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9年4月1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朱德元帅临终时的遗憾:“就是一辈子没吃过饱饭!”

李学成 天天快讯 2018-08-14

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国家的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的朱德同志,他临终时的遗憾竟然是一生没有吃过饱饭!这是我们难以想象,更是我们无法接受的事实。


朱德,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1886年12月1日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一个佃农家庭。1909年初到昆明考进云南陆军讲武堂。后在云南参加辛亥革命武装起义。1915年12月参加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战争。1917年7月任滇军旅长,在四川参加反对北洋军阀段琪瑞的护法战争。1921年春任云南陆军宪兵司令部司令官,云南省警务处长兼省会警察厅长等职。1922年8月为寻求革命真理赴德国,在柏林结识周恩来和其他共产党人,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7月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参加领导八一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九军军长。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长。1930年起,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军团长,第一方面军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和毛泽东一起指挥红军取得了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的胜利。1933年春和周恩来一起指挥红军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5年1月,在党中央召开的遵义会议上,严正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坚决拥护和支持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在长征途中,对张国焘的分裂红军和叛党活动,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八路军总指挥(后改称第十八集团军,任总司令)。转战晋察冀鲁豫等省,建立和扩大抗日根据地。1940年冬,提出“南泥湾政策”,对发展大生产运动,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陕甘宁边区的封锁,作出了重大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协助毛泽东组织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随后又和毛泽东一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指挥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夺取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建国后,朱德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1949年11月至1955年5月兼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是中共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八届中央副主席,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1959年4月起任第二、三、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第一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大家都知道,朱德总司令在我军的地位无人能比,1955年授衔时,众望所归地被授予第一元帅的军衔。然而鲜为人知的是,直到1976年逝世,朱老总在21年的时间里,从未领过元帅的工资。


在中南海,朱老总家里是比较有名的困难户。据说,当年住在中南海的中央领导干部中,朱德、刘少奇、陈云这三家是有名的困难户,原因都是家庭成员多,需要接济的亲戚多,而朱家尤甚。


中央办公厅曾设法给予他们补助,但他们都回绝了,有的则在得知补助后,逐月退还了。


当年,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共中央最高领袖,定的是一级工资,但根据毛泽东的建议,他们拿的都是四级工资,也就是400多元。绝大多数人的工资,都是随着参加工作的年限而递增,而这几位最高领袖,又响应了毛泽东的倡导,工资实行“递减制”。


和党政干部相比,军队干部的薪金要稍微高些。朱德功高德勋,完全可以拿元帅的工资。但他以已经不在军队中担任实际职务为由,坚决不拿元帅的工资。


这样一来,他和康克清两个人的工资加在一起,才顶一个元帅的工资。两位老人日常生活,再加上十几个孩子的吃、穿,上学的费用,还要接济家乡的亲戚等,有限的工资就变得紧紧巴巴了。


到了60年代,因特殊的环境,军队中的待遇要高于地方,所以元帅的工资也比朱老总平时领的工资要高。夫人康克清就提议,是否可以改领元帅的工资,让家里宽裕一点。


康克清提出这样的建议,当然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家里吃饭的人太多,光靠两个人的那份工资,根本不够用。有一个月,因为来家里的客人多,还借了别人50多斤粮食,第二个月只能吃菜糊糊。但是,朱老总还是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困难时期,爷爷带领身边的工作人员和孙辈们,在中南海住所空地上开出一片菜园,茄子、白菜、辣椒这些都种过。爷爷还很会用地,中间种些什么,边上种些什么。奶奶在工作之余不但帮助爷爷管理菜地,还带领我们采摘野菜,如荠菜、苦菜、榆钱叶等和粮食拌在一起做成菜窝窝吃。


据朱德元帅的外孙刘建回忆说:“我记得是七十年代,爷爷曾感叹地说:我这一辈子没吃过饱饭!我不理解是什么原因,就问我妈说,爷爷生活条件这样子,总比老百姓要好一点,他自己为什么说他吃不饱饭呢?我妈妈解释说,因为战争年代,不管长征也好,抗日战争也好,解放战争也好,没什么吃的。解放以后他又得了糖尿病,想吃也不能吃了。”


川人好吃,会吃,能吃,但朱德却享不了口福了。


刘建笑道:“因为他有糖尿病嘛,不让吃辣的、油的、甜的,炒菜都是给他单列出来,四川人炒菜要放糖,要放辣椒,他的菜不能放辣椒,也不能放糖。”“我们坐到一起听爷爷给我们讲故事。讲一会儿,他就把手伸到旁边的饼干盒子里,里面装的是烤的面包干、馒头干。那是在锅炉旁边烤好的,他从里面掏出一块,咔吧咔吧地嚼,就是啃馒头干。”


在刘建的记忆中,当年,经常在中南海食堂吃饭的中央领导有刘少奇、杨尚昆和朱德三家,杨尚昆一家只有四个人,老两口和老二杨绍明、女儿妞妞。而朱家则是老少十几个,相比较,朱家的饭菜质量自然要差很多,只能吃大锅菜,而且常常不见荤腥。


康克清为了保证朱德的营养,每次给他单独做一点相对好一点的菜。结果,菜一上桌,十几双小睛睛立刻馋巴巴地望着,朱德也舍不得吃,只好就分了,每个孩子吃一点。



有时,邻桌的杨尚昆看到这种情况,便主动端着自己的菜过来:“来来来,换一换,把你们家的菜给我一些。”就把自家的扒拉着给了一群孩子。


朱老总从小出身贫寒,有时连饭都吃不上,在滇军当上军官后稍微好些了,但朱老总一直对自己要求很严,致力于革命事业,从来不讲究吃喝。转投共产党后,更是以身作则,跟普通战士们一起喝南瓜汤。


建国后,有条件改善改善了,朱老总却又患上了糖尿病,不敢吃好吃的东西。因此,朱老总的一生,在“吃”上都没有享受过。


有一次,廖承志和夫人经普椿到帅府拜访,俩人聊得很热烈。时近中午,康克清就说:“时间不早了,你们就在这吃饭吧。”因为廖承志同样有糖尿病,而且心脏也不好,夫人经普椿不想让他在朱家吃饭,说:“我们还是回家吃饭去。”但廖承志却高兴地说:“好!老总请我吃饭,那我就留下吃饭了。”


其实,他主要是想在外面能吃点好的,因为他在家里也是受到严格限制的。


廖承志兴奋地说:“我能不能吃点回锅肉啊?”


康克清说:“我们这个孙子也好吃肉。刘建,你赶快去告诉师傅,做一份回锅肉。”


一会儿,师傅上了挺大一盘回锅肉。廖承志一看乐了,高兴地吃起来了。他这一吃,让陪客的朱德馋得不得了,眼睛一直在盯着那盘子,想吃又不敢吃,因为康克清在一旁看着呢。还是刘建趁奶奶不注意,赶紧夹了一片给爷爷送到嘴里。朱、廖二人相顾一视,呵呵地乐起来。


后来,朱德临终时还对康克清调侃说,“我这辈子没有什么遗憾的,就是没吃饱过”。


朱老总的女儿朱敏曾回忆说:“父亲始终保持着战争年代的俭朴作风。他每顿饭差不多都是一碗米饭、一小盘素菜、一小盘自己家里腌的泡菜,另一盘菜里几片肉,一小碗汤。他的衣着也很简单,几件较好的衣服只有接见外宾或外出时才穿,一回到家里就换上旧衣服。他的内衣、毛巾都破到不能再补、无法再用时才换新的。他床上铺的褥子、床单,盖的被子也都用了30年,上面打了不少补丁。他对我们说:衣服被子只要整齐干净,补补能穿能盖就行,何必买新的?给国家节约一寸布也是好的,这比战争年代好多了,那时一件衣服要穿好多年。”


自嘲一辈子没吃过饱饭的朱德,曾专门请毛泽东的老师徐特立吃过一次饭。


朱德和徐特立是好友,两人经常一起散步,谈诗论文,两人年龄正好相差10岁。1963年1月29日,两人在桂林爬上叠采山后,彼此还唱和了两首诗。


一次,两人谈论完了,朱德跟徐老说:“今天我请你吃顿好饭吧。”徐特立说:“你这个穷老抠,能有什么好吃的!”


“你不用推辞,保你满意。”


“那我就打扰了。”


徐特立知道朱德的饭食不强,有时看到他粗茶淡饭,还会劝几句,说年纪大了,需要讲究点营养啦。今天朱德要请客,莫非真的弄来了什么好吃的东西?


很快,一盘子烧饼和两大碗豆腐脑儿端了上来。徐特立禁不住笑了:“这就是你朱总司令、国家副主席招待贵客的上等好餐吗?”


朱德幽默地说:“你不要妄加评论,吃完了再说。”


徐特立:“我算服你啦!”


其实,注重节俭,反对奢侈,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共性,只不过每个人的所作所为不同而已。



朱德住处的卫生间设备简陋,地方狭小,洗澡盆又高又笨,进出很不方便。朱德年纪又大,又高又滑的盆很容易发生意外。


为了他老人家的安全,管理部门几次建议把浴盆改低一点,再装一个喷头,好让他坐着淋浴,可他说什么也不同意,理由就是:“国家用钱的地方多得很,我这里已经很好了,再翻修改装,又要浪费钱财。”


1976年朱德住院后,工作人员趁机把浴盆改装好,心想即使遭到老人的批评,那也心甘情愿!遗憾的是,这个新装的浴盆他一次也没有用过……


朱德住院期间,居然得不到医院的治疗。政治上整不倒,林彪、江青一伙就从肉体上对八十多岁的朱德进行折磨。朱德尿糖原本就高,身体一度很坏,而林彪则指使总后不给其认真治疗。


据朱德原警卫员陈凤歧等人回忆,301医院对朱德的治疗采取了百般刁难:其一,有的护士在朱德起床打针时,将被子一撩,使病人露出半个身子,故意冻他;其二,朱德心脏不好,血压高,年龄大,住在医院南侧,应开南边电梯,但医院怎么也不同意给其方便,只有转到北边电梯。而北边电梯遇到有黄、吴、李、邱在这里时,别人都不能用,朱德知道后每次都步行下楼;其三,黄、吴、李、邱稍有不适就去301医院,名为治疗,实则休息,医院都加特护。而朱德这么大年纪,从未给予过特护,有时连找人都难……


1976年7月6日下午,由于感冒引发并发症,90岁的朱德走完了坎坷而辉煌的人生旅程,完成了他“革命到底”的伟大夙愿!


朱德同志坚持做人民公仆,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中。从佃农之子到共和国元帅,这一特殊的人生历程造就了朱德同志对党、对人民的炽热感情。朱德同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朱德一生光明磊落、襟怀坦荡,坚持真理、顾全大局,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时刻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把一切建树和业绩都归功于党、归功于人民,从不居功自傲,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朱德同志反复强调,共产党人要求自己比要求别人要严格一些,有功先归群众,有过勇于担当。


朱老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艰苦朴素、清正廉洁,始终以普通一兵和劳动人民普通一员的姿态出现,保持劳动人民本色。朱德同志对同志敦厚慈祥,关心体贴,以诚相待。朱德同志对亲属要求十分严格,经常教育后代,“老百姓怎样生活,你们就怎样生活”。


朱德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波澜壮阔的一生。朱德同志参加革命近70年,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几个历史时期,经历过许多磨难和险境,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深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爱戴和崇敬。


毛主席称赞朱德同志是“人民的光荣”。这是党对朱德同志的最高评价,这是人民对朱德同志的最高评价。


朱老总的光辉形象和伟大业绩深深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朱德同志身上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坚强党性和崇高品格,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朱德同志在为党和人民的毕生奋斗中表现出来的坚定理想信念、崇高思想品格、高超政治智慧,是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发扬。



好文推荐:

别把自己当“官老爷”,老百姓真的很“厉害”!

凌迟、剥人皮······贪污受贿的一律杀掉!朱元璋反腐到底有多猛?

国家级贫困县4800万元修广场  仍有村民靠煤油灯照明

十五年前朱镕基总理离任讲话,很多“担心”有的已经发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