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县城看发展】于田县:生机勃发 活力无限
水清草绿的城市里,新建的高楼林立;整洁美观的街道上,车辆川流不息;工业园区里,员工们在生产线上熟练作业……
十年时光,见证巨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于田县明确主导产业发展目标,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将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后发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产业发展促进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于田县坚持就业优先,按照“育龙头、补链条、搭平台、保要素、强集群”发展思路,重点发展纺织服装产业为主,鞋袜产业为辅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
近日,记者在位于于田天津工业园区的新疆新大成防护用品有限公司制衣车间看到,车间里机器轰鸣,员工们正有条不紊地忙着手里的工作。上个月结束岗前培训的新员工吾加拜都拉·麦托合提正坐在电动缝纫机前,加工生产防护服。
新疆新大成防护用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12月,总投资3.3亿元。研发、生产、销售各类头部防护、呼吸防护、手部防护、足部防护、身体防护等系列职业安全防护产品。拥有32条国内顶尖的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实现从材料、半成品到成品的信息化和数字化生产运行系统和成品分拣系统,配备国内最先进的自动化、智能化的防护服生产设备1750多台,年产量可达450万件以上。
“谁都没有想到10年前的戈壁荒滩,如今变成了现代化的工业园区。”吾加拜都拉激动地说。“我妻子也在这里上班,公司的工资待遇好,还给我们分了一套房子,园区内有幼儿园、医院、商业街,孩子上学很方便,我会珍惜这份工作,努力把日子过得更好。”
新疆新大成防护用品有限公司制衣车间。阿布力孜摄
“新大成作为新疆助力于田防护用品产业基地,目前投入1.2亿元,有员工750人,后期将投入2.1亿元,就业人员将达4400人。”新疆新大成防护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陆文民说。
于田县紧抓东中部产业梯度转移机会,以加快推进纺织服装产业园建设为抓手,以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经济稳步增长为主要目标,通过落实优惠政策,强化招商引资力度,全县已落地纺织服装生产加工企业30家,实现年产值4·32亿元,累计实现务工群众“家门口”稳定就业2.1万人(次)。
提升技能促就业
为实现“以业稳人、以业安人”,于田县以全民培训和企业实训为抓手,紧紧围绕全县产业发展布局,依托农牧民技工学校,开设肉牛养殖、木耳种植、食品加工、宾馆服务、家政服务等30多个培训工种。掌握一技之长的农牧民,就业形态也发生了变化。
今年6月,于田县阗园小区居民古丽阿依木·买图尔隼古丽阿依木参加了于田县人社部门组织的家政服务技能培训,结业后在一家政公司就业,月收入3000元左右,有了稳定的收入。
“以前我没有稳定工作,自从从事家政工作后,收入也提高了很多,日子过得幸福又充实。”古丽阿依木说。
“仅2020年以来,于田县开展城乡劳动力职业培训35133人次,免费享受培训补贴2986万元。”于田县公共就业服务中心主任梁有寿介绍说。
据统计,2016年至今,于田县劳动力转移就业51.06万人(次),共开展各类技能培训10.84万人。累计就业创收26.93亿元。“走出一个人,挣回一笔钱;学会一门技术,致富一家人”已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
“木板桥”大变样
“现在我们都很难想象这里是10年前的老城区,变化太大了!”说起老城区的变化,于田县老城区街道墩巴格社区居民麦提库尔班·麦提赛地兴奋不已。
于田县老城区街道墩巴格社区的辖区,当地居民俗称“木板桥”,房屋纵横交错、人员密集、交通不便、环境脏乱差、晚上一片漆黑,这是10年前的木板桥棚户区的真实写照。“以前的棚户区环境脏乱差问题很严重,居民一直期盼着改造。”麦提库尔班回忆说。
改善的是环境,凝聚的是民心。为全面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于田县2016年开始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工程,改善居住环境。改造工程包括木板桥文化产业园,木板桥商业街,共有12栋住宅楼,400多间商铺,改善了于田县老城区1800户居民的居住环境。
改造后的“木板桥”焕然一新。阿布力孜摄
麦提库尔班带我们参观了他的新房。70多平米房子宽敞明亮,家电齐全,卧室、客厅收拾得干干净净。“之前的棚户区没有排水设施,厕所都在屋顶上,非常不方便,环境卫生也很差。现在楼房的卫生间用起来很方便很干净。”麦提库尔班说,夫妻俩在夜市开烧烤店,收入很不错,现在过得很幸福。
昔日的棚户区,改变为环境整洁,配套基础设施完善的幸福小区。原来的危旧房也通过棚户区改造工程得以拆除和进行综合改造,数千名群众告别老房危房,圆了安居梦。
居民搬进楼房 阿布力孜摄
于田县老城区街道墩巴格社区居民麦图尔孜·买买提明曾经是路边摆摊子的小商贩,如今成为一家服装店的老板。“棚户区改造以后变了新模样,我也搬进了楼房,小区的环境很优美,我的服装店在楼下,生意一天比一天好。”麦图尔孜边把新款衣服上架,边给记者说。
据社区干部介绍,老城区木板桥商业街面积约4.8万平方米,现有400多家商铺,主要由大型批发产业、民族本地特色餐饮行业组成,有景观水渠、木板桥人行道、美食一条街、精品服装店、民族演艺餐厅、精品黄金店,是县城内商业活动集中的街道。“商铺楼南侧店铺主要经营的是木板桥之前居民的特色饮食,北侧是日常商品、日用百货,居民购物、就餐很方便。”于田县老城区街道墩巴格社区干部祖丽胡玛尔·阿布都艾尼说。
通过5年的改造,昔日的木板桥棚户区成功改造成为集购物、美食、娱乐、休闲、文化为一体的商业风景街。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老城区木板桥商业街。阿布力孜摄
夜幕降临,木板桥商业街中间的路灯散发出耀眼的光芒,万家灯火,为这里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衣裳,忙碌一天的麦图尔孜带着家人在景观水渠的人行道上散步,人人笑容满面。
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托起了百姓的致富梦
“现在我们村的交通很便利,今年3月我开了一家农家乐,日均接待200人左右,开业以来已创收5万多元。”说起当地交通事业发展,于田县英巴格乡阿亚格兰帕村村民吾斯曼·阿布都艾尼赞不绝口。
于田县G315国道至英巴格乡道路建设项目总投资1420万元,新建道路12公里。项目的实施,不仅方便项目所在地居民日常出行,还带动周边旅游业的发展。“道路修通以后,我们村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发挥资源优势,引导村民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目前,全村有5个农家乐,鱼塘50座,旅游收入占农牧民人均收入50%以上。”于田县英巴格乡阿亚格兰帕村党支部书记亚森·麦提送说。
新建的于田县G315国道至英巴格乡道路。阿布力孜摄
今年,于田县兰干乡玉吉米里克阿尔喀村的无核白等鲜食葡萄大丰收,自葡萄开始采摘,于田县乐味农产品购销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吾不力艾山·阿不都卡迪尔就不停地忙着对接各地的客商。看着丰收的葡萄,吾不力艾山的笑容格外灿烂。
“现在不一样了,村里的路平平的、宽宽的,拉葡萄的车能直接开到地里。有了高速公路,往和田市运输葡萄的车走得又快又稳,葡萄新鲜得像刚从藤上摘下来的。今年火车通了,再也不担心葡萄运输问题了。”这些变化,让吾不力艾山兴奋不已。
于田县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和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机遇,重点实施了村组道路、联网路、产业路等建设,农村公路发展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有力地推动了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于田县共完成农村通畅工程4358公里,全县17个乡(镇、场、管委会)200个行政村全部修通四级以上沥青(水泥)路,实现了行政村通硬化路全覆盖的目标,农村公路乡镇通达率100%、通畅率100%、建制村通达率100%、通畅率100%。”于田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戴帅说。
优化交通运输网络 驱动产业集聚发展
新疆驼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位于于田县,主要销售当地的核桃、红枣、玫瑰花等特色农产品。以前为减少货物运输时间,公司在内地建仓库,并提前囤货。现在家门口有了机场,公司负责人买买提明 · 麦图迪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电子商务企业,很多货需要走航空,于田万方机场通航以后,我们可以直接从于田县往外地发货,节省了很多开支,为公司产品走向全国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买买提明说。
2020年12月26日,于田县顺利通航,架起连接全国的“空中走廊”,在满足人民出行需求的同时,吸引更多的企业到于田投资兴业。
“以前我们出去招商时,总会因为交通不便而底气不足,机场建成后更能吸引投资人的目光。2021年县招商引资额度同比增长33%。”于田县商务和工业信息化局招商引资服务中心主任苏莎自信地说。
于田万方机场。阿布力孜摄
如今,公路、铁路、机场全覆盖的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已形成并日趋完善,使于田县发展驶入“快车道”。近年来,于田县以特色农业为主导,大力发展特色养殖和特色种植产业。以玫瑰花为主的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达到4.6万亩,以核桃、红枣、葡萄为主的特色林果种植面积达到33万亩,人工红柳大芸种植面积达到16.8万亩。已有72家企业、11家服务性单位入驻于田天津工业园区,入驻企业总投资超过23亿元。一个生机勃发、活力无限的崭新于田展现在世人面前。
【有奖活动】“学党史知党恩 喜迎二十大”知识闯关
【聚焦二十大】新疆文旅投:提振文旅产业经济 赋能美好生活
【和田文物故事】桃花石汗铜币
【云游和田】昆仑山上遇见你
【领航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大型电视专题片《领航》(第4、5、6、7、8集)
【云上看展】“喜迎二十大”书画展“云展播”邀您线上看画展(二)
【疫情防控】配合疫情防控,你要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