨。在冥冥之中,李敏觉得那肯定就是赵尚志的人头。


  但是,寺院已经将头颅再次掩埋,经过多方协调,李敏终于找到了这颗人头,李敏将人头重新挖出,一边挖一边唱当年抗联送别战友的歌曲。


  李敏和赵尚志的外甥一起给赵尚志“起灵”,将人头带回哈尔滨住所,一路上,李敏眼睛瞅着窗外,唱着赵尚志作词的歌,不停地唱,希望老上级能够听到。


  6个月后,经过公安部等国家多个权威部门最终认定,这就是民族英雄赵尚志的头颅,这个让李敏牵挂了62年的谜底终于揭开。民族英雄最终叶落归根,安葬到他的老家辽宁省朝阳市尚志乡尚志村,李敏穿上老军装,再次用歌声送别这位民族英雄。


尽毕生之力弘扬抗联事迹


  1993年,李敏在部级干部岗位退休。别人以为她会安享晚年,但是李敏反而比以前更忙。李敏频繁地出现在各种红色讲座中,她总是穿上自己在青春时候的绿军装,上面有斯大林时期远东红军颁发的奖章,也有梅德韦杰夫亲自颁发的奖章,还有国家领导人颁发的奖章。


  由于抗战胜利70年,作为老抗联战士,她一遍遍不厌其烦地讲述自己的过去。对于别人来说,是寻访一段被湮没的历史,对于李敏来说,是将伤疤一次又一次揭开,毕竟她曾经每天都看着自己身边的战友死去。她的父亲、哥哥都在抗战中牺牲,她成为李家唯一的传人。


  “我的心愿就是让更多人知道抗联事迹,弘扬抗联精神。我这一生,特别是我离休之后,一心一意做这件事情,因为这14年的历史太可歌可泣了。”李敏说。不管听谁说“八年抗战”,她都要上去纠正:“是14年。”


  2002年,李敏组建东北抗联精神宣传队,踏遍老林深山,寻访昔日战友牺牲地,并尽可能为他们立碑。“那么多好同志都牺牲了,很多都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如果不给他们立碑,谁也不知道几十年前还有这样一群人,为了民族解放甘洒热血。”

 

  李敏组建的抗联精神宣传队起初只有几名队员,现在已发展到30多人,近些年来到工厂、学校演出。她说:“成立宣传队的目的,就是要宣传东北抗联战斗的14年,弘扬抗联精神。”


  2002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胡锦涛到李敏家看望,李敏向胡锦涛提出了抗战应为14年的理由,“改成14年抗战,是我们这些抗联老战士的最大心愿。”


  “这是中国东北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李敏说。


来源:法制晚报、新华网、解放军报、澎湃新闻等

编辑:赵汉琪




        中华儿女

家国天下,民族脊梁

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