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应知应会知识点(第一期)

点击上方『和田是个好地方』 关注我们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应知应会知识点

     1. 市域的内涵?


     根据国家《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98),“市域”指的是“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过去我们讲社会治理,主要强调国家宏观和基层微观两个层面,新形势下为什么中央提出推进市域层面的中观社会治理,可以从市域的“三个特殊”方面来理解。


     第一,市域是宏观与微观的转承点,更要成为撬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支点。


     第二,市域是重大矛盾风险的集聚地,更要成为重大矛盾风险的化解地。


     第三,市域是具有较多行政资源与较强执法司法能力的综合体,更要成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集成体。

     2. “市域”概念提出的时间是?


     最早是在习近平同志担任福建省省长期间提出来的。他在2002年对厦门工作的讲话中提出“市域城镇体系”概念,要求全市“一盘棋”促进城乡发展。“市域”概念的提出,把城市、乡村治理纳一整体来推进,有助于社会治理的城乡统筹。

     3.社会治理的内涵?


     对社会治理的内涵外延要准确的理解,从政法系统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


     第一,社会治理落脚点是平安。


     第二,社会治理是政法工作的分内之责。


     第三,要依靠平安建设体制机制,形成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协作配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4.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内涵?


从字面表述上看,市域社会治理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组合。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社会治理现代化在市域的具体体现。是包括理念(树立系统融合、开放共治、包容协商、精细精致的理念)、制度(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衡量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要着眼制度思维、制度创新、制度集成、制度执行,以制度现代化驱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体制(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体制,形成权责明晰、上下贯通、层层推进的纵向治理架构)、布局、方式(发挥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作用)、能力(提升统筹谋划、改革创新、政策把握、科技应用、群众工作、舆论引导能力)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高标准的社会治理现代化。

     既包括显性的内容,也有隐性的标准。

     5.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概念的正式提出的时间?


     2018年7月17日,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同志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推进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正式提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概念。

   6. 党的哪次会议首次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大命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7. 党的哪次会议正式做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大决策?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

      8.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所做重要指示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9. 习近平对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改革创新发扬斗争精神 奋力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


 政法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奋力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全力履行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职责使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各级党委要加强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为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10. 党的二十大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提出要求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我们要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完善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急难险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11. 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介绍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最关键的就是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最前沿,是“中国之治”的根基。我们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最关键的就是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最大程度把矛盾风险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要注重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打击”上下功夫。要结合基层社会治安形势特点,依法打击人民群众反映最突出的违法犯罪,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坚持露头就打,坚持打小打早,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二是在“化解”上下功夫。进一步畅通和规范人民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健全矛盾一站式、多元化解决机制,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三是在“管理”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加强重点行业领域管理,及时发现处理各类风险隐患和苗头性问题。四是在“服务”上下功夫。进一步推进基层公共服务均等化,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做到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五是在“疏导”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机制,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严防个人极端案事件。六是在“群防”上下功夫。进一步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弘扬见义勇为精神,完善奖励保障政策,让见义勇为、见义众为成为新时代社会风尚。

 12. 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时限是如何要求的

以三年为一期,第一期为2020至2022年第二期为2023年至2025年。

   13. 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评估验收要求


 按照“低门槛进、高门槛出”的原则,以市级评估申报、省级把关为“进门门槛”,将中央验收作为“出门门槛”。建立长效机制,坚持“成熟一批、验收一批、授牌一批”,验收通过,即予以授牌。

   14. 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通过验收的,中央授予什么称号


授予“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称号,并通报表扬。

  15. 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总体思路


 2019年12月3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会议,提出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总体思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牢牢把握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总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防范化解市域社会治理难题为突破口,以开展市域社会治理试点为抓手,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市域特点、时代特征的社会治理新模式,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切实提高市域社会治理系统化、社会化、精细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努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推动平安中国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网络资料

往期精彩回顾





让我们相约大美和田!和田地区旅游宣传推介会盛大开幕
【微笑和田】传统与现代元素碰撞!和田市民点赞团城印象之艾德莱斯时装秀
【和田美景】春日策勒 生机勃勃
【魅力和田】和田文旅企业把博览会当作课堂
【活力和田】趣味运动会 点燃新活力
【文化润疆】文艺宣讲进巴扎 文化润疆聚民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